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有時候,難忘的卻是不刻意的經歷。
鬧了幾天,家裏的數十扇門窗,終於換上綠玻璃。隨著灰玻璃撒 退,光線更愛湧入屋裏來逗,外邊的世界也更亮麗了。白天望出去,院子 裏的雨樹們綠嫩枝柔在輕曳窈擺,牽引屋前湖濱園林的那片青綠萬種,一 直青綠到蒲種娃娃山上。夜裏,一面圓月似鏡,從山莽後升起。山邊人家 的燈火,穿過林樹葉隙傳來書桌前,一朵一朵像星體。我的想像於是變成攀緣植物,乘搭這些星光,探尋讀寫途中休息的風景。
在夢象前,我並非每一回都是思索寓意的人;平安歡喜的日子,何妨也借夢學習樂一樂,化 妝成想像的攀緣植物,找一片風景歇歇?
豐子愷在《隨感十三則》中說過,藤蔓的攀緣力驚人,可惜不長眼睛。有時鉆進竹竿縫裏,回…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October 31, 2015 at 2:00pm — No Comments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氣很涼爽,草上還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山歌雲:“梔子花開六瓣頭。”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人們往往把梔子花和白蘭花相比。蘇州姑娘串街賣花,嬌聲叫賣:“梔子花!白蘭花!”白蘭花花朵半開,嬌嬌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氣文靜,但有點甜俗,為上海長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為聽說白蘭花要到夜間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覺得紅“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邊花更為刺激。…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31, 2015 at 2:00pm — No Comments
不管你是不是創客中的一員,在各種類型的媒體上大家總是能時不時看到與之相關的報道。如果你想知道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這個行業有多熱鬧的話,不妨看看這份由創客星球和零壹財經聯合發布的 2015 中國創客指數報告。
從平臺方面來說,截止到 2015 年 8 月全國權益眾籌平臺總數有 167 家。
從創客項目來看,從 2015 年 1 月至 8 月主要權益眾籌平臺發布的創客項目為 3043 個。
從交易額方面計算的話,權益眾籌行業交易總額為 15.7 億元,累計支持人數近 700 萬人次。
看到 8 個月的時間就產生了 3000 多個創客項目、15.7…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31, 2015 at 9:30am — No Comments
新作原是舊作
有關我的一切都正在消失。我整個的生活,我的記憶,我的想象及其內涵,我的個性,一切都正在消失。我持續地感覺到自己是另外一個人,就是說我像另外一個人那樣感覺和思考。我在一出戲劇裏出演於不同的場景之中,而我正在看著的這一出戲就是我。…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October 31, 2015 at 8:44am — No Comments
向上帝宣戰
教堂的尖頂後來一直沒有能再立起來,杜朗迪神父原來打算在教堂尖頂的閣樓上安放一個大鐘。但是峽谷裏風聲日緊,信奉耶酥基督的藏族人已經成了人神共怒的發泄對象。他們來教堂做祈禱時,只得貼著村莊的墻根灰溜溜地來,再灰溜溜地回去。一些天主教徒經常在地裏受到佛教徒們的嘲笑,他們被人們稱為“洋人古達”,“古達”一詞在東部藏語中有獻媚、奴顏之意,是人們對搖尾乞憐的狗的形容。那時峽谷裏的藏族基督徒還沒有意識到,自從把自己交給了上帝,他們便命中註定要與孤獨、歧視、傷害相伴。上帝即便能拯救他們的靈魂,但卻不能帶給他們多少好運。宗教總是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可當宗教成為日常生活的障礙時,信仰便成了一種災難。…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October 31, 2015 at 8:41am — No Comments
最近幾十年,中國人把《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 並稱為“四大名著”。中國古代小說能稱得上名著的何止這四部?《儒林外史》、《聊齋誌異》、《孽海花》……哪個不算?區別就在這“大”——偉大。四大名著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在小說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國古今各階層人士最熟悉、最喜歡的藝術巨著,像四面鏡子,映照出中國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質。
