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由《海上文壇》編輯部策劃的“誰是最輝煌的一代”的調查,涉及66屆初高中畢業生即“老三屆”、70年代的“小三屆”(泛指1970年至1977年的中學畢業生)、如今的“六八式”(60年代出生,80年代大學畢業),年齡橫跨25年。由於各自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極其不同,所以成為事實上的三代人。另有少部分被調查者或比老三屆稍許年長,或比六八式年輕。
老三屆:一只翻來翻去的“兩面黃”43.3%的被調查者認為老三屆最輝煌,36.7%認為六八式最輝煌,13.3%則選了小三屆,另有6.7%認為三者無法比較,不置可否。 …
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May 6, 2017 at 6:33pm — No Comments
女孩子們,是否渴望傾訴?是不是都有著藍色的憂郁與柔情?花開的季節有多少美麗的春夢,還是說我們夢樣的青春有多少美麗?我聽著英文歌,懷著一種優柔的執著,記錄下前人的生命華實。
你寂寞。泰戈爾說:“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說他欺騙我們。”
你自卑。“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那只是因為你跪著。”
你痛苦。牧師悄悄告訴你:“人比神偉大,因為神不懂得痛苦。”
你違心。知道嗎:“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必須做,但你不一定喜歡做,這就是責任的全部意義。” …
Continue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May 6, 2017 at 6:30pm — No Comments
聽老人講,人是有魂兒的。但我不信世界上會有什麽魂兒。
可最近我卻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車呼嘯著開出了石家莊市。車廂裏人挨人,人擠人,滿滿登登。
剛上車的一個小夥子,看到一個座位上放著本又臟又破名叫《野女艷史》的書,抄起來,扔到茶幾上,旁若無人地坐下。
鄰座一位幹部模樣的人說:“對號入座,這兒有人。”
那小夥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臉上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著對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紅上衣的十來歲的小姑娘,問:“是嗎?” …
Continue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May 6, 2017 at 6:29pm — No Comments
我是那些尋找藏書癖所愛書的人中間的一員——愛德華·紐頓
幾年前,朋友從國外回來,見我寒酸的陋室,卻有幾櫥子沈甸甸的書,似乎有點打動他,由衷地誇了我一番,之余,又炫耀地跟我講起了一個藏書家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愛德華·紐頓。
00輯一金“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藏書之多之奇使你簡直難以相信……現在整個歐洲都在談論他,人們對他除了應有的驚詫和膜拜外,似乎更多的是懷疑……人們懷疑他是因為他所做到的太神奇了,就像我們懷疑門捷列夫在馬車的顛簸中夢見元素周期表一樣……有些書,你也許可以想象作家是怎樣創作並讓它出版出來的,卻很難想象他——愛德華·紐頓——是怎麽索集到他櫥子裏的……他櫥子裏有很多書都是舉世無雙的,他感興趣的似乎也正是這些‘孤獨的書’……”…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6, 2017 at 6:28pm — No Comments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要說這句話是很稀松平常的,不論怎麽說,正說也罷,歪說也罷,這句話都是沒什麽了不得的。不信,你念上一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聽一聽,想一想,比一比,好嗎?有意思嗎?沒意思。八個通用俗字,一個簡單的對仗,一點小兒科的押韻,既不精準雅致,也不劍走偏鋒,詩不像詩,詞不像詞,有點四不像;再三考證,誰說的?不知道,既不系哪個名流所作,也不見何方豪士抄錄,有點三不沾,有點盲流的意味,有甚意思?沒意思!
