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流域滾動
那些葡萄牙人稱我 Rio de Ouro
黃金之河,以半個世紀前他們
在非洲西部發現的一條傳說
產金之河的名字命名我
我穿過峽谷、幽暗的史前史
以一條燦爛金黃,兀自歌唱說話的
舌頭。有時我也啞口無言,面對
沉默的一堆石頭,峭壁,喉乾舌燥…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57pm — No Comments
春日,大街,海風
「大濤のひゞく師走の巷かな」
七十年前出版的《花蓮港俳句集》裡
你這麼說。濤聲從你書寫此詩的
昭和十年一直迴盪到現在,並且
將之翻轉成我聽得懂的中文:
「啊,濤聲迴盪的臘月的街巷」
我走在春日街上,海風習習
「神野未生怨」是你的筆名或…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53pm — No Comments
七個厭倦了天上生活的神祇
瞞著他們不食人間煙火的同僚
偷偷跑到這島嶼邊緣的海濱
散步,聊天,看海
餓的時候用漁網下載朝暉或
晚霞煮石,或者伸手抓幾朵
飄過他們頭上的棉花糖
也聽電台的音樂(跟那些
豎耳傾聽的貝殼):短波…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48pm — No Comments
穿過隧道,我們
從瓦黑爾溪走到
塔次基里溪,彷彿
旅行在一張地名
新奇的外國地圖
再穿過一條隧道
我們看到了瀑布
手冊上說它叫白楊
瀑布,因為不遠處
海拔更高的公路上…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47pm — No Comments
車過木瓜溪,十九
遇雨。或謂地形雨
飽含水汽之氣流
沿迎風面之山坡
上升,溫度降低凝
結而成︰不在溪北
我住的大街,不在
溪南你在的西瓜田
多情的木瓜山
投給木瓜溪的銀木瓜…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46pm — No Comments
那時我們對海的記憶如沙灘上的沙粒那般豐富,走下南濱堤防,我們就成為一隻螞
蟻,要走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才到達海。多麼寬闊的沙灘啊,你說。你看見海岸以優
美的夢的弧度,圍繞著你生長的小城。你只是一個小孩,跟螞蟻一樣大的小孩,但
這方糖、砂糖的沙灘何其甜美啊。那藍色的海鐵定是一塊藍色蛋糕,但你不敢說它
是什麼口味或質料,因為每天它總是翻轉出不同藍色,不同風貌,神的食譜比海還
大本,它蛋糕的配方,種類比沙灘上的沙粒還多。那些翻白的浪,當然是神的唾液…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44pm — No Comments
山很慢
風很慢
雲柔軟操很慢
啄木鳥打字很慢
麵包從麵包樹上掉下來很慢
海抽用面紙很快
火車很慢
報紙很慢
銀行搶劫歹徒拔槍很慢
政黨輪替很慢…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43pm — No Comments
遠東百貨公司
阿美麻糬
肯德基炸雞
惠比須餅舖
凹凸情趣用品店
百事可電腦
收驚
震旦通訊
液香扁食店
真耶穌教會
長春藤素食…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41pm — No Comments
→ 觀賞 2011"端午松園詩歌月"現代詩團體朗讀優勝玉里國中同學朗誦〈小城〉
他們住在這裡。一些風,一些
雲。一條街和另一條相逢,交叉
成十字。他們過街撿回被風
吹遠了的樹影,連同剛擦亮的
心情,一起拴在門柱上。十字
和十字連結成方格,一塊一塊
彷彿在棋盤上。他們種田,捕魚…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41pm — No Comments
在昭和十三年出版的《躍進東台灣》裡讀到昭和六年正月號《台灣パツク》雜誌所載「台東廳轄內美人」讀者票選辦法:「甲種,一般家庭の婦人;乙種,花柳界の婦人」……投票入選者賞品如下:「一等,十八金製指環一個;二等,置時計一個;三等,台灣パツク六個月分;四等,台灣パツク三個月分;五等,風呂敷一枚」。在書前的圖片頁裡,我看到影印後風采依舊的「花蓮港の名花」。我不知道她們有沒有領過類似的獎品,曾經在我生長的花蓮港街上飲酒,歌唱,化妝,卸妝,流淚,微笑的這些美人——
Cafe祇園會館 幸子君
Cafe泰雅 真澄君
Cafe祇園會館 みくに君
花家 阿守君…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40pm — No Comments
我聽到他們齊聲對我呼叫
「珂珂爾寶,趕快下來
你遲到了!」
那些站著、坐著、蹲著
差一點叫不出他們名字的
童年友伴
他們在那裡集合
聚合在我相機的視窗裡
如一張袖珍地圖:
