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44)

邪眼 The Evil Eye (上)

[俄羅斯] 安德烈·格拉西莫夫

文導微 譯



“你們接我來就對了,”老波塔皮哈一邊說,一邊倒騰她的魔法面團,“現在人們愛找的是庫茲米奇。好像只有他的咒語靈驗似的。不過我倒想知道,是誰替祖博夫的新娘安了胎,又是誰治好了馬卡羅夫兒子的疝氣?”

波塔皮哈不斷猛捶她木盆裏的神奇面團。這番力氣一出,再加上那個不得已在夏天生起的火爐,她很快就滿身大汗,脫下了她那件由厚實鋥亮的料子制成的黑色高領短上衣。彼得卡不知道它叫什麽,他確實只知道的是,有好長一段時間,達裏婭媽媽都想要一件這樣的衣服,可阿爾喬姆爸爸就是湊不到錢到克拉斯諾卡緬斯克…

Continue

Added by Bir Tanem on October 20, 2018 at 9:28pm — No Comments

黄永武·長處與短處

“老”是許多人所忌諱的,有人連兒女喊他為“老爸”都喝聲制止,覺得帶個老字太刺耳。但是我有一位學生范增平先生,年紀輕輕的,早就留起飄飄的長鬚,一副美髯公的模樣,看來反像我的老師。他不以“老”為嫌,因為他推行茶道,茶道有古老的傳統,配合長生的形象,反倒沾點仙氣,這“老”不但無害,反而有益。所以一般世俗的人,都諱言“老”,年老了誰還重視他?但是國學大師、道士、星相家或賣草藥的,卻諱言“少”,年少了誰都會輕狃他的道行呢!

可見同樣是“老”,有人厭惡,有人卻喜歡,有人認為老是短處,有人卻認為是長處,事實上長處與短處,本來是有利就有弊,隨著立場的不一而改變的。…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October 20, 2018 at 9:03pm — No Comments

黄永武·太和之氣

大陸上鬧大水災,氣候失調。臺灣有時的天氣也不正常,在亢陽祈雨之後,竟然霪潦成災,農田泡湯,這種陰陽不調,就不是“太和之氣”,太和之氣是“均沾皆足”,彼不過多,此無不及,五風十雨,陰陽的分配都恰到好處。

每年的陰晴雨量大致差不遠,只是分配得平均,就成太和豐收之歲,集中得懸殊,就成水旱災害之年。中國人從天地陰陽的道理中,領悟出人生也是個小天地,同樣有陰陽調配得平均與懸殊的問題,陰陽調和的人心平氣和,萬事舒泰,陰陽失調的人暴雨酷霜,萬物損傷,這也就是《易經》要特別強調“中正”,中正,便生太和之氣。…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October 20, 2018 at 9:02pm — No Comments

黄永武·怒

從前薛敬軒對人說:“我下了二十年工夫,專治這一個‘怒’字,依然去不掉!”劉念臺聽了便評論道:“能知道自己治不掉,這便是勝過別人的地方了!”

嬌柔的玫瑰枝上有刺,笑口常開的彌勒佛身旁有怒目金剛,美麗壯闊的長空與海洋,也常有風雲變色或覆舟決堤的吼嘯,怒似乎是造物在人情中必有的配料。認定了是非,無法涵容,就怒;算就了得失,無法退讓,就怒;猝然的事端,無法安詳,就怒;不平的境況,無法忍受,就怒。怒幾乎也是一種自以為正義感的──近乎正義感的瘋狂。…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October 20, 2018 at 9:01pm — No Comments

黄永武·面對橫逆十訣

宋朝的宰相富弼,處理事務時,都反復考慮,無論事大事小,都要萬無一失,才做。但是“萬全之舉多怨”,有人對他瞻前顧後謹慎小心的辦事態度非常不滿,背後嘲笑他,攻擊他。

“有人在罵你!”打小報告者向富弼說。

“在罵別人。”富弼一點也不在意。

“不,指名道姓罵富某!”

