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7 Blog Posts (878)

李培根:養成現代人格,避免歷史悲劇重演(中)

這樣的事,文化大革命中有很多,我們的歷次運動中都有這樣的人。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可以多了解一下我們國家的歷史,包括我們從反右到文化大革命等等。對這種歷史不了解、沒有記憶,對咱們國家沒有好處。我所說的這些,我們可以看一下幾位有名的人:某作家的親弟弟曾為了表現積極,以子虛烏有的事告發了那位作家;某大畫家向公安局告密,直接導致詩人聶紺弩入獄並被判無期徒刑;某著名學者被組織要求做中央某部的臥底。…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4:03pm — No Comments

李培根:養成現代人格,避免歷史悲劇重演(上)

作者簡介:李培根(根叔),生於1948年,湖北武漢人。1981年在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於1983年赴美留學,198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獲得博士學位後回母校工作。200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3月至2014年3月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第105期“心靈之約”講座,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同學們好!剛開學,估計大家比較閑,因為今天來了這麼多人。既然比較閑,那我就跟大家說幾句閑話。今天的題目就是“閑話人格養成”。

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4:02pm — No Comments

張英進:北電影重繪:文化混生、異托邦和後現代性(下)

四、結語:後現代的,後國家的,跨國的



IV. Concluding Remarks: Postmodern,Postnational, Transnational



林文淇詳細闡述的後現代都市空間範疇意義不大——我將對上述論點加上自己的例子和解釋——以支持這一觀點:簡言之,在對台北的新表述中,九十年代台灣電影記錄了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所說的“絕對空間”(absolute space)這種在長時間歷史積累中獲得社會和政治意義的空間,也是表達民族國家目的合法化和身份認同的空間(Lin Wenchi 1998, 112)。隨著絕對空間的消失,林文淇繼續說,台灣電影中清晰的歷史整全感和伴生的身份認同也會隨之消失。不出意外,這些都歸因於後現代。確實,如果我們跟隨弗里德里克·比埃爾(Frederick…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3:59pm — No Comments

張英進:北電影重繪:文化混生、異托邦和後現代性(中)

三、再見,“南國”:台北,異托邦,後現代性



III. Farewell, “South”(Nanguo):Taipei, Heterotopias, Postmodernity





然而,在台灣電影中,文化混生和台北最近的變化間還有更深遠的聯系。從霍米巴巴(Homi Bhabha)的後現代研究角度出發,皮特斯認為混生無異於異化的條件,它是一種無家可歸的狀態。得益於台灣特殊的文化和政治情境,異化和無家可歸成為都市電影再現台北的兩大主題。例如《街頭巷尾》(Our Neighbors,1963),塑造了一群“無家可歸”的大陸人,他們與台灣本土人交流,並在台北建立新的公共性生活。《台北發的早班車》(Early Train fromTaipei, 1964)和《康丁遊台北》(Kang-Ting’s Tourof Taipei,…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3:57pm — No Comments

張英進:北電影重繪:文化混生、異托邦和後現代性(上)

——Cinematic Remapping of Taipei: Cultural Hybridization, Heterotopias, and Postmodernity

作者:張英進

譯者:陳榮鋼

發表:The Fifth Annu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aiwan, UCLA, October 12-15, 2000.



一、概要…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3:56pm — No Comments

諾獎詩歌巨匠特朗斯特羅姆去世:喧囂時代的隱居煉金術士

2015年3月28日淩晨,《歐洲時報》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被譽為“20世紀最後一位詩歌巨匠”的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於當地時間3月27日去世,距離他84歲生日只差不到20天。

鳳凰網文化綜合路透社、美聯社等報道,詩人特朗斯特羅姆於周四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醫院病逝。諾貝爾基金會在推特上寫道,“我們非常悲傷地得知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於昨天去世,享年83歲”。

與特朗斯特羅姆有著60年友誼的瑞典學院院士埃斯普馬克也證實了這一消息,“是的,這是真的,我已經跟他的妻子交談過了,我很震驚。”…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17 at 10:54am — No Comments

柏拉圖的第一次遠行 或曰 哲學家的夢與死

“死亡與睡夢同姓,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們姓什麼;

人日有一死,此即為睡夢,睡夢乃死亡的預習,死亡乃睡夢的姐妹。”



1、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自行選擇喝下如下兩種藥酒之一:其中一種藥酒的主要成分是罌粟花和風茄根,由希波克拉底所發明,飲下後只會讓人陷入甜美的睡夢;另一種藥酒則是由毒參(Conium maculatum)所制,喝下後必死無疑。兩種藥酒卻被特地制得無法分辨。雅典民意法庭旨在將蘇格拉底的命運交由眾神來審判。蘇格拉底於是向醫神阿斯克勒皮俄斯獻祭了一只公雞,請求祂的指引。在阿斯克勒皮俄斯的引導下,他將事先選定的藥酒一飲而盡。...…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17 at 10:53am — No Comments

