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037)

紀金慶沃草烙哲學/海德格:語言如何召喚存在 下

海德格重視語言對於我們結構社會經驗的關鍵性,熟悉並操練一種語言往往是我們進入某種業界的開端,而往往唯有有效的解構特定場域的語言使用方式,或者學習另一種文化語言,才能使我們從中找到改變或出走的機會。

這使得海德格意義下的語言,並不只是一種中立的工具,而是具有特殊的政治性(the political)。此處所指的政治性,與政黨政治無關,而是任何在生活中組織、編排人事物經驗的存在。在海德格的語言哲學裡,語言往往不僅止於作為表達的工具,更多時候語言的日常使用本身,已是一種微觀的生活政治。

語言是存在的安宅…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August 26, 2024 at 4:00a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85

她用不了等多久,那兩隻高傲的老鷹就會離開懸崖,他們在空中盤旋著,盡管樣子長得很漂亮,但是卻十分可怕。當他們朝下面的平原地帶飛去時,阿卡才鬆了一口氣。

這隻領頭雁年歲已大,不再產蛋和撫育幼鳥了。她在夏天常常從一個雁窩飛到另一個雁窩,向其他雁傳授產蛋和哺育小鳥的經驗,以此來消磨時間。此外,她還為其他雁擔任警戒,不但監視老鷹的行動,還要警惕諸如北極狐、林鸮和其他所有威脅大雁和雛雁生命的敵人。

中午時分,阿卡又開始監視老鷹的行蹤。在她住在峽谷的那些夏天,她天天如此。從老鷹的飛行上阿卡也能看出他們外出狩獵是否有好的收獲,如果有好的收獲,她就會替她率領的一群大雁感到放心。但是這一天,她卻沒有看到老鷹歸來。“我大概是年老遲鈍不中用了吧,”她等了他們一會兒後這樣想。“這時候老鷹們肯定早就回來了。”…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August 26,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林安梧「存有三態論」下的「本體詮釋學」3

3.「道、意、象、構、言」:存有根源的體證、意向的體悟、圖象的想像、結構的把握與話語的記憶

凡物皆論,無論就無物,沒有通過話語的介入,就不可能有物。從這樣來理解,就可以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我們其實是通過話語去建構這個世界。同時,我們是通過話語去理解這個世界。建構跟理解是一體之兩面,而我們對於那一大套已經被建構成的語言文字符號系統,你又如何重新去理解它,這時候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去理解這套系統建構的過程。我們在這里談「存有三態論」,隱含建構所成的結構脈絡。這個結構脈絡是從「存有的根源」到「存有的彰顯」到「存有的執定」。…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25, 2024 at 4:00am — No Comments

劉旭光:論「審美」的運作機制 13

在認知這個環節中,除了科學性的,或者知識性的認識作為一種客觀合目的性判斷而具有規定判斷的性質外,借對對象的直觀與反思而獲得形而上的理念、宗教理念、道德理念和審美理念的過程,當然是反思性的,因而,以理性理念為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斷,只要是以感性存在為對象,就會產生反思愉悅;同時,對對象的完善性或完美性的認識,也是反思性的,雖然康德稱它們為客觀合目的性判斷,但對對象的客觀合目的性判斷,本身是反思的一部分,也可以帶來反思愉悅。

圖片…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ugust 23,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中國心學 vs 德勒兹意念科學

德勒茲的“生成”學說、意念科學和中國傳統心學之間,盡管分別源於不同的哲學傳統和文化背景,它們在探討意識、存在與生成的過程中,展現了獨特但又相互關聯的動力關係。三者的結合形成了一種深刻的思辨網絡,涉及到意識的生成、心靈與宇宙的聯系以及內在覺知的力量。下面分析它們之間的動力關係:

生成性與心靈的作用



德勒茲:德勒茲的哲學強調「生成」(becoming),而不是「存在」…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August 23,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張啟忠·神秘性與神性:論動畫角色「通靈」設計的神話思維 7

另外,通靈,不僅僅是神話的思維,也是一個童話的思維方式。「神話和童話故事都回答永恆的問題:世界是什麼樣的?我將怎樣在這個世界中生活?我怎樣才能成為我自己?神話的回答是明確的,而童話的回答是暗示性的;童話故事傳遞的信息可能暗示著解決方法,但從來不把它們清楚地表述出來。對於兒童是否應當,以及如何將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關於人生和人性信息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童話故事總是留待他們自己去想像。」[…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23, 2024 at 3:59pm — No Comments

Andy Clark·自由能原理,看凖世界的未来 3

這種刺激分布的模式如何讓具身的、情境化的大腦成為一個具有重大價值的節點(同時也是一個消耗大量新陳代謝能量的器官),以輔助有機體靈活的適應性反應?請注意,這個問題已經與本章開始時不同了:我們不再關心有機體如何在外界環境與自身內部狀態間建立起「映射」(mapping),而是要借助多變的傳入信號本身推斷出信號源(世界)的性質。



