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建基於精神分析基礎上的意識形態理論是一種重要的現代意識形態理論形式。與此同時,齊澤克在其《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中多次提到了盛行於後現代社會的另一種意識形態,即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那麽,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究竟具有怎樣的特征?齊澤克的意識形態理論與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又有何區別?這是研究意識形態理論者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考察犬儒主義的概念及其意義變遷,在闡述齊澤克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上,試圖對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做一梳理和分析,以推動國內意識形態的研究。
一、從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7am — No Comments
綜合上述現象,我們可以將現代犬儒主義的特征概括為這樣的幾個特點:(1)表面上他們表現為不相信正統所宣傳的一切東西,並導致了某種普遍的懷疑。這一點與古代的犬儒主義頗為類似。(2)這一懷疑主體導致了行為上信仰缺失、政治冷漠、玩世不恭和對現實社會的冷嘲熱諷。(3)由於受到了現代社會的物欲誘惑,以及對現代消費主義的追求,從而導致他們的“言行不一致”,也即上述所謂的“說一套做一套”。(4)這種“言行不一致”進一步消解了犬儒主義對現實社會的反抗和清醒的認識,進而使他們轉化為對現實社會的認同和接受,其在行為上甚至表現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浪形骸,從而完全拋棄犬儒主義自身的道德追求和處事哲學。…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6am — No Comments
其次,犬儒主義已成為後現代社會的一種統治文化,進而轉化為一種意識形態。與丹尼爾·貝爾那種先知式的預言,即伴隨著舊的意識形態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亞洲和發展地區的大眾意識形態”的預測相反,齊澤克認為,20世紀末盛行的則是某種犬儒主義的行動哲學。用德國學者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在其《犬儒理性批判》中的名言來概括這種意識形態,其特征典型表現為:“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但他們依舊坦然為之。”…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4am — No Comments
當代國際科幻的主流綱領
雖然有了劉慈欣的雨果獎,有了《三體》這樣成功進入英語世界的作品,但是坦白地說,科幻在中國大陸,至今仍是一個既小眾又低端的圈子。科幻被許多知識分子和廣大公眾看成是“科普”的一部分,就是編一個假想的故事逗青少年課余看著玩玩的。至於目的嘛,即使拼命往“高大上”裏說,也就是“喚起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而已。
對於許多上了一點年紀的人,你如果和他談到科幻,他唯一能想起的作家名字就是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不錯,這個名字在昔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中,確實長期占有特殊地位,但那是在濃厚的意識形態鬥爭背景下作出特殊選擇的結果。這種“凡爾納一枝獨秀”的狀態,遮蔽了廣大公眾乃至許多學者的視野,使他們看不到或不願意睜眼去看國際上已經持續了一個世紀的科幻創作主流。…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 江曉原 ■ 劉 兵
□ 在記憶這個問題上,我們習慣的思維基本上是單向的——希望自己的記憶能力越強約好。記憶還被看成智力的最基本成分之一,所以兒童的許多學習內容都要從記憶開始。古代已經有人發明了“記憶術”,用來幫助增強記憶能力。
當然,上面這個單向思維並不是絕對的,人們也會在至少兩種情況下希望遺忘:一種是希望別人遺忘自己的罪行、錯誤、缺點或弱點,一種是希望自己遺忘某種可怕、痛苦或不堪的往事。心理學揭示,人有時會“故意”遺忘某些自己不願面對的事情。不過,和人們希望自己有更強的記憶力的普遍願望相比,上述兩種對遺忘的期望就有點顯得微不足道了。
