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261)

蘇煒《走進耶魯》海國觀想 (1)

程堅甫:中國當代農民中的古典詩人

——一個被沈埋的詩人和一個被沈埋的詩道



“逢人說項斯”

此文的寫作,有一個故事套故事的緣起。

旅居舊金山的散文家劉荒田兄,傳來一篇他記寫廣東故鄉台山一位已故老詩人程堅甫的詩詞創作和人生故事的文字。一讀之下,大驚失色:程堅甫何許人也?詩風沈郁,筆力遒勁,直見性命,劈面驚人。聞所未聞,卻又是一個“甫”——原來是一個真正躬耕鄉野並終老荒村的農民詩人。其詩其人,行狀風格,確乎逼肖大歷夔州時期的杜甫——簡直就是中國農民中的“當世老杜”呀!…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9pm — No Comments

蘇煒《走進耶魯》芳草天涯 (19)

“餓狼”

不敢怠慢,我趕緊拿出全套家夥,冒著小雨,開始在院子的四周土地裏挖找蚯蚓——那小鳥救命的母乳。下過雨的濕地,往常只要一翻弄就可以看見蚯蚓的蠕動,怎麽現在,像是全跟我捉起迷藏來了?我拿著小鏟子和玻璃瓶子,把院子四周的濕土挖了個遍,零零落落,三根五根,一條條無辜的蚯蚓被我“捉拿歸案”。我設好了專用的案台,隨時為我的鳥孩子伺弄食物。

“勸君莫打三春鳥,鳥在巢中盼母歸。”我真不知道,真實情景裏的鳥媽媽,是怎樣在巢中把一群時刻張著大嘴的鳥孩子餵大的?眼前只是半握大小的雛鳥而已,可我分明感到,我餵的不是一只鳥,而是一頭狼,一頭餓狼。——什麽“15分鐘”?隨時隨地,只要聽到任何動靜,它都要呀呀呀地張開黃口大嘴,躍動著身子向你討吃,並且吃相瘋狂、醜陋,時時恨不得要把我捏著蟲子的指頭都一古腦兒吞咽下去。…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9pm — No Comments

蘇煒《走進耶魯》芳草天涯 (18)

新孩子

我才明白,剛才那位美國路人,為什麽會躊躇不前,袖手觀望。

我開著車,端端用自己的體溫烘暖著小鳥。按照她的要求,先行來到了她的好朋友——一位從小就喜歡觀察自然和小動物的女孩子凱麗家裏。驚喜過後,就是長長的憂慮。凱麗的媽媽告訴我:這裏的人都知道,養護一只剛出生的小雛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馬上給當地的兒家動物醫院打電話,聽到的都是一片推搪、拒絕的回音。幾經周折,她總算幫我查詢到一個保護野生動物組織的電話,留下了求助的錄音。…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9pm — No Comments

蘇煒《走進耶魯》芳草天涯 (17)

小鳥依人

它會死的。一一它會死的?

夏日一場暴雨,在校園前面的馬路邊積出一汪汪的渾水。想到今天是女兒的生日,便匆匆離開辦公室,趕往接送女兒的夏令營去。不想遠遠地,看見路邊的積水上掙紮著一個小小的身影,一個美國路人站在旁邊,正在躊躇觀望。走近前去,我發現是一只小鳥在水中撲騰,沒由多想,便彎下身去,伸手從水裏撈起那個小身子,把它輕輕放到旁邊隆起的樹根上。——噢,這是一只被風雨打落的剛剛出生的小雛鳥,濕漉漉的身上光裸著,還沒長出毛來。

它會死的,它會死的。那位路人似乎不忍細看,喃喃著轉身離去。我放下小鳥,轉身急急跨過馬路,耳邊似乎才分辨清楚那位路人剛才嘟囔著的話音:它會死的。…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8pm — No Comments

蘇煒《走進耶魯》芳草天涯 (16)

2006年8月9日郁風

信紙的天頭和邊角,還補進了幾行顯然是意猶未盡的文字:

我保存了不少交響樂密紋大唱片直到“文革”,被抄家的紅衛兵一摞摞地敲碎!

