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70)

萊辛寓言·夜鶯與雲雀

有些詩人是那樣喜歡高高地翺翔在他們大部分讀者的理解力之上,對於他們我們該說些什麽呢?沒什麽好說的,只有夜鶯一次對雲雀說過的那句話:“安靜吧。朋友,你飛得那麽高,不就是為了不讓人聽到你的歌唱嗎?”

萊辛寓言·燕子

相信我吧,朋友們,廣大的世界不適合於智者,丁適合於詩人!他們不了解它真正的價值,唉!他們經常愚蠢到拿這種價值去換取一些毫無價值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May 23, 2017 at 11:19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所羅門顯靈

一個誠實的老人忍受著正午的酷熱,親手在自己地裏耕作,親手將純凈的種籽撒播進疏松肥沃的泥土裏。

驀地,在一棵菩提樹寬闊的樹蔭下,出現了一個幽靈,驚得老人一下子楞住啦!

“我是所羅門,”幽靈語氣親切他說。“你在這兒幹什麽,老人家?”

“你要是所羅門,還問什麽?”老人反問。“在我年輕的時候,是你自己叫我去螞蟻那兒,看它們忙忙碌碌幹活兒,學習它們勤奮和積讚東西的本領。那時怎麽學的,我現在還怎麽幹。”

“可你只學了個半吊子,”幽靈回答。“再上螞蟻那兒去一次,也學學它們在生命的冬天如何休息,並且享受自己的積蓄。”

Added by LiDi Za on May 23, 2017 at 11:18pm — No Comments

許倬雲·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結合(下)

這種持續進行的集合過程,若從地理空間的意義說,可以有幾個層次;從地方性的集合,到區域內的集合。例如梁任公先生所說中國的中國,推而廣之,別處有希臘半島與愛琴海的希臘印度次大陸的印度等等。更上一個層次,則是大區域的集合,例如“…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May 23, 2017 at 11:18pm — No Comments

許倬雲·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結合(上)

自從司馬遷以來,中國的史學家專以中國的歷史為其工作範圍。即使《史記》有《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諸傳,臚述涉外事情,而中國以外的歷史,仍只是在邊裔”…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May 23, 2017 at 11:17pm — No Comments

梅劍華:說解釋鴻溝

摘要:本文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心智哲學中的解釋鴻溝問題,在物理知識和感知知識之間存在的並非是一條截然分明的解釋鴻溝,而是一個漫長的中間地帶。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是否能把感知知識完全翻譯或還原為物理知識,具體情景中的理解性才是翻譯或還原的標準。



一…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15pm — No Comments

鄧長權·`三色花兒一樹開

最近,我發現了一個奇景,一棵很可愛的血紅色九重葛花樹,有趣的是,花樹除了開紅色花朵之外,又出現另外兩種不同顏色的花;一朵是淺紫色的牽牛花,另一朵也是牽牛花,只是顏色是深濃的紫藍。

這棵花樹,離我家十公哩外,一個小鎮轉入新建的政府醫院途中。說來真是令人難以置信,自從老伴從平原轉到本地政府醫院洗腎,幾年來,我每個星期三天都來往這條路程,此段路途,因為有一所中學,附近又有許多民居住宅,開車時速緩慢,可我至今才發現這棵可愛又有趣的一樹三色花的花樹!

當我發現這棵九重葛,樹上大刺刺地綻放三種顏色嬌俏花朵,就忍不住好奇,把車停在路旁,觀賞了這令人嘖嘖稱奇的畫面!

原來,一棵花樹不是開出三種花類來,是野外的牽牛花不知何時,悄悄爬上了去開花!…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May 23, 2017 at 11:13pm — No Comments

鄧長權·原住民的拉實特

也許,我居住的地方是山區吧?原住民特別多。原住民,在我們心目中,一般都很善良;他們是一個很知足的民族;他們的生活十分簡單,即使有一餐沒一餐,都坦然,習以為常。雖然現代文明,科技大躍進,原住民也受教育,可是,在林間,你仍然可以見到,許許多多的這類族人,尤其是年少者,日間無所事事,手持魚具,或攜帶一支“拉實特”“拉實特”是一種用堅硬野牡丹樹開叉雙枝椏,配以膠帶拉扯,以小石頭攻擊鳥獸的武器,彈子弓的俗稱。原住民攜帶魚具釣魚,“拉實特”射擊鳥獸,行獵三餐溫飽,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性習。…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May 23, 2017 at 11:13pm — No Comments

