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79)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觀察(14)

抗日戰爭爆發,日寇占領呼和浩特,吉蘭泰鹽池運輸通道中斷,只能由莫家樓轉運。此時,四川、陜西、河南鹽源告急,也與之相求,於是莫家樓鹽業市場非常繁榮,運銷量超過抗戰前的3倍,加之中衛處於抗戰大後方,相對安定,外地商人蜂擁而至,投資置業。每年一入冬,每天便有上千峰駱駝進出,從北沙窩到莫家樓一路綿延數十里的駝隊,蔚為壯觀。這些駝隊返回時,購買米面、布匹、白酒、茶葉等物品。莫家樓的鹽裝船渡河,由馬拉膠車運往固原、平涼、陜西等地,返回時運進紅糖、乾果、布匹、棉花、藥材等貨物。



由此,從內蒙古到陜甘,形成長達千里的商貿之路。鹽務局遷到莫家樓後產生了連鎖反應,地產開發帶動建築,建築帶動木工、瓦工、雜工,從而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莫家樓村民有的被雇傭背鹽、裝鹽,稱作鹽夫子;有的趕車運鹽,謂之車戶;女人縫鹽袋封口,叫繚包子。…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November 11, 2018 at 12:58a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觀察(13)

據考,當時白馬灘田地荒蕪,民戶外逃,數十年無夫可派。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王又居工所督作,開通大渠81里,使水暢流,荒廢之田又有領戶復墾。適逢工程告竣,欣喜之余,賦詩兩首,留作珍貴文化遺產。現錄之,以備資鑒。“萬頃芳田若鏡開,稻孫秧母及時栽。世間霖雨尋常事,此水原從天上來。”此乃其一。“雨後寒潭分外清,秋來山勢更崢嶸。牛羊滿地無人管,一路渠田放水聲。”此乃其二。



十四·中衛有個莫家樓…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November 11, 2018 at 12:55am — No Comments

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觀察(12)

本書藍本系文言體,無標點,用典多,不易懂,加之線裝刻本印數極少,很不便於存查閱覽。整理時把重點放在了修訂標點、新增注釋、校正勘誤,並全面審定。注釋范圍包括主要的人名、地名、官名、典故、疑難詞句等。本著尊重原著,保持原貌的原則,對原本中屬於糟粕的部分未作刪除,只是在注釋中加以說明,更正了一些錯別字,補充了部分遺漏文字,校勘了個別舛錯之處,恢復了所有避諱內容,並適當劃分了段落。標點注釋後,合10卷為一部,加注約1500條2.8萬字,還輯錄了《乾隆中衛縣誌》之卷目、序跋、附錄、再版說明、序言、後記等,著名書法家胡公石題贈了書名。飽覽全誌,其印刷裝幀考究,文字清晰易懂,更具資料性、科學性和可讀性,榮獲寧夏社會科學獎項,遂成為本縣著述文化寶庫中的一枝奇葩,已被國內外多家圖書館及地情研究單位收藏。…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November 11, 2018 at 12:53a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你願做一隻企鵝

中午,韓國人來吃飯。晚上,俄羅斯人來吃飯,接著是晚會,卡拉OK,跳舞。每逢這種場合,記者便架起機器,一本正經地拍攝,從頭拍到尾。你心想,這就是他們的南極報道了。

這沒有什麽可詫異的,因為,在都市也罷,在南極也罷,每個人總是按自己的秉性生活的。

你還不太清楚你在這里能做什麽。但是,你知道你不要做什麽。

現在,對於這些無休止的國際聯歡或同胞聯歡,你一概不參加。你默默地吃完你的飯,默默地離去。你不怕別人說你一個外人,因為你的確是一個外人。…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5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周遊三方海岸

為了對長城站的位置有一個基本概念,我根據資料作如下描述——

在南極大陸西北方,有一些島嶼被命名為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是其中的一座島嶼。喬治王島總面積為1160平方公里,90%是被冰雪復蓋的地帶,名為科林斯冰蓋。該島向西南方向伸展出一個細長的半島,叫菲爾德斯半島,是島上唯一沒有冰蓋的地區,長城站就在菲爾德斯半島的南端,緊靠著東海岸。…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4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攀登島上第二峰

天陰,刮著風,後來又下起了小雪。何悄悄問我:“出去走走嗎?”我猶豫:“風這麽大,還出去?”可是,一會兒他還是來叫我了。我說,把濱鴻也叫上吧。他說,已經叫了。在壞天氣,總是我們三人出去。

我們向南。有兩個選擇:去南海岸,或登山。天色灰蒙蒙,能見度低,到了海邊也看不見什麽,我們決定登山。這座山海拔150余米,是喬治王島上的第二峰,離長城站不遠,被中國人命名為山海關。海中那個島叫鼓浪嶼,後邊那個湖叫西湖,諸如此類,可見思鄉之心切,也可見想象力之貧乏。

