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00)

[丹麥] 彼得·阿道夫森:傳奇十四章 (下)

英王的兩則夢幻寓言

英王愛德華每日攜首相於城堡內園散步,這一日兩人走上一座小橋,駐足而立。君臣談話,一般無非國事,今日卻有不同。但見英王伸展右臂道:“自朕鼻尖至無名指端,正一碼之距,然否?”首相當即對曰:“陛下聖明。此乃王法定規。”

英王再道:“設若此一碼可表創世以來全部時光,則朕修剪無名指甲一挫之距又當光陰幾何?”英王直視首相,目光逼人。

“這——臣未經思量,一時不能回答,”首相急眨眼,忽把頭後仰,仿佛聽不懂問題的孩子,“一天耶,一年耶?”…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October 13, 2016 at 9:29am — No Comments

陳忠實·豬的喜劇

在正街背後,一家縣辦工廠的土圍墻的墻根下,是豬羊市場。泡桐樹濃密的枝葉搭成的蔭涼下,擺著一攤一攤被縛著前腿還在活蹦亂跳的豬娃,吱吱亂叫。水渠邊的白楊樹上,拴著一頭一頭克朗豬,在水裏躺,在地上拱。戴草帽背竹籠的嶺上莊稼人和推著自行車的川道裏的莊稼人,同時從狹窄的巷道湧進豬市來……

田坊三隊的來福老漢,腰裏纏著一條麻繩,背著手,把矮墩墩的身材也擠進豬市來了。他戴著一頂發黃的蘑菇帽兒,臉上,有一雙耷拉著眼皮的毫無光彩的眼睛,細小的鼻梁下,長著個瓢兒嘴,嘴角貼著兩撮淡淡的胡須,長相實在是平凡到有點醜陋的程度。可並無狡詭的氣味,給於任何人的印象,都是老實巴交的。…

Continue

Added by 趁還來得及 on October 13, 2016 at 9:24a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14)

日本香道與源氏物語

  在Z君家聽他說起過很多有名之香,“蘭奢待”就是其中之一,我思忖良久,最終抵抗不住誘惑,毅然踏上了東渡扶桑之旅,去追尋那神奇的香。

  下了飛機,多年前就來到日本的好友D姐接待了我,她在日本已經嫁為人婦,一直在家相夫教子,雖然曾經是國內一流大學的高才生,但還是沒有去闖出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這也是我羨慕她的一點,反省自己,真不是個省油的燈,放著優哉的日子不過,非得到處瞎折騰,不過,至少自己也蠻快樂的。D姐孩子已大,老公在公司也有了非常好的職位,最近幾年倒也樂得輕松。這樣,我才能把她從她老公和孩子那裏借出來,幫我完成宿願。…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October 13, 2016 at 9:24am — No Comments

佐佐木俊尚·CURATION策展的時代:「串聯」的資訊革命已經開始!(六)

約瑟夫.約克姆的故事:前言

  約瑟夫.約克姆(Joseph Yoakum,一八八九至一九七二年)以漂泊者身分度過了大半生。擁有黑人、美洲印地安原住民及法裔白人血統的他,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隨著加入馬戲團在美國大陸四處遊歷甚至遠達歐洲。返鄉結婚後,旋即被徵兵投入第一世界大戰,大戰結束後直接繼續四處遊蕩,再也不曾回過故鄉。…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October 13, 2016 at 9:23am — No Comments

三毛·三毛·小丁神父的女人

我的好朋友丁松青神父和我之間是無話不談的。我什麽都跟他講。

在臺灣,保存我秘密最多的人,大概就算他了。他是神父,我對他講話,算做告解的一種,他必須為我保密的。其實說來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不過一些紅塵心事而已。偶爾見面一次,講個夠,就再見。這一再見,可以三五月不通消息,一年半載都不見了。

照片上的女人——裸女,是神父在《剎那時光》那本書中的生活背景下做出來的雕塑。那時,他——我喊他巴瑞,正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大學念藝術。課堂中他必須要學雕塑和油畫。…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October 13, 2016 at 9:22am — No Comments

袁騰飛·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 (27)

第31節:條條大路通大唐…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October 13, 2016 at 9:20am — No Comments

吳念真·可愛的冤仇人

我很討厭那個警察。從外表就開始討厭起。 

禿頭、凸肚、還有……狐臭。他的制服從來沒有平整過,而且不是少了扣子就是綻了縫;有一次我媽好心地要他脫下來幫他補,他竟然大剌剌地就穿著已然發黃而且到處是破洞的內衣,腆著肚皮和一堆礦工在樹下喝起太白酒配三文魚。 

聽大人說他和主管不合,所以不但老是升不上去,而且分配的管區就是我們那個從派出所要走一個小時山路才到得了的小村落。

 …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October 13, 2016 at 9:00am — No Comments