3. 自舉式學習

這看似無望,但預測驅動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非常強大的方法,讓事情有望柳暗花明。要理解這種方法,我們需要首先回顧一下另一種學習策略:人們會為參與學習的系統安排一個「老師」,但這個「老師」通常不是人類,而是一個自動化信號,其任務是根據當前輸入准確地告訴系統應該做些什麼,或不該再做些什麼。這被稱為「監督式學習」。一些最為著名的監督式學習系統依賴所謂的「誤差反向傳播」(如Rumelhart, Hinton,…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ugust 23, 2024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莊士弘·Affect 情感素;情動;動情 afffect

「情感素」這個詞乃是從史賓諾莎(Spinoza)的思想所開展出的論述。在史賓諾莎德勒茲(以下簡稱「史-德」)的思想裡,「情感素」係為生命的、非人稱的力量(puissance de vie non personnelle),往往超越世俗舊有定義下的生命個體(Delourme & Lecercle 32)。在此舊有定義下的生命個體,其狀態是靜止不動的。反之,「情感素」強調個體生命與其他的生命體所產生的關係 (relations)、連結(connection,…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22,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楊承志:中國文化產品價值的哲學思考 下

文化社會價值是一種超經濟的價值訴求,它是對文化產品使用價值的根本提升和相對規束,並為使用價值的創造和實現設置社會空間。顯然,現有通行的價格機制對於這些文化產品的文化社會價值調節是失靈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特殊的文化市場調節機制,另一方面,尋求市場之外的調節手段就顯得十分迫切。

文化產品價值實現與增值是生產過程創造和消費過程再創造的辯證統一…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August 22,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Alice Lian 譯 I Sara Ahmed 著:情感的文化政治(導論)2

意味深長的是,「激情」這個詞與「被動「這個詞都有著「受苦」(passio)這個拉丁語源。被動,意味著被行為影響。作為一種否定,它始終讓人感覺痛苦。對「被動性」的恐懼與對情感性(emotionality)的恐懼是相互聯系的。在這里,軟弱以易受他人影響來定義。柔弱被敘述成「容易受傷」。激情與被動之間的聯系是啟示性的。它提醒我們,「情感」如何被看做思考和理性「之下」(beneath)的東西。情緒化,意味著人的判斷容易受影響:它是被動的而非主動的,依賴的而非自主的。女性主義哲學家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情感的從屬化(subordination)同樣如何從屬化了女性和身體。情感與女性相連,女性被呈現為更「接近」自然,被欲望統治,並很難通過思維、意志和判斷超越身體。…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August 20, 2024 at 5:00am — No Comments

林安梧「存有三態論」下的「本體詮釋學」2

2.從「存有的根源」到「存有的彰顯」進而「存有的執定」之過程…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19, 2024 at 5:00am — No Comments

Andy Clark·自由能原理,看凖世界的未来 2

2.2采用動物的視角

不管是預測,還是(我們將要談到的)行動都需要基於某些知識,這些知識一開始又是從哪兒來的?要獲得這些知識並據此進行預測,我們是否需要首先對環境進行直觀的經驗(看來確實如此)?畢竟獲取知覺經驗不需要預測加工過程的參與,不是麼?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將能量模式經由感覺通道的傳遞,和系統產生知覺經驗的過程清楚地區分開來。唯有基於能量模式的傳遞與自上而下的合理預期,我們才能獲得對真實世界的生動知覺。這樣一來,問題就變成了:我們能否基於單純的能量傳遞生成並運用合理的預期?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學習和在線反應或許基於同一類過程(試圖預測當前的感知輸入)。

一些學者…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ugust 17, 2024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德勒兹意念科學(Deleuzian Noetic Science )の情動、宗教與藝術

意識的自身反思結合「生成性」概念,正好揭示了「情動」(affect)在生成過程中的核心角色。

生成性與情動的關聯:德勒茲的「生成」(becoming)觀念強調生命體並非固定的實體,而是處於不斷的變化、轉化過程中的存在。在生成的過程中,情動作為一種未命名的、非認知的力量,推動著個體與世界的互動與變化。情動本質上是一種情感和感知的初始激蕩,它在意識的生成過程中起到了驅動力的作用。情動是身體與外界環境、他者之間發生的「力的碰撞」,促成了意識的流動與轉化。…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August 16,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王媛:拜厄特《佔有》中的視覺藝術元素及其對古今問題的思考 7

