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不大相信批評是一種判斷。一個批評家,與其說是法庭的審判,不如說是一個科學的分析者。科學的,我是說公正的。分析者,我是說要獨具隻眼,一直剔爬到創作者和作品的靈魂的深處。一個作者不是一個罪人,而他的作品更不是一片罪狀。把對手看作罪人,即使無辜,尊嚴的審判也必須收回他的同情,因為同情和法律是不相容的。歐陽修以為王法无非乎人情,實際上屬於一個常人的看法,不是一個真正法家的態度。但是,在文學上,在性靈的開花結果上,誰給我們一種絕對的權限,掌握無上的生死?因為,一個批評家,第一先得承認一切人性的存在,接受一切靈性生活的可能,所有人類最可貴的自由,然後方有完成一個批評家的使命的機會。…
Continue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March 19,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小說閱讀有助培養「讀心能力」
Mar等人采用「作者識別測試」(Author Recognition Test,ART)來評估參與者對文學小說和非文學讀物的不同熟悉程度,然後要求受試完成一份由36張展示眼神表情的照片組成的「眼神讀心測試」(Mind-in-the-Eyes Test,MIE),測試結果的凖備率作為判斷受試ToM的依據。結果顯示,對文學小說更熟悉的參與者(在ART測試中得分更高),在MIE測試中同樣表現得更好。
這一結論在Fong和Mar的另一項「面部情緒辨認」(Facial Emotion…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rch 19, 2025 at 4:09pm — No Comments
(哲人王俄狄浦斯2019-11-09建議如下~~)
第6則: Thus it may be said that a Monad can only come into being or come to an end all at once; that is to say, it can come into being only by creation and come to an end only by annihilation, while that which is compound comes into being or comes to an end by parts.
原譯:因而可以說,單子只能突然地產生或消亡;也就是說,它只能通過創造而產生,通過毀滅而消亡,而複合物則部分地產生或消亡。
原譯文將「it can come into being only by creation and…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rch 19, 2025 at 5:00am — No Comments
另一個案例是2024年2月,谷歌旗下的DeepMind發佈了一個根據互聯網視頻訓練的基礎世界模型——Genie(精靈),可從合成圖像、照片、草圖生成多種動作可控的環境。2024年底推出的新一代世界模型Genie2,則可根據一張圖生成可供人類或AI智能體游玩的無限3D世界。這在考古發掘、歷史場景復原方面,有極為可觀的應用前景。
此外,AI在繪畫、音樂、詩歌、電影、舞蹈、雕塑等藝術領域也展現出強大能力。2018年,首件AI生成作品《埃德蒙·貝拉米肖像》就被佳士得以43.25萬美元拍出。
AI賦能古文字研究
再看筆者所熟悉的古文字研究領域,雖然我們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人文學科,但近年來同樣可以看到明顯的AI賦能的進展。…
ContinueAdded by TV Plus on March 13,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第一部分·單純實體(第 1節—— 第 9節)
1 The Monad, of which we shall here speak, is nothing but a simple substance, which enters into compounds. By 『simple』 is meant 『without parts.』 (Theod. 10.)