(你的書也讀了一些,對於“流浪”很感興趣。)

此信寫完,因找不到地址,你明明寫下,但那紙條不知在哪裏。用Email問《萬象》主編,他當天就回覆了。8月18日…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6pm — No Comments

張進步·暗月之章

這時光讓我噤若寒蟬 一群群飛散

這時光是暗月驅趕的麻雀 它飛散

不知何時才能重返 我盼望它重返

我盼望 在陰冷的氣候中 我的盼望從未缺席

這暗月讓我噤若寒蟬 它來回地繞著圈子

這暗月是跟隨我的小獸 我看不見

只能讓感覺之手輕輕撫摸它 它有時溫順

更多時候 我站在門外 它坐在幕內

那些風聲鶴唳的舊時光 不伏貼地揪著我的頭發…

Continue

Added by SRESCO on May 23, 2017 at 10:33pm — No Comments

陸建德:地之靈 ——關於“遷徙與雜交”的感想(下)

聽起來薩伊德和拉什迪的遷徙或越界之路通向四面八方,沒有規律可循。他們的言論確實令人想到“世界公民”的始祖、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可是他們有意無意地誤導了讀者。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一文提到,海灣戰爭前夕,英國首相梅傑在一次電視講話中說“西方”要對薩達姆•侯賽因采取行動,他意識到“西方”一詞不妥,於是後來在該用“西方”的時候一律改用“國際社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亨廷頓直率地說,梅傑的口誤暴露了真相,“‘國際社會’這詞組已變成取代‘自由社會’的委婉語式的集體名詞,它使旨在維護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利益的行動具有全球的合法性。”(注:Samual P.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in Foreign Affairs ol.72, No.3, Summer, 1993,…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3, 2017 at 10:33pm — No Comments

劉申寧:論文化與傳統(下)

五、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1.王道理想…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10:16pm — No Comments

劉申寧:論文化與傳統(上)

一、何謂“文化”? 

文化是人們在改造自然環境中所獲得的品格、行為和方法,以及由此所積累起來的意識、風俗、禮儀等精神復合體。

講文化,既有對傳統文化的估價問題,又有對現代化的理解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承認文化的多元論,不僅承認文化起源上的多元論,而且承認在文化的現代化上也是多元的。…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10:16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4)

四 “學藝”還是“事業”

五四時期活躍於北京大學的眾多社團中,有兩個是以“言說”為主攻方向的,一是發起於1917年12月的雄辯會,一是創立於1919年3月的平民教育講演團。歷經沈浮,八十年後的今日,後者聲名如日中天,前者則很少為人關注。這里試圖勾勒兩個社團的基本面貌、思想資源以及發展趨勢,並將其對照閱讀,目的是凸顯“五四”那代人的文化姿態與思維方式。選擇作為一種論述策略的“雄辯”或“講演”,不只受制於擬想讀者(聽眾),而且牽涉一系列重大命題:如學校與社會、思想與行動、懷疑與信仰、對話與獨自、邏輯與立場、精英與大眾等。而所有這些,深刻影響著“五四”以後中國知識者的歷史命運。

為紀念校慶,1920年12月17日的《北京大學日刊》上,專門載文介紹本校的“學生生活及活動”。…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52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5)

平民教育之展開,不僅因國民識字少,還是講演者道德自我完善的需要。1917年入北大國文門、結業後轉入哲學系學習的鄧康(中夏),既是平民教育講演團的主要發起人,又帶頭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斯學說研究會”,成為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其對於講演團的自我定位,便另有一番天地。在1920年6月的一次演講中,他給出的題目是“我們為什麼要來講演”,副標題便是答案——“謀大學教育之普及”82。“平民教育”,對於演講者和聽眾來說,同樣重要;換句話說,這不僅僅是你們的事情,也是我們的事情。如此內外呼應,促成了北大平民教育講演團的巨大成功。…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52pm — No Comments

王三義:文化交流中的“理解”問題

不同文化的跨界交流,“互通有無”並不難,難的是對外來文化的“理解”。



若不從“價值”、“意義”著眼,而從具體細節著眼,明清時期的中西文化交流,能引起人興趣的地方太多。比如,利瑪竇在廣東學的漢語,到北京後是如何交流的?傳教士介紹中國,為何急於“全景展示”,名為《中華帝國誌》、《中華帝國史》《中華帝國縱覽》、《中華帝國全誌》的書就有那麽多?明朝或清朝的同一個事件,在傳教士筆下竟有五花八門的解釋。當中國人得知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經濟學家魁奈、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推崇中國文化時,一定會感到驚喜。可是,把那些贊美之詞放在一起,就會吃驚地發現:他們不僅說過頭了,而且,他們理解的中國與真實的中國差距不小。再讀徐光啟和李之藻的書,原來他們對西方的認識和理解,也與實際有很大出入。…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41pm — No Comments

陸建德:地之靈 ——關於“遷徙與雜交”的感想(上)

英國小說家D.H.勞倫斯也是一位難得一見的批評大家,他的《經典美國文學論》是美國文學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該書導論“地之靈”(The Spirit of the Place)中,勞倫斯寫道:

 每一個大陸都有它自己偉大的地之靈。每一個民族都被某一個特定的地域所吸引,這就是家鄉和祖國。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點放射出不同的生命力,不同的振幅,不同的化學氣體,與不同的恒星結成特殊的關系……。但是地之靈確是一個偉大的現實。尼羅河流域不僅出產谷物,還造就了埃及國土上那了不起的宗教。中國造就了一切中國人,將來也還是這樣。但舊金山的中國人遲早會不成其為中國人,因為美國是一個大熔爐,會熔化他們。…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3, 2017 at 9:38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3)

演說者不該總是居高臨下,必須學會反躬自省。如此重思想、善學習、能反省的演說者,在清末民初,並非全然沒有;只是以往我們過於強調對下層百姓的“口頭啟蒙”,而忽略了演說可能存在別的面相。比如,談及演說,我們更多關注其在政治史上的意義,而漠視其在學術史上的貢獻。福澤諭吉所設想的“演說”如何有利於學問的形成與展開,在晚清以及當世,便都很少被提及。…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1)

內容提要:“有聲的中國”是相對於“無聲的中國”而言,不僅指“舍掉古文而生存”,而且可以從“聲音”的角度探討中國現代文化演進的新路徑。本文從近現代的“演說”入手,著重討論作為“傳播文明三利器”之一的“演說”,如何與“報章”、“學校”結盟,促成了白話文運動的成功,並實現了近現代中國文章(包括述學文體)的變革。 …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6)

1922年章太炎的上海講學,有三種不同的記錄整理本——《申報》的摘要本、張冥飛的文言本以及曹聚仁的白話本。這里真正需要認真比較的,是張、曹二本。張書錯漏百出,亂加按語,封面上還赫然寫著“長沙張冥飛、浙江嚴伯梁批注”,難怪章先生極為憤怒1:Ⅸ。至於年僅21歲的曹聚仁,其記錄整理本為何能得到一代大儒章太炎的賞識,曹的解釋是:第一,“章師的余杭話,實在不容易懂”,只有“對於他的方言並不感到困難的人”,才沒有理解的障礙;第二,在杭州一師念書時,曹已經讀過《國故論衡》和《檢論》,熟悉章太炎的學術思路,“又從單不庵師那里知道足夠的關於今古文家爭執知識”,因此,記錄稿才可能“沒有錯過一句話,一個人名,一個地名”1:Ⅹ。…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2)

1902年的《大公報》上,刊有《說演說》一文,稱今日開瀹民智最有效之三物,分別為譯書、刊報和演說,而後者“惟先覺之士能見之而流俗不暇察也”。若論上下溝通之便捷,“死文字斷不及生語言”,這也是“後起愛國之賢不可不講演說之術”的原因。至於作者堅稱“必有一律通行語言以為演說之器用”⑨,正與蔡元培“令習國語”的思路相通。只要記得章太炎在北大講演,“因學生多北方人,或不能懂浙語,所以特由錢玄同為翻譯”;以及梁啟超特別得意於因夫人指教,“得諳習官話,遂以馳騁於全國”⑩,就能明白晚清提倡“演說”者,為何特別在意各地方言的限制。…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7)

文接上一篇: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6)

本講演並無底稿。在講述時,托王煜同學筆錄。口講與自己撰文不同,而筆錄與講述之間亦不能說無距離。如果我自己正式撰文,也許比較嚴整而詳盡。但有這個時間限制的機會,也可以逼迫我作一個疏略而扼要的陳述。這也自有其好處。而王君的記錄也自有其筆致。換一枝筆來表達,也自有其新鮮處。順其筆致而加以修改,也覺得與我的原意並不太差。緊嚴有緊嚴的好處,疏朗也有疏朗的好處。是在讀者藉此深造而自得之。1=Ⅳ…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韓震:中國文化建設的歷史方位——兼論文化自信(上)

自從人猿相揖別,人類大約已經有200多萬年的進化史。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文化發展的歷史。在自然界基礎上,人類創造出了一個文化世界,文化反過來又促進了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與發展。特別是在有了文字之後,人類文化的境界和功能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此之後,人類不僅能夠創造各種物質形態的文化物品,而且也發展出越來越豐富的觀念形態的文化,如各種思想、價值、理論和信仰。因此,在人類社會中,原來大自然盲目的自然進化就轉變成為越來越自覺的文化發展。人類社會越是發展,文化的作用也就越是顯著。…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8:40pm — No Comments

韓震:中國文化建設的歷史方位——兼論文化自信(下)

要做好文化傳承創新,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弘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掌握前人積累的文化成果”,這樣我們才有作為文化傳承創新可能性的起點。中國的文化發展只能從中國本身特定的歷史條件與文化背景出發,這是我們進行文化傳承創新的絕對起點,也是我們所說的“中國文化傳統”存在的根據。我們不能硬搬別人的文化,因為別人與我們有不同的歷史條件和傳統;我們只能根據我們自己的文化現實,學習、借鑒別人的文化經驗,進而推動文化的創新。…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8:4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