Moooi's Blog (502)

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 [作者自序] (上)

學習如何更清晰地思考、更有效率地言語及書寫,並以更深刻的理解去聆聽及閱讀,這些都是語言學習的目標。本書嘗試以現代語意學指向這些傳統的目標,意即,透過了解生物上及語言功能上的術語來詮釋語言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且透過了解語言的不同用途來達成前述目標。包括用以說服並控制行為的語言、傳遞訊息的語言、創造並表達社會凝聚力的語言、及詩意並富有想像力的語言。

字詞若不傳達資訊,就無法像廣告上的貨車一樣運送刮鬍泡或蛋糕粉。字詞能讓人上街遊行,也能讓人拿石頭砸向遊行者。於散文中毫無意義的字詞能在詩中傳達巧妙的詩意。對某些人來說簡單而清楚的字詞,對其他人來說或許是令人費解或晦澀的。我們使用字詞來粉飾最污穢的動機和最惡劣的行為,卻也使用字詞來擬定理想和抱負。(我們說出口的字詞是思想的體現,或我們的思想受我們習得的語言系統所決定?)…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une 19,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 [推荐序]

江文瑜教授·珍惜生命裡滔滔湧現的「字詞巨瀑」

在寫這篇推薦序的同時,為了更了解這本書的作者早川教授的生平,我上網查詢了他的資料。意想不到的是,竟然看到了一些與台灣時事類似而有趣的巧合。二○一四年三月至四月,台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太陽花三一八學生運動,而早川教授在一九六八年擔任舊金山州立學院的代理校長時,該校的罷工活動風起雲湧,學生大力支持並參加此活動,與其他團體共同提出「十五項無可商量的要求」,包括必須設立種族研究課程等,這個學潮也是美國歷史上創下新頁、學生要求停止越戰的大規模示威活動中的一個縮影。…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une 12,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S. I. 早川 艾倫.R.早川 《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

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引發行動決策和價值判斷?(全新增訂版)

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Fifth Edition

作者: S. I. 早川, 艾倫.R.早川

譯者: 林佩熹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4/05/0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每天在臉書大量散布的信息,究竟是「事實」、「推論」還是「判斷」?

為什麼僅僅三十秒的電視廣告就能讓人買下昂貴的名牌包?

語言,讓人為理念走上街頭,也讓人因偏見拿石頭砸向遊行者。…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une 7,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11 完結)

克里斯蒂娃繼承和發展了弗洛伊德與拉康對於主體及其本源的理論論述。 她說:「我們的符號觀與將弗洛伊德無意識觀考慮進去的主體論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24](P30)為了將無意識整合進語言理論中,克里斯蒂娃將他們的主體理論發展成自己的過程主體理論。

19 世紀末,弗洛伊德提出了「無意識」(活動於某一時間,而在那一時間內我們又無所知覺的一種歷程活動)概念。 他認為,無意識是一個特殊的精神領域,無意識的過程是一種特殊的精神過程,它不為意識所感知,隱藏於理性主體背後的這種無意識活動常常擾亂主體正常的理性思索。…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March 21, 2023 at 7:26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10)

「克里斯蒂娃重視語言的固定意義形成之前的所謂的意義生產過程,她試圖通過研究意義生產過程來闡明意義的來源問題,從而實現研究文本符號意義外部空間的可能性。 她認為在構成結構的體系內部存在著被結構隱藏的另一場所,而要想真正弄清意義問題,就必須剖析靜態的符號,從而在傳統靜態的符號內部開辟另一種不同的研究空間,這種空間與符號結構的外部或所謂的他者相關,對意義的產生具有重要作用,是構成語言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元素。 對這一空間的重視實質上就是重視語言的一些物質性特征,如語音、語調、語氣等,就是重視語言使用的具體語境,就是強調參與說話交流過程的主體。 而這些對於傳統的結構主義語言學來說都是語言的所謂異質性特征。 我們知道, 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只強調語言的內部, 不考慮語言使用的具體的社會歷史環境,不考慮人的主體性。 與此相反,克里斯蒂娃特別重視符號的異質性,認為異質性在決定符號意義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在進行符號學研究中絕對不能忽視這些異質性因素的決定性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March 15,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9)

克里斯蒂娃並不否認結構主義符號學方法在人文社會諸學科發展中的作用,但對其局限之處始終具有清醒的認識。 她認為,在符號學研究過程中,只有動態地把握符號系統,才能超越結構主義思想的局限,從而在「結構」生成和變化、在「結構」與外部關係中辨證地把握符號。 符號實質上是主體的意識或知識借助於能指而形成的一種物質載體,必然與人及其存在的世界密切聯系。 因此,我們在研究符號意義生成的動態性特征的同時,還必須致力於將符號學研究的觸角延伸到人外部世界的各個方面,特別是非語言性社會、歷史和文化,從而建立起一門後結構主義符號學的研究方法——解析符號學。

