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19)

李儀 張嘉諺《詩性:詩學根本》(3)

張嘉諺:詩由詩性所生發。中國漢字構造的奇妙,似乎已為我們點化了其中的某種隱秘。從字的「能指」——語音的角度,元的同音字就引人聯想。比如,「元」——「原、源、緣」,具體所指即詩的元性中隱匿著與宇宙萬事萬物原初同源而「因緣化合」的性能;為何宇宙自然萬千事物皆可「詩化」?其源(原因)蓋出於「緣」也。



李儀:你認為「詩的元性因具始原性與根本性,具有詩性構成的先決意義」,不管是「元詩」「元性」,從起源上來探討詩性應該是一條正確之路了吧。…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February 5, 2022 at 1:00am — No Comments

張嘉諺·論「詩性」及其內在結構 (3)

如此明確界說,差不多也是對詩性的定義,它表明了「詩」之「性」在詩和詩學中體現的根本性質和基本性能。下面,是一個更簡明的定義——

詩性,是詩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性能。

這個定義,看似與上述說法不同,實質並無區別。因為「詩性」這個概念中的根本性即基礎性,意謂著與根基、根源、根性、基性、基石、本原、本源、本質、本性、始元、始源等同義,也意味著終極或指向終極。詩,狹義指詩歌這種體裁,廣義指向所有的文學藝術品類。詩性,也就意味著藝術性,不僅於一切詩歌現象與詩學理論都具同等份量,所有的詩與詩學都以它為基礎;藝術性既為文學藝術品類所必須,亦是一切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提。詩性使詩「生生不息」一語,意味著詩(包括一切文學藝術)生命從無至有的萌生、發生和不斷生成、生長等含義。…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4,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張嘉諺·論「詩性」及其內在結構 (4)

詩之靈性

靈性。指靈透神奇之性能,飽含創造的靈妙性奇異的想像力,又稱為「靈氣」或「靈感」。靈性出自天賦,柏拉圖說詩人有神靈附體,不啻為詩之靈性寫照。詩表達的所有,從物性到肉性,從生理到心理——情、理(知與智)、慧、悟、神等初、中、高級的各個層次各種維度,皆為詩之靈性滲透,所貫穿。詩之靈性的獨特,是殊異與超越。殊異,能激活詩的一切質素,穿透詩的各個層面;超越,能提升詩人心性,不斷引領詩寫向前進發或向上攀升,乃至越過語言閥限躍向終極之境。詩之靈性,在詩人(藝術家)心性中最為活躍,極為殊特!此靈氣最能激活詩寫主體品質——詩心中的靈感、靈思、靈識、靈悟、靈觀、靈慧、靈覺等「靈心」狀態。

詩之靈性,為形而上之上溯靈元之力,率一顆詩心不斷創造,作不息的超升。…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6, 2023 at 11:26am — No Comments

李儀 張嘉諺《詩性:詩學根本》(4)

李儀:剛才說到共性和個性,當然是對詩性表達的差異性區別,這是正常的。

張嘉諺:詩(文學藝術)如何萌生,而後不斷生成,生生不息,是創作論中最令人興味盎然而迄今尚未十分清楚的創生機制。詩性是詩歌生生不息的內在基因,詩歌萌發、生成與生長的謎底,就在詩性構成的機制機理之中。詩性結構之有機體,神奇地隱藏著詩歌生生不息的全部秘密!…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February 7, 2022 at 1:00am — No Comments

張嘉諺·論「詩性」及其內在結構 (1)

【編者按】新詩百年,詩歌理論並不少,但絕大多數都是西方理論的販賣和嫁接,真正本土的理論少之又少。張嘉諺,一位年逾70的學者,幾十年致力於中國本土詩歌理論的創建,其遠見和治學精神令人佩服,中國詩歌的發展還是需要中國特色的理論來指導。

