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每次回國講學或參加研討會,被學生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恐怕要算是關於美國新聞傳播學院的聲譽實力排行榜的了。隨著新聞媒體和傳播產業的迅猛發展,國內學子想去美國著名新聞傳播學府深造的意願越來越濃;可是,在申請本科或研究生院的時候,有關美國新聞傳播整體學科介紹比較的資料,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即便是在網上可以搜索到的一些零散信息,不是過時陳舊,張冠李戴,就是以偏概全,漏洞百出。
這似乎很奇怪--如今各種商業媒體、教育咨詢機構,都緊盯著高等教育產業這塊大蛋糕,變著花樣地評選推介各類大學、研究生院、師資力量、校園環境等等的排行榜。象美國著名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大學排行榜,以及普林斯頓評論的年度大學排行,每年都隆重推出規則縝密,門類齊全,甚至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的“學科比較大全”。但是,就是在這些排行榜單裏面,仍然找不到“新聞傳播學科”的蹤跡。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在美國,“新聞學院”(Journalism School) 與“傳播學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 是兩個歷史淵源不同、教育方法和研究目的迥異的學科。
比如,現在美國一些著名的新聞學院,象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西北大學的Medill新聞學院等等,大多創立於20世紀初期,最早是以培訓各種職業記者和編輯為目的的技能性學校。因為以實用技能訓練為主,其主要的學科設置包括傳統的新聞寫作,編輯,攝影,廣播電視制作,以及近幾年出現的網絡媒體等新門類。一般而言,這類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師資力量大多來源於退役從教的著名新聞工作者,大多數教授都沒有博士學位;而教授的主要側重點也在於教書育人,而不是搞基礎創新性的研究。“傳播學院”則大不相同了。
現在美國有聲譽的一些傳播學院,都出現在二次大戰前後,它們主要關註於大眾傳播的過程與社會效果研究,基本的課程設置包括大眾傳播理論,組織間傳播(公關關系),政治傳播,健康傳播,演講修辭學,公眾輿論,以及最新出現的整合傳播和公眾外交等等。這類傳播學院,除去基礎性的本科教育以外,都設有相當齊備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項目,而全職教授一般都擁有哲學博士學位,並以創新理論研究作為大學工作的主業。從學科起源的角度看,傳播學是構架在社會學、政治學、大眾心理學、和新聞學基礎之上的交叉邊緣學科。
從80年代開始,一些公立大學的新聞學院開始了一股擴張整合的潮流,或者加入了傳播學的課程,或者幹脆與同校的傳播學院合二為一,統稱為“新聞傳播學院”。這一變動的結果是,在美國的新聞傳播教育領域中,出現了一種“新聞學院”,“傳播學院”與“新聞傳播學院”“三足鼎立”的混亂局面。有的大學裏,新聞與傳播學院雖同屬在一個屋檐下,但是因為學術背景、研究側重不同,兩個學科間基本上是貌合神離;有的大學裏,還保留著原來的新聞學院和傳播學院分而治之的情況,兩個學院獨立招生,學術研究上也互不往來。這種各自為政的學科設置和分布,也就難怪會讓中國的學生們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了。
明白了以上的歷史背景,第二個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那就是,面對這麼一個山頭林立,學科設置混雜不清的局面,到底誰有資格和能力來評斷所謂的“新聞傳播專業”呢,而所謂的評選範圍又在哪裏呢?以前美國也進行過幾次全學科的評選嘗試,但都在嘈嘈雜雜的反對、置疑、抵制聲中草草收場了。除了榜單上排名較高的幾所學校,會在隨後的對外宣傳上濃墨重彩地宣揚幾句以外,整個的學科內部,對於評選結果根本沒有認可和共識。
比如,<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在1996年評選過唯一的一次美國“新聞傳播學科”綜合排名,分為印刷媒體,電子媒體,廣告專業,和公共關系專業四類;排名前幾位的分別是佛羅裏達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馬裏蘭大學等。2004年,美國三大傳播學學會之一的全國傳播學會,又不畏辛苦地進行了一次嘗試;為了比較各新聞傳播學院博士項目的實力聲譽,它向美國數百所被認證的新聞傳播學院的院長、系主任發送了1165份問卷。但是,這次動機很好的調查,很快碰了壁。