解析符號學是對結構主義符號學的一種反叛和挑戰。 克里斯蒂娃曾明確指出,「符號的這種解析理論旨在解析自斯多葛派以來以主體和符號為內容的符號學運作基礎,重新確定符號學的方案。 解析符號學——符義分析——決不滿足於笛卡兒式的或知性行為式的對封閉體的描述……它視表意實踐為多元實踐」…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4,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8)

(四)互文性概念的價值

1. 對結構主義符號學的超越其一,克里斯蒂娃注意到決定文本意義的不僅僅是語言系統,還有外部世界這個大文本。 社會與歷史並不是外在於文本的獨立因素或背景,它們本身就是文本,是文本整體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這樣一來,互文性理論就對結構主義者所謂的「文本是一個獨立自足的、離散的語言封閉體」的觀點形成了沖擊。 其二,互文性理論強調現存文本與歷史文本的關聯,而不是像結構主義者那樣排斥歷史,只對文本作共時性研究,換言之,克里斯蒂娃的功績之一在於將歷時因素納入文本符號研究的視野。 其三,結構主義符號學一直認為,符號是由能指和所指構成的,在能指以外存在著一個所謂的先驗所指與能指相對應。 而克里斯蒂娃反對這種觀點,她強調符號意義的非確定性,能指與所指關係的無法確定性,意義應該產生於能指之間的交叉、組合和變換及其釋放出來的無數能指關係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3,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7)

3. 轉換性

克里斯蒂娃認為, 既然小說是一個變化過程,那麼她就有理由借用專門研究語句變化過程的轉換生成語法,把小說當做一種「轉換性話語結構」來考察,所以她的《小說文本》的副標題叫做「一種轉換性話語結構的符號學研究」。 當然,她在借用轉換生成原則時也加入了許多非語言學的思考,尤其是互文性意義上的「轉換生成」完全是她本人的獨特發明,是為了彌補轉換生成語法的不足, 以便研究 「像小說這樣的複雜符號系統」[15](P37)

在她看來,相對於早期結構主義語言學的靜態研究來講,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是一種進…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2,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6)

1. 引文性或二重性

互文性必不可少的特征是引文性,即一個文本中含有另一個文本。 克里斯蒂娃認為,「任何文本都像是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對另一個文本的吸收和轉換」[1](P146)。 這里,克里斯蒂娃的獨特意義在於,她的互文性概念建立在她的泛文本主義之上,「文本」、「另一個文本」或「引文」等詞語在她那里都具有極為寬泛的含義。 她所說的「文本」可以確指一部文學作品,但首先是指一種意義生產過程;她所說的「另一個文本」可以確指另一部文學作品, 但首先是指一切社會歷史實踐; 各種社會歷史文本不一定屬於自然語言,但都「像語言那樣來結構」,所以任何符號系統或文化現象(社會實踐)都可以看做「文本」。 [13](P17)…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5)

4. 顯著互文性和構成互文性

Fairclough 把互文性區分為顯著互文性(manifest intertextuality) 和構成互文性(constitutive intertextuality 或 interdiscursivity)[8](P85)前者是指特定的其他文本公開地被利用到一個文本之中,如有引號、明確標示或暗示的;後者則是按照各種體裁或語篇類型來建構一個文本。…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0,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4)

(二)互文關係的分類

自從克里斯蒂娃於 20 世紀 60 年代末首次提出互文性概念之後,學者們圍繞著該術語本身及其內涵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尤其在互文關係的分類問題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分別從不同角度作出了劃分,雖然分類還顯粗糙,彼此間還有兼類現象,但對進一步完善互文性理論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水平互文性和垂直互文性…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19,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3)

文化符號學

在互文性理論形成過程中,給予克里斯蒂娃影響最大之人就是俄羅斯的偉大學者巴赫金。 克里斯蒂娃於 1966 年在羅蘭·巴特的研討班上開始介紹巴赫金的理論思想,這使她成為最早向西方學術界介紹巴赫金思想理論的學者之一。 她借助於巴赫金的語言哲學理論及其有關狂歡化文學的種種探討,「對索緒爾的靜態語言模式以及結構主義的文本理論進行了批評,強調文本的對話原則、 復調結構與互文本的生成過程」[4](P35)。…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3,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2)

一、符號的互文性



1967 年,克里斯蒂娃在法國《批評》雜誌上發表題為《巴赫金:詞語、對話與小說》的論文,首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intertextualité)。 她宣稱:「『文學詞語』是文本界面的交匯,它是一個面,而非一個點(擁有固定的意義)。 它是幾種話語之間的對話:作者的話語、讀者的話語、作品中人物的話語以及當代和以前的文化文本……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語的鑲嵌品構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