我們這裡所要談論的「單子」,不是別的而是構成複合物的單純實體,「單純」指的是「沒有部分」。(參見《神正論》第10節)
2 And there must be simple substances, since there are compounds; for a compound is nothing but a…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rch 9, 2025 at 4:00pm — No Comments
當代藝術策展實踐在於開放公眾關係其中的民主價值,晚近提出「教育轉向」策展的自我技術,是將藝術展演本身作為啟發智性之公共行動。尤其當代策展迎向公眾,特別是各式各樣關於參與性及主動性的藝術計畫,有著將教育「策展化」與策展「教育化」的雙重面向,催生平等與差異共存的知性表現。
林宏璋
2018.04.17
大約從…
ContinueAdded by Easy Tree on March 7,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第八天,當我們去看沙漠玫瑰的時候,剛好我們鄰居也在,他就跟著我們一起到廚房裡去看。這一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完整的、豐潤飽滿、復活了的沙漠玫瑰!我們三個瘋狂大叫出聲,因為太快樂了,我們看到一朵盡情開放的濃綠的沙漠玫瑰。
這個鄰居在旁邊很奇怪地說,「這一把雜草,你們幹嘛呀?」我楞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說,地衣再美,美到哪裡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難看、氣味潮濕的低等植物,擱在一個大碗裡;也就是說,他看到的是現象的本身定在那一個時刻,是孤立的,而我們所看到的是現象和現象背後,一點一滴的線索,輾轉曲折、千絲萬縷的來歷。…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7,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生命」
在宗白華的論述中,我們看到了中國藝術理論中身體的在場,在以文人畫為代表的藝術中,身體以一種臥游的方式、反復的姿態,與宇宙萬物生命的節奏相和諧,在中國古老的思想與理論中,由於宇宙與生命從來是動態的,是充滿生機的,身體只有與之同步,才能夠感悟到「氣韻生動」的境界,而這樣的身體,也才在同一層面上,無限接近理想中的藝術與生命,或者用德勒茲的話說,似乎即是以「無器官的身體」為平台,實現「游牧藝術」,並最終構築起「差異與重複」的力量的世界。在這個意義上,在身體的重複運動中,在身體與外界的差異互動里,德勒茲的獨特概念在中國的藝術理論中找到了呼應,「氣韻生動」也與「游牧藝術」建立了得以比較研究的連接。
至於「氣韻生動」在西方學界的接受與傳播,英國漢學家翟理思(Herbert Giles)在1905年出版的《中國繪畫史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March 7,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根據巴赫金(Bakhtin)的觀點,文類起源於特定情境中的言語表達(如問候、告別、回應),這些言語表達隨著時間變得規則化,最終發展成為書寫的修辭結構。書寫是一種模仿。從最簡單的視覺符號來看,書寫模仿聲音、停頓與空間;在更複雜的語法層次上,它則固定語言並發展出各種文類,而這些文類最初確立自身為話語(discourse)的文類。然而,喚起並不是透過不斷重複語言行動來實現書寫的形式。沒有任何文類能夠準確地對應或涵蓋它。
喚起不是一種語言遊戲(language game)。如果說除了言語的文類之外,還存在構成書寫的語言遊戲,我們同樣無法在其中找到喚起。根據李奧塔…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7,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乙)價值觀的輕浮化與沾污化
當傳統文化在擬象網紅文化中被過度娛樂化,它的深層價值可能被扭曲或破壞。
1. 傳統價值觀的表面化
深刻價值被簡化成「潮流」許多歷史、文化和倫理價值在短視頻中被簡化成口號、流行語,失去了原有的深度。例如:「孝道」被簡化成「給爸媽發紅包」。…
Added by 水牆 繪 on March 7,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在《情動之後:同情、同步與模仿性溝通》(After Affect: Sympathy, Synchrony and Mimetic Communication)中,Anna Gibbs 以「模仿」(mimesis)概念分析了情動的「傳染性」。她認為模仿是我們感知與傳遞某些情動的關鍵,並且是倫理交往的基礎,因為它構成「親子、同儕、友誼與愛情關係的黏合劑,並且在某些條件下,也能促成與陌生人之間的短暫共鳴」(202頁)。
在《情動轉向:政治經濟、生物媒體與身體》…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March 7, 2025 at 9:30pm — No Comments
因此,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該如何去做?也就是說,身體該如何做?身體應該同身體做斗爭,「在這斗爭中,符號與符號相互對抗,情感與情感相互碰撞,好讓一點點歡樂能得到保存,而這歡樂能讓我們走出陰影,改換類型。符號語言的喊叫聲銘刻下了這一激情的斗爭,歡樂和悲傷的斗爭,力量的強化和弱化的斗爭」(319)。應該讓積極的情動同消極的情動做斗爭,讓快樂戰勝悲愁,讓喜悅的光明驅散痛苦的陰影。讓我們堅持一種快樂的唯物主義倫理學。這是從斯賓諾莎到尼采到德勒茲的倫理學要求。何謂倫理學?倫理和道德的區別在於,道德是法則,是教義,是規范,它逼問我們應不應該去做,它拷問我們這樣做合乎道德嗎?而倫理則是技術,是行為,是實踐,它不是逼問我們該不該做?而是逼問我們,如何去做?怎樣行動?斯賓諾莎,尼采,德勒茲告訴我們如何去做?去驅趕悲苦,保持快樂,強化力量,放聲大笑,讓爽朗大笑壓倒那些令人心碎的啜泣。…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7, 2025 at 9:00pm — No Comments
那天早上,我去看觀音山
相互以清涼風和深呼吸道過寒暄之後
就面對面地雙雙坐下
中間,隔著一片靜靜的淡水
沒弄清我的來意
便說了一些山泉如何曲折