不是苛刻,這句話確鑿是太尋常,沒名堂,細致品來,論詩沒詩意,講趣沒妙趣,索古沒典故。有一點浪漫主義的東西,似乎更證明它與兒歌、童謠是一路貨。這叫什麽玩意兒,都跟兒歌比肩去了,難怪沒個古人來認領。古人多清高,吟詩誦詞,語不驚人死不休,像這等弱智、寡淡的大白話,死了都是不肯認的。…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6, 2017 at 6:27pm — No Comments
鳳是伐木工人的後代,她對伐木工人一直有很深的感情。40年前,鳳的父親用籮筐背著她進了獅子山林區當了一個伐木工人,當時她才九歲。從那以後,鳳再沒有離開過這個林區,她就像山上的一棵樹一樣,在鳥語花香中一天天過去,一年年長大。在鳳15歲那年冬天,她父親好好地走在下山的路上,突然被一塊不知從哪兒飛來的石塊擊中後腦勺,便再也沒醒過來。鳳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死去活來。沒有了父親,鳳不知怎樣才能活下來,最後還是她父親的朋友,他們都是伐木工人,替鳳在11#工區的集木場邊搭了一間小木屋,砌了個爐竈,給了她一份燒飯的差事做。他們每天在鳳擺開的簡易攤上吃上一頓中午飯,鳳一天的飯錢也就有了。鳳就這樣活下來了,快30年了,鳳幾乎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伐木工人養活的。…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6, 2017 at 6:23pm — No Comments
一
一晃眼,離開家鄉已經有二十七個年頭,人也過了不惑之年。我一直在漂,二十多年中先後在福州、南京、北京、拉薩等七個城市工作和生活過,現在在四川成都。年輕和文學給了我漂泊的勇氣和熱情,四十歲前我幾乎從沒想過回家鄉的事,探親的時間也很少。但是年齡在改變我,這兩年我頻頻回去,幾乎所有浙江的活動都參加,為的就是回家看看,小說中也開始出現了鄉親形象。像所有身在異鄉的人一樣,我最終還是逃不過因為年齡增長而增長的思鄉病。按說這兩年,調回杭州、上海的機會不乏其有,但最終我還是下不了決心。究其原因,說出來別人也許不可理解,我覺得那邊往前走的速度太快了。印度有句諺語: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走得太快肯定會丟掉一些東西。總的說,這是一個物質論英雄的時代,而杭州和上海及周邊無疑是這個時代的急先鋒,佼佼者,過度物化的潛規則隨時可見,隨處可用,人都以物質和金錢論英雄,太喧囂,太鋼筋水泥了,我不適應,也不欣賞。…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6, 2017 at 5:19pm — No Comments
娜斯談芬蘭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1898-1976)――
“阿爾托對於材料的價值觀也與他的理念一脈相傳。他看重木的高貴與磚的謙卑,這是他最常采用的兩種材料。在他個人夏季別墅(一九五三年)中,這兩種材料的多樣化組合和表現力、予人深刻印象,化普通的材料為精致的效果,這是他的主張,也是他的成就。他說:‘磚是形式創造中的重要元素。……臺建築就是把一塊不重要的石頭變成一塊金子。’”(娜斯,2005,《阿爾瓦阿爾托:尋找人性的現代空間》,見散文集《想象舞蹈的馬格利特》,北京三聯書局,241頁)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6, 2017 at 5:16pm — No Comments
紙風車成立之初,就有人來邀請劇團協助幫忙設計比較有創意的場合,例如說學校的畢業典禮,或一些企業晚會的場合,加入一些創意讓原本無趣的活動成為人人喜歡及開心的元素,是一個最好的藝術推廣的原點,當然籌辦這一連串活動的初衷相當單純,也是為求劇團的長久生存。……校園畢業典禮、企業園遊會自然也可以是補貼經營赤字的大好機會及市場,如何吸引業主舍棄傳統的舞龍、舞獅而選擇劇團藝術;就靠發揮創意,將劇場的語匯經過巧思加以轉化,這個過程其實不容易,必須面對不同的觀眾群、不同的老板(業主),不同的藝術口味,它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工程。紙風車至今已歷練多次小至校園大至萬人活動的策劃執行經驗,才能有今天將藝術創意多元化並且商業化的發展,也才能創造一次又一次發揮以劇場思維,為大眾創造出視覺美學的新體驗。(臺北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2004,《Enjoyit! 輕松享受藝術吧》,見黃金鳳編,《表演藝術:啟動創意新商業》,75-76頁,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6, 2017 at 5:15pm — No Comments
第九天(9月16日)
我看過一幀契訶夫在梅裏霍沃故居的老照片,一幢林間的尖頂木板房被風雪包裹著,那種荒寒又深邃的氣息,深深把我吸引。這成為我從莫斯科向南穿過大片森林和草原前往梅裏霍沃的原故。
然而——現在,在我面前呈現的契訶夫的這個莊園,卻如同一幅展開的色彩光鮮的畫。這是一座單層的簡樸的木屋,看上去更像農舍,房間不大也不多,如今通過博物館化,內部豐富又充實,神氣活現地呈現出作家生前日常生活的景象。…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6, 2017 at 5:15pm — No Comments
今天,如果有家雜志向自己的讀者們提出一個問題,那它這麼做的目的,就只是針對每個人都已經有所見解的某一項主題來征詢意見,所以,想借此得出什麼新東西是不太可能的。而18世紀的編輯們則更喜歡向公眾提些尚無解決辦法的問題。我也不知道這種習慣是否更為有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會更加吸引人。
不管怎麼說,反正與這種風尚相順應的是,1784年的11月,有這麼一家德國期刊,即《柏林月刊》,刊載了對一個問題的答覆。問題是:什麼是啟蒙?答覆者:康德。…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6, 2017 at 5:14pm — No Comments
