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6)

凱·福布斯:媽媽和房客

鄧康延·譯

媽媽在窗外貼出“租房啟事”,海德先生應租而來。這是我們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媽媽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讓他預付房費。

“房子我很滿意,”海德先生說,“今晚我就送行李來,還有我的書。”

他順順當當地住進我家。平時,他好像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常和善地與我家的孩子逗趣。當他走過我媽媽坐著的大廳時,總是禮貌地彎彎腰。

我爸爸也喜歡他。爸爸喜好回憶遷居美國前住過的挪威。海德去過挪威,他能與爸爸起勁地聊在那兒釣魚的野趣。…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February 22, 2017 at 7:50pm — No Comments

凱瑟琳·福伯斯著:媽媽的銀行存款

張建軍·譯

每星期六的晚上,媽媽照例坐在擦幹凈的飯桌前,皺著眉頭歸置爸爸小小的工資袋裏的那點錢。

錢分成好幾摞.“這是付給房東的。”媽媽嘴裏念叨著,把大的銀幣摞成一堆。

“這是付給副食商店的。”又是1摞銀幣。

“凱瑞恩的鞋要打個掌子。”媽媽又取出一個小銀幣。

“老師說這星期我得買個本子。”我們孩子當中有人提出。

媽媽臉色嚴肅地又拿出一個5分的鎳幣或一角銀幣放在一邊。…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February 22, 2017 at 7:49pm — No Comments

赤川次郎 ·媽媽的秘密

曉文譯 

千萬不能讓丈夫知道。

綾子拿著那個小包,站在橋上。夜深人靜,河水在黑暗中悄無聲息地流淌著。

它能帶走這秘密吧。

小包飛快落入河中。回家吧。明天丈夫住院,得起個大早呢。

綾子疾步往回走。輕輕打開後門,穿過廚房,溜進臥室——丈夫站在那裏!丈夫滿臉憤怒。

“上哪兒去了?”“這……”“哼,是把見不得人的東西扔到河裏了吧!”丈夫真的動了氣。綾子的臉也變白了。…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February 22, 2017 at 7:48pm — No Comments

李敖·媽媽的夢幻

堂堂主婦被人當做孩子,這是媽媽最不服氣的事。可是令她氣惱的事還多著哪……媽媽從小有一個夢幻,就是當她長大結婚以後,她要做一家之主,每個人都要服從她。

當媽媽剛到我們李家的時候,媽媽的媽媽也跟著來了。外祖母是一位嚴厲而幹練的老人,獨裁而又堅強,永遠是高高在上的大權獨攬:上自媽媽,下至我們八個孩子(二元寶,六千金),全都唯她老太太之命是從,媽媽雖是少奶奶兼主婦,可是在這位“太上皇後”的眼裏,她只不過是一個“孩子王”,一個孩子們的小頭目,一個能生八個孩子的大孩子。

由於外祖母的侵權行為,媽媽只好仍舊做著夢幻家。她經常流連在電影院裏——那是使她忘掉不得志的好地方。

在外祖母專政的第十九年年底,一輛黑色的靈車帶走了這個令人敬畏的老人。…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February 22, 2017 at 7:47pm — No Comments

阿諾德·洛貝爾:駱駝跳舞

梁曉波、張步華·譯

駱駝決心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

她說:“要使每個動作高雅完美,這是我唯一的欲望。”

她一次又一次練習足尖旋轉,反覆用足尖支立身體,單腿站立,伸前臂,擡後腳,每天上百次地重覆這五個基本姿式。在沙漠炎熱的驕陽下,她一直練了好幾個月,腳起了泡,渾身酸疼不已,但是她從未想過停下不練。

終於,駱駝說:“現在我是一名舞蹈演員了。”她舉行了一個表演會,在邀請來的朋友和評論家面前翩翩起舞。跳完後,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向大家致謝。…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February 22, 2017 at 7:41pm — No Comments

