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17 Blog Posts (196)

呂舟·文化遺產的文化詮釋 上

呂舟:教授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ICCROM(國際文物保護及研究中心)理事。ICOMO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

內容簡介: 1982年夏天,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收到來自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信件。教科文組織在信中詳細介紹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基本情況,希望中國作為一個有影響的大國,能夠簽署公約成為締約國。



1985年11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國加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在廣泛征求各方專家的意見之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最終確定了中國第一批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5個候選名單,它們是:故宮、萬裏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邁出了紮實的一步。…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September 8, 2017 at 3:56pm — No Comments

趙大年·京味兒漫談 下

北京話的最後形成與滿族入主中原有很大的關系,這不僅僅因為咱們國家發生了第三次人員和語言的交流,大規模的交流融合,不僅僅因為這個。更因為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統治將近三百年。我是滿族,具體點說我們這個民族進關之前,文化比較落後,當時還是半遊牧民族,初進關的時候,六十萬人,文化又低,怎麽統治比自己文化高的偌大的華夏中州啊,統治將近三百年,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有一條就是我的祖先他非常自覺地學習漢文化,包括漢的語言文字。然而語言是互相滲透,互相融合的,在滿族誠心誠意地學習漢語的同時,他又不是簡單地放棄了滿語、滿文,而是互相同化。除了有一些滿語正式地進入北京話之外,更重要的是詞匯、腔調、語音的融合,共同創造了大家都聽得懂,都愛聽的優美的北京話。…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September 8, 2017 at 3:55pm — No Comments

汪亞明陳順宣:郁達夫對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獨特貢獻(上)

郁達夫雖以詩和小說聞名於世,但他對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發展和繁榮也作出了獨特而多樣的貢獻。他既是傳記文學作家,也是中國現代傳記理論的奠基者之一。郁達夫的傳記文學創作不拘一格,種類繁多,很難用中國古代傳記體式——史傳、雜傳、散傳、專傳和紀傳體小說——來規範和分類。從其創作實際看,主要有自傳、文人傳記、回憶錄、日記書信和紀傳體小說等五種類型,其間都有優秀作品傳世。郁達夫對現代傳記理論也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寫有《所謂自傳也者》、《傳記文學》、《什麽是傳記文學?》、《日記文學》和《再談日記》等文章,對現代傳記分類、特征、體式以及與古代傳記、外國傳記聯系和區別等理論問題,作出了深入的探討和精辟的論斷,為中國現代傳記理論的創立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貢獻之一:刻印郁達夫人生軌跡的自傳…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3:51pm — No Comments

閻浩崗:生命感傷體驗的詩化表達(下)

三、廢名:日常生趣的發現與生命感傷的超越…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3:50pm — No Comments

閻浩崗:生命感傷體驗的詩化表達(中)

王統照的早期和後期也寫過一些其他類型小說,而且其中有些是屢被論述引用的名篇,比如早期的《雪後》、《沈思》、《微笑》,後期的《沈船》、《山雨》。早期小說表現愛與美及其毀滅,與冰心、葉紹鈞早期的問題小說類似;後期小說趨向具體社會問題的揭示,重視情節鋪敘與人物塑造,接近了茅盾等人的“社會剖析派”。但即使這類小說,其實也帶有感傷色彩,顯示出王統照的個性特征。因為感傷是滲透進王統照骨子裏的東西,是他的內在精神氣質。…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3:49pm — No Comments

閻浩崗:生命感傷體驗的詩化表達(上)

——王統照、郁達夫、廢名小說合論

在一般中國現代文學史、小說史著作及有關論文中,罕有將王統照、郁達夫和廢名(馮文炳)這三個風格各異的作家放在一起論述者。大陸新文學研究界把他們劃歸不同的文學流派,其中王、郁二人分屬觀點對立、主張不同的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本文也並無把他們歸入同一流派的意圖。但筆者認為,就創作方法而言,他們的小說既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又有某些一直被忽略卻又意義重大的一致性。研究這些個性和一致性,有助於進一步認識他們各自的創作方法和創作風格,並發現中國現代小說起步階段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3:48pm — No Comments

