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俗世此在主義詩派(China's poetry school of worldly…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17 at 10:52am — No Comments
就在我們“喝茶”的日常舉動中,隱含著多麽大的荒誕!帶著病菌的“彼物”(蒼蠅飛來飛去)已破壞了滿足人自身需要的“此物”,造成了人的內在需求和客觀事物之間的矛盾;外界的壓力(有那麽多人看著我)與人的自主性又形成了另一層矛盾,其結果,由於人自身的弱和小(我不能象蒼蠅一樣飛)和外部環境的惡和劣內外相激,形成了人的荒誕處境:我不能不喝,我又舉起杯子喝了一口。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換一杯水喝,寓有暗示性的詩中的“荒誕者”沒有,他遭到來自外物和他人的外力控制,被動地喝、喝、喝……在這樣荒唐、滑稽可笑的喜劇性情節之中隱含著多少生存之痛!其二,變形類。詩人為了更突出地表現存在的荒誕性,將人、物現象予以誇張、幻化、虛構、變形,形成荒誕不經的戲劇性情景或“故事”,揭露人的在世之在的被扭曲的狀態。如他的《眼傷》、《一天》、《什麽》、《直角四邊形》、《夢境》、《鏡屋中的飛沙》、《出門》、《夜行》、《去電腦市場上找人》、《早安》、《獨眼》。飛沙以遊戲的筆法在《門》裏寫道:…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17 at 10:52am — No Comments
——對當代前衛詩歌荒誕藝術元素的抽樣窺探
人的處境是荒誕的嗎?在當代中國,少數人會回答是,一些人會回答有時候是,大多數會回答不是。
“荒誕”(absurd)一詞由拉丁文“耳聾”(surdus)演變而來,原指音樂中的不協調音。用此詞來命名“人與生活的距離”⑴和人與“本源割斷了聯系”(尤奈斯庫語)⑵等的生存狀態,來揭示社會中人性淪喪、自由被限制剝奪、人被物和他人及一切異化力量支配的現實,是名符其實的。荒誕,是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在生存過程中遭遇的具有非理性的普遍心理體驗,是一種具有本體性的客觀“現象”和事實;此外,含有反常規、反邏輯、反理性向度的“荒誕”,在現代、後現代和當代哲學藝術及影視等領域,也是一種重要的、具有先鋒性的美學觀和方法論。…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17 at 10:51am — No Comments
第22節: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
七、現在,我們必須借助前面探討過的種種藝術原理,以便在希臘悲劇的起源這個迷宮裏辨識路徑。倘若我說這一起源問題至今從未嚴肅地提出過,更不用說解決了,我想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古代傳說的飄零碎片倒也常拼縫起來,可又重新扯裂。古代傳說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悲劇從悲劇歌隊中產生,一開始僅僅是歌隊,除了歌隊什麼也不是。…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50am — No Comments
第21節:無意志的審美情緒
這樣,在民歌創作中,我們看到語言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地模仿音樂。所以,由阿爾基洛科斯開始了一個新的詩歌世界,它同荷馬的世界是根本對立的。我們以此說明了詩與音樂、詞與聲音之間惟一可能的關系:詞、形象、概念尋求一種同音樂相似的表達方式,終於折服於音樂的威力。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在希臘民族的語言史上區分出兩個主要潮流,其界限是看語言模仿現象世界和形象世界,還是模仿音樂世界。…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50am — No Comments
第20節:阿爾基洛科斯把民歌引進文學
從這段敘述中,誰還看不出來,抒情詩被描寫成一種不完善的、似乎偶爾得之、很少達到目的的藝術,甚至是一種半藝術,這種半藝術的本質應當是願望與純粹靜觀、即非審美狀態與審美狀態的奇特混合?我們寧可主張,叔本華依然用來當做價值尺度並據以劃分藝術的那個對立,即主觀藝術與客觀藝術的對立,在美學中是根本不適用的。
在這裏,主體,即願望著的和追求著一己目的的個人,只能看做藝術的敵人,不能看做藝術的泉源。但是,在下述意義上藝術家是主體:他已經擺脫他個人的意志,好像變成了中介,通過這中介,一個真正的主體慶祝自己在外觀中獲得解脫。我們在進行褒貶時,必須特別明了這一點:藝術的整部喜劇根本不是為我們演出的,譬如說,不是為了改善和教育我們而演出的,而且我們也不是這藝術世界的真正創造者。…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50am — No Comments
第19節:酒神音樂家完全沒有形象
