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與他人共在:超越“我們”/“你們”的二元思維(11)

也許,孔子在《論語》中的另一句話是最好的解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我們何嘗不可能讀出,孔子不但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甚至還提醒我們要尊重他者,因為他者可能有遠超我們的思想與智慧,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這一思想,與齊美爾對陌生人的論述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三、走出“東”/“西”二元思維的誤區

 

英國社會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傑克·古迪(Jack Goody)指出,看待世界的二元論,是探究者時常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二元論把社會從許多的可能樣式中歸納為兩種類型:現代的與傳統的、先進的與原始的、炎熱的與寒冷的、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與前資本主義-前工業化國家、第一世界以及原先的第二世界與第三世界,等等。傑克·古迪寫道:“在我看來,適用於這種二元分類法的研究內容幾乎是少而又少;尤其是,當你處於一種無論是個體、群體,還是社會正在發生轉型的情境之中。”(52)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資本全球化的時代,再也沒有處於這個世界“之外”的東西了。現象學的主體間性與文化間性觀念,力求克服家鄉世界的中心優越感,讓家鄉世界返回與陌生世界同樣原初的生成性平等狀態。由此得出的多元論的文化倫理學,所引發的並不是現代性範圍內的承認政治,而是對西方中心論之合法性論證的質疑。 

赫爾德曾指出:“如果我們擁有了理解(客觀的)善、美、正義——無論它們如何偽裝和變形——的能力,那麼對於這樣一些生活方式,即便我們自己不能接受,也不會因為感覺過於陌生而在類似的環境下不去追求它們。這就要求我們盡可能地發揮想像的能力……想像地‘進入’其中。”伯林完全贊同赫爾德的觀點,這種“‘進入’異於自身文化的想像力”能為理解不同文化傳統、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的共同的脈絡基礎,為伯林評判不可通約的價值提供邏輯上的正當性依據。(53)

 

“某一種文化之內的成員,可以利用想像的洞察力,去理解另一種文化或者社會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即便這些觀念和價值不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是距離我們何其遙遠的……‘我喜歡咖啡,而你喜歡香檳。我們口味不同,沒有什麼可說的。’這是相對主義。但是赫爾德、維柯的觀點並不是這樣:我更想稱之為多元論——也即這樣一種概念,人們追求的目標也許有種種的不同,不過仍然是充分合理的、充分人性的,能夠彼此理解、相互同情,並且可以從對方那里獲益。”(54)

(52)[英]傑克·古迪:《西方中的東方》,沈毅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導言,第11-12頁。

(53)楊曉:《以賽亞·伯林客觀價值多元主義探微》,《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第22頁。

(54)[英]以塞亞·伯林:《自由論》,胡傳勝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第214頁。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