Samuel 林中木屋

那天,忽然起了暴風雪,把兩個毫無準備的土地測量員困在深山裏。他們一個理·卡尼,一個叫史蒂芬·艾斯特洛,同事多年,友誼甚篤。兩人在大風和雪堆裏掙紮了一天,艾斯特洛比較年輕,身強力壯,攙扶著卡尼。卡尼身子單薄,筋疲力竭,早已氣餒了。

天色漸黑。艾斯特洛忽然一聲歡呼,他在越來越暗的風雪中看見了一條扯得很緊,粘了雪的電線。

“電線!電報線!”

他一面鼓勵,一面拖著卡尼沿電線走去。經過半小時掙紮,走到了一幢小木屋。這是政府測量隊春天架電線用的小房。運氣很好,屋裏有很多柴,架上還有不少支幹玉米。他們一時不必擔心餓死。但是卡尼病了,發高燒。…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February 22, 2017 at 7:01pm — No Comments

張增有·獵手

那天一早獵手就進了山。進山不久就發現了一條新的狼跡。

可能要獵到一件大貨呢,少不了一場惡戰。獵手的神經頓時就緊張了起來,眼睛睜得溜溜圓,槍下肩,彈上膛,右手食指就扣在扳機上。順著狼跡他進了一個洞,身上的肉便一疙瘩一疙瘩地鼓起來。事情的結果很出乎他的意料,母狼出巢未歸,狼窩裏只剩下了4條小狼仔。

“狼仔子!”獵手罵道。

4只狼仔很快偎成一團,各自瞪著一雙溜溜的眼睛望著這個不速之客。

把它們全殺了!獵手覺得把它們一只只舉起來朝著石頭上摔下去是件很愜意的事。

4只狼仔溜溜的眼神可憐兮兮。…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February 22, 2017 at 6:59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9)

德勒茲-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十分複雜,為之後閱讀文本時的方便, 在此先對與本文論述相關處略作摘要。



在《柏格森主義》(Bergsonism)中, 德勒茲推崇柏格森的直覺(intuition),是一種具有類似於科學的精準性的方法論(14),其重要性在於可壓制內在於智慧或曰智性(intelligence)之中的幻覺(illusion),引導我們超越經驗的狀態,朝向真正經驗(real experience) ,而非可能經驗…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17 at 4:30pm — No Comments

馬特·涅斯維斯基·我會死掉 (上)

吳萬偉 譯

我會死掉。我-個人-會-死掉。好吧,我一直知道這一點,但它很遙遠,遙遠得我們同樣焦慮地承認太陽某一天太陽會消亡。但是現在結果出來了,我突然意識到,我其實真的可能死掉,而且隨時都有可能。…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54pm — No Comments

活出意義來/維克多.弗蘭克

在昏暗的晨曦中,我們沿著處處坑窪、滿是石塊的道路蹣跚而行,隨行的警衛不時吆喝著,並以步槍槍托驅趕我們。兩腳腫痛難挨的人,就得依賴相鄰難友的攙扶。一路上,大家默不作聲,刺骨的寒風使人不敢開口。我旁邊的一個難友,突然用豎起的衣領掩著嘴對我說道:“我們的太太這時候要是看到我們,不知會怎樣?我倒希望她們全都待在營裏,看不到我們這副狼狽相。”

這使得我想到自己的妻子。此後,在顛簸的數裏路程中,我們滑跤、絆倒,不時互相攙扶,且彼此拖拉著往前行進。當時,我們默無一語,但每個人內心卻都知道對方正在思念自己的妻子。偶爾我仰視天空,見繁星漸漸隱去,淡紅色的晨光由灰黑的雲層中逐漸透出,整個心房不覺充滿妻的音容。我聽到她的呼喚,看到她的笑容和令人鼓舞的明朗神采。不論是夢是真,她的容顏,在當時比初升的旭日還要清朗。…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53pm — No Comments

