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為了對長城站的位置有一個基本概念,我根據資料作如下描述——
在南極大陸西北方,有一些島嶼被命名為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是其中的一座島嶼。喬治王島總面積為1160平方公里,90%是被冰雪復蓋的地帶,名為科林斯冰蓋。該島向西南方向伸展出一個細長的半島,叫菲爾德斯半島,是島上唯一沒有冰蓋的地區,長城站就在菲爾德斯半島的南端,緊靠著東海岸。…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4pm — No Comments
天陰,刮著風,後來又下起了小雪。何悄悄問我:“出去走走嗎?”我猶豫:“風這麽大,還出去?”可是,一會兒他還是來叫我了。我說,把濱鴻也叫上吧。他說,已經叫了。在壞天氣,總是我們三人出去。
我們向南。有兩個選擇:去南海岸,或登山。天色灰蒙蒙,能見度低,到了海邊也看不見什麽,我們決定登山。這座山海拔150余米,是喬治王島上的第二峰,離長城站不遠,被中國人命名為山海關。海中那個島叫鼓浪嶼,後邊那個湖叫西湖,諸如此類,可見思鄉之心切,也可見想象力之貧乏。
到了半坡,風更大,直不起腰。腳下是積雪或碎石。風從東面吹來,眼看著東邊黑壓壓的雲在向我們逼近。漫天皆烏雲,剛才露出的一小塊青天已經消隱。…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4pm — No Comments
我們的花比厚樸花要大得一點,
人們又把我們稱呼為荷花玉蘭。
葉形在枇杷和橡樹葉的中間,
花瓣十二片,真像朵朵大白蓮。
濃重的香氣因風可傳達很遠,
紫色的雄蕊讓觀音坐著蒲團。
我們的花期,為時雖不免過短,
但我們的枝幹,卻有幹勁沖天。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2pm — No Comments
他恭謹地對牧師發誓:“等我到美國的時候,我要專心學道。逢禮拜日必去教堂守安息日,為咱們中國基督教徒爭臉。您放心,我去上三年,我一定把美國神學研究透了,回來聽您使喚。我永不辜負您的這次提拔。”
他又稍稍得意地對育德校長說:
“我這算是暫時告假。回來我還在您手下教書。到了美國,得機會我必定替本校募捐。我宣揚您辦學傳道如何熱心。您放心,我此行便如同您派去的一個駐美代表。”…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1pm — No Comments
一
我旅居遠東歷三十年,禮儀之邦的中華素為我所敬愛,由於科學進步之神速,我認為該國在物質上已一無所缺。但她尚有一個極嚴重的問題,便是缺乏聖靈,神的力量之降臨。故我今以身後遺產百分之一,計美金八千元,捐助拿撒勒會,委請該會牧師劉雲厚於會眾中挑選一虔心主道的青年,須大學畢業,並相信其有領導中華歸主運動之能力者,資送美國神學院,專攻傳道學,以其所學,歸國拯救淪落的中華。此囑。黎蓮·郭爾夢…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41pm — No Comments
我們是野草,花和葉不能見面,
秋天抽出花梗開出紅花成團,
筒狀花裂成六瓣,花蕊挺出花間;
花謝後才標出濃綠的葉片如蒜。
我們全身都有毒,但請不要害怕,
我們的用處很多,看你怎樣用法。
可以催吐、治癬,並醫治無名腫毒;
把漿汁塗入泥壁中還可以防鼠。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我們是鳶尾之一,別名花菖蒲,
花形很大,顏色以紫色為基礎。
一般的鳶尾花和飛鳶相仿佛,
我們就是飛機,正展翅作雄圖。
一張張翠葉是出了鞘的寶劍,
一顆顆蒴果是拉了線的炸彈。
為什麽要說得這樣劍拔弩張?