互文性的概念代替了主體間性,詩學語言至少可以進行雙聲閱讀。 」[1](P145-146)…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anuary 29,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1)

要:法國是當今世界符號學研究的三大王國之一,而且是唯一一個真正形成過符號學運動的國家。 這里符號學人才濟濟,克里斯蒂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所倡導的互文性思想和解析符號學理論受到世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互文性指符號系統的一種互換關係,它受西方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符號學、文化符號學、精神分析學、哲學等學科的影響,表現形式多樣,集中體現了引文性、社會性和轉換性三個基本特征,該思想的提出無疑是對結構主義符號學以及傳統文學研究的超越。 解析符號學更是對結構主義符號學的一種反叛和挑戰,它主要來源於巴赫金(Bakhtin Michael 1895—1975 )的語言哲學思想,同時與馬克思的價值形成理論、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以及拉康的分裂主體理論密切相關,主要內容包括文本間性理論、意義生產動態理論和過程主體理論。…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anuary 23,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文創的審美體驗(下)

如何將經濟和審美進行結合?

縱觀其他歐美國家,在審美經濟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商業實踐案例。

《美學的經濟 2:美國社會變遷的32個微型觀察》一書的作者弗吉尼亞·波斯特萊爾跳出了藝術領域,通過對時尚產業、房地產、政治現象、建築設計、產品設計及經濟等不同領域的美學觀察,讓工程師、地產商、管理者、營銷人重新審視了審美與個人、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關係,以及在美學經濟時代中,生活與工作、樂趣與意義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December 11, 2022 at 4:00am — No Comments

文創的審美體驗(中)

藝術欣賞的心理過程最接近這類審美體驗,但此時的審美還困在藝術的領域,能與經濟發生關係也就主要是收藏了,最具代表的案例就是美第奇家族、古根海姆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等大財團的收藏,讓經典的藝術作品以世代有序的傳承,從而得到大幅度的財富增值。但因其作品的稀缺性、持有的長期性,較高的資金門檻以及審美鑒賞力,讓很多人只能望而卻步。同時,這類審美體驗更多還是在視覺感官層面,其他的諸如聽覺、味覺、觸覺等也都在自己的領域中,自成一套表達體系和商業規則,比如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戲劇、建築、電影等。

直到大工業生產充分解決了物的需求,從而帶動了商業模式和經濟價值觀的改變,審美經濟形態開始出現。

大審美經濟,為何值得我們重新重視?…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December 10, 2022 at 7:30am — No Comments

趙婧:丹尼爾·卡尼曼:記憶與經驗的爭鬥之謎

心理學研究出身的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將心理學成果與經濟學研究相結合,成為了行為經濟學的先驅,並曾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介紹的丹尼爾·卡尼曼於20102月在TED上的演講:記憶與經驗的鬥爭之謎。…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December 2, 2022 at 9:23am — No Comments

卡尼曼:「幸福」和「意義」的區别

(原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大多數人覺得「滿足感」比「快樂」更重要)



丹尼爾·卡尼曼是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他在展望理論方面的貢獻,讓他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認為,人們雖然嘴上說想要快樂,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很誠實」地選了長期的滿足感。人們會構建自己人生的敘事,會給自己講故事,但這個故事未必是快樂的。

追求快樂,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 但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認知心理學家卡尼曼( Daniel…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November 29, 2022 at 4:30am — No Comments

文創的審美體驗(上)

迄今為止的人類經濟發展歷程,表現為三大經濟形態。第一是農業經濟形態,第二是工業經濟形態,第三是大審美經濟形態,該形態超越以產品的實用功能和一般服務為重心的傳統經濟,代之以實用與審美、產品與體驗相結合的新興經濟。那麽何為大審美經濟?審美和經濟為何能融合?如何融合?或許您能從本文中收獲一些啟發。 

何為大審美經濟?

大審美經濟萌動於上個世紀70年代,標誌是體驗經濟的出現。1999年美國的派恩二世(B. Joseph…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November 24, 2022 at 12:30pm — No Comments

王小波《紅拂夜奔》の〈關於有趣〉第三章(2)

後來我把學報寄來的稿費取出來了,一共是二百三十元,說到這個數目的時候,我的心情比較好。這是因為假如有人真的發現了先秦有人懂微積分,絕不會只給這麼點錢。但是到系里去了一趟,心情又壞透了,因為聽說我那篇狗屁論文評上了校級先進成果,還要破格評我一個副教授。這種情形使我疑神見鬼,懷疑有人在和我開一個大玩笑,或者是成心要出我的彩。 …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uly 20, 2022 at 3: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