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6)

“實在”概念有助於我們明確道德和倫理之間的區別

從本質上來說,道德就是禁令,其傳統依據是神向摩西傳達的,記載於石板上的“十誡”。 道德以傳統為基礎,屬於應該被遵守的習俗範疇。在社會生活的正常有序運行上,道德是必不可少的。道德大體上還代表了主體與拉康命名的符號界的大寫他者(Autre)之間的關系,相對於想象界關系中的小寫他者(autre)。在主體生命的初期,大他者具象化為父親和母親的形象,而小他者的位置則連續地被多個小主體占據,主體與這些小主體建立起鏡像的關系,這一點拉康在《鏡像階段》(Le Stade du miroir,1936)一文中進行了理論化。我們還可以說,道德,尤其在資本主義社會,關系到財富以及財富帶來的“享樂”(jouissance)方式。“享樂”一詞是拉康理論中的重要術語,它最初是一個法律術語,指我們有權擁有和傳遞的東西。面對提取財富帶給我們的快樂(plaisir),道德提倡在財富的使用上保持節制,“中庸”的態度。因此,道德同時也建立在對享樂的挫折之上。

倫理維度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倫理擁有比用來識別自我的能指(從大他者中所獲取的能栺)更重要的決定權。弗洛伊德將壓抑分為兩種:原初壓抑(Urverdr ngung),由於原初壓抑是由原初享樂的永久喪失引起的,所以我們無法觸及它,它處於覆現表象之外並在能指網絡上打洞;繼發性壓抑(refoulement secondaire),繼發性壓抑的出現是由於我們不願知道(或承認)自身的欲望,繼發性壓抑一方面受外界禁止的壓制,另一方面也受原初壓抑的吸引。欲望本身是被在符號界中的打洞這一事實和這一事實的結果不可觸及所定向。就精神分析而言,倫理要考慮到欲望被“物”(das Ding)吸引這一事實。物,弗洛伊德如此命名是為了將之類比為與母親身體之間的永遠斷絕的原初關系。理想主義道德觀將至善作為道德的參照,與此立場相反,弗洛伊德認為沒有什麽至善,只有“物”,母親,亂倫的客體,唯一的絕對。這是一個被禁止的善,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善。

拉康將實在的範疇定義為無法抵達能指的領域。因此,這個範疇是倫理的中心,因為善的領域正是圍繞著這個完全不能觸及而又具有吸引力的中心組織起來。問題在於,要將實在作為“空”來認識理解,並通過欲望和時間的辯證法來思考實在。

Views: 2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