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諺·論「詩性」及其內在結構 (4)

詩之靈性

靈性。指靈透神奇之性能,飽含創造的靈妙性奇異的想像力,又稱為「靈氣」或「靈感」。靈性出自天賦,柏拉圖說詩人有神靈附體,不啻為詩之靈性寫照。詩表達的所有,從物性到肉性,從生理到心理——情、理(知與智)、慧、悟、神等初、中、高級的各個層次各種維度,皆為詩之靈性滲透,所貫穿。詩之靈性的獨特,是殊異與超越。殊異,能激活詩的一切質素,穿透詩的各個層面;超越,能提升詩人心性,不斷引領詩寫向前進發或向上攀升,乃至越過語言閥限躍向終極之境。詩之靈性,在詩人(藝術家)心性中最為活躍,極為殊特!此靈氣最能激活詩寫主體品質——詩心中的靈感、靈思、靈識、靈悟、靈觀、靈慧、靈覺等「靈心」狀態。

詩之靈性,為形而上之上溯靈元之力,率一顆詩心不斷創造,作不息的超升。

詩之秉性

秉性之「秉」,有秉承、秉持、秉奉、秉正、秉筆、秉公等等含義。秉承傳統傳承,秉持理想信念,秉奉大義,秉正為公,秉筆直書,秉公執法等,皆由「秉」字生發,使詩之秉性充滿自覺的主體性,體現出一種生命意志的追求。

詩之秉性,意味著詩人秉持天命秉奉天職的特殊。詩歌寫作秉持理想信念的獨特,詩人主體品質秉承使命的特別!其自發性的詩歌寫作中有著生命意志的自覺性,主動地指向目的性。這才有「詩言志」的宗旨,這才有孔子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社會功能。這才有普希金先知一般「用語言把人心燒亮」的使命!

秉,其音通柄。柄,權柄;詩之權柄意味著詩人有其話語特權。詩人是詩性教化事業的秉持者,肩負話語責任,以言志為天職,主導著詩性教化的發展路徑與目標。

秉,其音亦通炳。炳者,彪炳也。「不學詩,無以言。」肩負使命感,始終不渝地運用詩性力量去揭示宇宙自然與社會人生的真相。豈非表示詩性精神可彰顯個人之事功,詩化人文(人類文化)業績,使之彪炳宇宙史冊?

詩的秉性,意味著詩想者以創造詩之優性話語為使命,必然有擔當,敢承擔。「天無語使人言之,此乃大詩人之事業」。詩之秉性,體現為詩人須承當詩化世界的義務,擔當詩之正言的責任,即運用詩性話語的優勢,呈現宇宙人生種種「真相」,而不僅僅是「說真話」,「求真實」而已。

詩之秉性,在詩性含義中凸顯詩之品格特征,成為詩性的主導功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秉持詩性教化天職,詩人須具良知為本的「詩心」,以正知正見之「詩識」方可成辦。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