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unga's Blog (262)

木心《論美貌》遺狂篇(4)

當三千太學生奮起聯名,請以為師,時論皆謂中散大夫容或得免於誅,我想,糟了,“波蕩眾生”,這就更堅了大將軍必戮嵇康之心。

叔夜的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其實是足夠的,是他的風骨,他的“最高原則”,使他不能不走這條窄路,進這個窄門。與山濤的絕交書之所以寫得如此辛辣汪洋,潛臺詞是:我終不免一死,說個痛快吧,也正是因此可以保全你。

山公本以度量勝,疇昔一面,契若金蘭,嵇與山,何嫌何隙,不過是,明里設一迷障,騙過司馬昭,暗里托一心事:小兒嵇紹,全仗山公了——這一著棋,唯巨源領會無誤,大將軍且不談,就是嵇紹本人也是被乃父瞞住了的。…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rch 26,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木心《論美貌》遺狂篇(3)

他的著作亦零落散佚。

他所遺贈的餐具在我手邊。

有人嗤笑了:

“你竟像古羅馬人那樣一飲一啄?”

我說:“都要像你那樣生吞活剝才算現代派麽。”

瞧這些現代的小尼祿。

那時我在華夏,魏晉遞嬗,旅程汗漫。…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rch 25,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木心《論美貌》遺狂篇(2)

猶記那夜與伯律柯斯徒步而歸,身後跟隨著不少酒鬼,一個勁兒大著舌頭嘮叨,竟是辱罵詛咒了,我們不聲不響不徐不疾地走到邸府,伯律柯斯吩咐侍從道:“打起燈籠,好生照他們回家,別讓摔壞啊。”

據侍從回來告訴我說:“酒鬼們似乎忽然醒了,哭了,發誓以後不再罵人,不再酗酒了。”

當然,酒還是要酗的,人還是要罵的,現代的希臘人便是這些祖宗的後代——伯律柯斯沒有後代。

希臘的沒落,其他古國的沒落,奇怪在於都就是不見振復了,但願有哪個古國,刨一例外,借以駁倒斯賓格勒的“文化形態學”論點。…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rch 24,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木心《論美貌》遺狂篇(1)

采采景雲照我明堂

樽中靉靆堪息仿徨

理易昭灼道且惚恍

惚兮恍兮與子頡頏

有風東來翼彼高岡

巧智交作勞憂若狂

並介已矣漆園茫茫

呼鳳喚麟同歸大荒

那時,我在波斯。後宮曰暮。…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rch 23,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木心《論美貌》外篇

在臉上,接替美貌,再光榮一番,這樣的可能有沒有?有——智慧。

很難,真難,唯有極度高超的智慧,才足以取代美貌。也因此報償了某些年輕時期不怎麽樣的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老了,像樣起來了,風格起來了,可以說好看起來了——到底是一件痛苦的事。

那些天才,當時都曾與上帝爭吵,要美貌!上帝不給,為什麽不給,不給就是不給(這是上帝的隱私,上帝有最大的隱私權——拆穿了也簡單,美貌是給蠢人和懶人的),爭得滿頭大汗力竭聲嘶(所以天才往往禿頂,嗓子也不太好),只落得悻悻然拖了一袋天才下凡來。

“你再活下去,就好看不成了。”

拜倫辯道:…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rch 22,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木心《論美貌》内篇

內篇

美貌是一種表情。

別的表情等待反應,例如悲哀等待憐憫,威嚴等待懾服,滑稽等待嬉笑。唯美貌無為,無目的,使人沒有特定的反應義務的掛念,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其實是被感動。

其實美貌這個表情的意思,就是愛。

這個意思既蘊藉又坦率地隨時呈現出來。

擁有美貌的人並沒有這個意思,而美貌是這個意思。…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rch 21,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木心《竹秀》(下)

這樣的人,就因為這樣……照片是托人轉言,說我要離開杭州了,想有一張,結果很好,給了,背面有字,“竹秀敬贈”——在日記里說“想念你”也不恰當,想念什麽。贊美亦無從贊美……後來,指後來這本日記中有兩頁: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以一頁約三百竹秀計算,兩頁自然約六百竹秀。莫干山大雪,杭州總也下雪。夜十二時,竹秀睡著了……不知自己的兩個字被寫了幾百次。兩個字接連不停地寫,必然愈寫愈潦草,潦潦草草,就不像了,唯我知道這歪斜而連貫的就是“竹”、“秀”。…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anuary 8,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木心《竹秀》(中)