因為要鼓舞人心,向地球開戰!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我有一部作品叫《紅瓦》,剛出來時,一位批評家指出,他沒有想到我會這樣寫“文化大革命”。因為在此之前,作家一涉及“文化大革命”,都在寫集體性的記憶。那個大家共同認可的“文革”、那個戴帽子遊街的“文革”、那個批斗的“文革”、那個蹲牛棚的“文革”。但其實,每個人的“文革”是不一樣的。我的“文革”就不是如此。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家可能不相信:我最好的教育是在“文革”中接受的。為什麽呢?因為當時蘇州城的名師被下放到我那樣一個偏僻的鄉村,匯聚在一個普通的鄉村中學里。我的語文老師是最好的語文老師,物理老師是最好的物理老師,數學老師是最好的數學老師,甚至教我打籃球的老師都是最好的體育老師。…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02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面對博爾赫斯與卡爾維諾的懸想——故弄玄虛,我們怎麽想?我們是否太實際了一些?我們的心思在哪兒?我們思想的拋物線是否顯得太短促了一些?我們的念頭是否太功利了一些?我們的文學所關心的問題是什麽問題?是房子問題、糧食問題。博爾赫斯的阿根廷、卡爾維諾的意大利並非不存在房子問題和糧食問題。與阿根廷比鄰的巴西,是南美最富的國家,但到處是貧民區。在我下榻的酒店的對面是一座山,整個山上都住的是窮人——與世界其他城市不一樣,其他國家的大城市,是窮人住在山下,富人住在山上,而里約熱內盧的山上住的都是窮人。那座山是里約熱內盧最著名的貧民區,叫小農莊,住了大約30萬貧民,警察三兩個是不敢進去的,進去就被幹掉了。每天我推開窗子往外看,就看到那山上危房密布、風雨飄搖。我沒有去過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我能想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房子問題會比里約熱內盧的糟糕。可是,我們不可能指望博爾赫斯會去寫關於房子問題的小說。他只能向我們訴說關於時間的問題、關於空間的問題以及種種由玄想而產生的非常形而上的問題。 …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正前方矗立的事物,都具有方正、笨重、體積巨大、難以推動等特性。大,但並不一定就有內容,並可能相反,它們是空洞的,並且是僵直的,甚至是正在死亡或已經死亡了的。
我們很少看到卡爾維諾是正面觀察的姿態。他的目光與我們的目光並不朝向一個方向。容易引起我們注意的,卡爾維諾恰恰毫無興趣。而那些被我們所忽略不計的東西,恰恰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被常人忽略不計的輕,正是因為輕,才被我們忽略不計。卡爾維諾看我們之非看。嘆息、微光、羽毛、飛絮,這一切微小細弱的事物,在他看來恰恰包容著最深厚的意義。細微之處深藏大義。…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0:53pm — No Comments
全書九章,共敘述城市55座。書中的所有數字,都具有隱喻性與象征性。
像風箏一樣輕盈的城市,像花邊一樣通透的城市,像蚊帳一樣透明的城市,像葉脈的城市,像手紋一樣的城市……這些城市絡繹不絕地出現在他們的想像里。它們顯示著帝國的豪華與豐富多彩,同時也顯示著帝國的奢侈與散亂。
天要亮了,馬可波羅說,陛下,我已經把我所知道的所有城市都向你一一描述了。可忽必烈汗說,不,還有一座城市你沒有說——威尼斯。馬可波羅笑了:你以為我一直在講什麽?在我為您描述的所有城市中,都有威尼斯。這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說,我想,這應該是你要看的一千部小說中的一部。(笑聲)…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0:51pm — No Comments
博爾赫斯一向害怕鏡子,還因為它的生殖則是一種僵死的復制。在鏡子中,他倘若能看到一個與自己有差異的形象,也許他對鏡子就並不怎麽感到可怕了,使他感到可怕的是那個鏡子中的形象,居然就是他自己的純粹翻版。博爾赫斯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對“克隆”提出哲學上的、倫理學上的疑義的人之一。(笑聲)
他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一天早晨起來,他走到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見到了無數的人,但他們都是一模一樣的面孔。這太可怕了!所以“復制”、“重復”、“循環”、“對稱”這些單詞總是像枯藤一般糾纏著他的思緒與靈魂,使他不能安寧。他希望博爾赫斯永遠只能有一個,就像是上帝只有一位一樣。…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0:50pm — No Comments
