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佳
  • Female
  • 柔佛加亨新村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李蕙佳's Friends

  • Bayrut Alhabib
  • Chiron人馬
  • TASHKENT HOLIDAY
  • ucun estutum
  • ili 河
  • Passion for Form
  • Cheung Po Tsai Cave
  • Gai Lan Fa
  • desafinado
  • Tata Na
  • 心勢 紀
  • 寧靜心
  • Pabango
  • 文創 庫
  • 文學 庫

Gifts Received

Gift

李蕙佳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李蕙佳's Page

Latest Activity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6

作為可共享的(擬態)、作為粘附、作為集體、作為偶然性、作為臨界點或匯合點、作為潛能的內在性(未來性)、作為開放、作為包圍著陳詞濫調和傳統領域的動蕩不協調性,以及作為收納傾向的聚集地。以上的每個形態都以它們自己的方式把情動的「未完成性」說成它的「承諾」———沙拉·艾哈邁德(SaRa Ahmed) 、本·安德森( Ben AndeRson) ,以及勞倫·勃蘭特(LaRen BeRlant) ( 對勃蘭特來說,應該是「一系列承諾」)最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這一點,而其他撰稿人只是暗示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祖爾納茲(ZouRnazi) 的( 作為承諾的)…See More
yesterday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5

第六種路徑出現在各種企圖反轉20世紀下半葉著名的「語言學轉向」的嘗試(通常是和人文相聯系)中———從文化人類學到地理學,到交流與文化研究,到表演藝術實踐,到文學理論———經常觸及那些逐漸被量子理論、神經學以及認知科學影響的作品,尤其是觸及到被不平衡物理學所影響的作品(見前述第二種路徑) ;這種傾向也要求回到和激活語言學轉向之前或同時期的作品及其伴隨的社會建構主義傾向。我們可以舉出以下例子,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的「感覺結構」、弗朗茨·法農( FRantz Fanon) 的「第三人稱意識」、瓦爾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的非感官擬態、蘇珊·朗格( Susanne LangeR) 的「開放的環境」,以及約翰·杜威(John Dewey) 的實用主義理論等。這一情動理論轉向有時關注前/超/平行語言「外部」領域如何跟「低等的」或相鄰的感官(比如摸、嘗、聞、韻律和動覺,或在另類/終極意義上自主的神經系統)…See More
Saturday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4

同時,德勒茲的斯賓諾莎式進路把情動置於事物和關系( 內在性)中間,從而進一步把情動放置在同時構成身體和世界的複雜集成之中。這些探詢的線索中因而也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逆流———某種方向上外翻/內卷的差異: 情動作為原初「興趣」的促發者開始將力量變為身體力量( 湯姆金斯) ;情動作為包含著無數種成為人和非人可能性的完整、富有生機的調試領域(德勒茲)。雖然不應該假想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完全整合這兩條情動理論的路線,但這兩條路線可以在特定的點上相互穿透和呼應[尤其注意這卷書中吉布斯(Anna Gibbs) 、普洛賓( Elspeth PRobyn) 和沃特金斯( Megan Watkins) 的作品]。但情動的理論化遠遠不止兩個角度。當下(而且僅在當下)…See More
Thursday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3

這也不奇怪,當理論竟敢對情動進行一種嘗試性的探索,它們有時就會被看作幼稚或浪漫的天馬行空,闖入由世界或身體的無數相互牽扯構成的無界之地,以致迷失於亂花障眼的差異:追逐螢火蟲般渺小的強度,在平鋪直瀉的光天化日之下追逐黑夜中微弱的閃光,記錄那些微顫的震動,將浮光掠影下的東西凸顯出來(有的並沒有說服力,應該叫做過度凸顯)。但我們的撰稿人會讓我們看到,情動以衝擊或噴薄的方式從屬於世界、從屬於身體,以及在情動的內在特征上從屬於世界和身體的中間性,這同樣預示著情動理論的前途:照亮身體所作所為的「未完成性」,在呼之欲出的未來圖景中畫出希望的一筆(雖然也是憂心忡忡的一筆),將情動對世界具有無限聯系的、非人的,極具感染力的從屬關係指示出來。所以情動理論到底可以做什麼? 毫無疑問,人們對各式各樣情動宣言/情動理論有越來越大的興趣———在大量湧現的論文和論著(比如本書)…See More
Nov 13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2

