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曼:「幸福」和「意義」的區别

(原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大多數人覺得「滿足感」比「快樂」更重要)

丹尼爾·卡尼曼是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他在展望理論方面的貢獻,讓他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認為,人們雖然嘴上說想要快樂,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很誠實」地選了長期的滿足感。人們會構建自己人生的敘事,會給自己講故事,但這個故事未必是快樂的。

追求快樂,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 但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認知心理學家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說,大多數人不但沒有向著這個目標前行,實則反其道而行之。


卡尼曼認為,幸福感(happiness)和滿足感(satisfaction)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幸福感是轉瞬即逝的體驗,它來得快,去得也快;而滿足感則是長期的,經過長時間才建立起來,是通過完成目標、打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來獲得的。在12月19號播出的播客,科文(Tyler Cowen)主持的「對話泰勒」(「Conversations with Tyler」)中,卡尼曼說明了為什麽對一個目標的追求,會削弱我們對其他目標的體驗。

卡尼曼的研究衡量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幸福感有很多來源,比如,和朋友相處就很讓人愉快。但是,那些一門心思追逐長期目標,從中收獲滿足感的人,並不一定會把社交作為自己生活的中心,因為他們要著眼於大局。

對於這些人做出的選擇,卡尼曼做出的總結是,我們或許比想自己所想的那麽渴望幸福感。「總的來說,在這角度看來,我覺得人們並不會將自己的幸福感最大化。這不是他們真心想要的。他們真正的目標時最大化對自己和生活的滿足感,所以,他們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會走上完全相反的方向。」

在十月份接受Ha‘aretz采訪時, 卡尼曼認為,滿足感主要是在比較中的來的。「對生活的滿足感很大程度上和社會給出的標準有關,主要在於實現目標,達到期望等。」他提到,金錢對於生活滿意度的提高有顯著的影響,而幸福感只有在缺乏金錢的時候才會受其影響。貧窮會讓人受苦,但是收入達到一定水平,能滿足我們生活基本需要之後,財富並不能提升幸福感。「(財富達到一定水平後)幸福感隨財富的的增長微乎其微。」


也就是說,如果你有吃有穿,有地方住,其他基本需求也能得到滿足的話,你至少能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樣滿足。但是這種短暫的幸福感並不會為你帶來生活的滿足感。就算是有許多美好回憶的人,也不一定是很快樂的人。

這裏的關鍵在於回憶。滿足感是在回首過去時產生的,存在於彼時彼刻,而幸福感存在於此時此刻的。卡尼曼在研究中發現,人們會構建自己人生的敘事,會給自己講故事,而這個故事未必是快樂的。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帶來積極情感的體驗,未必能讓這個人生敘事有所進展。記憶是很持久的,而感覺是一時的。我們曾有很多快樂的瞬間,但是它們轉瞬即逝。如果沒有相機記錄下來,這些時刻可能過了就過了,然後消失不見,就像沒發生過一樣。

比如說度假。卡尼曼認為,如果某人知道自己可以去旅遊,度過美好時光,但是事後不能留下任何記憶,也不能拍照留念,那他們可能選擇不去,因為去不去都一樣。這是因為,我們之所以選擇做某些事情,是期待著能留下些令人滿足的記憶,就算很久以後,也能拿來回味。某種程度上,我們對快樂本身可能興趣沒那麽大。


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現在有社交媒體所主導的文化。某種程度上,比起真正享受美好時光,我們似乎更在乎把自己的快樂以讓人羨慕的形式展示出來。我們的心思早被以數字計的「朋友」和「粉絲」占據,那還會想著和自己喜歡的人共處呢?而這也會讓我們感到痛苦。

我們能感受到的快樂,主要就是來自他人的陪伴,卡尼曼這麽認為。整個正向心理學運動逐漸崛起,其中,他的研究也有功勞。但是這個運動並沒有強調即時性和人際關係,而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考慮讓人生產意義的事物。這樣的概念,卡尼曼說自己也沒有想到。

卡尼曼認為自己很幸運,也挺幸福。他覺得自己過著「有趣的人生」:工作期,大部分時間和同事間的合作、相處都很愉快。但是他也提到,有時候他要一個人工作,獨自寫作的時候,就感覺「很糟糕」,甚至「糟透了」。雖然他在學術上有很大的成就,但他同時也說,不覺得自己的存在有什麽意義。


確實,雖然卡尼曼的研究成果將情緒作為一股經濟和社會的力量,讓世界各地都開始計算幸福指數,但是他在五年前就放棄了幸福研究的領域。他現在研究和寫作的方向是「噪音」這個概念。噪音,指的是干擾理智決策的隨機數據。

盡管如此,我們是想要幸福,想體驗積極的情感,還是說,希望自己能構建一個人生敘事,打造一個能講給自己和別人聽的故事。但這個故事的結局,並不一定是幸福的。或許你可以和朋友見見面,討論一下這個話題,或許你會收獲快樂呢?

據說金錢能夠買來快樂,究竟要花多少錢?「幸福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是兩碼事。(2019-02-22 搜狐 / 源自|qz.com)

延續閱讀:

王力行: 快思 vs.慢想

徐一鳴:慢想,是創意的原力


鄭婷方: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50餘年智慧《快思慢想》

《快思慢想》跨海對談 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洪蘭、曾誌朗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