北大感舊錄(選錄)

我於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初到北大,及至民國十六年暑假,已經十足十年了,恰巧張作霖大元帥,將北大取消,改為京師大學,於是我們遂不得不與北京大學暫時脫離關系了。但是大元帥的壽命也不長久,不到一年光景,情形就很不像樣,只能退回東北去,於六月中遇炸而死,不久東三省問題也就解決,所謂北伐遂告成功了。經過一段曲折之後,北京大學旋告恢覆,外觀雖是依然如故,可是已經沒有從前的“古今中外”的那種精神了,所以將這十年作為一段落,算作北大的前期,也是合於事實的。我在學校裏是向來沒有什麽活動的,與別人接觸並不多,但是在文科裏邊也有些見聞,特別這些人物是已經去世的,記錄了下來作為紀念。而且根據佛教的想法,這樣的做也即是一種功德供養,至於下一輩的人以及現在還健在的老輩悉不闌人,但是這種老輩現今也是不多,真正可以說是寥落有如晨星了。…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3:00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若子的病

《北京孔德學校旬刊》第二期於四月十一日出版,載有兩篇兒童作品,其中之一是我的小女兒寫的。



《晚上的月亮》周若子

晚上的月亮,很大又很明。我的兩個弟弟說:“我們把月亮請下來,叫月亮抱我們到天上去玩。月亮給我們東西,我們很高興。我們拿到家裏給母親吃,母親也一定高興。”

但是這張旬刊從郵局寄到的時候,若子已正在垂死狀態了。她的母親望著攤在席上的報紙又看昏沈的病人,再也沒有什麼話可說,只叫我好好地收藏起來,--做一個將來決不再寓目的紀念品。我讀了這篇小文,不禁忽然想起六歲時死亡的四弟椿壽,他於得急性肺炎的前兩三天,也是固執地向著傭婦追問天上的情形,我自己知道這都是迷信,卻不能禁止我脊梁上不發生冰冷的奇感。…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46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有島武郎

閱七月九日的日本報紙,聽說有島武郎死了。我聽了不禁大驚,雖然緣由不同,正與我十余年前在神田路上買到一報號外,聽說幸德秋水等執行死刑時,同樣的驚駭,因為他們的死不只是令我們惋惜。

有島武郎(ArishimaTakeo)生於明治十一年(1877),今年四十六歲。他在二十六歲時畢業於劄幌農學校,往美國留學,歸國後任母校的英文講師八年,大正四年(1915)辭職,以後專致力於文學。他最初屬於白樺一派,其後獨立著作,所作匯刻為《有島武郎著作集》,已出十四集,又獨自刊行個人雜志曰《泉》。他曾經入基督教,又與幸德相識,受到社會主義思想,去年決心拋棄私有田產,分給佃產,自己空身一個人專以文筆自給,這都是過去的事情。六月八日外出旅行,以後便無消息,至七月七日,輕井澤管別莊的人才發現他同著一個女子縊死在空屋中,據報上說她是波多野夫人,名秋子,但的確的事還不知道。…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46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娛園

有三處地方,在我都是可以懷念的——因為戀愛的緣故。第一是《初戀》裏說過了的杭州,其二是故鄉城外的娛園——…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45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初戀

那時我十四歲,她大約是十三歲罷。我跟著祖父的妾宋姨太太寄寓在杭州的花牌樓,間壁住著一家姚姓,她便是那家的女兒。她本姓楊,住在清波門頭,大約因為行三,人家都稱她作三姑娘。姚家老夫婦沒有子女,便認她做乾女兒,一個月裏有二十多天住在他們家裏,宋姨太太和遠鄰的羊肉店石家的媳婦雖然很說得來,與姚宅的老婦卻感情很壞,彼此都不交口,但是三姑娘並不管這些事,仍舊推進門來遊嬉。她大抵先到樓上去,同宋姨太太搭訕一回,隨後走下樓來,站在我同仆人阮升公用的一張板桌旁邊,抱著名叫“三花”的一只大貓,看我映寫陸潤庫的木刻的字帖。…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44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周作人·愛羅先珂君

愛羅君於三日出京了。他這口是往芬蘭赴第十四次萬國世界語大會去的,九月裏還要口來,所以他的琵琶長靴以及被褥都留在中國,沒有帶走。但是這飄泊的詩人能否在中國的大沙漠上安住,是否運命不指示他去上別的巡禮的長途,覺得難以斷定,所以我們在他回來以前不得不暫且認他是別中國而去——