巴魯赫·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 在他廣為引用的情動論述中說道:「還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身體可以做什麼。」[2]87 這里有兩個關鍵方面值得馬上強調或者再次強①調:首先,身體的能力永遠不會被單一的身體所界定,而總是會被身體力量關係的領域或情境所輔助和支持,並與這個領域或情境吻合;其次,「認知身體」的「未完成性」與當今的相關性要遠遠大於330年前斯賓諾莎寫完他的《倫理學》之後那個歷史時期。但正像斯賓諾莎所意識到的那樣,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對「身體」(任何身體)的一般考量,而是一種極具特殊性的努力,旨在配置一個身體和它的情動/被情動、它正在進行的對世界的情動構成,以及世界和身體的此性。本論文集中的文章都試圖以它們各自的方式聚焦身體情動行為或撤銷情動行為的「未完成性」。每篇文章都展示了它們各自對於遭遇力量和強度過程的考量,這些過程雖然碰巧看起來很單薄,但與附屬於世界的顯著而徹底的非人層面(甚至是亞人和前人層面)相吻合。③…See More
Nov 9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1

假如情動根本就沒有純粹的或原初的狀態,我們應該從何談起?…See More
Nov 7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左莫·Marc Rölli 丨德勒茲的超驗經驗主義來源:海德格爾形而上學的有限性 下

基於對康德哲學的再度詮釋,海德格爾才能發展出「超驗對象」及其與時間、想像力和超驗圖式主義的關係。大致來講,羅利認為,海德格爾在理解人類經驗的潛意識結構的背景下探討了「超驗之物」的概念。這種超驗之物雖然不是直接關於某個具體存在物的,但其特點是「某物」不能被經驗直觀到,而必須在純粹直觀中才能區分。海德格爾同時強調時間作為純粹直觀形式的重要性,它為經驗直觀設定了視域。他提出應從超驗圖式的角度來理解時間,而這最終涉及時間與純粹想像力之間的關係。海德格爾將存在論綜合置於生成性想象之中,因為它是在超越論圖式中運作的。在這一過程中,范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作為具象綜合的內在意義,並以對象性的意向為其做准備。而純粹理解概念的圖式在任何實際經驗發生之前就明確了經驗的可能性。想象通過將內在感覺的形式圖式化,最終讓理解與直覺之間的一致成為可能。2.…See More
Oct 23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左莫·Marc Rölli 丨德勒茲的超驗經驗主義來源:海德格爾形而上學的有限性 上

馬克·羅利(Marc Rölli,1969, Leipzig)一開始就指出海德格爾的哲學的作用,特別是他對胡塞爾現象學的激進化處理及其在法國的影響。海德格爾在法國現象學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存在與虛無》和《知覺現象學》等著作所證明的那樣。這些哲學家將海德格爾對以主體性為中心的理性的批判和對存在論差異的強調融入了自己的作品。羅利在此章談到吉爾·德勒茲對海德格爾的態度十分複雜。德勒茲承認海德格爾在挑戰黑格爾辯證法方面的影響,但批評海德格爾迅速將技術歸因於對存在的忽視。德勒茲借鑑了海德格爾的時間概念及其與超驗哲學和方法論的關係。德勒茲對海德格爾晚期著作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對神學批判和差異理論的理解,加深了它們對作為內在性和超驗想象力的基礎的認識。羅利還指出德勒茲的哲學如何與後康德主義以及時間問題相連接,最終德勒茲發展出一種不依賴於主體性的內在性哲學和差異哲學。1.…See More
Oct 9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紀金慶沃草烙哲學/海德格:語言如何召喚存在 下

海德格重視語言對於我們結構社會經驗的關鍵性,熟悉並操練一種語言往往是我們進入某種業界的開端,而往往唯有有效的解構特定場域的語言使用方式,或者學習另一種文化語言,才能使我們從中找到改變或出走的機會。這使得海德格意義下的語言,並不只是一種中立的工具,而是具有特殊的政治性(the political)。此處所指的政治性,與政黨政治無關,而是任何在生活中組織、編排人事物經驗的存在。在海德格的語言哲學裡,語言往往不僅止於作為表達的工具,更多時候語言的日常使用本身,已是一種微觀的生活政治。 語言是存在的安宅長久以來,海德格的語言哲學被認為是關於詩意存在的描寫,然而海德格所要揭露的詩性其實並不詩情畫意。海德格所謂的「詩性」(the poetic),是回歸古希臘字源的「築建」(poesis),讓某種生存經驗昭然若揭,以至於被城邦中人共看、共築建的公共經驗與政治經驗。所謂的「城邦」(polis),…See More
Oct 5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紀金慶·沃草烙哲學/海德格:語言如何召喚存在 中