《紅樓夢》
映照出中國人的雅趣
《紅樓夢》把中國人最文雅的表達方式——詩、詞、曲、賦全吸納進來,把中國古典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築、美食、園林、繪畫全利用起來,充滿了一般小說達不到的雅趣。因此,這書不只是文人必看,毛主席還讓大將許世友有空也看看。…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October 31, 2015 at 8:34am — No Comments
一·附魂的釘子
從英子家的四層樓上我們摸著黑走下來,這時已是深夜兩點二十七分。這一天是四月十日,是一個屬於我私人的紀念日。實際上,在我拼命挽留、營救那奄奄一息、垂危可憐的婚姻生活和另一場絕望的情感生活而全盤宣告失敗之後,我已經死了。
破碎的九月躲在那人身後秘密地將我遺棄,而我的內心永遠無法把它喊叫出來。由此,我也懂得了這個世界上能夠叫喊出來的絕望其實是一種激情;而只能把它密封在心底、你必須在眾人面前裝作什麽也不曾發生、你只能躲在被子裏偷偷哭泣的那種東西,才是真正的絕望。
九月之後,我再也談不上什麽紀念日了。…
ContinueAdded by Le Destin on October 31, 2015 at 8:30am — No Comments
對60年代光輝業績的追憶、紀念或悲慘兮兮地公開承認那十年的諸多失敗和錯失了的機遇,都是一種無法避免的錯誤,我們在這兩者之間找不到一條可以穿越而過的中間道路。本文的出發點是,歷史乃是必然,60年代只能那樣地發生,其機遇和失敗相互交錯,不可分割,帶著一種特定歷史情境的客觀制約和種種機遇,對此,我希望能在以下的概述裏提出一個推測性的描繪模式。 …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October 30, 201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信息時代的太陽已經日薄西山——雖然如今的公司和個人尚未完全適應時代要求。人類的發展歷經漁獵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而今,我們生活在以計算機為標誌的信息時代。隨之我們將面臨第五種社會形態:夢想社會。
本書為你描繪了從信息社會轉變到夢想社會的成功藍圖,並指出工作場所、市場環境以及休閑娛樂等方面將發生的變化。本書謹獻給每一位有誌從商的人——每一個希望了解未來市場走向的人;當市場、消費者和員工們都躍入夢想社會時,每一個不想獨自滯留在信息社會的人。這本書適合每一位心系未來、憧憬21世紀生活的人閱讀。
信息時代的嚴格法則還能持續多久?公司管理者對純粹的技術性和理性思維還要苛守多長時間?這些問題實際上已經有了答案。…
Continue夢想社會的主意誕生於一個清冷的秋日上午。那天,我們和兩個主要客戶——一家電信公司和一家大銀行碰頭。客戶聆昕了我們關於未來5~10年之內市場和商業環境將如何變遷的陳述:他們應該做什麽準備?他們面臨的市場將有哪些發展?陳述過後,一個客戶問道:“信息社會之後是什麽?”
這個問題來得猝不及防,盡管我們也摸不著頭腦,卻言不由衷地告訴他們:不必擔心,信息時代來日方長,目前當務之急就是采用新技術——也就是我們剛剛陳述過 的。不過,我們答應一旦想出答案就打電話通知他們。後來我們果真打了電話,因為我們找到了答案,而這答案就是本書所要闡述的主旨所在。…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30, 2015 at 11:00pm — 11 Comments
我所指的60年代是從1962年開始的。我曾經生活在一個與現在截然不同的世界,工會運動,紐瓦克的和平與社區組織,以及改革民主黨的政治,這些都是50年代後期的“現代”。那個時代,南部新的公民權利運動崛起,北部黑人社會為爭取權利而進行的鬥爭爆發,類似於我們今天核裁軍運動的中產階級和平運動也愈演愈烈。那時,公民權利運動已經進人對抗階段(絕食靜坐和爭取自由的遊行),盡管馬爾科姆·艾克斯(MalcolmX)受人尊敬,但他的聲音此時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引起重視,離黑人爭取權利運動的高漲也還有五年的時間。 …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October 30, 201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作家愛亞在台北市民生社區住了四十年,她熟悉的街角,無處沒有她最愛卻已死去多時的丈夫周亞民的聲息,愛亞失亞,她把不及灌注的愛,都給了民生社區。
在民生社區遇到名人,一定不是件頂新鮮的事情。要不然,愛亞那些名人軼事怎麼會書寫不完呢?