到了半坡,風更大,直不起腰。腳下是積雪或碎石。風從東面吹來,眼看著東邊黑壓壓的雲在向我們逼近。漫天皆烏雲,剛才露出的一小塊青天已經消隱。…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4pm — No Comments

郭沫若《百花詩》大山樸

我們的花比厚樸花要大得一點,

人們又把我們稱呼為荷花玉蘭。

葉形在枇杷和橡樹葉的中間,

花瓣十二片,真像朵朵大白蓮。

濃重的香氣因風可傳達很遠,

紫色的雄蕊讓觀音坐著蒲團。

我們的花期,為時雖不免過短,

但我們的枝幹,卻有幹勁沖天。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2pm — No Comments

蕭乾·鵬程(中)

他恭謹地對牧師發誓:“等我到美國的時候,我要專心學道。逢禮拜日必去教堂守安息日,為咱們中國基督教徒爭臉。您放心,我去上三年,我一定把美國神學研究透了,回來聽您使喚。我永不辜負您的這次提拔。”

他又稍稍得意地對育德校長說:

“我這算是暫時告假。回來我還在您手下教書。到了美國,得機會我必定替本校募捐。我宣揚您辦學傳道如何熱心。您放心,我此行便如同您派去的一個駐美代表。”…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1pm — No Comments

蕭乾·鵬程(上)



我旅居遠東歷三十年,禮儀之邦的中華素為我所敬愛,由於科學進步之神速,我認為該國在物質上已一無所缺。但她尚有一個極嚴重的問題,便是缺乏聖靈,神的力量之降臨。故我今以身後遺產百分之一,計美金八千元,捐助拿撒勒會,委請該會牧師劉雲厚於會眾中挑選一虔心主道的青年,須大學畢業,並相信其有領導中華歸主運動之能力者,資送美國神學院,專攻傳道學,以其所學,歸國拯救淪落的中華。此囑。黎蓮·郭爾夢…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1pm — No Comments

郭沫若《百花詩》石蒜

我們是野草,花和葉不能見面,
秋天抽出花梗開出紅花成團,
筒狀花裂成六瓣,花蕊挺出花間;
花謝後才標出濃綠的葉片如蒜。

我們全身都有毒,但請不要害怕,
我們的用處很多,看你怎樣用法。
可以催吐、治癬,並醫治無名腫毒;
把漿汁塗入泥壁中還可以防鼠。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郭沫若《百花詩》玉蟬花

我們是鳶尾之一,別名花菖蒲,
花形很大,顏色以紫色為基礎。
一般的鳶尾花和飛鳶相仿佛,
我們就是飛機,正展翅作雄圖。

一張張翠葉是出了鞘的寶劍,
一顆顆蒴果是拉了線的炸彈。
為什麽要說得這樣劍拔弩張?
因為要鼓舞人心,向地球開戰!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曹文軒:對四個成語的解讀 ——我所理解的“真文學”(11)

我有一部作品叫《紅瓦》,剛出來時,一位批評家指出,他沒有想到我會這樣寫“文化大革命”。因為在此之前,作家一涉及“文化大革命”,都在寫集體性的記憶。那個大家共同認可的“文革”、那個戴帽子遊街的“文革”、那個批斗的“文革”、那個蹲牛棚的“文革”。但其實,每個人的“文革”是不一樣的。我的“文革”就不是如此。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家可能不相信:我最好的教育是在“文革”中接受的。為什麽呢?因為當時蘇州城的名師被下放到我那樣一個偏僻的鄉村,匯聚在一個普通的鄉村中學里。我的語文老師是最好的語文老師,物理老師是最好的物理老師,數學老師是最好的數學老師,甚至教我打籃球的老師都是最好的體育老師。…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02pm — No Comments

曹文軒:對四個成語的解讀 ——我所理解的“真文學”(10)

什麽叫文學?

文學就是一種用來書寫個人經驗的形式。

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那個作家在創作時尊重了自己的個人經驗、是以個人的感受為原則的,那麽他在實質上就不能不是坐井觀天的。…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曹文軒:對四個成語的解讀 ——我所理解的“真文學”(9)