于濱:西方“中國敘事”的迷失(1)

摘要:海內外的中國學者已經對西方國際關系的理論範式(請註意,不是對個別理論而是整個範式,或體系)提出質疑和挑戰,他們頭上也許沒有亨廷頓或基辛格等人的耀眼光環,他們的成果也許一時還不會在西方學界引發“東方主義”式的轟動效應,由中國人講述的中國敘事乃至世界敘事的歷程肯定會遠遠長於中國崛起的過程,也許這個過程永遠不會終結;然而堅冰已破,風帆已揚。

 于濱:美國文博大學(Wittenberg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上海美國學會資深研究員

 

一、西方看中國:幻覺與錯覺…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51pm — No Comments

豐子愷·楊柳

因為我的畫中多楊柳,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為有人說我喜歡楊柳,我似覺自己真與 楊柳有緣。但我也曾問心,為甚麼喜歡楊柳?到底與楊柳樹有甚麼深緣?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來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馬湖上,看見人們在湖邊種柳,我向他們討了一小 株,種在寓屋的牆角裡。因此給這屋取名為「小楊柳屋」,因此常取見慣的楊柳為畫材,因 此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此我自己似覺與楊柳有緣。假如當時人們在湖邊種荊棘,也許我 會給屋取名為「小荊棘屋」,而專畫荊棘,成為與荊棘有緣,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楊柳結緣,就不說上面的話,而可以附會種種的理由上去。或者說我 愛它的鵝黃嫩綠,或者說我愛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說我愛它像小蠻的腰,或者說我愛它是陶 淵明的宅邊所種,或者還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詩,「樹猶如此」的話,以及「王恭之貌」…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50pm — No Comments

野夫:幽人蘇家橋 上

 

常常竊想,如我輩中人,倘若投放到古代,又該是怎樣的一種際遇?肯定也讀書,卻難以進仕,也沒膽量造反——那我們還剩下什麽活法呢?

援引古例,積極一點的人生有兩種:激進者去學遊俠,保守者去當幕僚。遊俠近乎要改造社會,雖也快意恩仇,然而風險成本太高;幕僚大抵是維護現實,盡管衣食無虞,卻要俯仰隨人。也就是說,不想輕生死,又想存骨氣的人,以上兩者皆非生命正途。

於是,古人又為這樣的人,在俠與僚之外,設計了第三條道路——隱。…

Continue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50pm — No Comments

何鏡堂·建築設計中的地域、文化和時代特性 中

建築如果從建築的地域性,如果從狹義的角度來講,我認為主要是指建築地段的具體的地形,地貌條件,和城市周圍的建築的環境。這是具體影響和制約建築空間和平剖面設計的,乃至建築形式的重要因素。建築師要以生態觀的角度順應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與地段環境,融為一體,要用城市的觀點看建築,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體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築與自然的關系,在體形、體量、空間布局,建築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與地區相適應的技術條件手段,再結合功能,整合,優選,融會貫通,就有可能創造出有個性的精品。

當然,建築的地域性還表現在地區的歷史,人文的環境之中,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人們長期生活決定了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築師應該在地區的傳統中,來尋根,發掘有益的“基因”,與現代科技文化相結合,使現代建築地域化,地區建築現代化,我覺得這才是建築師真正廣闊的創作空間,也是建築師取之不盡的源泉。…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49pm — No Comments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宋世祥之所以開啟《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研究採集計畫,說來有三個契機加一根稻草。

那是2012年。在美國攻讀文化人類學博士的他,回台灣做田野調查。一次,得知楊照開講現代人類學之父…

Continue

Added by 趁還來得及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48pm — No Comments

陳衛·保護才能~寫作界口耳相傳的“寫作聖經”(6)

虛無之後:1995—1997手記·修學·一九九七年

41所有被歷史留下來的人,都是有他們的理由的,一個人如果還想長大,就得繼續拋棄他的個人好惡。…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48pm — No Comments