鄧長權:芙蓉花

清晨
她才穿襲潔白色的衣裳
下午
她又換上另一套淺紅色的服裝
她呀
真像是一個愛裝扮的
俏姑娘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May 23, 2017 at 11:12pm — No Comments

盛開的野姜花 / 黃昏雨

住在山區真好,山上森林野地,蘊藏著無數的寶藏;如果你有興趣去尋找,去攀越,不但可以緞煉體格,也會看到大自然界生態,形形色色,罕見的生物、植物,漂漂亮亮的花花草草。



那天,我們一班友人,又再度進入森林了,是去觀賞一朵世界上最大的花類。




然而,一走進森林,滿山都是寶藏了,這是看世界最大花朵之外,意外的收獲!




我們就在山路途中,發現了非常漂亮的橙紅色蕊苞野姜花!…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May 23, 2017 at 11:12pm — No Comments

鄧長權:玫瑰

滿身都是刺

尖尖利利

雖然花朵漂亮

香香艷艷

但是

沒人敢偷採

沒人敢破壞

誰一胡來嘛

它就會用利刺狠狠對付

栽種這種花兒的主人最有福氣啦…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May 23, 2017 at 11:11pm — No Comments

鄧長權:浮萍

211點閱 2015年3月16日

一只綠色的小船

在水中飄揚

不管風吹雨打

水波蕩漾

乘搭這只小船可最安全

它從不翻覆

和沈沒

可惜

它的搭客卻不是人類…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May 23, 2017 at 11:11pm — No Comments

普里高津·對科學的挑戰

1686年4月28日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日子之一,這樣說並不算誇張。牛頓在這一天向倫敦皇家學會提出了他的《自然哲學之數》。這部著作總結了運動的基本定律,清晰地表述了質量、加速度、慣性等這樣一些我們至今仍在使用的基本概念。影響最大的也許是這部《原理》的第三編,即「論宇宙系統」,因為它包含了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敘述。與牛頓同時代的人,立刻抓住了該書的這個突出的重要之點,無論在倫敦還是在巴黎,「引力」成了人們談論的主要話題。

藝術和文學是不分地域的,既不能在中國的山水畫和西方的印象派的風景畫之間容此而拒彼,也不能在印度史詩和荷馬史詩之間抑是而揚他。但是,現代科學的成果,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主要是由西方世界創立的。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May 23, 2017 at 11:09pm — No Comments

馮·卡門·玻爾、費米、愛因斯坦印象

馮·卡門(1881——1963),美國力學家、航空工程學家。生於布達佩斯。1930年去美國。1944年至1955年任美國空軍司令部科學顧問組成員,1951年任北約組織航空研究與發展顧問組成員。於1935年提出分析帶漩渦尾流及其所產生阻力的理論,這種尾流的排列稱為卡門漩渦;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理論,並研製成第一架打破聲障的飛機,設計出超聲速風洞等,是火箭與噴氣技術研究先驅。曾獲包括美國國會梅裡特勳章在內的許多榮譽獎章。主要著作有《航空動力學一般理論》、《空氣動力學》等。

在帕沙迪納,我的家庭生活跟在亞深完全一樣。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May 23, 2017 at 11:09pm — No Comments

愛因斯坦·悼念瑪麗·居禮

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作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僕,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餘地。由於社會的嚴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總是抑鬱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曉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May 23, 2017 at 11:08pm — No Comments

瑪麗·居禮·我的信念

瑪麗·居禮(1867——1934),法籍波蘭物理學家、化學家。生於華沙。1891年進巴黎大學深造,1893年參加李普曼實驗室工作。1895年與比埃爾·居裡結婚。夫婦共同研究放射性現象。1898年發現外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被聘為巴黎大學教授,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03年,她與居裡、貝可勒爾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著有《同位素及其組成》、《論放射性》等。

