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怒江的十三級水電站建設項目的爭論,再一次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此外,還有有擬建中的金沙江虎跳峽大壩。
反對的與堅持上水電的各有理由
堅持上怒江電站的有最充分的理由:解決當地的貧困問題。怒江州領導在散發的一份材料中說:“造成怒江生態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怒江不開發,不從根本上謀求出路,把貧困山區群眾轉移引導到其他產業上來,怒江落後依舊,人民貧困依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所有成果都將付之東流,廣大的貧困山區還將為生存付出更大的代價。”“怒江水電開發產業結構調整和水電支柱產業建設,為廣大的山區群眾提供可觀的就業崗位。”“沒有哪一種選擇像水電開發這樣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怒江不開發,勢必影響怒江49萬群眾的發展權,勢必造成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和社會進步的許多不安定因素,勢必影響西部大開發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的進程。”
提到“發展權”的如此“高度”,其他生態環境等等問題當然就免談了。
在一次有兩院院士參加的怒江下遊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座談會”上,聲音竟是如些一致。這些專家都是經過“篩選”的。一些專家竟然說“保留一條河流在科學研究上意義有限!”“不能用幾條小魚來阻攔大壩的建設!”——我懷疑耳朵出了毛病。這是“專家”說的話嗎?對小魚就那麼不值一顧麼?那麼,什麼是無限?我因此獲得了以前不曾有過的認識,關於科學與學者,觀念、思想和本質。
而拒絕在事先寫好的“專家意見書”上簽字的,只有我的同鄉,北京大學教授、世界文化遺產中心主任謝凝高一人。
不錯,怒江主要矛盾是人地矛盾。但修建13級電站後,淹沒大片河谷山地後,人地矛盾是緩解了呢,還是更加尖銳?水電站建設能為數萬庫區移民提供多少個就業崗位?
應當看到,許多影響穩定的不安定因素,都是在一些工程建設中未經充分的科學論證,一味大幹快上,急於求成,在征地、拆遷和移民中沒有統籌兼顧,沒有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利益引起的!
歷史已經證明,在缺少水電開發效益合理分配機制的前提下,電站建設對增加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可能有一定的好處,但對當地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村農民的脫貧,作用有限,甚至會加劇庫區及其周邊地區貧困化的趨勢。(請說明數據來源)
在過去50年中,中國已建8.5萬座在、中、小型水庫,移民近2000萬人。其中,中央直屬大中型水庫移民1992年人均純收入為441元,僅為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6%,1994年這個比例又下降為47%,1996年再下降為40%。由於國家采取了政策,到2000年增加到1000餘元,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移民生產生活解決得比較好、能勉強維持和沒有得到妥善安置的,仍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在調查水庫移民問題時,我不至一次聽到當地幹部和移民說,“想要富,先炸庫”。這話令我大吃一驚,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受。我在整理調查筆記時想,多數大壩和水庫的修建,是必要的,發揮的作用巨大——但是,我們總在一些地方出了偏差,比如,對直接受到損害的移民群體,關心不夠。
當三門峽大壩的存廢之爭,在渭河的水災之後,再一次成為輿論熱點問題的時候,其實這對歷盡艱難的幾十萬三門峽水利樞紐的移民來說,已經無關緊要。淹沒的17座城鎮,5座縣城,42.1萬移民,40多萬間房屋,約90萬畝良田……由於受水庫淹沒的影響,原來比較富裕的沿黃河渭河的居民成為移民,漸漸變變為貧困人口,他們中的多數人,已經老去,或者離開了人世。
這樣的例子很多。湖南省沅陵縣1982年至1985年GDP高於全省的平均水平。修建五強溪水庫後,喪失了大量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庫區在淹沒之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社會的發展陷於停滯。到2001年,沅陵縣人均GDP為4375元,湖南全省人均GDP為6045元,兩者的差距還在呈不斷擴大的趨勢。
夏天,中國社科院鄭易生研究員來到中南海,來到我的辦公室,送來了他主編的《科學發展以與江河開發》一書。同時,他還帶來了幾張照片,一群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瀾滄江漫灣電站庫區的老百姓,正彎腰低頭在翻撿電站倒出來的生活垃圾。
看著這些照片,我的心情十分沈重。
鄭易生說,現在電站負責人年收入相當高。一般工人也有六七萬元。而庫區群眾卻極其貧困。淹沒區由過去以出產大米為主,改種玉米等旱地作物,生活也從溫飽變成半溫飽,有不少成了缺糧戶。(請說明數據來源)
漫灣水電站是瀾滄江水能梯級開發的第一個幹流大型水電站,也是雲南省第一個百萬千瓦級水電站。該電站壩高132米,1986年正式動工時,移民同樣按“三邊”(邊熟悉移民情況、邊調整安置方案、邊進行移民安置工作)實施,補償標準低、庫區人口壓力大,官方核算的農業移民人口只有3052人,實際上農業移民竟達到7260人,超出了原計劃的一倍。在漫灣庫區,過去經濟比較發達,糧食產量和人均收入,均大大高於雲南全省的平壩地區,移民的人均收入還不到全省壩區人均收入的一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