蔡振念·桃源何處尋 ── 評寒川詩集《古厝》

寒川以他在2002年返回金門故鄉後所寫的《古厝》一詩作為這本詩集的名字,可見鄉愁在他心中的份量,早在1978年創作的〈樹的家譜〉一詩中,寒川就已經對他五歲時即辭別的榜林老家三致意焉,在詩集序言中,寒川招認,一系列有關家鄉的詩篇,是「心中揮不去點點滴滴的原鄉情懷」,這就構成寒川這本詩集重要的主題了。此外《古厝》還有許多旅遊詩或紀行詩,集中在卷一的「世外桃源」和卷二的「陽光的海岸」,比較特殊的是卷三「樹的聯想」,共16首寫樹的詠物詩,在現代詩歌史上,這恐怕是空前絕後的,同一題材這麼多不同角度來寫,顯示作者驚人的想像力和創作能量。總體而言,寒川的詩有很濃的抒情性,較少探觸到現實的問題。抒情固然是詩歌的本質,但現實絕對是詩人創造力最嚴苛的考驗,美國詩人史帝文森(Wallace Stevens)認為文學的基礎就是現實與想像的相互關係,在《必要的天使》(The Necessary…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47pm — No Comments

梁立俊:2014年話——春晚、制腦權和小升初

要過年了,我這裏卻一點年味也沒有。前兩天,看到別人家貼春聯,我說:我自己寫一副。但還沒有寫出來——沒買到紅紙。其實,中國的年味,全在春運的路途上。你如果不心裏想著那個不去想得要死,去了也不想留下來的地方,不在電腦前死守上幾天,或者托有權力的朋友搞一張火車票,不在人山人海中被擁擠著爬上火車,然後聽長長的汽笛拉響,心裏砰然一動,流下一滴感動的眼淚,你是絕不會感受到被央視渲染出來的濃濃的中國年味的。我去年感受了一下那種久違的年味,也羞愧地為別人的春運故事感動。…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46pm — No Comments

張志揚:死去的是美黛蓮(4)

我知道這問題沒意義,因為每一個肯定或否定的反例都很容易成立。

盡管如此,這個問題又決非毫無意義,似乎它的無所問總有所問。一般總把“性”放在“男女關系”中理解(漢語日常語言中的“男女關系”十分準確地直指“性關系”),而“男女關系”是人的“自然關系”,人的“自然關系”是人的“社會關系”的自然尺度,“自然關系”的“自然”是怎樣的、或“不自然即變態”是怎樣的,便成為人類學、社會學、病理學的首要問題。於是“性問題”隨著“性關系”一下落入實證科學領域,成為人類社會行為的統計對象、規範對象或教化、治療對象:除了數字化,就是肯定,否定,矯正、治療等等。

可是,我們的主角──“性書狂人”顯然不屬於實證領域,即不能在人群中尋找正例或反例以資證明便可了事。換句話說,把這個問題放到人群中憑經驗問答,等於無。…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45pm — No Comments

張雨詩·海上絲路敘事之一 | 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 上

從海上絲綢之路的首航至今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無數的人、船隻、商品從這裡流向世界各地。海上絲綢之路不僅見證著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商品交流、文化交流與宗教交流,同時也見證著不同時代之間各種交流的發展、璀璨乃至毀滅。海上絲綢之路並不只是對絲綢的販賣,也不僅僅是單一的一條航線,而是由東線、南線、北美航線等綜合而成的集商貿、文化、宗教交流為一體的航線總稱。這條絲綢之路誕生於先秦,形成於秦漢,繁榮於隋唐,全盛於宋元,頂峰於明初,衰落於明中後期與清朝。可以說,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也側面發映出中國歷代王朝的發展歷程。



海上絲綢之路概述…

Continue

Added by Taklamakan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43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