生活對於任何一個男女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賦的才能,並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May 23, 2017 at 11:08pm — No Comments

靄理斯·印象和感想

四月十日(一九一三)。我有時候覺得很奇怪,人們常常認為,如果一個人不能贊同他們的意見,那就一定是反對這種意見。我想起幾年前,弗洛伊德在給我的信裡說,要是他能夠克服我對他的理論的敵對態度,他將感到莫大的愉快。我趕快回他的信,我對他的理論並不持敵對態度,雖然他的理論不是所有細節都能為我所贊同。如果我看見一個人在一條危險的山路上往前奔,而我不能一直跟在他後頭,這並不表示我反對他。相反,我可能喚起人們對這位探險者的注意,我可能讚賞他的勇氣和技巧,甚至歡呼他的努力取得成果,至少是讚賞他的偉大的理想。總之,我跟他不是意見一致,但是我不反對他。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May 23, 2017 at 11:07pm — No Comments

李遠哲:立足小分子 縱情大宇宙

李遠哲(1936——),美國化學家。生於中國台灣。1965年獲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74年任該校教授。1979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兩度獲美國勞倫斯獎金、美國國家科技獎章和美國德拜紀念獎。1986年因他在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的重大貢獻,與另一位美國科學家同獲諾貝爾化學獎。…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May 23, 2017 at 11:07pm — No Comments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某日傍晚,有一家將,在羅生門下避雨。

寬廣的門下,除他以外,沒有別人,只在朱漆斑駁的大圓柱上,蹲著一只蟋蟀。羅生門正當朱雀大路,本該有不少戴女笠和烏軟帽的男女行人,到這兒來避雨,可是現在卻只有他一個。

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這數年來,接連遭了地震、台風、大火、饑謹等幾次災難,京城已格外荒涼了。照那時留下來的記載,還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將帶有朱漆和飛金的木頭堆在路邊當柴賣的。京城裏的情況如此,像修理羅生門那樣的事,當然也無人來管了。在這種荒涼景象中,便有狐貍和強盜來乘機作窩。甚至最後變成了一種習慣,把無主的屍體,扔到門裏來了。所以一到夕陽西下,氣象陰森,誰也不上這裏來了。…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May 23, 2017 at 11:05pm — No Comments

芥川龍之介:沼澤地

一個雨天的午後,我在某畫展的一個房間裏發現了一幅小油畫。說“發現”未免有些誇大,然而,惟獨這幅畫就像被遺忘了似的掛在光線最幽暗的角落裏,框子也簡陋不堪,所以這麽說也未嘗不可。記得標題是《沼澤地》,畫家不是什麽知名的人。畫面上也只畫著濁水、濕土以及地上叢生的草木。恐怕對一般的參觀者來說,是名副其實的不屑一顧吧。

而且奇怪的是,這位畫家盡管畫的是郁郁蔥蔥的草木,卻絲毫也沒有使用綠色。蘆葦、白楊和無花果樹,到處塗著混濁的黃色,就像潮濕的墻上一般晦暗的黃色。莫非這位畫家真的把草木看成這種顏色嗎?也許是出於其他偏好,故意加以誇張吧?——我站在這幅畫前面,一邊對它玩味,一邊不由得心裏冒出這樣的疑問。…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May 23, 2017 at 11:05pm — No Comments

毛姆:萬事通先生

我在見到凱蘭達之前就有點不喜歡他。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橫渡太平洋的航線非常繁忙,客艙是很難預訂到的。我很高興,弄到一個雙人客艙,但當聽到同伴的名字時,我就有點灰心了。“凱蘭達”,這使我有一種在空氣窒息不流通的房間裏的感覺。想起在這14天的旅途中(我從聖弗蘭西斯科到橫濱),將和這個凱蘭達共用一間房,我就感到不舒服。我討厭他的名字,要是他叫史密斯或者布朗什麽的也好一點。

上船後,我來到客艙,發現凱蘭達已經來過。一只又大又難看的衣箱和一個貼滿標簽的手提箱放在他的床下,臉盆架上擺著他的香水,洗發精和潤發油,檀木做的牙刷上鍍金印著他的名字縮寫。

我不喜歡凱蘭達。…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May 23, 2017 at 11:04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