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7)

漢字的誕生標誌著中國的歷史由口耳傳說進入了文字記錄時代,有文字就有了文獻,因而,炎黃子孫一代接一代地總結歷史經驗,創造並推動著社會發展進程。可以說我們的祖先告別蒙昧,走進文明,漢字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

在世界流行漢語熱的今天,我們對漢字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漢字是如何誕生的?漢字真的蘊含著先人的思想和智慧嗎?解讀漢字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一 、漢字濃縮著字前史中國人對自然的認識。


如“活”字,最早的字型說明有水有根就活。如“家”字,最早的字型房里有豬,豬繁殖力強,當時,人的生產力是最重要的生產,以生產能力旺盛的豬象征家的人丁興旺。

 

二 、漢字濃縮著字前史中國人的科學精華。 


比如“思”字,現在看是“田”和“心”,好像說“心田”是管思想的。有人由此斷定中國人早先不知思維的器官是大腦。這是他沒看“思”的最早字形。“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頭蓋骨的匯合處,不信你去醫院找一個人頭骨標本,你看頭頂的紋路和“囟”非常相似。那麽,“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頭和心的相通。我們祖先的這一認識非常前衛。今天的科學證實,“心”“思”這字形,暨有思維,又稱情感。

 

三、漢字體現先人哲學的思辨。 


比如“默”,表示的是不言語,無聲,按說僅一個“黑”字就足以象征,為什麽還要加個“犬”呢?誰都知道,狗最愛叫。用善叫的狗去趨近寂靜、無言,更能體現出“默”的充實內容。巧了,從思想上說,“沈默”是由能言善辯的智者提出來,從造字上說,“默”又是由“汪汪”狂叫的狗來象征。“默”是可以說,能說而不出聲。一個天生的呆癡再不說話,我們也不會以“沈默”刻畫他,如同我們不會說一段木頭失明了一樣。

漢字不僅構築了隱性的中國哲學體系,也塑造著中國人的心理結構。表面上看,漢字不過是一個符號,指稱著對應的事物,但就在這對應背后,還潛伏著中國人的情感、習慣甚至本能。

我講的題目是探秘中國漢字,我想在座的都非常熟悉漢字,那麽漢字我們都知道,跟世界其他國的文字相比,尤其和拼音文字相比我們叫象形字,為什麽我們這個漢字叫象形字,它是怎麽產生的?誰發明的?誰創造的?我們也知道,中國古代有個傳說,叫倉頡造字。

 

這個字我們都知道是活,望文生義,水加舌頭,舌頭是很靈活的嘛,口乾舌燥,舌頭又動不了,所以得加水,用舌頭來象征。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我剛才說了,我們要想知道漢字,一定要找到它最早的字形,當然是盡可能了,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發掘的甲骨文,出現的單字是四五千個,到現在解釋出來有定論的,不到兩千個,當然,我相信還有地底下埋著很多很多的甲骨,也就是說,可能某一天,我們會發現,我們今天找不到的最早的字形以後可能會發現。那麽這個活最早的字形是這樣,這是水,這個呢就我們今天講的氏族的“氏”,這個是口,也有的活沒有口,底下是一個點,它表示什麽呢?表示的是根,那麽我們看看我們先人太了不起了,有根有水,怎麽樣呢,就能活,這是對自然現象的一種觀察,通過活這個字,展現了出來。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