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關係仍是先在的,它以先天的你為保障。在馬丁·布伯看來,“先天之‘你’實現於與相遇者之親身體驗的關係中,人可在相遇者身上發現‘你’,可在唯一性中把握‘你’,最後,可用原初詞稱述‘你’。這一切均築基於關係之先驗的根上”。⑩“你”當然不是一種對象,“你”是在“關係本體論”映照下呈現的,“誦出‘你’時,事物、對象皆不復存在”(11),我向世界敞開,世界呈現出一種全新的面目。但是,人難免以“我”為中心,又很難向世界敞開,結果就會出現對“你”的誤讀、誤解、誤念。
東方是歐洲文化的競爭者,是歐洲最深奧、最常出現的他者(the other)形象之一,且東方有助於歐洲(或西方)將自己界定為與東方相對照的形象、觀念、人性和經驗。薩義德指出,東方是歐洲物質文明與文化的一個內在組成部分…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January 19, 2020 at 6:33pm — No Comments
雖有伏爾泰、李約瑟、萊布尼茨等人對東方文明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但即使在他們那里,東方神聖與浪漫的帝國形象,也不過是他們為救贖當時歐洲社會文化與道德迷失時臨時借用的太虛幻境而已。在歐洲人那里普遍存在的,仍然是約翰遜的寓言故事中所揭示的那種刻板成見。連韋伯和馬克思那樣的大家,也不能走出這種成見的陰影,足見這種偏見之根深蒂固。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24年在他的筆記中寫道:“中國,她那令人敬仰的單調!她那古老的呆癡!在各國群集的會議上,她所能說的最多只是‘我釀制了茶葉’。”④愛德華·W.薩義德(Edward W. Said)在其《東方學》中指出:“19世紀作家中,他們幾乎原封未動地沿襲前人賦予東方的異質性、怪異性、落後性、柔弱性、惰怠性。”…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January 19,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也許,孔子在《論語》中的另一句話是最好的解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我們何嘗不可能讀出,孔子不但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甚至還提醒我們要尊重他者,因為他者可能有遠超我們的思想與智慧,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這一思想,與齊美爾對陌生人的論述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三、走出“東”/“西”二元思維的誤區
英國社會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傑克·古迪(Jack…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January 19,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你們”與“我們”、“東方”與“西方”,是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以自我為中心,建構對於他者的想像,誤解、誤讀與認知偏見在所難免。民族國家間、宗教信仰間,乃至思想觀念與意識形態間之隔離與衝突蓋與此有著密切的勾連。在全球化時代,社會交往頻度、廣度和交往技術都較以往有著根本區別,人類社會唯有完善“與他人共在”的交往理性,超越“東”/“西”的二元思維定勢,方能化解文明之衝突,建立起和平的世界交往秩序。…
Added by Dramedy on January 19, 2020 at 6:25pm — No Comments
那麽,我們經過剛才這些分析,我們發現漢字它是產生漢字以前,我們遠古人對社會的認識結晶,對自然的認識結晶,科學的認識結晶,還有呢哲學的認識結晶。當然,關於漢字體系,我還能舉出很多比如說我們記得剛才說的那個“用”,是象形字,是個木桶,用上面加了一個扭,就是甬,甬是象形字,像的是什麽呢,這個聲也像,中間空的,加了一個走之,傳的遠了,叫通,這也是一脈相承的,你看通過這個“用”怎麽樣,又展示出一個體系。也就是說,你抓住一個漢字的字族,民族的族那個“族”,不斷地去演化演化,它就構築了什麽,一支體系,這支體系實際上不就是一個哲學體系嗎。…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6:38pm — No Comments