雕塑家以及與之性質相近的史詩詩人沈浸在對形象的純粹靜觀之中。酒神音樂家完全沒有形象,他是原始痛苦本身及其原始回響。抒情詩的天才則感覺到,從神秘的自棄和統一狀態中生長出一個形象和譬喻的世界,與雕塑家和史詩詩人的那個世界相比,這個世界有完全不同的色彩、因果聯系和速度。雕塑家和史詩詩人愉快地生活在形象之中,並且只生活在形象之中,樂此不疲,對形象最細微的特征愛不釋手。對他們來說,發怒的阿喀琉斯的形象只是一個形象,他們懷著對外觀的夢的喜悅享受其發怒的表情。這時候,他們是靠那面外觀的鏡子防止了與他們所塑造的形象融為一體。…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49am — No Comments
第18節:關於自己創作的過程
五、我們現在接近我們研究的真正目的了,這就是認識酒神兼日神類型的創造力及其藝術作品,至少預感式地領悟這種神秘的結合。現在我們首先要問,那在日後發展成悲劇和戲劇酒神頌的新萌芽,在希臘人的世界裏最早顯露於何處?關於這一點,古代人自己給了我們形象的啟發,他們把荷馬和阿爾基洛科斯阿爾基洛科斯(Archilochus,公元前714?-676?),古希臘抒情詩人,擅長諷刺詩。…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48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desafinado on May 13, 2017 at 10:42am — No Comments
歷史上的文化涵化
假如我們要在世界文化史上討論文化的涵化,那麽西方的新文化擴張,比較類似當年伊斯蘭教的文化擴張。伊斯蘭教的文化擴張,倚靠武力與商業,整盤的取代了東亞、西亞及大半歐洲地區的原來文化。這一現象,與一般的同化不太一樣,是特殊的例子,所以我把它當做文化史上文化的涵化。…
Added by desafinado on May 13, 2017 at 10:41am — No Comments
中國內部結構並不一致,這個板塊既多樣又覆雜,它不是一個「society」,而是個「communities」。因而,在中國,動這一塊,別處不見得一起動,要一塊一塊動。動的人也不屬於同一個上層,某個地方動的人是這個上層,另一個地方動的則是另一個上層,像清代船堅炮利軍事現代化是維新名臣的工作,但同時辦實業的卻是張謇這類地方大士紳,或是地方上本來有財富的商人,如寧波商人、無錫商人。商人搬來現代的制度,有失敗的,如山西商人、徽州商人;有轉化比較成功的,如寧波商人。這些商人和想要現代化的維新名臣、士紳,很少互相合作,大都各做各的,甚至還會沖突抵制。…
ContinueAdded by desafinado on May 13, 2017 at 10:40am — No Comments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號逢春,據考證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場,即現在的余西古鎮,生於1587年,死於1670年,享年83歲。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評話藝術家,他的評書風格很為後人稱道,爭相效仿。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他的一生。
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在南宋建炎年時,金人南下入侵,曹氏一脈流落至常熟。元朝至元年間,族人各自西東,曹氏為避亂,落戶通州余西場。以後多年一直在通州余西場討生活,祖父、父親在余西鎮上經商供一家人吃穿用度,叔父則在泰州和余西間來往經商,一大家子都以經商為主。後來遵循祖父的遺命,隨父遷居泰州幫助叔父經商,並說書成名,所以後人皆以為他是泰州人,其實不然。…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2, 2017 at 9:41pm — No Comments
對現在的年青人來說,跟他們談論可怕的“天花”恐怕是難以引起共鳴的,在他們的經驗及知識中,可怕的病魔決不會是天花,而是白血病、癌癥、艾滋病等,天花對他們來說似乎更像一個可怕的傳說:經常有所耳聞,但從未真正見過。沒有人會去害怕一個傳說的。如今的年青人,寧願去警惕一場流行感冒,也不會對摸不著邊的天花留存一絲恐懼。
確實,曾經不可一世的天花今天已經徹底遠離我們了,即便有人想找到它,哪怕是它的一個病毒,也成了難以實現的奢望。隨著天花病毒絕跡的腳步聲日漸遠去,天花這一曾經給人類帶來極大恐怖和苦難的疾病也正在慢慢被人忘卻,而且有可能完全被忘卻。好了傷疤忘了痛,這是人類的通病。…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12, 2017 at 9:08pm — No Comments