①愛羅先珂(B·R·Epomehk,1889-1952),俄國詩人、童話作家。童年時因病雙目失明。25歲離開俄國本士,先後在暹羅(今泰國)、緬旬、印度、日本等地漂泊。1921年日參加“五一”遊行,被日本當局驅逐,來到中國。1922年2月,在魯迅、周作人推動下,經蔡元培特聘,來北京大學教授世界語,借住在周氏兄弟八道灣住宅裏。周作人多次陪同愛羅先珂到北京各校講同,並作翻譯。…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40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志摩紀念

面前書桌上放著九冊新舊的書,這都是志摩的創作,有詩,文,小說,戲劇,--有些是舊有的。有些給小孩們拿去看丟了,重新買來的,《猛虎集》是全新的,襯頁上寫了這幾行字:“志摩飛往南京的前一天,在景山東大街遇見,他說還沒有送你《猛虎集》,今天從志摩的追悼會出來,在景山書社買得此書。”——

①徐志摩(1897一1931),原名徐章垿,字□森,1918年赴美目學時更名志摩。筆名有雲中鶴、仙鶴、南湖等。河南開封人,生子浙江海寧一個封建官商家庭,著名現代詩人,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等詩桌。並寫有散文、小說、戲劇多種。…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30am — No Comments

梁遇春·善言

曾子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真的,人們糊裏糊塗過了一生,到將瞑目的時候,常常沖口說出一兩句極通達的,含有詩意的妙話。歌德一位小孩初生下來的呱呱一聲是天上人間至妙的聲音,我看彌留的模糊囈語有時會同樣的值得玩味。前天買了一本梁巨川先生遺筆,夜裏燈下讀去,看到絕命書最後一句話:“不完亦完”,掩卷之後大有為之掩卷之意。…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12, 2016 at 8:22pm — No Comments

周大新·邊塞傳說

一有一年春節前夕,一位川籍少婦千里迢迢從四川來到山東蓬萊,要乘船到渤海深處的一個小島上,去會她的丈夫——駐守在那個小島上的內長山要塞區的一位連長。可是不巧得很,海上起了大風,所有的船隻都停航了,少婦只能在電話裏和丈夫互訴思念之情。…

Continue

Added by 梭羅河畔 on October 12, 2016 at 8:00pm — No Comments

陳勝慶《中國名山》五岳獨尊的泰山

巍巍泰山,以通天拔地、雄風益世的氣勢屹立於齊魯大地之上,她以“五岳獨尊”的特殊地位名揚海內外,並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豐碑贏得人們的讚揚。人們常用“穩如泰山”、“重如泰山”的成語來表達對東岳泰山的崇敬。

泰山之所以為五岳之尊,首先是山體的雄偉莊重。泰山的基體寬大穩重,主峰突起,眾峰拱衛,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讚嘆,李白“憑崖望八極,目盡長空閑”以及壯甫“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名句,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9pm — No Comments

玩具娃娃 / 伊恩·麥克尤恩

從記事起,彼得就跟妹妹共用一個房間,多數時候他無所謂,凱特還行,會讓他笑。還有一些晚上,彼得從惡夢中醒來,挺高興房間裏另外還有一個人,即便那是他七歲的妹妹,在跑進彼得的夢中追趕他的紅皮膚、身上有黏液的動物面前,一點都不頂事。他醒來時,那些怪物就溜到窗簾後面,或者鉆進衣櫥。因為凱特在房間裏,讓他在下床並全速沖過樓梯平台時,就是有那麽一點點容易了。

可是也有些時候,他的確不樂意共用一個房間,凱特也是。有過一些漫長的下午,他們互相惹得不高興。小吵變成大吵,大吵變成打架,真的是拳頭打、指甲抓、扯頭發那樣打架。因為彼得大三歲,大打出手時,他估計自己會打贏。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確實能打贏,他可以一直拿得準先哭的會是凱特。…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8pm — No Comments

希尼 (SEAMUS HEANEY)詩選·追隨者

我爹在耕地,把馬匹驅趕,

鼓圓了肩膀,像一張滿帆

撐掛在車轅和土壟之間,

馬匹使勁拉,他嘴裏呃呃喊。

是行家。他把擋泥板裝好,

把尖尖的鋼刃固定,它琤亮,

草皮翻過去不會碎掉。

到壟頭,韁繩啪的一聲響,

汗淋淋的馬匹轉過身來…

Continue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8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

山陰道上絡繹不絕,遊人如織。在同一條石板小道上,那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過。上山的人興致勃勃,汗流浹背,滿懷著希望問那下山的:“山上好玩嗎?”

下山的人疲憊不堪地搖搖頭:“一個破廟,幾尊菩薩,到處都是差不多的。我勸你不必上去。”

上山的人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上山的人揮舞著竹杖,拭擦著汗水,繼續攀登上去。

過了若幹時日,那位上去看看的人看過了,下來了,又碰上那些興致勃勃向上爬的人。

向上爬的人問道:“餵,山上好玩嗎?”…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8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