“天下同名同姓的也很多呢!”富弼依然淡淡地回答。…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October 20, 2018 at 9:00pm — No Comments

黄永武·名場禍比戰場多

在電視上看到有人問歌星鄧麗君:“像你這樣的知名人物,要怎樣面對各種流言:什麼得了愛滋病啦,同性戀啦,甚至早已不在人間啦?”面對如此“碎嘴”捏造的謠言,鄧麗君卻輕松大方地回答說:“我也不懂得如何去澄清,只要凡事看淡些,自己活得好好的,流言就不會困擾我。”她並同意這些傳言都是成名之後的代價。

嗨,真了不起,古人說:“人生能淡即神仙”,凡事能看淡而不心虛的,是何等的人物?多少修養很高深的人物,還不是“譽之則喜,謗之則憂”,誰能超然毀譽之外,把毀譽視同浮雲呢?…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October 20, 2018 at 8:59pm — No Comments

曹靖華·憶當年

幼年讀書,遇"服之不衷,身之災也",曾想:衣所以蔽體,禦寒而已,怎麼穿得不當,還足招禍? 遇孔丘"微服而過宋",曾想:像所謂"萬世師表"那樣方正、古板,道貌岸然連走路都"行不由徑",吃飯也"割不正不食",一旦人要殺他,為了避免人注意,怎麼還把平常的衣服都換了逃走呢? 此外還遇到許多有關穿著的話,當年都不求甚解,終以不了了之。



辛亥革命初年,我滿身"土氣",第一次從萬山叢中出來,到一百里遠的縣城考高小。有位年紀比我約大兩倍的同鄉說:"進城考洋學堂,也該換一身像樣的衣服,怎麼就穿這一身來了。"

我毫不知天高地厚,一片憨直野氣,土銃一樣,這麼銃了一句:"考學問,又不是考衣服!"

這一銃非同小可,把對方的眼睛銃得又大又圓。他連聲說:"了不起!…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October 20, 2018 at 5:30pm — No Comments

徐冰·一條緞帶

真正使她來到沃勒商店的,肯定不是什麽傳奇之類的事。她已經向母親保證她自己買一雙長筒靴,可是,當她在商店漫步遊逛時,她卻在渴望地盯著那些她買不起或不讓穿戴的東西,比如那件正像莉妮有的遊泳衣。

莉妮,是的,伯特也許正帶著她參加募捐舞會呢,在星期六這個美妙的夜晚。

而她自己呢,有誰曾邀請她到鄉村俱樂部去參加募捐舞會呢?當然,沒有人會邀請這個害羞的珍妮。她沿著走廊走著,耷拉著頭,從她的樣子來看,心情很沈重。一塊標著“吸引異性物”的招牌擋住了她,牌後放著一些絲帶,周圍擺著各式各樣的蝴蝶結,牌上寫著:各種顏色應有盡有,挑選適合你個性的顏色。…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October 20, 2018 at 12:05am — No Comments

曹文軒:為什麽要談契訶夫 (下)

《一個文官的死》與《變形記》證實:只要是深刻的文學藝術,它們的深刻程度並不會因為時間上的“過去”與“現在”而有所不同。我們有什麽理由說卡夫卡的《變形記》就一定要高出契訶夫的《一個文官的死》呢、《變形記》就一定要比《一個文官的死》多出一些什麽呢?

我們這些本性喜新厭舊的人,何不再去走近契訶夫?

你也許會發現,古典形態的文學還有種種它特有的魅力。至少,它會讓你感覺到閱讀不是一個枯燥的求索過程,而是一個輕松的、詼諧的、平易近人的、順流而下的過程。

我更願意將契訶夫看成是一個當代作家。…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43pm — No Comments

曹文軒:為什麽要談契訶夫 (上)