…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我們生活在一個後“9·11”時代,它以“恐怖主義”、“自殺式襲擊”為關鍵詞。全世界的學人,都在為這個時代連續不斷的暴力和不安,尋找各種各樣“合理的”理由。而被恐怖氣氛圍繞的人們,也正要求著知識界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似乎我們每天的生活,同國際上的這些大事情沒有任何結構上的關系,或者說,對這些大事進行分析,必須得具備所謂的專業知識,因此非那些學者不可。
真是這樣的麽?國際政治的“大事”與日常生活的“小事”,真沒有任何內在聯系,不存在任何相似的邏輯結構?就讓我和讀者諸君一起來做一個思維的探索,看看日常小事與國際大事的背後,有沒有隱藏著一些共同的秘密……
《猜謎》:一則小故事…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50pm — No Comments
在東歐共產黨執政晚期,一個流傳甚廣的謠言,政府裏有一個秘密警察部門,職責是專門創作(不是收集)針對政府和領導人的政治笑話。因為他們明白,這些笑話起著積極維穩的作用(政治笑話給老百姓提供了一個簡單且可容忍的,讓他們吐槽和發泄不滿的方式)。
有趣的是,這個謠言忽略了笑話的一個鮮被提及但關鍵的特征:這些笑話從沒有作者,“誰是這個笑話的作者”像是個不存在的問題。笑話一出現就是“被講述的”,它們總是已經“被聽到”(“你聽過那個關於……笑話嗎”是耳熟能詳的套路)隱藏於其間的秘密是:這些笑話五花八門,體現了語言獨有的創造力,但卻是“收集”的、匿名的、無作者的,一股腦的、不知道從哪兒,一下子冒了出來。那種認為一個笑話必須有作者的想法完全是瞎扯:這意味著必得有一個匿名象征性秩序的“其他的他者”,就好比語言那深邃且變幻莫測的原生力必得被擬人化,由一個偷偷拽著小繩的執行人掌控。…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32pm — No Comments
——關於《〈生活大爆炸〉之科學揭秘》
□ 江曉原 ■ 劉兵
□ 你一貫在接受時尚作品時比我思想解放,包容性也比我好。那個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喃喃低語著、在黑暗中摸索的、歸還珍寶的悲愴的同伴們。一種神秘的新奇事物,在你們骨髓裏唱歌。發展你們正當的怪異吧。 ——雷內·夏爾
徘徊於“天才”與“瘋人”之間
我對200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美麗心靈》的興趣,最初幾乎全是來自於影片的題材——傳奇式的一代數學家和經濟學家小約翰·納什。對於這位一直被世人視為徘徊於“天才”與“瘋人”之間的學者,我曾充滿著無可抑制的好奇與癡迷。…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本文摘編自《第十一論綱——介入日常生活的學術》。
《暴力》一書中譯本差不多殺青之際,曾第一時間寫信给斯拉沃熱·齊澤克(Slavoj Žižek 1949-) 本人,邀請他寫點卷首語。恰適齊氏文債纏身,騰不出余力,遂囑我代寫幾筆。我自知無度人之才,只是讀書上還算勤勉,這些年經常被朋友問到,如何閱讀齊澤克,能不能給一些指路性的體會、心得。在這裏,就此寫一點自己的感受,代為序言,同喜歡齊澤克的朋友做個交流。
一 、“只寫書”…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5.作為存在的缺失的欲望,面向大他者之解析的欲望
如前文所述,欲望被引向能指鏈條的洞,即原初壓抑的洞,原初壓抑反映了我們與永久喪失的母親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拉康對精神分析中抵抗(resistance)的概念進行了批判:抵抗並不是主體對自身欲望的抵制或拒絕,而是欲望的構成和言語之間的不兼容。由於欲望不能通過詞語被表達出來,這就導致了欲望對象的缺失。拉康提出了“存在的缺失”(manquetre)這一概念,並同時給出了幾種解決方案。欲望總是在來自於大他者的意義裏悄悄流動,來自大他者的含義可以用來解釋欲望。因此,拉康認為,欲望即大他者的欲望,或者說,欲望是它的解釋。拉康將黑格爾被認可的欲望具體化為意思的欲望,欲望就是給欲望附著意思的欲望(d sir de sens)。正是解析這樣去做了才給欲望標定了意思。…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27pm — No Comments
4.現代化運動
無論是被西方古代哲學家理想化的至善,還是被視為人類自然屬性的至善(孟子),都不再是現代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標準。
在上述兩種古代哲學取向中,欲望或被解釋為某種絕對(柏拉圖的至善),或被描述成某種能被教育和好習慣激發的自然稟賦(亞裏士多德,孟子)。快樂只是膚淺的追求,而倫理關註的則是幸福。還要註意的是,倫理絕大多數指的是主人的倫理,內行的倫理,不管怎麽樣,都是作為權力幫兇的精英們的倫理。
弗洛伊德之所以能發展出一套非自然主義的欲望理論,就是因為科學理論引發了哲學的現代化運動,主體被放到了哲學的中心位置,盡管主體在科學中可以被忽略不計。與此同時,自然也從數學化的實在中消失了。…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5, 2017 at 12:40am — No Comments