漢字的誕生標誌著中國的歷史由口耳傳說進入了文字記錄時代,有文字就有了文獻,因而,炎黃子孫一代接一代地總結歷史經驗,創造並推動著社會發展進程。可以說我們的祖先告別蒙昧,走進文明,漢字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
在世界流行漢語熱的今天,我們對漢字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漢字是如何誕生的?漢字真的蘊含著先人的思想和智慧嗎?解讀漢字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一 、漢字濃縮著字前史中國人對自然的認識。
如“活”字,最早的字型說明有水有根就活。如“家”字,最早的字型房里有豬,豬繁殖力強,當時,人的生產力是最重要的生產,以生產能力旺盛的豬象征家的人丁興旺。…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6:30pm — No Comments
那我們看,我們先人太了不得了,這幾個要素擱一塊它構成了什麽東西呢,第一這指是刑,懲罰你,懲罰你的目的是什麽呢,是把你的罪惡怎麽去掉,那作為罰得怎麽樣,君子小人在法律面前怎麽樣,平等,所以用水,來表示平等,可見這字一簡化,把這個字去掉光是去水,我們就不知道了,當然繁體字還有這個jian,我們知道這個獸什麽意思,我們就知道了,原來法是這個意思,我們先人是這麽聰明,特別早,那個時候法律思想,就跟現代的法律思想根本上是一樣的,這個字它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對當時社會秩序、法律秩序的一種向往,注意,我用的詞是向往,沒用現實,因為要真正能形成這樣的法制社會,在遠古時代那種專制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起碼我們知道我們先人在思想上已經達到了這個高度。
好,我們下面再來分析漢字對科學的凝結。…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6:30pm — No Comments
那我們想一想,一個進刀,和一個奏刀,把這個解牛當做一個儀式,當做一個藝術品,當做一個藝術活動,我們來去解牛的話,它才能夠進入到一種審美狀態,實際上莊子拿它當寓言,不是真正的講宰牛的事,因為他的總標題叫什麽呢,《養生主》,是說人怎麽在人世間活下去,正好,如果你們說我這臆想的話,但是,莊子後面幾句話,為我做注了,他後面說的什麽呢?這個“莫不中音”,這個“音”不是音響的意思,是音樂的意思,一句話是“合於桑林之舞”,“桑林”是什麽?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樂曲的名字,后一句什麽呢,“乃中經首之會”,“經首”是什麽呢?也是中國古代的曲名和舞名,這兩合在一塊,我們看看莊子他用的這個奏什麽,既有前面又有後面的結果,結起來多麽的吻合。那麽也正是對這個“奏”字的解釋不同,使得我們能區別出一個是什麽呢,一個是屠夫,一個是審美大師。…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6:26pm — No Comments
主講人簡介: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1979年至1984年在西北政法學院讀法學哲學。1984年至1985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學院任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員。1985年至今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在中央音樂學院開過的課程有:《哲學原理》、《漢字源流》、《音樂評論寫作》、《老子莊子哲學》、《莎士比亞戲劇賞析》等。趙世民是中央音樂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的人文教師。
內容簡介:100多年前,一撮龍骨中發現了甲骨文,這就是已經發展成熟的三千多年前的漢字。與漢字並稱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聖書字和蘇美爾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紀就已經消亡,唯獨中國漢字生生不息延續至今。漢字傳承了數千年,從古代漢字到現代漢字,在不斷的演變中也實現著其生命的超越。如今,面對我們已經熟悉的漢字究竟有何秘可探?…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6:12pm — No Comments