今年春節,我是在阿加莎·克裏斯蒂的小說世界中度過的,幾乎每天一本,連讀了七八本。波羅,馬普爾小姐,莊園,旅行,兇殺,封閉的空間,開放的時間,聳人聽聞的情節,撲朔迷離的案情,欲蓋彌彰的眼神,似是而非的供詞,錯綜覆雜的關系,縝密的邏輯,精到的推理……如氣如霧,水生風起,構成了一個“華麗的世界”,讓我輕而易舉地打發了這個數十年不遇的寒冷、陰霾、災情頻傳的新春佳節。出於一種感謝,或者紀念,我想寫點兒關於克裏斯蒂的東西。寫個書評也許是我最擅長的,但我放棄了。克裏斯蒂的小說像個盛名的公園,往來者絡繹不絕,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但總的說,萬變不離其宗,人們的感受最終似乎都差不多——殊途同歸:智力受到挑戰,好奇心得到滿足。換言之,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主題公園”,主題詞不容置疑,讚不絕口的廣告詞也非妄言。有些東西只要承認或讚同就可以了,消解和重構都可能是畫蛇添足。我認定對克裏斯蒂小說發言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堅定地放棄了。…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12, 2017 at 9:06pm — No Comments
她屬於那種等待你去引誘的女人。和我們經驗中的這樣女人不同的是,她沒有把等待暴露在聲色中,她的等待像沒有一樣默默無息,看不見,感覺不到,只有當你著手去引誘她時,才發現什麽引誘都是多余的,隱秘的等待使她變得比你自己還要熱烈,還要慷慨大方。和那些咋咋呼呼地希望你去勾引的女人相比,她要更顯得莊重而神秘,因而也顯得更為刺激有味,甚至回味無窮。…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12, 2017 at 9:05pm — No Comments
一
現在經常有人把我和遙遠的博爾赫斯聯在一起,我難以判斷這到底是對我的褒獎還是貶斥,所以我既沒有因此得意,也沒有因此失意。進一步,我也不會因此刻意回避談論博爾赫斯。今天,我可能會搬出一些大作家的金枝玉葉來替自己添色,幫吆喝,其中首先搬出的就是“博爾赫斯”。博爾赫斯有一個小說集,是1944年結集出版的,裏面收錄了像《刀疤》、《南方》、《死亡與羅盤》等著名的短篇,其中《南方》是博爾赫斯自己認可的“前三名”小說之一。現在我要說的是,這個小說集的名字很有趣,很別致,叫《手工藝品》。這不是裏面某篇小說的名字,僅僅是小說集的名字。不需要苦思冥想,大概只要望文生義一下,我們便可明白,博爾赫斯想傳達的意思就是:小說是手工藝品。…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12, 2017 at 9:05pm — No Comments
她有一雙纖細的手。她有一頭烏密的黑發。她的笑容天真善良。她的嗓音“有表演的天賦”。她的名字叫多拉·迪阿曼特。1923年7月,被疾病所迫的卡夫卡來到地處波羅的海的米裏茨裏鎮,住進了一個猶太人度假村。有一天,卡夫卡經過廚房,看見一位姑娘正忙著在殺魚,似乎有所觸動,不滿地說:“多麽纖細的一雙手,可幹的活又是多麽殘忍!”
他們就這樣相識了。她就是多拉·迪阿曼特。…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12,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十人。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 ,雲間有儒生莫後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於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 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於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於心稱善也。…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2,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毛澤東反蔣曾受眾多民主人士的擁護,只是不久便對這班人士和知識分子好對他的決策說三道四,感到不耐煩,由肅反、思想改造到批二胡(胡適、胡風),再以百家爭鳴“釣魚”,接著就是那場把55萬高中級知識分子打成階級敵人的“反右鬥爭”。由“文革”史表明,毛澤東至死仍在堅持“訓政”。他去世後,情形有改變,眾多已故或在世的大師,被平反昭雪。
據我的了解,雖有個別學者以“應帝王”為己任,但大半都認同人類社會應有普世價值。因此他們無不是堅定的愛國者,中華文化的捍衛者,而罕有人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都在各自的領域,為促使中國超越現狀而走向世界前列,盡心盡力。
三、大師的實例…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2, 2017 at 7:00pm — No Comments
他知道那個被殺死在我軀體內的人必須在今晚埋葬嗎??!
那麽,他為什麽點頭微笑,而不問一聲去哪兒?
1
什麽東西圍著我,抽打著我的臉,追逐著我,損傷著我的尊嚴,使我名譽掃地(聲名狼藉),它在屠殺我體內的那個人。…
Continue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May 12, 2017 at 6:47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