十歲以前,神在我心目中有個清晰圖像:老而憔悴,披著白紗巾,是個外表平凡的可敬婦人。她雖像人類,卻跟我夢裏的幽靈更有共同之處,一點都不像我會在街上碰見的人(土耳其語有個單字“O”的意思指“他”、“她”和“它”)。因為她出現在我眼前時是上下顛倒,稍稍偏向一邊,我幻想世界中的幽靈們在被我發覺時,羞怯地消失在背景中,她也一樣:在以某些影片和電視廣告中出現的搖擺手法拍攝周遭世界後,她的形象銳化,開始上升,達到雲霧中的恰當位置便隱沒而去。她白頭巾上的皺褶,就跟雕像和歷史課本上的插圖一樣,清晰而精細,覆蓋全身,因此我甚至看不見她的手臂或腿。每當這幽靈出現在我眼前,我便感到強大、莊嚴而崇高的神靈降臨,但奇怪的是並不覺得恐懼。我不記得曾請求她的幫助或指引。我非常清楚她對我這般人不感興趣:她只在乎窮人。…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6, 2017 at 5:13pm — No Comments
今天早上乘地鐵,從名古屋火車站動身去名古屋大學開會。在本山站轉車排隊的時候,看到了200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益川敏英的身影。身材矮小的他步履蹣跚,在人群中特別好認。他提著黑色的文件包,戴著眼鏡,目不斜視,找了一隊排在後面,與我排的隊相距10米左右。
我馬上想起背包裏面的相機,取出來卻發現,電池沒電了。真寸,在這關鍵時刻相機卻不爭氣。地鐵來了,我們從不同的門上車,在人山人海中已經看不到益川教授的身影。但是我確信他會和我在同一站下車,就是名古屋大學站,因為著名的小林-益川研究所就坐落在名古屋大學校園,那是他們二人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名古屋大學為了紀念這兩位自己培養的好學生,專門建立的研究所,益川教授任所長。…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6, 2017 at 5:13pm — No Comments
張君從英國留學回來,我們幾個好友為他設宴洗塵。席間,一個朋友不雅的口頭禪使他很不快,幾次露出厭惡的表情。席散送張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解釋說,那句口頭禪不過是無所指的語言習慣,聽慣了也就不覺得什麼了,張君沈默了一會說:“我給你講一下我剛到英國的經歷吧!”
和在布裏斯托爾的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一樣,我也是借住在當地一戶居民家中,這樣既省錢生活的條件又好。
房東姓坎貝爾,是一對老年夫婦。坎貝爾夫婦待人熱情大方,他們只是象征性的收我幾英鎊房租,硬把我從鄰居家“搶”了過來。有一位外國留學生住在家裏,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他們不僅讓整個社區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還打電話告訴了遠在曼徹斯特和倫敦的兒女。…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6, 2017 at 5:12pm — No Comments
上週我國創新創業圈的大活動「MEET Taipei」於台北舉行,今年展會以 「Leading the Future for Startups」為主題,也是展現近年我國創新創業發展樣態與特性的絕佳場合。此外,該次展出的團隊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10個城市、超過280…
ContinueAdded by VR on May 6, 2017 at 5:10pm — No Comments
新政府上任後,蔡總統提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發展藍圖為「數位國家、智慧島嶼」,行政院也相應研擬「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2017~2025年)」中,未來政策重點將著重於創造連結,包括政府跨部會連結、跨產業連結、跨軟體和硬體連結、跨世代連結。到底這些不同系統之間如何能成功連結?其間涉及的關鍵因素又包括哪些?都是政府在研擬方案時所需納入考量的。無獨有偶,日本於今…
ContinueAdded by VR on May 6, 2017 at 5:09pm — No Comments
1
他現身在餐桌邊時,很像一個紳士,溫情而憂郁,憂傷而從容。有時候他會帶著他的小銀,從窗戶外面走過,我聽不見他的聲音,小銀一直很安靜,即便踏碎了月亮。小銀有踏碎月亮的力量。既不是鐵,也不是水銀。我的屋子外面沒有草地,這幾天的天氣總是不好,雨持續不斷的下著。可能還會延續下去,我想,很可怕的持續的力量。院子里的老太太不能看書了,她坐在門口,望著外面的雨,有時候發呆,累了就打一會兒的盹,希梅內斯和小銀不會打擾她。她安寧的像只失聲的孔雀,雨阻斷了她的想象。我走上樓梯的時候,她會伸長身子來望著我,我懂得她的好奇,但仍然一步一步的走了上去。既不想和她打個招呼,也沒想過留下來陪她一陣子。…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6, 2017 at 5:00pm — No Comments
這一戰略構想下的合作屬性是自主、開放和自願的跨區域合作,強調政策對話,突出基礎設施與發展能力的共同開發,突出政府、產業、金融與文化之間的互動、協同和綜合性合作,謀求平等、互利和共贏的合作框架,謀求建立一種非制度性與非一體化的開放、包容和可持續的合作秩序。在這一秩序下,既不存在“中心和邊緣”或“核心與外圍”的合作關系,也不複製“依附與被依附”的合作關系。雖然目前難以正面回答這一戰略構想下新合作秩序的特征,然而新合作秩序的重要前提是尊重主權國家的權益,形成共享的“絲路文化”。…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May 6, 2017 at 5: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