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飄洋過海的種子
在亞馬孫流域野生的巴西三葉橡膠樹,現在已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及斯里蘭卡、印度等南亞國家實現了人工栽培,天然橡膠已成為東南亞諸國重要的出口物資。橡膠的種子富含油質和乳汁,在從巴西穿越大西洋的長途中將無法存活。那麽,三葉橡膠樹的種子如何從亞馬孫流域運到亞洲的呢?
1876年早春,英國植物學家亨利•威克姆接受了英國政府委命的收集橡膠種子任務,他在亞馬孫河與馬代拉河之間的地域秘密收集了7萬顆三葉橡膠樹的種子,每顆都用香蕉葉包好,在聖塔倫將其裝上了包租的英國Amazonas號輪船。當時想瞞過亞馬孫河口帕拉港的巴西海關,秘密運輸出境,簡直是天方夜譚。三葉橡膠的種子壽命約為1個月,為了迅速過關,威克姆不得不動用了外交手腕。1876年6月14日這7萬顆種子到達利物浦港,而英國皇家植物園早已為這些種子的到達和分配做好了準備。到7月末幸存活下來2 625棵樹苗,其中約有1 900棵被盛放在箱子中乘船踏上了亞洲的旅途,送往錫蘭島(現稱斯裏蘭卡)、新加坡和爪哇島。航海過程中約有200棵樹苗枯萎,在錫蘭和爪哇島有些存活至今。1877年又向新加坡送去了22棵樹苗,其中9棵再移植到馬來西亞霹靂州的瓜拉江沙,有一棵至今還存活。
種植園的春天
東南亞橡膠栽培的前十年基本處於試驗性階段,進度非常緩慢。1888年,新加坡植物園新主任主管亨利•理德雷上任,大力推動了徘徊不前的橡膠種植工作。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他在努力改良三葉橡膠樹栽培技術的同時,還將樹種送到亞洲各地栽培,並獎勵三葉橡膠的栽培者,建立了現在東南亞廣大橡膠園的基礎。此外,他還在割膠(割破橡膠樹幹表面層采集膠乳的技術)方法上做過許多研究,基本確立了不影響三葉橡膠樹生長的割膠方法,沿用至今。
在持續了近20年之久的試種之後,東南亞便真正開始生產橡膠了。巴西橡膠樹的秘密逐漸被發掘出來,直至19-20世紀之交,人們已經比較完整地掌握了膠樹的產量、種植與采膠技術、病害防治等知識。至此,東南亞橡膠種植園迎來新的春天,到1907年,錫蘭與馬來半島的橡膠種植迅速達到了30萬公頃,並且隨著種植效率的不斷提高,種植園的橡膠生產率每兩年翻一番。當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不斷興起,巴西—這個橡膠的伊甸園,出口份額卻不斷下降,到了1940年退至僅占全世界的1.3%,原以橡膠出口為生的膠源地,在經濟與生態環境上受到了雙重創傷。
世界大戰背後的橡膠大戰
橡膠不僅是和平建設的必須物資,也是戰爭時期的重要戰略物資,由於橡膠種植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世界各國不斷為橡膠資源展開了爭奪戰。
橡膠大戰的第一回合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因為軍事上每一個輪胎、水管、圖章、閥門、每寸線路系統都需要橡膠,而德國卻缺乏這種物資。當時,英國是出售橡膠的主要國家,而美國是消耗橡膠的主要國家,橡膠制品的需求隨著戰爭的擴大迅速上升,作為中立國的美國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便把橡膠制品輸入到德國,最後受到英國的責難而斷絕了橡膠原料的供給。德國為了救急,曾建設了一個月產165噸的人造橡膠廠,其成本大大超過天然橡膠,於是戰後就立刻關了門。這一回合的結果是德國失敗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占據了東南亞橡膠的主要產地,美國擔心日本會用盡所有橡膠原材料,成立專門的橡膠發展公司,不斷尋找其他膠源。原本已經衰落的南美洲原始橡膠業在這個時期受到了重視,但由於南美洲橡膠樹的枯葉病猖獗,結果並不如意。美國除了在亞馬孫尋找新品種以及在拉丁美洲建立試驗種植園,還推出了更新穎的方法:在橡膠種植園中種植蒲公英——其白色汁液能顯著提高橡膠產量。但是,這些方法並不能實質性地解決大量橡膠原料的供應問題,於是美國就轉而發展國內的人工合成橡膠企業。雖然當時美國的合成橡膠無論在成本或品質方面都比不上天然橡膠,但在戰時橡膠缺乏的情況下,合成橡膠業起了不小的作用,並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一回合的結果是美國勝利了。
因為合成橡膠的收的良好收益,其產規模不斷壯大,當時經濟學家們就預測合成橡膠可能將取代天然橡膠,到1964年合成橡膠占到橡膠市場的75%。
橡膠世界的又一次洗牌
1973年由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禁止石油貿易,世界經濟形式發生了巨大改變,石油消費者更關註每加侖汽油所行駛的裏程。人們對汽油消耗定額的關註給合成橡膠市場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威脅:汽車開始廣泛使用子午線輪胎。與普通輪胎相比,子午線輪胎具有滾動阻力小耗油低、承載能力大、減震性能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因此,子午線輪胎逐漸代替普通輪胎(這種輪胎5年前曾經占據輪胎市場90%的份額)。因為合成橡膠無法達到子午線輪胎輪胎所需要的強度,而只有天然橡膠可達到其要求,這樣天然橡膠又重新被推到主導地位,直到1993年底天然橡膠重新占據國內市場的39%。如今,50%汽車輪胎和100%飛機輪胎都是由天然橡膠制造。
橡膠在中國
橡膠在中國也歷經了百年歷史。1904年,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土司刀印生由日本返國,途經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一個州,1965年8月9日獨立)時,購買膠苗8 000多株,帶回國種植於海拔960米的雲南省盈江縣新城鳳凰山東南坡,從此開始了中國的橡膠種植歷史。到1949年時,鳳凰山還剩下兩株橡膠樹,現今僅存下一株。
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原籍樂會縣南盈村(今瓊海市朝陽鎮南盈村)旅居馬來西亞的華僑何麟書為了實業救國,籌股回鄉成立“樂會瓊安墾務有限公司”,在樂會縣崇文鄉合口灣創辦了占地250畝的“瓊安膠園”,從馬來西亞引種苗培育種植成活4 000株,成為海南第一橡膠園,隨後迎來了舊中國橡膠種植業的鼎盛時期。1954年,這批瓊安膠樹還保存有84畝,2006株。1985年大部分瓊安膠樹被更新,如今僅存20余株,成為中國橡膠的“鼻祖母樹”。
西雙版納的橡膠種植應當從旅居泰國的華人錢仿周開始。錢仿周在泰國經營橡膠園多年,經驗豐富,通過詳細考察他認為西雙版納橄欖壩地區是塊理想的橡膠種植地。經歷了前期育苗失敗的打擊,錢仿周想出了一個保護橡膠苗的絕妙方法:將椰子殼錘成絨,與肥土攪合,把每株橡膠苗地根須一一包裹起來,這樣嬌氣的橡膠苗裝進木箱後就可以跋山涉水了。1948年7月,錢仿周率6名工人,自泰國那溫馱運橡膠苗2萬株,在曼松卡種植了300余畝的膠園,取名暹華膠園,這便拉開了西雙版納種植橡膠的序幕。在隨後的幾十年內,西雙版納開創了僅次於海南的中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收藏自《雨林故事》網站)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