小心科學!值得一提的是,海德格在五十年代發展的語言哲學,背後有一個重要關懷是牽制在西方文化逐漸稱霸的科學語言。這裡先說明一點,本文並非要否定科學語言,而是要提醒大家,當代的討論與思考是如何受到科學語言影響,以及如此影響的後果。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西方在五十年代開始積極重建現代世界,原先用於戰爭的科學和軍工業,在和平時期逐步轉入民生工業、開發資本社會。在這樣一個急速轉向的時代,科學與科技的思維和國家開發的結合脫離了人文思想的反應速度,而成為具有主導性的文化霸權。你們可以將之作為文化史來理解,但必須強調的是,這個時期的文化發展,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當代的世界觀,當前許多主流觀念都是從那個時代成形。或許可以這樣說,歐陸哲學不一定帶給我們更對的意見,但有時歐陸哲學卻帶來值得斟酌的思想角度與觀點。海德格為什麼如此在意科學或技術語言的過當使用?從前述談論他的語言哲學觀點時,我們就強調過,海德格認為每一種語言的使用都有一定合法使用的範圍,也就是說任何語言的使用都要注意它的意義有效範圍,而這個合法範圍是有條件性的,因此,倘若某種語言脫離其有效範圍,在大眾使用上變成一種無條件的存在時,就是需要留意的時刻了。例…See More
Oct 3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紀金慶沃草烙哲學/海德格:語言如何召喚存在 上

有人說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是二十世紀之後歐陸哲學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許多當代重要思潮如存在主義、詮釋學轉向與後現代思潮都和他密切相關。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海德格的語言哲學。海德格關於語言哲學的論述大多收錄在他五十年代的著作《走向語言之途》(On the way to…See More
Oct 1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希爾提·尋找生之樂園

當你的心靈全然寂靜的時候,不妨自問:「我真正盼望的是什麼? 」然後老老實實地回答!  過著沒有工作也不必擔心生計的豪奢生活,享盡天下的榮華富貴,這大概是某些人想像中的樂園生活吧! 但這種生活在我們的文明社會中,可以說是不存在的。亦即,你在這輩子必然無法獲得這樣的生活。那麼,你為什麼不盼望有個工作,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過著舒暢、穩定而無壓力的生活呢? 這件事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只要心中強烈地希望過那樣的生活,並且朝著那條道路前進。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期望些什麼,甚至很少會真正去思考這方面的問題。有些人期望去做根本不可能達到的事,結果徒勞無功;也有些人一直在變更期望,因此一事無成。但那些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始終抱著積極態度的人,常能完成在別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事。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即使有積極的態度,仍須按部就班地去做。人生的全部階段,不是任意飛越得了的,低年級不可妄求高年級的事,否則就會連自身最基本的義務都無法履行。See More
Sep 9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紀伯倫:遠年陳酒

從前有個富翁,他對自己的地窖和窖藏的葡萄酒非常自豪。窖里保留著一壇只有他才知道的、某種場合才能喝的陳酒。州府的總督登門拜訪。富翁提醒自己:「這罈酒不能僅僅為一個總督啟封。」地區主教來看他,他自忖道:「不,不能開啟那罈酒。他不懂這種酒的價值,酒香也飄不進他鼻孔。」王子來訪,和他同時晚餐。但他想:「區區一個王子喝這種酒過分奢侈了。」甚至在他親侄子結婚那天,他還對自己說:「不行,接待這種客人,不能抬出這罈酒。」一年又一年,富翁死了。一個老人死了,像每粒橡樹的籽實一樣被埋進了地里。下葬那天,陳酒罈和其他酒罈一起被搬了出來,左鄰右舍的農民把酒統統喝光了。誰也不知道這罈陳年老酒的久遠歷史。對他們來說,所有倒進酒杯里的僅是酒而已。See More
Sep 5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里爾克·重大任務的幸福

