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21)

周志強:作為一種形象的“文學語言”(上)

內容摘要:文學語言不僅塑造生動的文學形象來感染人,而且,其自身也成為對讀者富有巨大感染力的、韻味深長的藝術形象。漢語形象則是指,建立在漢語基礎上的語言形象。一方面,文學形象是建立在語言形象的基礎之上的,另一方面,語言形象具有自身的意義,可以和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形成有趣味的對話關系。 

把語言作為一個審美形象來理解和把握,也就是相信文學語言本身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而不是像傳統的文學理論所認為的,文學語言僅僅是表達意義的工具和手段。在這里,我們講語言的形象,指的是文學語言不僅塑造生動的文學形象來感染人,而且,其自身也成為對讀者富有巨大感染力的、韻味深長的藝術形象。漢語形象則是指,建立在漢語基礎上的語言形象。…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y 23,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胡磊:懷舊是一種現代性症候

當電影《致青春》成功戳中所有人的青春與懷舊情懷,當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和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在歷史面前再次觸碰苦難,當羅大佑的演唱會在多少人的腦海中打開青春紀念冊,當藍精靈、變形金剛、奧特曼在80後的青春紀念冊中打開童年憶往,當央視春晚小虎隊再次聚首重出江湖演唱熟悉的歌曲,當同學戰友聚會突然變得頻繁起來等等,懷舊儼然成為一種社會情結。在時光的過濾中,人們通過一個個懷舊事件賦予過去價值和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曾一果 王莉:“懷舊”的城市詩學 ——關於“蘇州形象”的影像建構

引言

近年來,上海城市文化研究是一門顯學,特別是大眾媒介的老上海懷舊引發了李歐梵、張英進、孫瑋等學者的關注,但是學術界對於上海身邊的蘇州——一座具有濃厚懷舊色彩的城市卻沒有給予太多注意。不過,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明清兩代,蘇州可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繁榮之城,對蘇州這樣一個曾經繁華的古城,進入現代之後,它經歷了哪些變化,電影等現代媒介如何敘述和展現它,其實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話題,特別是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發掘本土文化資源,重建城市自我認同已為新潮流。在此背景下,對蘇州這樣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傳統的古城加以考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現代大眾傳媒的視覺建構,世人可以深入體察傳統城市面對變化世界的一種“複雜的情感”。…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范昀:他們為何拒絕懷舊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小說《上來透口氣》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叫喬治•保靈的保險推銷員為了擺脫庸碌的家庭生活與乏味的工作狀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打算回到童年生活的小鎮下賓菲爾德,希望重溫往昔的美好時光。記憶中故鄉的各種味道,故鄉的青山綠水以及釣魚的樂趣,都是目前的生活所不能給予他的。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他驅車抵達那個令他魂牽夢縈的故鄉時,所見的一切令他大失所望。記憶中的美好景象早已破敗不堪,“下賓菲爾德已被吞沒,並像秘魯那些消失的城市一樣被埋葬了”。…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戴錦華:想象的懷舊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23,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28)屋子裡的小蟲

屋子裡有許多種小蟲,和人一起住著。最熟知的是臭蟲和跳蚤,它們住在地板的隙縫裡以及被褥等下面,因為要咬人吸血而出名,和被人憎惡。舊書和舊衣服中還有蠹魚,也差不多的有名,它的像魚的身子,閃著白色的銀光,很引人注意,雖然從不咬過人,只因要咬壞書籍和衣服,往往不能得到人們的寬恕。此外更有雖常見,但是不惹人注意的小跳蟲。它比衣蚤還要小,常在桌上爬行的,如果驚動它,便忽然跳去。較少見的是書蠍,擎著兩雙和身體比例起來太長的鉗,會在這裡或那裡行走著。但是在最近三年中,我只在桌上看到過一次,這當然是不去搜尋它的緣故。…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May 23, 2017 at 10:59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27)水螅的故事

在學校的近旁,你有時會看見學生們帶了些玻璃器,在春水灌溉過的稻田中,或路旁清水的池沼裡的水草間,找尋些什麼。他們是在找尋水螅。水螅是不引人注意的著生在水草等處的小生物。它的身體像條橡皮管,底下蒙住的,上端有一口,口旁生著六條或更多的觸手。它的身體細到像針一般,只有幾分(1分等於0.0033米,全書同)長,顏色普通淡褐色,但也有綠色的。它是小動物,用觸手捕食更小的動物吃。它的身子和觸手會伸長,也會縮短——縮短到像一個線結。如果把它捉來,養在平邊的,即方形或長方形的培養器內,放些水草和水蚤進去,置在近窗口處,它便生活在向陽的一面,可以觀察它的生活史。…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May 23, 2017 at 10:59pm — No Comments