倒是一星期左右過去後,不見粉蒸肉,十日也不見,早餐是那女孩拎了竹籃送來的,晝晚兩頓我去她家共食。下雨,如下大雨,真對不起,姑娘披蓑衣、戴笠帽提飯菜來



。我想過,但沒有說“下大雨就不必吃飯了”;寫作這回事很容易發生饑餓,不知別人如何。後來方始想到寫作時豈非在快速耗去卡路里,怪不得老是懷念粉燕肉,就是勿見上桌了。



偶爾邂逅,肉少粉多,肉切得很薄,我不希望在這上面表現精致,至少是散文,他們在碗里做的是五言絕句。



所以猛虎撲羊,鳴鑼放銃及時趕走,才是天賜良緣——時近中午,興沖沖快步穿林拾級,遠里就聞到紅燒羊肉的香味。他們一家四口,老伯大媽、姑娘小弟,氣色晴朗,連我,五張臉似笑非笑。…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anuary 6,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木心《竹秀》(上)

奠十山以多竹著名,挺修、茂密、青翠、蔽山成林,望而動衷。尤其是早晨,繚霧初散,無數高高的梢尖,首映日光而搖曳,便覺眾鳥酬鳴為的是竹子,長風為竹子越嶺而來,我亦為看竹子乃將雙限休眠了一夜。

莫干山的竹林,高接浮雲,密得不能進去踱步。使我詫異的是竹林里極為乾凈,終年無人打掃,卻像日日有人潔除;為什麽,什麽意思呢,神聖之感在我心中升起……繼而淡然惋惜了——那山上的居民,山下來的商客,為的是吃筍,買賣筍干,箬葉可制鞋底,斫伐以築屋搭棚,劈削而做種種篾器,當竹子值錢時,功能即奴性。生活,是安於人的奴性和物的奴性的交織。更有畫竹,詠竹,用竹為擔,為篙,為鬥械,為刑具——都已必不可少,都已可笑,都已寂寞。…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anuary 4,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木心《空房》(下)

檢視了墻面屋角,沒有血跡彈痕。窗和門也無損傷。所有的膠卷匣都無菲林。全是信紙,不見一隻信封。是拍電影布置下的“外景”?也不對,信的內容有實質。我不能把這些信全都帶走,便除下圍巾紮了一大捆,又塞幾隻膠卷匣在袋里。急急下樓,繞寺院一周,沒有任何異象。四望不見村落人家,荒涼中起了恐怖,就此像樵夫般背了一大捆信下山了。

連續幾天讀這些信,紛然無序中還是整出個梗概來:良與梅相愛已久,雙方家庭都反對,良絕望了,屢言生不如死,梅勸他珍重,以前程事業為第一,她已是不久人世的人——其他都是濃烈而空洞的千恩萬愛。奇怪的是兩人的信尾都但具月日,不記年份,其中無一語涉及戰禍動亂,似乎愛情與時聞與戰爭是不相干的。畢竟不是文學作品,我看得煩膩起來。

又排列了一下:…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anuary 3,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木心《空房》(上)

山勢漸漸陡了,我已沁汗,上面有座教堂,去歇一會,是否該下山了。

戰爭初期,廢棄的教堂還沒有人念及。神龕、桌椅都早被人拆走,聖像猶存,灰塵滿面,另有一種堅忍卓絕的表情。那架鋼琴還可彈出半數嘶啞的聲音,如果專為它的特性作一曲子,是很奇妙的。

有什麽可看呢,今天為什麽獨自登山呢,冬天的山景真枯索,溪水乾枯,竹林勉強維持綠意。

穿過竹林,換一條路下山。



峰迴路轉出現一個寺院,也許有僧人,可烹茶——因為討厭城里人多,才獨自登山,半天不見人,哪怕是一個和尚也可以談談哪。…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anuary 1,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木心《哥倫比亞的倒影》九月初九(下)

從長歷史的中國來到短歷史的美國,各自心中懷有一部離騷經,“文化鄉愁”版本不一,因人而異,老輩的是木版本,註釋條目多得幾乎超過正文,中年的是修訂本,參考書一覽表上洋文林林總總,新潮後生的是翻譯本,且是譯筆極差的節譯本。更有些單單為家鄉土產而相思成疾者,那是簡略的看圖識字的通俗本——這廣義的文化鄉愁,便是海外華裔人手一冊的離騷經,性質上是“人”和“自然”的駢儷文。然而日本人之對櫻花、俄羅斯人之對白樺、印度人之對菩提樹、墨西哥人之對仙人掌,也像中國人之對梅、蘭、竹、菊那樣的發呆發狂嗎——似乎並非如此,但願亦復如此則彼此可以談談,雖然各談各的自己。從前一直有人認為癡心者見悅於癡心者,以後會有人認知癡心者見悅於明哲者,明哲,是癡心已去的意思,這種失卻是被褫奪的被割絕的,癡心與生俱來,明哲當然是後天的事。明哲僅僅是亮度較高的憂郁。…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3, 2022 at 7:00am — No Comments

木心《哥倫比亞的倒影》九月初九(中)

中國的“自然”與中國的“人”,合成一套無處不在的精神密碼,歐美的智者也認同其中確有源遠流長的奧秘;中國的“入”內充滿“自然”,這個觀點已經被理論化了,好事家打從“烹飪術”上作出不少印證,有識之士則著眼於醫道藥理、文藝武功、易卜星相、五行堪輿……然而那套密碼始終半解不解。