「二○○七年他罹患肺腺癌,報紙電視一片愁雲慘霧,大家都嚇著了,幸而手術良好!上次在社區遇見他,他心臟手術不久,大馬路上只抱抱拍拍,怕天涼風強他吃力沒敢多說話。」這是孫越。「路人看見他好奇又親切地喚:『魯直!魯直!』他也微笑地揮手招呼,有時有人跟他聊個幾句,他也說話,但,這人安靜,話始終不多。」這是魯直。
長住民生社區四十年 與最愛的家人相伴…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October 30, 2015 at 10:07pm — No Comments
在為關愚謙寫的一個題為《歐風歐雨話當年》的序言中,我說自己不喜歡遊覽。有點恐懼感﹕六歲開始逃難,二戰後居無定所,搬來搬去,要到三十三歲才安定下來。我這一輩的人差不多都這樣,從小不用走來走去的要不是家境富裕,有辦法安居,就是窮得要命,要走也沒有錢走。
年輕時我走得特別多,累了,四十年來我喜歡足不出戶。住所要面積大的,喜歡在家中行來行去,想些什麼。不喜歡遊覽,可不是說我到過很少地方。到處走是游,而在走游中當然也覽。一九八二年回港任職,又開始再走,走神州。不是消閒的游,而是經濟研究要作實地調查。為了跟進中國的發展我走了三十年,其中兩年加進攝影,十年加進跟同學們講話,走得更賣力了。這些行程我寫下了一些簡略的「遊記」,偶爾寫些童年的片段回憶。…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October 30, 2015 at 7:39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1898~1948),浙江紹興人,散文家、學者。著有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長詩《毀滅》,學術論著《經典常談》、《詩言誌辨》等。
有自己才有別人,也有別人才有自己。人人都懂這個道理,可是許多人不能行這個道理。本來自己以外都是別人,可是有相幹的,有不相幹的。可以說是“我的”那些,如我的父母妻子,我的朋友等,是相幹的別人,其余的是不相幹的別人。相幹的別人和自己合成家族親友;不相幹的別人和自己合成社會國家。自己也許願意只顧自己,但是自己和別人是相對的存在,離開別人就無所謂自己,所以他得顧到家族親友,而社會國家更要他顧到那些不相幹的別人。所以“自了漢”不是好漢,“自顧自”不是好話,“自私自利”,“不顧別人死活”,“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的,更都不是好人。所以孔子之道只是個忠恕:忠是己之所欲,以施於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件事的兩面,所以說“一以貫之”。孔子之道,只是教人為別人著想。…
Continue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October 30, 2015 at 7:22pm — No Comments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著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記》、《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和《行知詩歌》等。
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創造。
宗教家創造出神來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財神、土地公、土地婆來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別人創造的現成之神來崇拜。
戀愛無上主義者造出愛人來崇拜,……
美術家如羅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創造。…
Continue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October 30, 2015 at 7:14pm — No Comments