這一點無論是在《佔有》,還是在她關於文學的論文中都得到了強調。她讓羅蘭引用維柯的「初民是詩人,最初的文字是命名也創造了事物」(Possession:512),而這個之前似乎「落後於其時代」的堅持進行文本分析的研究者,通過全身心地傾聽艾什的聲音,自己學會了作詩,也就創造了事物。維柯否認初民是以寓言隱藏其智慧的哲人,艾什卻肯定這些詩人(初民)「將對事物的命名混合,創造了一個隱喻/隱喻也是真理,可見的真理,金蘋果」(Possession:504)。…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August 14,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雅克·普萊維爾(Jacques Prevert)詩選:早餐

他將咖啡

倒入杯中

他將牛奶

滲入那杯咖啡

他將糖

放入咖啡牛奶中

他用小湯匙

攪動

他喝下那杯咖啡牛奶…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August 14, 2024 at 5:00am — No Comments

劉旭光:論「審美」的運作機制 12

但反思愉悅並不僅僅是這一種,對關係的判斷和對正當性的判斷,同樣能夠帶來反思愉悅。或許我們可以說,純粹鑑賞判斷帶來的是單純的反思判斷,而關於「關係」與「正當性」的反思判斷,則是應用的或者綜合的反思判斷;據此,我們把反思愉悅也可以分為單純的反思愉悅和應用的反思愉悅。當一次審美從三個路徑中的某一個展開之後,接續而來的,是審美者對其所獲得的審美愉悅的再反思,這種「再反思」的對象,可以是惠愛、統攝與三個路徑中的任何一個:

首先,「惠愛的發生」本身可以被反思,為什麼在面對「這一對象」時,惠愛會啟動?是什麼召喚著惠愛?是自由的心靈對於自由愉悅的期待,還是求真的心靈對於物之本然的期待?還是心物之間的自由感應?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由審美者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決定的,是他的精神世界可以自由選擇的,對這個問題的追問本身會讓審美者獲得拈花微笑式的自得——這是一種由惠愛引發的反思愉悅。…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ugust 14, 2024 at 4:30am — No Comments

紀金慶·沃草烙哲學/海德格:語言如何召喚存在 中

小心科學!

值得一提的是,海德格在五十年代發展的語言哲學,背後有一個重要關懷是牽制在西方文化逐漸稱霸的科學語言。這裡先說明一點,本文並非要否定科學語言,而是要提醒大家,當代的討論與思考是如何受到科學語言影響,以及如此影響的後果。…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August 14, 2024 at 4:30am — No Comments

肖礼彬·做好人文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六点要诀

近期,由美国同心学术联合会举办的第十五届跨学科人文科学国际会议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隆重召开,本届会议从今年开始提供了双语的中文会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欧阳康教授作为唯一的中文与英文大会演讲嘉宾作了中英文演讲,我现场聆听了这一大会主题发言《世界的复杂性、人性悖论与人文学术的当代使命——人类社会困境的反思与超越》,与其他世界各国与会的专家学者也有着广泛交流,深刻感受到国内人文科学本土研究的严谨与深度,也感受到国内同行对国际人文知识及跨学科研究理论方法的渴求。笔者对国内学者如何更好地利用跨学科国际会议加强与国际人文世界及其他交叉学科的交流,有下述几点想法。

第一,现代人文学者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与国际视角。比如,有些哲学与伦理思想广泛应用于管理、经济以至于工程行业,美国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2014年和2016年分别举行了两次学术研讨会,探究伦理在工程行业的应用,规范伦理中的德性伦理(virtue…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14, 2024 at 4:30am — No Comments

爱垦網·高阶创造力挑战机械人系列:史蒂格勒技术哲学 中

对于面对机械人智慧的冲击,愛墾網过去所发表與讨论过的複合策略(如意念科学、心灵素质学、第五项修炼等),若当真在经过讨论后接受了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1952 – 2020] )的技术哲学,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什么?机会又是什么?

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知识传授方式的革命:…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14, 2024 at 4:30am — No Comments

劉旭光:論「審美」的運作機制 11

理性認知與情感感動的互動還在於,想像力的自由活動似乎是獨立的,它創造諸種意象,但在實際的審美經驗中,理性會對想像力有所引導與約束。約束想像力的,一方面是對審美對象的肉身式的體驗和某種經驗記憶;另一方面,是理性認知對想像力所創造的意象的選擇,從胡思亂想中選擇閃現著意義與價值的部分,選擇那些「合情合理」的部分,進而從理性理念的角度對想像力創造出的意象展開合目的性的反思判斷。

雖然情感感動呈現為肉身經驗,但它包含著某種合目的性,它被日常情感經驗的一般性與普遍性所約束,有「常情」或者「人情」在;它也被「理」所引導著與約束著,即便是由感動釋放出的想像力的自由,都被理性認知賦予了合目的性,這就意味著,在情感感動和理性認知之間,有一種交互性:情感引起並推動認知,認知把情感感動意義化、價值化,並對情感感動進行反思判斷。…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ugust 13,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