本文為論者「字詩學」理論研究的核心論文《論「詩性」》的節選,因「詩性」作為詩的根本「全子」,層層打開廣涉詩歌整體。本文僅論及其內在核心構成,其結構派生的若幹機能及其顯化為詩歌的若干功用,已在另外章節論述。用以回答「詩歌有什麼用?」的問題。即此文是回答:詩是什麼? 明白了詩性,詩是什麼? 的問題也大致明白了;而論述詩性機能與詩歌功能部分,則是部分回答「詩有什麼?」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1,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張嘉諺·論「詩性」及其內在結構 (5)

詩之緣性

緣性。指萬事萬物「因緣和合」的緣生性。詩的緣性,即詩性中含有與萬事萬物緣交緣結的特性。詩為何豐富多樣? 皆因詩性中具緣性機能,能夠緣結宇宙自然的零零種種,緣交社會人生的方方面面,將人、事、物、景的種種形象與姿態聯系起來,因緣和合,顯現詩的儀態萬方。

外向與內向為緣性表現的兩個方向。外向,與宇宙自然、社會歷史、人類群體緣交,與個體的外在性人生軌跡緣結。內向,與心靈深處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應緣結合。無論是詩的本體五要素,還是詩的主體五品質,皆因詩的緣性聚匯一體。詩豈止「緣情」,難道不同時也緣象、緣意、緣法、緣語等本體要素? 同時也緣感、緣思、緣識、緣悟、緣觀等主體品質?…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19,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李儀 張嘉諺《詩性:詩學根本》(1)

李儀:最近看了你寫的關於詩性的有關論述,深有同感。我雖然主要從事散文寫作,但這幾年也特別關注詩性問題。這主要是緣於人們在詩性認知上的混亂,比如許多詩人包括一些著名的作家雖然都會談到詩性,但對什麼是詩性卻很少追究,甚至把詩性與詩意混為一談,曹文軒在《詩性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學品質》裡面談的就是詩意。「盤峰詩會」之後詩壇的種種亂象,表面看是「口語」之爭,實際上還是詩性問題。看來,詩性確實是一個必須正視的話題。知道你作為詩學理論的學者對詩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很高興我們來一次對話,如能澄清一些問題,毫無疑問對詩學是有益的。

 …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February 1, 2022 at 12:30am — No Comments

西渡·詩歌,還是女性詩歌

據我有限的觀察,中國當代女詩人寫的基本上是一種女性詩歌,也就是以女性的身份寫女性對於世界的感受和認知。這一點也不奇怪。從世界範圍看,無論古今,女詩人寫的也大多是女性詩歌——坦白說,在我的觀察範圍內,還沒有發現哪個女詩人寫的不是女性詩歌。



那麽,男詩人寫的是詩歌,還是男性詩歌?男詩人自然也難以完全擺脫男性身份對他的限制,從這個角度講,也可以說男詩人寫的也是一種男性詩歌。其間的細微差別在於兩者想象世界的方式。



女詩人把世界想象成男性的;男詩人則既可以把世界想象成男性的,也可以把世界想象成女性的,還可以把世界想象成無性別的。顯然,這種想象世界的方式是詩人與世界展開對話的基礎,由此決定了男詩人的寫作得以在比女詩人更加多元的層次上推進,而具有更為廣泛的普適性。…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18, 2018 at 3:06pm — No Comments

李儀 張嘉諺《詩性:詩學根本》(5)

李儀:「個體詩學」,這個說法有意思,也很有道理。

張嘉諺:詩學理論家周倫佑有一個說法:當今中國只有詩歌評論家,少見詩歌理論家,幾乎沒有成體系的詩學理論家。這確是警言!說明當下的「個體詩學」理論,大多未成形,仍然在路上。



李儀:怎麼來探尋詩性?我總是認為談詩性要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February 9, 2022 at 1:15am — No Comments

張嘉諺·論「詩性」及其內在結構 (2)

對於「詩性」這一詩學理論的核心概念,如何才能明確認知? 即——何謂詩性? 詩性由何構成? 有何特質與特性? 其內在機制、機理與機能是什麼?