我第一次打電話給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時,他正坐在自家十七世紀莊園內的桌旁。莊園坐落於意大利亞得裏亞海岸附近烏爾比諾城外的山間,艾柯一面盛贊莊園內漂亮的泳池,一面又擔心我是否能應付烏爾比諾地區迂回的山路。因此,最後我們決定約在他位於米蘭的寓所見面。我抵達的那天,恰好是去年意大利的八月節,是整個夏季最為歡樂沸騰的日子,也是天主教堂慶祝聖母瑪利亞升天的節日。米蘭灰色的建築在熱氣中閃著微光,人行道上輕覆著薄薄的塵埃,街上鮮少聽到汽車引擎的聲響。我步入艾柯的寓所大樓,走進一架“世紀之交”時的老式電梯,隨後便聽到頂樓傳來的嘎吱的門響,不久, 便看見艾柯氣宇軒昂的身影出現在電梯鐵門之後。“啊哈!”他微微皺了皺眉。…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30, 2015 at 10:16am — No Comments
暢銷書作家山姆·哈裏斯(Sam Harris)解釋了他現在對付奇怪的新媒體世界的辦法和出版社電子書的理由。
作家、藝術家和公共知識分子正在走近懸崖邊上:他們的讀者越來越多地期待數字內容全部免費。加隆·拉尼爾(Jaron Lanier)已經以敏銳的洞察力撰寫和談論過這個議題很多次了。你可以購買他的書,但許多人可能不願意,他們更喜歡免費觀看他談論這些內容。因此,談論這個行為本身就顯示了問題所在。一個像拉尼爾這樣的人該如何用他的智慧賺錢呢?這已經成為越來越難回答的問題。
…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October 30, 2015 at 10:12am — No Comments
因為對墾荒的苦戀,我在那棵有三十年灌木史的丁香和我的書房之間三米的距離下,也墾出了一畦菜地來。我知道這兒陽光匱乏,通風薄弱,只是因為一個人和鐵鍁的所謂的勤勞,才把那從來都是荒草的世界,不分青紅皂白地據為了己有。
我在那畦地裏種了芹菜。
那些帶有谷殼般的種子被我撒下時,我以為我給了那些種子最大的恩賜和恩惠,讓它們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與家園。依然是該澆水了澆水,該施肥了施肥,可芹菜的出土,竟與荊芥比賽著自己的高傲,直到半月之後,荊芥都已綠汪汪覆蓋了地面,芹菜才懶洋洋地東一棵、西一株地從土裏生長出來,有氣無力的樣子,如同不足月份早產於世的孱弱嬰兒。…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October 30, 2015 at 8:43am — No Comments
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麼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但是嬰兒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內同他出生以前並無多大的區別;他還是不能辨認物體,還不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溫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卻不會區別溫暖、食物同給予溫暖和食物的母親。母親對嬰兒來說就是溫暖,就是食物,是嬰兒感到滿足和安全的快樂階段。這一階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戀階段。周圍的現實,人和物體,凡是能引起嬰兒身體內部的滿足或失望的才會對他產生意義。嬰兒只能意識到他的內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關的才是現實的,至於與他的要求無關的外部世界的好壞則沒有任何意義。…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October 30, 2015 at 8:33am — No Comments
真主讓他死了一百年後,再使他復活,問他道:"你在這裏待了多久?""一天,或者不到一天,"他回說。
《古蘭經》二章二百六十一節
1939年3月14日,亞羅米爾·赫拉迪克在布拉格市澤特納街的一棟公寓裏夢到一局下了很長時間的棋,此人是未完成的悲劇《仇敵》的作者,還寫過《永恒辯》和一篇有關雅各布·貝姆的間接根源的考證。下棋的並不是兩個個人,而是兩個顯赫的家族;棋局早在幾世紀之前就已開始;誰都記不清獎金是多少了,據說數額很大,甚至無限;棋子和棋盤放在一座秘密的塔樓裏;亞羅米爾(在夢中)是兩個敵對家族之一的長子;鐘聲報出了那盤不能再拖延的棋局的時間;做夢的人冒雨在沙漠裏奔跑,記不起棋子的模樣和下棋的規則了。正在此刻,他醒了。嘈雜的雨聲和可怕的鐘聲已經停息。樓下澤特納街傳來有節奏而一致的響聲,偶爾夾雜一些口令聲。…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October 30, 2015 at 8:3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