子夜的燈
是一條未穿衣棠的
小河
你的信像一尾魚遊來
讀水的溫暖
讀你額上動人的鱗片
讀江河如讀一面鏡
讀鏡中你的笑
如讀泡沫
Added by OVEPI on November 10, 2018 at 9:43pm — No Comments
在這個問題上,切身體驗可以是發現內在形式的有利條件,卻也可以變成阻力。對此,不少藝術家常常讓自己上當——上了自身強烈的情感體驗的當。必須凝凍這些情感,沈著地走向形式,走向直覺造型。
“此身只合詩人未?”這還只是一種茫然的情緒;“細雨騎驢入劍門”,一下子讓情緒凝聚為一種直覺造型,於是流傳千古。
馮驥才的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藝術亮點是住最后一個景象的描寫上,那時高女人早已死去:
……逢到下雨天氣,矮男人打傘去上班時,可能由於習慣,仍舊半舉著傘。這時,人們有種奇妙的感覺,覺得那傘下好像有長長一大塊空間,空空的,世界上任什麽東西也填補不上。…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0, 2018 at 8:09pm — No Comments
蘇珊·朗格在論述情感的形式這一命題時看到了這一點,認為這種形式實際上是“生命活動的投影”,“它們的基本形式也就是生命的形式”。這是很精辟的論斷。因此,藝術形式也可獲得這樣一種概括:生命活動的直覺造型。這種理解,其實也已逼近克萊夫·貝爾所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命題。
上文說過,內在意蘊的直覺化是內在意蘊的一種升華,現在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一旦這種直覺被賦予了一個有魅力的形式,那麽,內在意蘊便趨向確定化和提純化,從而具備更大的審美效能。從這個意義上說,形式的創造和意蘊的開掘是同步的。在此還需引述卡西爾的一段論述:
藝術家是自然的各種形式的發現者,正像科學家是各種事實或自然法則的發現者一樣。各個時代的偉大藝術家們全都知道藝術的這個特殊任務和特殊才能。列奧納多·達·芬奇用“教導人們學會觀看”(saper…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0, 2018 at 8:07pm — No Comments
在藝術領域,直覺需要整理、凝聚為一種形式。
直覺的互相遞接,實際上也就是形式間的遞接。
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認為,有了直覺也就有了表現,兩者是一回事,很難割裂。在他看來,既然直覺是一種整體把握,那麽直覺中一定會有對象的輪廓,把直覺表述出來,也就是把這個輪廓表述出來,這不就是“表現”了嗎?克羅齊認為,無法表現的所謂“直覺”,實際上根本就不是直覺。…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0, 2018 at 8:05pm — No Comments
(四)、陶瓷小鎮
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有著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國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就是"陶瓷的故鄉"。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術一千多年前,漢族就已經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的推崇。 …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10, 2018 at 12:48am — No Comments
黨說大洋國從來沒有同歐亞國結過盟。他,溫斯頓史密斯知道大洋國近在四年之前還曾經同歐亞國結過盟。但是這種知識存在於什麽地方呢?只存在於他自己的意識之中,而他的意識反正很快就要被消滅的。如果別人都相信黨說的謊話——如果所有記錄都這麽說——那麽這個謊言就載入歷史而成為真理。黨的一句口號說,“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雖然從其性質來說,過去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卻從來沒有改變過。凡是現在是正確的東西,永遠也是正確的。這很簡單。所需要的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無休無止地克服你自己的記憶。他們把這叫做“現實控制”;用新話來說是“雙重思想”。…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9, 2018 at 10:45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