本文試以漢語特有的字思維入手,以字詩想為理路,從建構字詩學理論角度,對以上問題的解答,提供一得之見。

概念簡釋與詩性界說

字思維字詩想字詩學字象…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2, 2023 at 3:00am — No Comments

冉沫講歷史「論詩詩」的詩性特征 下

韓愈的論詩詩更是喜用驚人的比喻和奇崛的語言來喻示沈雄光怪的詩境,如《調張藉》以「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喻李、杜詩風的宏闊神怪,用「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喻詩語之雄怪和筆力之高潔;《醉贈張秘書》以「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喻己作的驚世駭俗;《送無本師歸范陽》則用「鯨鵬相摩窣,兩舉快一啖」狀詩境的雄渾光怪。像這樣用具體的形象來喻示作家作品風格,揭示詩歌創作的規律,與西方接受美學的抽象說理條分縷析迥異其趣,充分體現了「論詩詩」這種融鑒賞、批評與創作為一體的文學接受方式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0,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趙曉彬《詩性功能》(1)

摘要:詩性功能是羅曼·雅可布遜詩學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聯結形式主義和結構主義的重要橋梁。他在許多詩學論著中都對此概念進行過理論闡述和實踐驗證。本文主要解讀雅氏對詩性功能的兩種界定,分析由此概念引發的指向說和投射說的核心含義,梳理詩性功能與自我指涉性、主導性、多功能性、超功能性等相關概念的關係,闡明詩性功能對認知語言藝術審美本質的獨特意義,以及雅氏對這一概念前後闡述中的矛盾性,旨在深入理解雅氏詩學理論範式的內涵及其外延思想。

“詩性功能”(The Poetic function)是世界著名的形式主義和結構主義文藝理論家羅曼·雅可布遜(Р. О. Якобсон,…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1, 2021 at 8:30p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6)

六、今天我們如何使用「詩性」一詞來研究文學?

綜合以上考察,研究文學時就不能再浮泛隨意地使用「詩性」一詞。它應如何得到相對合理、確切的使用呢?本文謹建議學界在以下三點上加強學理意識。

 

(一)避免望文生義地將「詩性」理解成詩歌式特性、「審美性」、「詩意」等…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6,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蘇茜、馬斌·張承志詩性小說的特征(1)

從魯迅的小說《故鄉》《祝福》《傷逝》,郁達夫的《春風沈醉的晚上》,沈從文的《長河》《邊城》,到蕭紅的《呼蘭河傳》《生死場》等,構成了一幅壯觀的「詩性」小說場面。於是,在此背景下,小說的「詩性」問題便成為一個重要論題,研究者紛紛從不同視角來關注和論證小說的「詩性」特征及其內涵。



但是,截至目前,研究者更多的是從文體層面,即從詩的形式特征入手來認識「詩性」小說,他們主要關注小說外在形式特征的詩意與詩化,如語言的詩化、結構的散文化、象征性意境的營造、藝術思維的意念化和抽象化等。認為「詩性」小說就是將詩的某些文體特征吸收、消融到小說的創作中來,將小說用詩和散文的筆法寫成,使其具有詩的意境和韻味,體現出小說與詩歌、散文的相互滲透。…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10, 2022 at 8:19pm — No Comments

趙曉彬《詩性功能》(5)

不僅如此,雅氏對詩性功能的闡釋還有其他一些自相矛盾或曰變異之處,譬如:在《語言學與詩學》一文開頭乃至大部分的論述中,作者始終確信詩性功能是語言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任何試圖把詩性功能僅限於詩的領域或把詩只歸入詩性功能都是一種危險的簡單化行為”,“詩性功能不是語言藝術的唯一功能,而是其中心的決定性的功能,而在其他一些言語活動中它則充當著次要的補充性的成分。這一功能通過增強符號的可感性,加深著符號與對象之間的根本對立。”(Якобсон,1975:2o2—o3)如果說存在著這樣的具有詩性功能、但占主導地位的卻是非詩性功能的信息,那麽是否還存在著非詩性的信息,其主導功能卻是詩性的呢?雅氏自己也承認:詩歌中的確還“行使著言語的其他功能,但各種不同體裁的詩性又決定著在不同程度上對這些功能的運用”,…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5, 2021 at 8:30pm — No Comments