我們總是必須將最重的東西當成基礎,而那也正是我們所肩負的任務。人生重重地壓在我們的身上,它的重量越重,我們就越深入人生之中。必須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不是快樂,而是人生。人生非得這樣不可。假如在年輕時便急著把人生變得前衛且膚淺,或是將人生變得輕率且輕浮的話,那隻是放棄了認真地接受人生樂趣及放棄了真正擔當人生責任的機會,而靠著自己固有的本性去感受人生,並且停止了追求生命價值的努力。但是,這對人生而言,並不意味著任何的進步。這只是意味著抗拒人生無限的寬廣與其可能性的表示。而我們被要求的是——去愛惜重大的任務及學習與重大任務交往。在重大的任務中,隱藏著好意的力量,也隱藏了使我們變成有用之才,及帶給我們生之意義的使命。我們也應該在重大的任務中,擁有我們自己的喜悅、幸福及夢想。我們只要將這美麗的背景放到我們的眼前,幸福與喜悅就會清楚地浮現出來,這樣我們才能開始體會其中之美。我們高貴的微笑在重大任務的黑暗中,也擁有某種意味。那就是——我們只能在這個黑暗中,當它猶如夢幻般的光在一瞬間大放光明時,清楚地看見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奇跡與寶藏。See More
Aug 26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艾麗斯·梅內爾:人生的節奏 下

如果一生矢志追求平等的生活,無論是在智力產出上的平等、在精神愜意上的平等、抑或是在感官享受上的平等,生活都將毫無安寧,也了無生氣。一些聖人生活單純專一,與眾不同,他們的靈魂完全符合週期性的規律。欣喜若狂與孤寂淒苦交替拜訪他們。他們放棄了凡塵俗世,卻四顧茫然,忍受種種內心痛苦。他們為心中偶然閃爍的非同凡響的甜美而欣喜萬分。與聖人相仿的還有詩人騷客,在漫漫人生旅途上,繆斯女神三次或十次降臨他們身邊,點撥他們,最後拋棄他們。但是與聖人又截然不同,詩人不總是馴服的,對無可挽回的黃金時光的短暫與離去並無完全的心理準備。極少有詩人徹底承認他們的繆斯女神常常離開,因為只有一種方式表達這種徹底承認,那就是擱筆沉默。人們發現非洲和美洲的一些部落崇拜月亮而不崇拜太陽;大多數部落則兩者都頂禮膜拜;但是單崇拜太陽而不崇拜月亮的部落尚未有所聞。因為太陽的週期律仍然不完全為人所知,而月亮的週期律則較為明顯,影響四季。月亮決定了潮汐的漲落起伏,她是塞勒涅,月之女神,赫斯之母,她帶來露水,在雨水稀少的地方,露水不斷滋潤著大地。與地球的其他任何伴星相比,她是度量者。早期的印歐語系中的語言對她便如此相稱。月亮的盈虧圓缺象…See More
Aug 22
李蕙佳 posted a blog post

艾麗斯·梅內爾:人生的節奏 上

假如生活不總是充滿詩情畫意,它至少是富有悠揚韻律的。從思想軌道的路徑來看,人的內心體驗呈現週期性。不知彼此距離有多遠,不知橢圓軌道有多長,不知運行速度有多快,不知循環週期有多久。但是,週而復始的循環往復確定無疑。 上週或去年內心曾經遭受的痛苦,現在煙消雲散了;但下週或來年痛苦仍然會捲土重來。快樂不在於我們經歷的是是非非,而取決於心靈的潮起潮落。疾病是帶有節奏規律的,行將就木之際疾病來襲的週期愈來愈短,身體復原時疾病的發作週期愈來愈長。 因為某事,痛不欲絕,這種痛楚昨日曾不堪承受,明日也將不堪承受;今日卻不難忍受,儘管傷心事並未過去。甚至未解的精神上的痛苦負擔,也定能讓內心得到片刻的寧靜;悔恨本身並非駐足不去,它只不過是再度光臨。快樂令人又驚又喜。倘若覺察到快樂來臨的路線,我們可能會翹首以待,因此快樂如期而至,而非突如其來。 實際上,無人做過這種觀察;在人們關於內心世界的所有日記中,尚未出現開普勒式的人物記錄過這種循環往復。但是坎普滕的托馬斯對這種週而復始略有覺察,儘管他並未測量它的循環週期。「除此之外,夫復何求?…See More
Aug 15