蔡文姬是生在東漢末年,距王昭君已經過了一二百年了,那麽蔡文姬,她的父親蔡邕是東漢末年一個非常有才的這麽一個文人,蔡文姬通過學琴,琴棋詩書畫都非常強,據說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琴棋書畫這個文才就露出來了,她嫁給了一個當時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一個文人,但是呢,一年之後她這個丈夫就去世了,那麽她就一個人在家,她那時候封建禮教嫁誰就得隨誰,你不能回來,但是她這個人比較有骨氣,就從婆家跑回來了,繼續跟蔡邕學文,那麽在她22歲的時候,匈奴南下,把蔡文姬還有一些人全給擄到匈奴去了,到匈奴之後,盡管她經過長途的跋涉,穿的衣服也非常破了,身上也都是掛滿了塵土,但是匈奴的左賢王還是發現了她的才華和美貌,就把她給納為妃子。…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24pm — No Comments
那麽在歷史上這些戰爭是非常頻繁的,你來我往,但是這些戰爭它帶來的結果是加速了民族的融合,那麽從清軍入關之後,迅速地向漢朝學習,向漢文化學習,吸取中原一些漢文化,以至清朝的幾代的皇帝開始,學習漢代的書法,學習漢代的文字,學習漢代的這些經典,治理國家平定天下,那麽加速了這種民族融合。
這種融合呢,有人概括說以長城為紐帶的這種民族融合,它有時表現為親情,有時表現為戰爭,有時表現是互市,但有時候也伴隨著北方民族,強大的民族、遊牧民族南下的掠奪,那麽這種民族融合有人概括它是情與恨,通婚與戰爭,就是經過這樣的不斷地磨合民族間的磨合,使長城內外各民族以長城為紐帶,不斷地發展和進步,那麽說到這種民族融合,說到這種充滿了情和恨,充滿了通婚與戰爭的,我想從漢朝時候就表現的非常強烈。 …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23pm — No Comments
後来才知道,他說山海關這幾個字不是一般的書法能寫的,寫出來沒氣勢,壓不住,作為關上這個題字那鎮不住,你看我天天掄扁擔,挑水,我那是在練臂力的,如果沒有很好的內力寫不好這幾個字,果然快到期限的時候,一天他一氣呵成,把這個字寫成了。
這是我們看到的“天下第一關”,而且傳說中說寫完之後,這個下的這一點不清楚,遠處看看不清,你們看我們一般點這個點都往下,說他掛起來之後發現,哎呀,這一點寫得不太理想,小了,他把布團團就扔上去了,正好遠處一看字非常地和諧,我們看到這個就像一團糊上去的,不像是寫上的。…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8pm — No Comments
那麽明朝修長城一個特點就是用磚包砌,還有一個就是在山海關到進入北京進入河北,北京山西這一帶境界的時候,這塊都是依據著山勢修得非常堅固也非常險峻,明朝修長城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每個長城的垛口,每個長城的關口都派人把守,建立一整套的防禦制度,這一套防禦制度裏頭,就有傳統的像“烽火報警制度”.
什麽叫“烽火報警制度”?大家研究歷史都知道,古時候有一個烽火戲諸侯,是說周天子,拿烽火開玩笑,點燃烽火各個諸侯都來救他了,其實沒有敵情,是為了博得王妃的一笑,那麽明朝繼承這個觀點,在長城沿線建立了很多烽火台,這個烽火台也有人稱叫做就是專門來傳遞軍情,報警的,那麽在烽火台上擱一些易燃的這些火藥啊,一些易燃的東西,當外敵入侵的時候把它點起來,點起來當中像有些地方它就點的是狼糞,所以有時候說戰爭當中狼煙四起,這個狼糞燒起來煙往上冒,直,所以你看到西北他們有詩,叫做“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說煙是直著起來的報警。…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7pm — No Comments
那麽明代的萬里長城我們看一下這張圖,它是東起遼東,那麽西到了嘉峪關,現在我們有一種說法說長城東頭是在老龍頭就是山海關,那麽西到嘉峪關,實際上這個長城明代這個長城還有一段就是從遼東的鴨綠江畔,就是現在我們有個丹東市。
最近我看一個報道,丹東市在修他們的虎山長城,那個地名叫虎山,從這地方修長城。這里的長城到山海關,然後從山海關又到嘉峪關,這是明代的萬里長城,明代萬里長城我們說它是最後一次修,也是修得水平最高的一次,明代長城它有很多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剛才我們講,從鴨綠江西岸,一直修到山海關這一線長城,我們一般稱叫“柳條邊”,為什麽叫“柳條邊”?和我們現在看的長城不一樣,它底下是用磚石壘砌,上面插上柳條,所以這塊長城它損壞也比較厲害,從明代到現在好幾百年了,再看這段長城的遺跡也很少了,所以現在人們老認為從山海關開始,那麽從山海關到嘉峪關這一帶的長城,因為它穿山越嶺,又要過大河,還要過沙漠,所以這一帶的長城修建就非常地堅固,大部分都是磚石包砌的。…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7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