趙大年·京味兒漫談 上

趙大年,滿族,1931年出生於北京,1949年參加解放軍,曾入朝作戰,多次立功。1958年覆員,自學農機專業,在北京市農機研究所和農機局長期從事科技工作。自幼喜愛文學,19歲開始發表小說,後被選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副會長,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新時期以來發表文學作品500余萬字,有長篇小說《大撤退》等5部,中篇小說《二七八團》等20部,短篇小說集和散文集《紫墻》、《夢裏蝴蝶》等6部,電影《車水馬龍》等7部,電視劇《皇城根》(合作)等百余集。多部作品獲全國和報刊文學獎,並被譯成英、法、日、韓、泰文在國外發表。…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September 8, 2017 at 3:30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8)

姜:《魏國記》可能是你的詩中鮮見的歷史題材,但是,我還是讀出了當下的節奏,讀出了鄭小瓊的那種節奏。這里有純正的詩歌技術,借著“歷史敘事”,打通的對接的是今天的中國。這同樣是你的真正的轉型。…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6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7)

姜:女工,過去我們稱謂其為打工妹,你也曾是其中的一員。現在,你顯然已經成功地成為一個詩人,並因此而走出了這一群體。大多數打工妹的命運仍然不會有太太的改變,或者說,我們只能寄希望於現在或未來的一些改變?你對這樣的狀況如何看呢?是否還是如同你面對媒體時的話:她們找不到可以預期的未來。 …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5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6)

姜:但在《鄭小瓊詩選》里,像《小鎮》,顯然已經涉及到關於“輕”的主題。還有,你的《情詩百首》,也已經不再是工業題材與流水線上的沈吟。這樣,我又便想問一句,你想設定多少詩歌主題呢?你想開拓出多大的詩歌疆域?

鄭:《小鎮》等幾首寫鄉村的作品應該來自於《鄭小瓊詩選》的前一本詩集《兩個村莊》,《鄭小瓊詩選》出版時,林賢治老師從我以前出版的幾本詩集中選用了一部分。2007年,我出版了這本詩集,這應該是我第的一本詩集。在這之前出版過一本散文集《夜晚的深度》。《兩個村莊》寫於2006年,當時我回故鄉,寫了一部有關於鄉村的詩集,屬於鄉土田園的詩集。

姜:這可能跟你的出生有關。你說到底還是來自於鄉村。…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5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5)

姜:與之相關,“水”的意象也在你的詩歌中隆重亮相。“水”確實可以展現農民工身份的焦灼以及無根的漂泊感和內心的無助、迷茫的情愫。《河流》《水流》《完整的黑暗》《流水線》都寫出了水的極具農民工生態的品質,《零點雨水》中將女工比作“零點的雨水”,在漆黑的夜空無聲地“漂泊”,固執地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家。這些詩篇都有著直擊人心的沖擊力。這是你的“重”。…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4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4)

姜:有很多論者認為你的詩歌意象是那麽陌生。但其實在你那里,這些不但一點都不陌生,而且你是熟稔於心,每天都在工業化、信息化的生產線上。只不過,在你的工作與生活的領域,鮮有人將這些記錄下來並作為文學形式。我們可不可以說,過去,我們的文學與我們的文學讀者,其實是忽略甚至忘記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群。當然,我說忽略與忘記似乎也欠妥貼。不知道怎麽說,說不好,這得由你說。…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4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3)

姜:我再一次發現了另一個有意義的話題。從題材出發,我們的小說家也好,詩人也好,其實是題材決定了的。只不過,文學從題材出發,走向了對人的塑造,也完成了對人的指引和對人的熏染。我這里想問一點,你擁有的這些題材,其實都可以寫成小說。你的文學表現力,也足以能夠使你成為優秀的小說家,可你為什麽選擇了詩歌呢?…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3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2)

姜:他們不僅僅變成城市的陌生人,同時也變成了故鄉的陌生人。這樣的體驗,我們也有。現在都有。

鄭:他們的精神無處安放,比如我寫作《女工記》時,大部分女工進城,在城市無法立足,實際上故鄉的那個鄉村她們同樣也無法回去,這種無根狀態讓她們只能漂著,像無腳鳥一樣只能永遠在天空飛著。在2003年,我打工接近兩年多了,我所在的東莞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它的變化,感受到由鄉村向工業城市過渡的巨大力量,當時的東莞,在大量的工廠里會夾著一小片農業,我想寫一首詩來表達這種變化,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橋,橋是一種隱喻,人行天橋連接著路的兩邊,我們何嘗不是走在這樣一座橋上,它幾乎構成了中國轉型的隱喻。