選擇契訶夫來作為話題,似乎有點不合時宜。因為今日之文學界,全心全意要昵近的是現代形態的文學——那些從事現代形態文學寫作的大師們。從作家到讀者,談論得最多的是卡夫卡、博爾赫斯、米蘭·昆德拉、胡安·魯爾福等,還有幾個人願意去談論巴爾紮克、狄更斯和契訶夫呢?即使偶爾提到這些名字,也只是知道世界上曾經有過這些作家,而他們的作品卻是很少有人讀過。筆者曾連續幾年在研究生面試時,都試著問考生們閱讀過契訶夫的作品沒有,被問者差不多都支支吾吾,而一談到幾位現代大師,則一副“門清”的樣子,侃侃而談,有時幾乎能說得天花亂墜。

人們相信:契訶夫時代的文學早已經過時了。

人們居然在無形之中承認了一個事實:文學是有時間性的,文學有先進與落後之分,文學史是文學的進化史。…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42pm — No Comments

培根·論厄運

“幸運固然令人嚮往,但能在逆境中茁壯成長則更令人欽佩。”這是塞涅卡效仿斯多葛學派講出的一句名言。的確,如果奇跡意味著超乎尋常,那麼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過程中更能呈現出奇跡。塞涅卡還說過一句更為深刻的名言:“真正的偉大,即在於克服脆弱的凡人之軀,展現出人身上那神性的不可戰勝的特性。”這一警句立意高遠,考慮到它是出自一名非教會人士之口,它就顯得更非同尋常了。

古代詩人常有這種超越凡俗的偉大想像。他們在神話中曾描述過:當赫拉克勒斯去解救因為給人類盜火而被縛於高加索山上的英雄普羅米修斯的時候,他是坐著一個陶甕渡海過去的。這個故事也正是人類生存的象徵:每一個基督徒,也都是以血肉之軀作為孤舟,橫渡波濤洶湧的人生之海。…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37pm — No Comments

培根·論復仇

復仇是一種出於人之本性的裁決。而人類的天性越是向著它,法律就越應當鏟除它。因為第一個犯下罪惡的人不過是觸犯了法律,而針對這一罪惡的報復卻使法律失去了效用。毫無疑問,復仇行動使復仇者與其仇人得以持平,但是如果他能寬大為懷,那他就比他的仇人高出一等了;因為原諒仇敵乃君王之氣度。 …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37p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3(5)

10、那麽把所有的東西丟開,只執著於這很少數的事情吧;此外還要記住:每個人都生存在現在這個時間里,現在是一個不可分的點,而他生命的其他部分不是已經過去就是尚未確定。



因此每個人生存的時間都是短暫的,他在地上居住的那個角落是狹小的,最長久的死後名聲也是短暫的,甚至這名聲也只是被可憐的一代代後人所持續,這些人也將很快死去,他們甚至於不知道自己,更不必說早已死去的人了。
 …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22p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3(4)

7、不要把任何這樣的事情評價為是對你有利的:即那些使你不守諾言、喪失自尊、憎恨、多疑、苛責、虛偽和欲望一切需要墻和幕的東西的事情,因為那更喜歡他自己的理性、神靈並崇拜神靈的人,他不扮演悲劇的角色,不呻吟,不需要獨自或很多夥伴。



最重要的是,他將在生活中不受死的誘惑也不逃避死亡,對於他的靈魂究竟在身體中寄寓多久,他是完全不關心的。因為,即便他必須馬上離去,他亦將樂意地離去,就仿佛他要去做別的可以正派和體面地去做的事情一樣;他在全部的生命中只關心這一點:即他的思想不要離開那屬於一個理智的人、屬於一個公民團體的人的一切。
 …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20p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3(3)

5、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而且,讓你心中的神成為一個保護者,一個有生命的存在的保護者,一個介入政治的成熟的男子的保護者,一個羅馬人,一個統治者的保護者。



這個統治者像一個等待從生活中召喚他的信號的人一樣接受了自己的職位,無需誓約也無需別人的證言。同時也歡樂吧,不尋求外在的幫助也不要別人給的安寧。這樣,一個人就必然筆直的站立,而不是讓別人扶著直立。…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19p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3(2)