孫萌「詩性」概念的提出 上

一創造力的頌揚:維柯與「詩性智慧」

「詩性」一詞源出於18世紀意大利學者維柯(1668—1744)的《新科學》,維柯把人類原初狀態時所具有的思維方式稱為「詩性智慧」,詩性的語言、邏輯、倫理、經濟、政治、物理等都屬於詩性智慧。「詩性智慧」是人類最初的智慧,古代各民族都以「詩性智慧」的精神方式創造了最初的文化模式,並由這種思維認知方式決定其行為模式,所以,詩性智慧也可稱為詩性思維。從人類學上來說,詩性智慧類似於人類學家講的原始思維,從現代意義上,又近乎美學講的藝術思維。



詩性智慧是建立在感性基礎之上的具有豐富想像力的創造性智慧,它的核心特征是通過想像和隱喻,使客觀事物成為主觀情感的載體,創造出新的心物合一、情景交融的意象和境界。…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8,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葉櫓·詩性何物?(1)

有關詩的話題的層出不窮,其根源在於,不同的人總會從自己的認知和理解,來說出他們對詩的觀點和看法。從給詩下定義,諸如“詩言志”、“詩緣情”到“詩是為政治服務的工具和武器”;從“詩是詩人的生命體驗”到“詩是詩人對世界的發言”;從“詩到語言為止”到“詩就是詩”之類,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千姿百態了。



然而我們似乎可以追問一句:為什麽具有同樣上述內涵的其它文體不能稱之為詩,而恰恰是“詩體”被稱之為“詩”呢?詩應該是由其“詩性”而定義的。而“詩性”又似乎是一個不容易說清楚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17, 2022 at 2:25pm — No Comments

倪志娟·女性,如何創作詩歌而不是女性詩歌 (1)

從總體上而言,我認同西渡此文的觀點,他將女性詩歌與詩歌區分為兩個不同內涵的概念,在此基礎上,他比較客觀地呈現了一個事實:“從世界範圍看,無論古今,女詩人寫的也大多是女性詩歌”;女性詩歌“缺少一個絕對的視野,缺少一點無我的精神,也缺少一點抽象的能力”;“女性詩歌的讀者數量並不能彌補女性詩歌在質量上和價值上的某種損耗”。

但我對西渡此文總體性的認同並不代表我完全認同其中某些結論性的觀點,比如:“女詩人把世界想象成男性的;男詩人則既可以把世界想象成男性的,也可以把世界想象成女性的,還可以把世界想象成無性別的”;“女性詩歌不過是女性與世界的權力關系的又一個證明。那麽,女詩人得以寫出一種普遍詩歌的前提,就是這一權力關系的瓦解。”這些觀點顯然存在進一步探討的余地,不過我此文的目的並非探討這些結論,而是想在西渡所呈現的事實基礎上反身追問一個問題:女性,如何創作詩歌而不只是創作女性詩歌?…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8, 2018 at 8:40pm — No Comments

洛夫: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1)

我最近寫了一首實驗性的生態詩:《蒼蠅》,我把它定性為敘事詩,也可以說它是以敘事手法寫的“主知”詩。這首詩的風格與我別的作品迥異,與一般講究精致意象,選擇暗示性強的像徵語言的現代詩也不一樣,語法與技巧平實得幾近散文。其實對我來說,這還真是一次新的實驗,現不妨談一談我寫這首詩的動機。

我們素知,“主知”與“主情”是臺灣早期現代詩運動中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兩極話題,紀弦曾明顯地把“主知”列為“現代派六大信條”之一,但這只是一種相當吊詭的論點,因為包括紀弦本人在內,現代派幾位代表人物如方思、林泠、鄭愁予等都難以不無爭議地列入“主知”的陣營,當時即使以臺灣現代詩的整體風格來看,也不可能把一首詩作出如此二分法的理論性的辨析。當然,也並不是不可以這麽中庸性的認知:傳統詩美學側重抒情性,而現代主義詩美學比較強調知性,只是把一首詩強行界定為“抒情詩”或“知性詩”,確是多此一舉。…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1, 2020 at 10:56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