雷蒙德·卡佛著/佛如譯:乾杯

喝了伏特加之後用啤酒漱口。每天上午

我在門上掛一塊牌子:

出去吃午飯

可是誰都不當回事;我的朋友們

看看那個牌子,

有時留張紙條,

要麽他們喊——出來玩吧,

雷—蒙—德。

有次我兒子,那個混蛋,…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y 23, 2017 at 10:59pm — No Comments

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詩選:沈思的農夫

沈思的農夫

淋著雨踏步

在未耕種的田裏,雙手

插在兜中,

在他頭腦裏

莊稼已經種下。

寒風吹皺

棕黃野草間的池水,

四面八方

世界冰冷地向前滾動:…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y 23, 2017 at 10:58pm — No Comments

雷蒙德·卡佛著/佛如譯:酒

織錦帷簾旁邊那幅畫

是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這張叫做長沙發

而不叫大沙發,這張是長靠椅,

留意一下裝飾華麗的椅腿。

把你的塔布什帽掛起來,聞聞你眼睛下面

燒焦的軟木味,那就理理你的束腰外衣吧。

現在該是紅色寬腰帶和巴黎了;一九三四年四月。

一輛黑色的雪鐵龍在馬路邊等,…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y 23, 2017 at 10:58pm — No Comments

雷蒙德·卡佛著/佛如譯:這個早晨

是個相當不錯的早晨。一層薄薄的雪

覆蓋著大地。太陽漂浮在湛藍的

天空中。海是藍色的,視線盡處,

變成了青綠色。

連漣漪也沒有。風平浪靜。我穿上衣服,

出門散步,——心想在未得到

大自然的啟示前,決不回來。

我經過倒伏彎曲的古樹旁,穿過…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y 23, 2017 at 10:57pm — No Comments

雷蒙德·卡佛著/佛如譯:醉駕

時值八月。六個月來

我一本書也沒讀,只翻了翻

考連科將軍*寫的那本

從莫斯科撤退。

盡管如此,我很快活

開著車,與我的兄弟喝著

那一品脫老鴉**。

我們沒想去哪兒,只是

開車兜風。…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y 23, 2017 at 10:56pm — No Comments

龔細鷹·佩恩的森林

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席卷了印度東北部的馬久利島。洪水退卻,平坦的沙洲上成千上萬條蛇扭動著身體,仿佛在歡慶一場盛宴。少年賈達夫·佩恩看著眼前壯觀的一幕,不由虔誠地合起雙手祈禱。在印度,自古以來蛇就被人們當成神一樣膜拜。

第二天早晨,佩恩朝沙洲跑去,然而寂靜的沙洲上卻慘不忍睹,因島上缺乏樹木保護,所有的蛇都因炎熱而死去。撫摸著那些蛇僵硬的屍體,佩恩的淚水滾落下來。“植樹,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次重演!”一個想法在佩恩心中油然而生。

16歲的佩恩開始構築自己的夢想。他把竹子種在沙洲上,每天,他一趟一趟從布拉馬普特拉河邊運水灌溉竹子,盼望著它們能像春筍那樣迅速拔節、生長。沙洲卻如一個永遠也喝不飽的惡魔,一桶水澆下去,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竹葉很快就打起了卷,並一天天變黃,幾天後,竹子徹底枯萎了。…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May 23, 2017 at 10:55pm — No Comments

馬保奉·阿根廷禮俗面面觀

注重禮節

阿根廷人常把“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掛在嘴邊,如接受斟酒、上菜、旅館入住等服務,隨時要道謝;當眾打噴嚏,須馬上道歉;走路不小心觸碰別人,必須說聲“對不起”。

交際場合,人們喜稱頭銜、尊稱,並冠以姓氏或先生、女士、小姐;除非親朋好友,避免直呼其名。朋友久別相見,男人互相擁抱,女人則握住對方雙手並互親面頰。若是初次見面,僅僅握手或點頭就可以了。

阿根廷人性格開朗,不喜歡沈默寡言。交談時,站得靠近一點,表示親近。去人家裏拜訪時,可帶上些禮品,如給女主人獻上一束鮮花或一盒糖果等。註意不要送菊花、手帕、領帶、襯衫以及其他貼身物件。拜訪翌日,還需派人再送花給主人,以表謝意。…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May 23, 2017 at 10:55pm — No Comments

(美國)陳瑞琳·巧遇羅馬的中國人

想去意大利,已經等了很久,有點像多年暗戀的情人渴望見面,因為戀,所以怕,因為愛,所以情怯。生怕它不是我想象中的樣子,生怕那個長久的夢想辜負了我。

就要出發了,父親說:“要學會旅行,不是旅遊。旅行的人一是看自己想看的東西,二是看那些將要發生的未知的故事!”