3、希波克拉底在治愈許多病人之後自己病死了。占星家們預告了許多人的死亡,然後命運也把他們攫走。亞歷山大、龐培、凱撒在粉碎數十萬計的騎兵和步兵,頻繁地把整個城市夷為平地之後,他們最後也告別了人世。赫拉克利特在大量地思考了宇宙的火之後,最後死於水腫病,死時汙泥弄髒了全身。



蟲豸毀了德漠克利特,別的蟲豸殺死了蘇格拉底。所有這些意味著什麼呢?你上船,航行,近岸,然後下來。如果的確是航向另一個生命,那就不會需要神,甚至在那兒也不需要。但如果是航向一個無知無覺之鄉,你將不會再受痛苦和快樂的掌握,不會再是身體的奴隸,而身體有多麼下賤,它所服務的對象就有多麼優越,因為後者是理智和神性,前者則是泥土和速朽。

 …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17p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3(1)

1、我們不僅應當考慮到我們的生命每日每時都在耗費,剩下的部分越來越少,而且應當考慮另一件事情,即如果一個人竟然活得久些,也沒有多大把握說理解力還能繼續足以使他領悟事物,還能保持那種努力獲得有關神和人的知識和思考能力。



因為他將在排泄、營養、想像和胃口或別的類似能力衰退之前,就開始墮入老年性昏聵,而那種運用我們自己的能力,滿足我們義務標準的能力,清晰地區分各種現象的能力,考慮一個人是否應當現在辭世的能力諸如此類的能力絕對需要一種訓練有素的理性,而這理性整個地已經衰退了。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因為對事物的觀照和理解力將先行消失。

 …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16p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2.3

13、沒有比這更悲慘的了:一個人旋轉著穿越一切,像詩人說的那樣打聽地下的事情,猜測他的鄰人心里的想法,不知道只要專注於他心中的神並真誠地尊奉他就足夠了。對心中神的尊奉在於使心靈免於激情和無價值的思想而保持純潔,不要不滿於那來自神靈和人們的東西。因為,來自神靈的東西,因其優越性是值得我們尊敬的;而來自人的東西,因我們與他們是親族的緣故是我們應當珍重的。有時他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因對善惡的無知而引起我們的憐憫,這種不辨善惡的缺陷並不亞於不辨黑白的缺陷。…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12pm — No Comments

卜伽丘 《十日談·第十日》故事 10 の 三

圭蒂耶里聽了這話,萬分難受,差點兒要掉下淚來,可是他竭力裝出一本正經的神氣,說道:

“好吧,你可以穿一身貼肉的內衣走。”

在場的人都懇求他讓她再穿一件外衣,因為她和他做了十三年多的夫妻,不能叫她如此丟臉出醜,光穿一身貼肉內衣走出他的家門。但是不管大家怎樣苦苦懇求,都是白費。於是她告辭了眾人,穿著一身內衣,光頭赤腳,走出侯爵的家門,回到她父親那里去。凡是在場的人看見她這種光景,莫不為她長籲短嘆,傷心落淚。…

Continue

Added by Pabango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10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9)

陳馬六甲所留下的傳記體的作品也是旅行文藝的特例,今天我們對陳馬六甲超越國界種族語言的中國之旅主要的資料來源仍是這本傳記。矛盾的地方是,這本傳記到目前為止主要還是被看成是革命文獻,是要瞭解陳馬六甲一身革命事蹟的最重要的材料,如果衹用革命傳記的角度來閱讀將導致排除其跨越邊界的中國之旅,特別是由於這個華南/南洋華社的經驗對印尼人同時期的集體記憶而言是陌生的,因此論者談到陳馬六甲的「從監獄到監獄」都是跳過這段經歷不談,55至少到目前為止,筆者尚未發現有探討陳馬六甲華南之旅的意義的文章。因此就革命家的身份而言,傳記對旅行文藝極為不合宜的文類,不合宜的原因並非是作者寫作的問題,而是作品被閱讀的問題。問題是以革命家行誼而言,如非革命傳記,…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19, 2018 at 10:4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