因為,也許更有另一面;中國的“自然”內有“人”——誰蒔的花服誰,那人卜居的丘壑有那人的風神,猶如衣裳具備襲者的性情,舊的空鞋都有腳………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2, 2022 at 2:30am — No Comments

木心《哥倫比亞的倒影》九月初九(上)

中國的“人”和中國的“自然”,從《詩經》起,歷楚漢辭賦唐宋詩詞,連綰表現著平等參透的關係,樂其樂亦宣泄於自然,憂其憂亦投訴於自然。



在所謂“三百篇”中,幾乎都要先稱擅物動物之名義,才能開誠詠言;說是有內在的聯系,更多的是不相干地相干著。…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1, 2022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木心《哥倫比亞的倒影》童年隨之而去(下)

每次餐畢,我自去泉邊洗凈,藏好。臨走的那晚,我用棉紙包了,放在枕邊。不料清晨被催起後頭昏昏地盡呆看眾人忙碌,忘記將那碗放進箱籠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這船要起篙的當兒,驀地想起:“碗!”

“什麽?”母親不知所雲。

“那飯碗,越窯盌。”

“你放在哪里?”

“枕頭邊!”

母親素知凡是我想著什麽東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辦法是那東西到了我手上。…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14,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木心《哥倫比亞的倒影》童年隨之而去(中)

我又暗笑了,原來那大大的黃紙折成的“疏頭”上,竟寫明地址呢,可是“二十四度”是什麽?是有關送“疏頭”的?還是有關收“疏頭”的?真的有陰間?陰間也有緯度嗎……因為胡思亂想,就不覺到了終局,人一站直,立刻舒暢,手捧裝在大信封里蓋有巨印的“巰頭”,奔回來向母親交差。我得意地說:“這疏頭上還有地址,吉江省立桐桑縣清風鄉二十四度,是寄給閹羅王收的。”

沒想到圍著母親的那群姑媽舅媽姨媽們大事調侃:“哎喲!十歲的孩子已經聽得懂和尚念經了,將來不得了啊!”

“舉人老爺的得意門生嘛!”

“看來也要得道的,要做八十二家和尚廟里的總當家。”…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12,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木心《哥倫比亞的倒影》童年隨之而去(上)

孩子的知識圈,應是該懂的懂,不該懂的不懂,這就形成了童年的幸福。我的兒時,那是該懂的不懂,不該懂的卻懂了些,這就弄出許多至今也未必能解脫的困惑來。

不滿十歲,我已知“寺”、“廟”、“院”、“殿”、“硯”、“宮”、“庵”的分別。當我隨著我母親和一大串姑媽舅媽姨媽上摩安山去做佛事時,山腳下的“玄壇殿”我沒說什麽。半山的“三清觀”也沒說什麽。將近山頂的“睡獅庵”我問了:“就是這里啊?”

“是囉,我們到了!”挑擔領路的腳俠說。

我問母親:

“是叫尼姑做道場啊?”…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12, 2022 at 3:30a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后望书》奉节,已无法回望 (完结篇)

奉節,已無法回望

歷史不能重演,文化無法再造,轉瞬湮沒的古城也不可重建——而能再造的只有那些所謂“輝煌”。

三峽工程開始蓄水,奉節這座千年古城即將消失。報道也驟然增多。冷落許久了的千年古城又一次凸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她對中華文明的最後一次貢獻麽?

 

不知為什麽,那些日子里,我甚至厭煩了那隨著厚厚報紙送來,和打開電視即可見的無數關於“神州第一爆”的“新聞”。

記者們在追尋什麽?都報道了什麽?…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uly 24, 2022 at 11:49a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后望书》淹沒區

一些村子雖然不在淹沒區,但耕地減少了一半。加上就地後靠的,村子里的人口增加了,土地減少了。到鎮上和新縣城需要擺渡,或者多繞道幾十里,生產生活環境嚴重惡化。移民有補償,被後靠移民擠占了土地的要不要補償?

丹江口水庫建成已經幾十年了,可淅川縣仍然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這個貧困縣中,生活最貧困的,仍然是水庫周邊的移民。在丹江口水庫建成十多年後,由“長辦規劃處”組織編寫的《丹江口水庫移民安置遺留問題調查報告》指出:庫區移民原來都在丹(江)淅(川)平原,土地肥沃,生產條件較好。移遷前,人均口糧、現金收入都大大高於全縣平均水平,而現在均減少了一半多,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移民處於處於貧困和極端貧困狀態,難以維持溫飽。(《淅川縣誌》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uly 20, 2022 at 9:38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后望书》人地矛盾

怒江的十三級水電站建設項目的爭論,再一次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此外,還有有擬建中的金沙江虎跳峽大壩。

反對的與堅持上水電的各有理由 …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uly 20, 2022 at 1: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