武靖東·此在者的荒誕處境和對荒誕的拆構(下)

俗世此在主義詩派(China's poetry school of worldly…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17 at 10:52am — No Comments

武靖東·此在者的荒誕處境和對荒誕的拆構(中)

就在我們“喝茶”的日常舉動中,隱含著多麽大的荒誕!帶著病菌的“彼物”(蒼蠅飛來飛去)已破壞了滿足人自身需要的“此物”,造成了人的內在需求和客觀事物之間的矛盾;外界的壓力(有那麽多人看著我)與人的自主性又形成了另一層矛盾,其結果,由於人自身的弱和小(我不能象蒼蠅一樣飛)和外部環境的惡和劣內外相激,形成了人的荒誕處境:我不能不喝,我又舉起杯子喝了一口。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換一杯水喝,寓有暗示性的詩中的“荒誕者”沒有,他遭到來自外物和他人的外力控制,被動地喝、喝、喝……在這樣荒唐、滑稽可笑的喜劇性情節之中隱含著多少生存之痛!其二,變形類。詩人為了更突出地表現存在的荒誕性,將人、物現象予以誇張、幻化、虛構、變形,形成荒誕不經的戲劇性情景或“故事”,揭露人的在世之在的被扭曲的狀態。如他的《眼傷》、《一天》、《什麽》、《直角四邊形》、《夢境》、《鏡屋中的飛沙》、《出門》、《夜行》、《去電腦市場上找人》、《早安》、《獨眼》。飛沙以遊戲的筆法在《門》裏寫道:…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17 at 10:52am — No Comments

武靖東·此在者的荒誕處境和對荒誕的拆構(上)

——對當代前衛詩歌荒誕藝術元素的抽樣窺探

人的處境是荒誕的嗎?在當代中國,少數人會回答是,一些人會回答有時候是,大多數會回答不是。

“荒誕”(absurd)一詞由拉丁文“耳聾”(surdus)演變而來,原指音樂中的不協調音。用此詞來命名“人與生活的距離”⑴和人與“本源割斷了聯系”(尤奈斯庫語)⑵等的生存狀態,來揭示社會中人性淪喪、自由被限制剝奪、人被物和他人及一切異化力量支配的現實,是名符其實的。荒誕,是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在生存過程中遭遇的具有非理性的普遍心理體驗,是一種具有本體性的客觀“現象”和事實;此外,含有反常規、反邏輯、反理性向度的“荒誕”,在現代、後現代和當代哲學藝術及影視等領域,也是一種重要的、具有先鋒性的美學觀和方法論。…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17 at 10:51a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23)

第22節: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

七、現在,我們必須借助前面探討過的種種藝術原理,以便在希臘悲劇的起源這個迷宮裏辨識路徑。倘若我說這一起源問題至今從未嚴肅地提出過,更不用說解決了,我想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古代傳說的飄零碎片倒也常拼縫起來,可又重新扯裂。古代傳說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悲劇從悲劇歌隊中產生,一開始僅僅是歌隊,除了歌隊什麼也不是。…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50a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22)

第21節:無意志的審美情緒

這樣,在民歌創作中,我們看到語言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地模仿音樂。所以,由阿爾基洛科斯開始了一個新的詩歌世界,它同荷馬的世界是根本對立的。我們以此說明了詩與音樂、詞與聲音之間惟一可能的關系:詞、形象、概念尋求一種同音樂相似的表達方式,終於折服於音樂的威力。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在希臘民族的語言史上區分出兩個主要潮流,其界限是看語言模仿現象世界和形象世界,還是模仿音樂世界。…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50a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21)

第20節:阿爾基洛科斯把民歌引進文學

從這段敘述中,誰還看不出來,抒情詩被描寫成一種不完善的、似乎偶爾得之、很少達到目的的藝術,甚至是一種半藝術,這種半藝術的本質應當是願望與純粹靜觀、即非審美狀態與審美狀態的奇特混合?我們寧可主張,叔本華依然用來當做價值尺度並據以劃分藝術的那個對立,即主觀藝術與客觀藝術的對立,在美學中是根本不適用的。



在這裏,主體,即願望著的和追求著一己目的的個人,只能看做藝術的敵人,不能看做藝術的泉源。但是,在下述意義上藝術家是主體:他已經擺脫他個人的意志,好像變成了中介,通過這中介,一個真正的主體慶祝自己在外觀中獲得解脫。我們在進行褒貶時,必須特別明了這一點:藝術的整部喜劇根本不是為我們演出的,譬如說,不是為了改善和教育我們而演出的,而且我們也不是這藝術世界的真正創造者。…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50a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20)