李蕙佳's Blog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6

Posted on October 27, 2024 at 12:00am 0 Comments

作為可共享的(擬態)、作為粘附、作為集體、作為偶然性、作為臨界點或匯合點、作為潛能的內在性(未來性)、作為開放、作為包圍著陳詞濫調和傳統領域的動蕩不協調性,以及作為收納傾向的聚集地。以上的每個形態都以它們自己的方式把情動的「未完成性」說成它的「承諾」———沙拉·艾哈邁德(SaRa Ahmed) 、本·安德森( Ben AndeRson) ,以及勞倫·勃蘭特(LaRen BeRlant) ( 對勃蘭特來說,應該是「一系列承諾」)最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這一點,而其他撰稿人只是暗示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祖爾納茲(ZouRnazi) 的( 作為承諾的)…

Continue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5

Posted on October 23, 2024 at 12:00am 0 Comments

第六種路徑出現在各種企圖反轉20世紀下半葉著名的「語言學轉向」的嘗試(通常是和人文相聯系)中———從文化人類學到地理學,到交流與文化研究,到表演藝術實踐,到文學理論———經常觸及那些逐漸被量子理論、神經學以及認知科學影響的作品,尤其是觸及到被不平衡物理學所影響的作品(見前述第二種路徑) ;這種傾向也要求回到和激活語言學轉向之前或同時期的作品及其伴隨的社會建構主義傾向。我們可以舉出以下例子,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的「感覺結構」、弗朗茨·法農( FRantz Fanon) 的「第三人稱意識」、瓦爾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的非感官擬態、蘇珊·朗格( Susanne LangeR) 的「開放的環境」,以及約翰·杜威(John Dewey) 的實用主義理論等。這一情動理論轉向有時關注前/超/平行語言「外部」領域如何跟「低等的」或相鄰的感官(比如摸、嘗、聞、韻律和動覺,或在另類/終極意義上自主的神經系統)…

Continue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4

Posted on October 19, 2024 at 11:30pm 0 Comments

同時,德勒茲的斯賓諾莎式進路把情動置於事物和關系( 內在性)中間,從而進一步把情動放置在同時構成身體和世界的複雜集成之中。這些探詢的線索中因而也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逆流———某種方向上外翻/內卷的差異: 情動作為原初「興趣」的促發者開始將力量變為身體力量( 湯姆金斯) ;情動作為包含著無數種成為人和非人可能性的完整、富有生機的調試領域(德勒茲)。雖然不應該假想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完全整合這兩條情動理論的路線,但這兩條路線可以在特定的點上相互穿透和呼應[尤其注意這卷書中吉布斯(Anna Gibbs) 、普洛賓( Elspeth PRobyn) 和沃特金斯( Megan Watkins) 的作品]。…

Continue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3

Posted on October 15, 2024 at 10:30pm 0 Comments

這也不奇怪,當理論竟敢對情動進行一種嘗試性的探索,它們有時就會被看作幼稚或浪漫的天馬行空,闖入由世界或身體的無數相互牽扯構成的無界之地,以致迷失於亂花障眼的差異:追逐螢火蟲般渺小的強度,在平鋪直瀉的光天化日之下追逐黑夜中微弱的閃光,記錄那些微顫的震動,將浮光掠影下的東西凸顯出來(有的並沒有說服力,應該叫做過度凸顯)。但我們的撰稿人會讓我們看到,情動以衝擊或噴薄的方式從屬於世界、從屬於身體,以及在情動的內在特征上從屬於世界和身體的中間性,這同樣預示著情動理論的前途:照亮身體所作所為的「未完成性」,在呼之欲出的未來圖景中畫出希望的一筆(雖然也是憂心忡忡的一筆),將情動對世界具有無限聯系的、非人的,極具感染力的從屬關係指示出來。

所以情動理論到底可以做什麼? 毫無疑問,人們對各式各樣情動宣言/情動理論有越來越大的興趣———在大量湧現的論文和論著(比如本書)…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