山石怎樣搗亂的事情
接著,順流而下
以淡水為話題
淡淡的,把三兩片白帆
談成四五朵流雲
聊成七八只白鴿
吟成一兩句小令
詩成後
看我仍不說話
才開始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在晚霞的羞紅裡
慢慢伸出那溫柔的掌影——
拂過水面
輕撫我粗糙的雙肩
以一種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的情懷
使人不再感覺自己是一個——
被沖刷入河的空心罐頭
沒有寒暄
那夜,觀音山凌波而來
來看我是否泛成了一條不系之舟
然後各自悄悄離去,留下靜靜的淡水一片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March 7, 2025 at 2:30am — No Comments
說到AI,先要提到數字人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人文社科研究,可以追溯到1949年。當時,意大利耶穌會神父羅伯特·布薩率團隊用IBM計算機花費了30年左右,到1980年編成了56卷百科全書式的托馬斯著作索引。20世紀末,美國的一些研究機構開始使用數字人文,到2024年《數字人文指南》一書誕生,這個名稱正式確定。
目前,國際上的數字人文機構已有200多家,中國有70多家數字人文專門研究機構,另有30多家高校機構也積極開展數字人文交叉研究。…
ContinueAdded by TV Plus on March 2,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我們從事自傳民族誌(autoethnography)與敘事寫作(narrative writing)已有二十五年以上的時間。Arthur 於 1990 年在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F)開設了一門名為「敘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的課程,幾年後又增設了「寫作工作坊」(Writing Workshop)。與此同時,Carolyn 也在「情感傳播」(Communicating Emotions)、「生命書寫」(Writing Lives)與「質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等課程中教授個人敘事,後來又開設了「自傳民族誌」(Autoethnography)課程,與 Art 的「敘事探究」相輔相成。
2001 年 1 月,我們受邀前往芬蘭赫爾辛基的藝術與設計大學(University of Art and…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March 2, 202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假如你在情人節這一天
為自己感到難過,那就想一想
當最後一塊糖果也不見了的時候
剩在盒子裡的那一堆
罌粟花形皺褶的小紙托吧
在那哀傷的舊了的心形盒裡
它們 一定感知自己在變乾變黃,
甚至沒有一根手指…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rch 1, 2025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奧地利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科學史學家與哲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在《感覺的分析》(Die Analyse der Empfindungen, 1886)一書中,其中提到科學家的任務包括「經濟地思考」(英文:to think economically),其德文原文、英文翻譯與中文翻譯對照如下——
德文原文: "Die Aufgabe der Wissenschaft ist es, ökonomisch zu…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1,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Sharifah Munirah Alatas says public universities should heed ‘real problems’ like academic fraud, useless research, and unemployable graduate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silly’ dress codes.
Former assistant professor Sharifah Munirah Alatas said new guidelines on attire and make-up in Sarawak show that universities treat their students like ‘soulless walking sheets of cardboard’.
PETALING JAYA: A former assistant professor has criticised public…
Added by MalaysianCinema on March 1, 2025 at 7:00pm — No Comments
如何處理批評的經典意識與同時代立場之間的關係?我們經常會認為,文學批評是經典化的一道濾網,最終是為文學史寫作服務的。對此我有懷疑。《咀華集》是批評史上千古不磨的珠玉,針對《斷章》中著名的句子「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李健吾下了評斷:「還有比這再悲哀的,我們詩人對於人生的解釋?都是裝飾……但是這裡的文字那樣單純,情感那樣凝練,詩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卻埋著說不盡的悲哀……」這番意見立即被卞之琳指為「顯然是『全錯』」,《斷章》每節之內是相對關係;兩節之間是對稱結構,並列而不相互統攝,而李健吾只取「裝飾」做文章,以偏概全,所以卞之琳強調「我的意思也是著重…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March 1, 2025 at 6: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