第19節:酒神音樂家完全沒有形象

雕塑家以及與之性質相近的史詩詩人沈浸在對形象的純粹靜觀之中。酒神音樂家完全沒有形象,他是原始痛苦本身及其原始回響。抒情詩的天才則感覺到,從神秘的自棄和統一狀態中生長出一個形象和譬喻的世界,與雕塑家和史詩詩人的那個世界相比,這個世界有完全不同的色彩、因果聯系和速度。雕塑家和史詩詩人愉快地生活在形象之中,並且只生活在形象之中,樂此不疲,對形象最細微的特征愛不釋手。對他們來說,發怒的阿喀琉斯的形象只是一個形象,他們懷著對外觀的夢的喜悅享受其發怒的表情。這時候,他們是靠那面外觀的鏡子防止了與他們所塑造的形象融為一體。…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49a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19)

第18節:關於自己創作的過程

五、我們現在接近我們研究的真正目的了,這就是認識酒神兼日神類型的創造力及其藝術作品,至少預感式地領悟這種神秘的結合。現在我們首先要問,那在日後發展成悲劇和戲劇酒神頌的新萌芽,在希臘人的世界裏最早顯露於何處?關於這一點,古代人自己給了我們形象的啟發,他們把荷馬和阿爾基洛科斯阿爾基洛科斯(Archilochus,公元前714?-676?),古希臘抒情詩人,擅長諷刺詩。…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y 13, 2017 at 10:48am — No Comments

許倬雲:多樣性的現代化(上)

——2006/11/30在台灣大學的講演

謝謝各位同學與在座的同仁,先從現代性(Modernity)說起。…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May 13, 2017 at 10:42am — No Comments

許倬雲:多樣性的現代化(中)

歷史上的文化涵化 



假如我們要在世界文化史上討論文化的涵化,那麽西方的新文化擴張,比較類似當年伊斯蘭教的文化擴張。伊斯蘭教的文化擴張,倚靠武力與商業,整盤的取代了東亞、西亞及大半歐洲地區的原來文化。這一現象,與一般的同化不太一樣,是特殊的例子,所以我把它當做文化史上文化的涵化。…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May 13, 2017 at 10:41am — No Comments

許倬雲·多樣性的現代化(下)

中國內部結構並不一致,這個板塊既多樣又覆雜,它不是一個「society」,而是個「communities」。因而,在中國,動這一塊,別處不見得一起動,要一塊一塊動。動的人也不屬於同一個上層,某個地方動的人是這個上層,另一個地方動的則是另一個上層,像清代船堅炮利軍事現代化是維新名臣的工作,但同時辦實業的卻是張謇這類地方大士紳,或是地方上本來有財富的商人,如寧波商人、無錫商人。商人搬來現代的制度,有失敗的,如山西商人、徽州商人;有轉化比較成功的,如寧波商人。這些商人和想要現代化的維新名臣、士紳,很少互相合作,大都各做各的,甚至還會沖突抵制。…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May 13, 2017 at 10:40am — No Comments

柳敬亭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號逢春,據考證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場,即現在的余西古鎮,生於1587年,死於1670年,享年83歲。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評話藝術家,他的評書風格很為後人稱道,爭相效仿。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他的一生。



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在南宋建炎年時,金人南下入侵,曹氏一脈流落至常熟。元朝至元年間,族人各自西東,曹氏為避亂,落戶通州余西場。以後多年一直在通州余西場討生活,祖父、父親在余西鎮上經商供一家人吃穿用度,叔父則在泰州和余西間來往經商,一大家子都以經商為主。後來遵循祖父的遺命,隨父遷居泰州幫助叔父經商,並說書成名,所以後人皆以為他是泰州人,其實不然。…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2, 2017 at 9:41pm — No Comments

麥家·凝眸天花

對現在的年青人來說,跟他們談論可怕的“天花”恐怕是難以引起共鳴的,在他們的經驗及知識中,可怕的病魔決不會是天花,而是白血病、癌癥、艾滋病等,天花對他們來說似乎更像一個可怕的傳說:經常有所耳聞,但從未真正見過。沒有人會去害怕一個傳說的。如今的年青人,寧願去警惕一場流行感冒,也不會對摸不著邊的天花留存一絲恐懼。

確實,曾經不可一世的天花今天已經徹底遠離我們了,即便有人想找到它,哪怕是它的一個病毒,也成了難以實現的奢望。隨著天花病毒絕跡的腳步聲日漸遠去,天花這一曾經給人類帶來極大恐怖和苦難的疾病也正在慢慢被人忘卻,而且有可能完全被忘卻。好了傷疤忘了痛,這是人類的通病。…

Continue

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12, 2017 at 9:08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