3.邏輯時間
拉康的思想充滿緊迫感,這讓拉康看似傲慢無禮。但他很快就被圈裏人視為大師,鬥爭和敵意也隨之而來,我們或許可以用想象界中與小他者的關系解釋這些鬥爭。
拉康很早就在《邏輯時間和預先肯定的判斷》(Le temps logique et l’assertion de certitude…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3,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實在”概念有助於我們明確道德和倫理之間的區別
從本質上來說,道德就是禁令,其傳統依據是神向摩西傳達的,記載於石板上的“十誡”。 道德以傳統為基礎,屬於應該被遵守的習俗範疇。在社會生活的正常有序運行上,道德是必不可少的。道德大體上還代表了主體與拉康命名的符號界的大寫他者(Autre)之間的關系,相對於想象界關系中的小寫他者(autre)。在主體生命的初期,大他者具象化為父親和母親的形象,而小他者的位置則連續地被多個小主體占據,主體與這些小主體建立起鏡像的關系,這一點拉康在《鏡像階段》(Le Stade du…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8, 2017 at 9:03am — No Comments
2. 倫理區別於日常道德:實在(real)的維度
從斯賓諾莎到列維斯特勞斯
從青少年時代開始,拉康就開始閱讀斯賓諾莎(1632—1677)的《倫理學》。他將這部作品的提綱掛在臥室的墻上,並在上面標示出箭頭,以體現斯賓諾莎所設想的幾何架構。斯賓諾莎通過歐氏幾何的形式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將“善”和“理性”等同起來,而社會性自我則是認識的障礙。在斯賓諾莎看來,唯一有用的事物就是能夠提升我們的欲望和思想能力的事物,這些事物同時帶給我們幸福感;悲傷是惡,而愉悅只存在於認識的進步中。拉康稍後說悲傷是道德上的懦弱,聯接著人類基本的激情(passion)之一,即“無知”的激情。…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6,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雅克·拉康:欲望倫理
1.“重返弗洛伊德”
按雅克•拉康(1901—1981)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改造成“法國式花園”的人。在這座花園中,人們既可以沿著理性化的道路愜意地散步,也可能在花園的迷宮裏迷失方向,或者在小樹叢中找到一些從未被發現的東西。這一比喻體現了拉康引以為豪的、以笛卡爾主義和啟蒙運動為代表的法國思想的特點。而事實上,拉的作品卻給世人留下艱深晦澀的印象,以至於我們在讀拉的作品之前必須做一些預備工作,並做好吃苦受累的思想準備。就像拉康在《文集》(crits)的引言中說的那樣,他的寫作風格要求讀者在閱讀時付出努力。…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5, 2017 at 12:12pm — No Comments
引言
應我的北京對話者們的要求,我優先談到了倫理和政治的問題,但是,我也同樣強調了精神分析與科學的關系在當代的重要性。因此,第一個部分的命名是“面對科學和倫理的精神分析”,第二個部分是“精神分析和政治”。第三個部分是通過“數學型”Math me是拉康創造的一個詞。首先我們可以從math me裏面聽到ma…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4, 2017 at 4:31pm — No Comments
杜小真·恰當的“入口”——寫在前面的話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精神分析學家納塔莉•沙鷗女士的《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一書,是她2011年秋在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拉康系列講座的記錄。首先要感謝人民大學吳瓊教授(還有他的大作《雅克•拉康,閱讀你的癥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張旭博士和北京大學及人民大學的相關師生,他們為促成沙鷗教授在中國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本書的出版起到關鍵作用。還要感謝國內外的中文譯者們無功利目的辛勤工作,嚴和來博士以及沙鷗教授在巴黎的其他多位學生為本書的翻譯、校訂和成書所做的努力。還要特別感謝漓江出版社,沒有出版社的學術眼光和誠懇支持,這部如此有價值的作品難以問世。…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31, 2016 at 10:01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