姜:詩歌里有這樣深刻隱喻與理性。難怪張莉那樣極口稱讚於你。…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3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1)

時間:2015年3月

問:姜廣平

答:鄭小瓊



關於鄭小瓊

鄭小瓊:女,1980年6月生,四川南充人,2001年南下打工,有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詩刊》《獨立》《活塞》等,出版詩集《女工記》《黃麻嶺》《鄭小瓊詩選》等十部,有作品譯成德、英、法、日、韓、西班牙語、土耳其語等語種。作品入選年度最佳詩歌、年度最佳散文詩、年度散文等選本,曾獲2006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華語傳媒獎年度新人提名、莊重文文學獎等獎項。



導語:…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3pm — No Comments

余華《古典愛情》(8)

看看天色已黑,柳生遲疑起來,是在此露宿,還是啟程趕路。思忖良久,才打定主意在此宿下一宵,待明日天亮再走。想到此生只與小姐匆匆見了兩面,如今再匆匆離去,柳生有些不忍。故而留下陪小姐一宵,也算盡了相愛的情分。

夜晚十分寧靜,只聽到風吹樹葉的微微聲響,那聲響猶如雨沙沙而來。又聽到河水潺潺流動,似瑤琴之音,又似吟哦之聲。如此兩種聲音相交而來,使柳生重度昔日小姐繡樓下的美妙光陰。柳生坐在小姐墳旁,恍惚聽得墳內有輕微的動靜,那聲響似乎是小姐在繡樓裏走動一般。

柳生一夜未合眼,迷迷糊糊墜入與小姐重逢的種種虛設之中。直到東方欲曉,柳生始才回過魂來。雖是一夜的虛幻,可柳生十分留戀。這虛幻若能伴其一生,倒也是一樁十分美滿的好事。…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September 8, 2017 at 2:30am — No Comments

魏微·愛思想 下

 

我的兩個三娘就這樣服從了命運的安排,認領了妻妾的身份,從此消失於街巷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們不再劍拔弩張了;戰爭是需要體力的,從前,她們已消耗了太多,都傷了,怕了,疲憊了。仇恨把我的兩個三娘給毀了,但看她們滿目瘡痍的神情,顯得那樣的蒼老、壓抑、若有所思。在她們的後半生,她們很少有過真正的安寧,即便一個人坐在太陽底下發呆,偶爾一想起對方,她們就會打激靈;光天化日之下,她們也是彼此的噩夢!…

Continue

Added by Chiron人馬 on September 8, 2017 at 2:05am — No Comments

魏微·愛思想 中

 

三娘和溫姑娘的第一次會面來得非常偶然,想來這也不奇怪,我們城很小很小,只有三五條主街道,幾萬人口;也許她們早就見過面,在上下班途中的一個路口,她們迎面走過,說不定也會互相打量一眼;在擦肩而過的那一瞬間,她們不會註意,太陽底下她們的影子怎樣在糾纏撕打。那時她們還認不出對方,一直要等到三爺把她們喚醒,她們的一生才算真正發生了關系;共同擁有一個男人使得她們成了自己人,那感覺是如此迫近、微妙、疏離,使得她們即便隔著蕓蕓眾生,也能一下子就有所感應。…

Continue

Added by Chiron人馬 on September 8, 2017 at 2:04am — No Comments

魏微·愛思想 上

 

我們那地方,向來把父親的兄弟稱作爺,把父親兄弟的配偶稱作娘。比方說,我有一個爺,是我父親的遠房堂兄,行三,所以我們小孩子就叫他三爺了。

我的這個三爺,說起來也是個正派人,他一生勤勤懇懇,為人老實厚道,十八歲就進廠當了檢修工,三十年如一日,到頭來還是個檢修工,帶了幾個徒弟,榮升為師傅而已。他是1988年得肺癌死的,才四十八歲,身後留下五個孩子,系兩個女人所生。

這兩個女人,一個姓黃,一個姓溫,現在都還活著,帶著她們各自的兒女分住兩處。我們做小輩的一視同仁,都喚她們三娘。私下裏,則是依著大人的叫法,把她們稱作大房二房,以示區別。…

Continue

Added by Chiron人馬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