面對博爾赫斯與卡爾維諾的懸想——故弄玄虛,我們怎麽想?我們是否太實際了一些?我們的心思在哪兒?我們思想的拋物線是否顯得太短促了一些?我們的念頭是否太功利了一些?我們的文學所關心的問題是什麽問題?是房子問題、糧食問題。博爾赫斯的阿根廷、卡爾維諾的意大利並非不存在房子問題和糧食問題。與阿根廷比鄰的巴西,是南美最富的國家,但到處是貧民區。在我下榻的酒店的對面是一座山,整個山上都住的是窮人——與世界其他城市不一樣,其他國家的大城市,是窮人住在山下,富人住在山上,而里約熱內盧的山上住的都是窮人。那座山是里約熱內盧最著名的貧民區,叫小農莊,住了大約30萬貧民,警察三兩個是不敢進去的,進去就被幹掉了。每天我推開窗子往外看,就看到那山上危房密布、風雨飄搖。我沒有去過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我能想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房子問題會比里約熱內盧的糟糕。可是,我們不可能指望博爾赫斯會去寫關於房子問題的小說。他只能向我們訴說關於時間的問題、關於空間的問題以及種種由玄想而產生的非常形而上的問題。 …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曹文軒:對四個成語的解讀 ——我所理解的“真文學”(8)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正前方矗立的事物,都具有方正、笨重、體積巨大、難以推動等特性。大,但並不一定就有內容,並可能相反,它們是空洞的,並且是僵直的,甚至是正在死亡或已經死亡了的。

我們很少看到卡爾維諾是正面觀察的姿態。他的目光與我們的目光並不朝向一個方向。容易引起我們注意的,卡爾維諾恰恰毫無興趣。而那些被我們所忽略不計的東西,恰恰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被常人忽略不計的輕,正是因為輕,才被我們忽略不計。卡爾維諾看我們之非看。嘆息、微光、羽毛、飛絮,這一切微小細弱的事物,在他看來恰恰包容著最深厚的意義。細微之處深藏大義。…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0:53pm — No Comments

曹文軒:對四個成語的解讀 ——我所理解的“真文學”(7)

全書九章,共敘述城市55座。書中的所有數字,都具有隱喻性與象征性。

像風箏一樣輕盈的城市,像花邊一樣通透的城市,像蚊帳一樣透明的城市,像葉脈的城市,像手紋一樣的城市……這些城市絡繹不絕地出現在他們的想像里。它們顯示著帝國的豪華與豐富多彩,同時也顯示著帝國的奢侈與散亂。

天要亮了,馬可波羅說,陛下,我已經把我所知道的所有城市都向你一一描述了。可忽必烈汗說,不,還有一座城市你沒有說——威尼斯。馬可波羅笑了:你以為我一直在講什麽?在我為您描述的所有城市中,都有威尼斯。這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說,我想,這應該是你要看的一千部小說中的一部。(笑聲)…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0:51pm — No Comments

曹文軒:對四個成語的解讀 ——我所理解的“真文學”(6)

博爾赫斯一向害怕鏡子,還因為它的生殖則是一種僵死的復制。在鏡子中,他倘若能看到一個與自己有差異的形象,也許他對鏡子就並不怎麽感到可怕了,使他感到可怕的是那個鏡子中的形象,居然就是他自己的純粹翻版。博爾赫斯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對“克隆”提出哲學上的、倫理學上的疑義的人之一。(笑聲)





他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一天早晨起來,他走到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見到了無數的人,但他們都是一模一樣的面孔。這太可怕了!所以“復制”、“重復”、“循環”、“對稱”這些單詞總是像枯藤一般糾纏著他的思緒與靈魂,使他不能安寧。他希望博爾赫斯永遠只能有一個,就像是上帝只有一位一樣。…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0:50pm — No Comments

洛夫的詩《子夜讀信》

子夜的燈
是一條未穿衣棠的
小河

你的信像一尾魚遊來
讀水的溫暖
讀你額上動人的鱗片
讀江河如讀一面鏡
讀鏡中你的笑
如讀泡沫

Added by OVEPI on November 10, 2018 at 9:43pm — No Comments

洛夫的詩《舞者》

嗆然

鈸聲中飛出一只紅蜻蜓

貼著水面而過的

柔柔腹肌

靜止住

全部眼睛的狂嘯

江河江河

自你腰際迤儷而東

而入海的…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November 10, 2018 at 9:36pm — No Comments

余秋雨《藝術創造論》第9章 造型 (3)

在這個問題上,切身體驗可以是發現內在形式的有利條件,卻也可以變成阻力。對此,不少藝術家常常讓自己上當——上了自身強烈的情感體驗的當。必須凝凍這些情感,沈著地走向形式,走向直覺造型。

“此身只合詩人未?”這還只是一種茫然的情緒;“細雨騎驢入劍門”,一下子讓情緒凝聚為一種直覺造型,於是流傳千古。

馮驥才的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藝術亮點是住最后一個景象的描寫上,那時高女人早已死去:

……逢到下雨天氣,矮男人打傘去上班時,可能由於習慣,仍舊半舉著傘。這時,人們有種奇妙的感覺,覺得那傘下好像有長長一大塊空間,空空的,世界上任什麽東西也填補不上。…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0, 2018 at 8:09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