到達羅馬是在一個普通的早晨。我們乘坐著最便宜的大巴進城。簡直不能相信,這搖搖晃晃轉彎抹角的機場大巴就在那古羅馬的廢墟裏穿行,車子鉆過古城墻之門,兩旁都是古建築的殘垣斷壁,前方就是鬥獸場和元老院,我的腦海在一瞬間時光倒流,告訴自己已經踏上了古羅馬的土地。…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May 23, 2017 at 10:54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奢談讀書

要我和中學生談論讀課本之外的書,實在有點於心不忍,我不知道一個中學生除掉有限的睡眠之外,還有多少時間可用於讀課外書,特別是讀點兒詩歌、散文和小說。

我有兩個小孫女兒在讀初二,冬天天不亮就要上學去,天黑了才背著個沈重的大書包疲憊不堪地回來;回來了又是做作業,睡覺都是在十點半之後。如果我是那神話中的老爺爺的話,我會她們尋覓一種神奇的眼鏡,什麼復雜的功課都是一看就會,永不忘記。…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May 23, 2017 at 10:53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送評彈進萬家

蘇州評彈是一種有頑強生命力的藝術,她來自於民間,紮根於民間,經過歷代藝人的豐富與發展,日臻完整,登峰造極;很少有哪一種表演藝術像蘇州評彈這麼風格多樣,流派紛呈,簡直是一個名家便是一種唱腔,一個流派。

我一直把蘇州評彈當作口頭文學,當作有聲有色的小說;學習它語言的幽默生動,學習它敘事、結構和刻畫人物的各種手法,在欣賞之中獲得多種教益。蘇州人向評彈學習語言的恐怕不止我一個,形容一個蘇州人講話幽默生動,便說:“他講話像個說書先生”,也許,那人講話的本領倒真是從說書先生那里學來的。…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May 23, 2017 at 10:53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一代人的回歸

四屆文代會是解放以來文藝工作者一次空前的大檢閱,是一支歷經了數不清的苦難、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文藝大軍的重新會師。

我們的這支文藝大軍如果允許作一個粗略的的分析的話,大體上是由四個時代,四種年齡的人組成的。

一是三十年代的老將,是和魯迅同時代的人,如今都是七十以上的高齡。二是四十年代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戰士,如今也已年近花甲。三是五十年代解放以後第一批的文學青年,如今也是五十上下的年紀。四是七十年代、特別是粉碎“四人幫”後大批湧現出來的青年,年齡都是二十多歲到三十多歲。從時間和年齡上來看,我們缺少了一代人,缺少了六十年代走上文壇,如今四十左右的一代人。並非說六十年代沒有人走上文壇,但是不多,成不了一個方面軍。也有人在六十年代就開始創作,但是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粉碎“四人幫”後一躍而起,加入了青年的行列,可算是遲開的薔薇。…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May 23, 2017 at 10:52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要有點“戇”

聽說,現在評彈的生意不好。蘇州書場日里說書,夜里跳舞;又聽說,現在評彈學校里有不少的學生,畢業以後就改行不說書了,去唱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對評彈的沖擊的確不小。那些歌星小姑娘,十四五歲,十六七歲,跑上台拿只話筒,搖勒搖就能賺大錢,還有名氣。歌星出了名,比作家吃香。有一次蔣子龍到上海,住在上海大廈。蔣子龍看見歌星都到樓上的雅座去吃飯,便也跑到樓上坐下來,沒有人理睬。蔣子龍叫服務員,服務員反問他:“你是啥地方的?”“我是蔣子龍。”“你樓下!”,蔣子龍也上不了樓,他不及歌星有名氣。…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May 23, 2017 at 10:52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讀書也不樂

年輕時曾經讀過一篇散文,講讀書之樂,至今還記得其中的幾句:“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自古以來勸學的文章很多,有的動之以功名利祿,有的動之以清高雅逸。我可能受了那篇散文的影響,也曾認為讀書是很快樂而高雅的。如今真的要我講讀書樂卻有點樂不起來。回想半輩子讀書的經過,總覺得讀書有點苦,因讀書、寫書而遭災,惹禍,更有苦不堪言之處。

世界上的快樂,恐怕多半留在回憶和遐想之中,當其時也,倒也樂不到哪里去。回想起來,在學校里讀書多麼快樂,琴歌陣陣,笑語盈盈,上課下課,無慮無憂。其實,當時為了應付大大小小的考試也很苦,一場大考和生一場大病差不多。我至今還會做一種惡夢,夢見面對考卷答不出來,或是來不及填寫而急出一身冷汗,讀書到底不是跳迪斯科。…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May 23, 2017 at 10:51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