馬比杉山 卡那崗山 基寧堡山…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39pm — No Comments
多遙遠啊
港口與島的呼喚
在我們共同長成的濱海的中學
一千次 風
把鹽塊撒進晶亮的課本
我坐在闃靜的圖書館一角
跟同起伏的潮聲一頁頁批讀
學生週記
漁網曬滿斑駁的沙灘
旅行社的巴士載來最新一批看海的外國遊客…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30pm — No Comments
──那不只是一條街,
那是一個城市,一種氣質……
→ 觀賞陳黎詩映像〈花蓮港街.一九三九〉 ↓
我站立的位置在野球場的右外野
花崗山公園,這個嫻靜如少女的小城
微微隆起的胸部。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的
貴州丸從海上緩緩駛進新築的港口
兩個高等女學校的學生唱著校歌…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28pm — No Comments
我在他留下來的眾多的照片中
找到這一張年代不明的風俗照:
「蕃人納稅」── 六個耕織完畢的卑南族人
手持稅單,魚貫地走進午後的役場
他們筆直的身軀恭敬地向著端坐桌前
同樣恭敬的稅吏,向著滴滴答答,具體而微
勾勒往事的算盤,他們赤裸的腳踩在地上
彷彿泥土連著泥土
他一定喜歡他們樸拙踏實的樣子,喜歡…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27pm — No Comments
時間是昭和七年
六個穿著整齊制服的消防隊員,或立或坐
機械而對稱地分擁鏡頭中央兩輛
擦得鮮亮的消防車
後面是一根木頭電線桿和一棵檳榔樹
再後面是銅獅雄踞的紀念館
一朵雲剛剛飄過,停在照片外
不遠處花崗山公園的涼亭上
應該有一塊花蓮港廳消防組的牌子掛在…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26pm — No Comments
1
在微雨的春寒裡思索你靜默的奧義
那寬廣是一親密的貼近
萬仞山壁如一粒沙平放心底
雲霧推抹
濕潤中流轉、靜止的千綠
那溫柔彷彿呼吸
如一葉之輕落,如一鳥之徐飛
又彷彿一樹花之開放
在陡峭光滑的巖頂絕壁…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23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22pm — No Comments
寫我的家鄉花蓮
後山
花蓮,舊稱「後山」,是本省開發較晚之地區。一如所有後起、新興的事物,在性格上它具有開放、包容的特質。相對於台灣西部或北部,它的居民比較沒有什麼歷史包袱,他們不必對昔日或光榮的過去,付出太多的眷戀,也比較沒有什麼激烈的政治意識或敏感。…
Continue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20pm — No Comments
重唱郭子究半世紀名曲
郭子究 ( 1919-1999 ) 是相當傳奇的音樂人物。他只有國小畢業,卻憑著熱情與天賦,摸索出一條自己的音樂之路。他在花蓮中學擔任了三十四年的音樂老師,以其強調讀譜、視唱能力的獨特教法 (花中學生音樂課都要先通過「La La La……」節奏視唱這一關) ,循序漸進引領無數學生進入音樂殿堂。又以身作則,以親譜的歌曲為教材,讓學生在親切學唱中自然領受音樂之妙。說他是「花蓮音樂之父」一點也不為過。他的學生畢業後,分佈各地,每愛傳唱他的曲子,他最動人的一些作品,譬如〈回憶〉,〈花蓮舞曲〉,〈你來〉……,遂由花蓮名曲變成凡有台灣人處皆得聞的台灣名曲了。
我在花中求學的六年 ( 1966-1972…
Continue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18pm — No Comments
張愛玲和我有什麼關係?當然沒有。
但當這位七十五歲,特立獨行,在作品中酷戀月色的女作家,孤寂地陳屍美國寓所的消息在中秋夜傳回島上,並且引發一波又一波讀者與作者切身的哀悼與追憶後,我不禁再一次問自己:「大家都跟張愛玲有關係,你獨獨和張愛玲沒有關係嗎?」我用力思索了好幾分鐘,找來她寫或寫她的一切書籍,苦讀、重讀、快讀了兩日夜,然後,總算不再怕人會笑我落伍地告訴自己:「張愛玲當然和我有關係!」
張愛玲和我有什麼關係?我,一個在台灣寫詩的人。張愛玲是和一個在台灣寫過詩的人有過一點關係。在散文集《流言》裡的一篇 〈詩與胡說〉張愛玲寫說,她第一次看見路易士的一首詩 〈散步的魚〉,頗覺其做作,後來讀了他的〈傍晚的家〉,覺得非常滿意,因之「不但〈散步的魚…
Continue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y 13, 2017 at 5:16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