很多主要新聞傳播學院的院系主任不僅強烈置疑問卷中博士專業方向的分類標準,而且更不認同全國傳播學會這一機構的代表性和權威性。在美國三個主要的新聞傳播學學會中,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學會(AEJMC)會員最多,也最有學術權威性;相比而言,國際傳播學會(ICA)側重於國際傳播學學者之間的交流,而全國傳播學會(NCA)更偏重於以文化修辭學為中心的人際傳播學。最終,在一片非議和抵制聲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回覆了問卷;而且,一些公認的新聞傳播研究重鎮,象密蘇裏大學,伯克利大學,馬裏蘭大學,佛羅裏達大學,密歇根大學等,根本就拒絕參加。因此,這次調查結果的實用性和代表性,從一開始就大打折扣。
除了以上的歷史背景、學科分野等客觀因素以外,如何設置新聞傳播學的評價標準,也是一個莫衷一是、令人頭疼的實際問題。既然連業內的專家們都無所適從,其他的商業評選機構也就都望而卻步,知難而退了。但話又說回來,標準都是人定的。雖然象奧運會比賽那種嚴格的競賽標準難以界定,但對於每一個從事新聞傳播教育研究的業內專家來說,籠統的框架概念總是有的。
硬性的標準,比如象一個學院裏終身教職教授的人數,重要理論創立者和學術大師的人數,專職教授每年在主要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的數量和引用率,研究生的人數和在主要學術研討會上宣講論文的數量,主要學術期刊的所在學院,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等;軟性的標準,象學生的自我評價,各類用人單位的反饋,學術界口碑聲譽等等。認真說來,這並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不過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罷了。
從2000年開始,我先在美國作了五年的研究生,然後又在新聞傳播學院作了五年教授。曾經教過課的學校,包括佛羅裏達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還有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國際傳播專業;而且,這十年中參加過大大小小數十次學術會議,走訪過十幾所美國主要的新聞傳播院校。對於美國傳播學界的現狀沿革,雖不敢說權威客觀,但是大致的印象判斷總是有的。下面,我就不揣冒昧,補一回缺,說一說我心中的“美國十大新聞傳播學院”。需要說明的是,以下的十所學院,各有千秋,難分伯仲;下面的排列次序,只是依循著從美國東部到西部的地理次序,沒有任何厚此薄彼的指代意義。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如前所述,哥大的新聞學院屬於偏重新聞操作實用培訓的一類,但也兼顧傳播理論的創建研究。在美國著名新聞人普利策的建議和支持下,學院從1912年開始招生。依托紐約大都市和美國媒體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哥大在生源素質和新聞師資力量上,有著超強的競爭力。在54名全職教授當中,不乏媒介批判理論和傳播效果研究方面的大師,象Todd Gitlin,著有媒介批判方面的經典著作<眾目睽睽之下>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等12部專著。雖然有著較強的研究生科目,但其培養博士生的實力相對較弱;只有四名博士生導師,而每年也只招收四名博士生。
賓夕法尼亞大學安南伯格傳播學院
賓大傳播學院創立於1959年,到現在剛好半個世紀。雖然歷史不長,但得益於賓大學科構架的整體實力和幾位大師級學者的貢獻,安南伯格傳播學院在政治傳播、民意波動等領域卓有建樹。在現任教授中,有著名的Elihu Katz博士,他是民意雙層流動理論的最早創立者,並深入研究論證了“媒介事件”的概念和意義;另外,Klaus Krippendorff博士,專攻交流理論,網絡空域,覆雜傳播系統等領域;傳播學者們在內容分析研究方法中常用的庫本道夫指數,就是由他最早提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其他象Vincent Price,Charles Wright教授等,也都是在世界傳播學界享有盛名的學者。賓大安南伯格傳播學院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其下設的多個研究中心,包括象公眾政策中心,全球傳播研究中心,兒童與媒體實驗室等,為傳播學的應用和推廣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馬里蘭大學
馬裏蘭大學的“新聞”和“傳播”學院就是屬於各自為政,各據一方的平行運作體制。在新聞學院裏,一共有34名全職教授,大多數來自新聞業界,也有14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授。前院長Ray Hiebert是非常有名的國際新聞和公共關系方面的專家,現在仍擔任著核心學術刊物<公共關系評論>的主編。而傳播系則隸屬於人文學院下面,共有25名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公共關系理論,政治傳播,健康傳播等等。雖然屬於獨立操作,但在各自的“新聞”和“傳播”領域中,馬裏蘭大學的這兩架馬車都獨領風騷;特別是在公共關系理論基礎建設方面,以格魯尼格教授為代表的雙向均衡傳播學派是最有影響力的理論團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