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7 Blog Posts (835)

郝建:2007年的《色,戒》:一个有声有色的巨大文化事件(2)

四、易先生:特工殺人王和性愛英雄 

從小說到電影,易先生的改動要大得多,豐富得多。對於戰爭和自己的境遇,電影中的易先生都有更多的自覺,對於王佳芝,梁朝偉有更多的溫情和戀眷。在小說裏,易先生當晚就搶時間把王佳芝等槍斃了,然後他回家,聽太太們談到哪裏吃川菜好,那副臉孔陰沈可怕得緊。在電影裏,我們卻看到他坐在王佳芝睡過的床上紅了眼睛。…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January 25, 2017 at 1:06pm — No Comments

郝建:2007年的《色,戒》:一个有声有色的巨大文化事件(1)

一、滿城爭說和“看片自由行”

1944到1947年間,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到結婚、分手三年間的情緣和情怨;1950 年構思,寫作推敲、修改打磨20多年,到1977年才由香港皇冠雜志社出版的一篇小說;2007年,李安拍攝的一部在威尼斯獲得“金獅”獎的電影,再加上一個誰也繞不過去的1940年2月就義的抗日女英雄故事和兩岸三地同時上映的兩個電影版本,這些時間和數據掀起了2007年中國最大的文化事件,一時間可說是陽光雨露沐浴,波濤洶湧顛簸。這也有一種略帶黑色的對稱之美:影片和放映場、審查間、報紙網絡揚起的香艷和肅殺之氣,跟張愛玲的小說倒有一拼。…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January 25, 2017 at 1:06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25)

第十章·蘇聯電影的勃興

維爾托夫的直接的門生並不多,但在另一方面,舊的新聞片自此卻成為一種新的影片樣式的資料。女剪輯家愛斯特爾·舒伯從浩瀚的電影資料館中找出舊俄時代或革命時代的新聞片,根據這些材料製成了幾部最早的蒙太奇影片,如《尼古拉二世的俄羅斯與列夫·托爾斯泰》、《羅曼諾夫王朝的滅亡》、《偉大的前程》、《今天》、《蘇維埃國家》等。她用這種辦法,把過去100個攝影師偶然拍攝下來的紀錄實況的影片變成了一種藝術和歷史。維爾托夫的工作,給1940年後試圖根據「活的資料」編寫歷史的新影片樣式,開闢了道路。…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January 25, 2017 at 1:04pm — No Comments

龍應台《目送》我村

香港仔是“我村”。“我村”的意思就是,在這一個小村裏,走路就可以把所有的生活必需事務辦完。

早上十點,先去銀行。知道提款機在哪個角落,而且算得出要等多久。兩三個月一次,你進到銀行裏面去和專門照顧你的財務經理人談話。坐在一個玻璃方塊內,他把你的財務報表攤開。他知道你什麽都不懂,所以用很吃力的國語認真地對你解釋什麽是什麽。有一天,他突然看著你說:“我走了,你怎麽辦?”好像一個情人要去當兵了,擔心女朋友不會煮飯。原來他要跳槽去了。

十一點,到二樓美容院去洗頭。長著一雙鳳眼的老板娘一看到你,馬上把靠窗的那張椅子上的報紙拿開,她知道那是你的椅子。她也知道你的廣東話很差,所以不和你聊天,但是她知道你若是剪發要剪什麽發型,若是染發用的是什麽植物染料;在你開口以前,她已經把咖啡端過來了。…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03pm — No Comments

W. H. 奧登詩選《散步》

阿九 / 譯

我選擇一條路,到處走動,

當我有個謠言要去散布,

有幾件工具要還,或者幾本書要借給

有個另一條路上的人。

然後我折返回來,盡管

我撞見自己的足跡,

那條路卻依然是新的。

我所想要做的,現在已經做好,…

Continue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January 25, 2017 at 11:07am — No Comments

習中要·記憶中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

記憶,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對我而言,也許有著異於他人的重要,沒有什麽帶給我的困惑,超過記憶所給我的。我以為直到我是從讀小學以後,才將“重要”、“不重要”引入到有意識的記憶中,比如老師要我記住的生字和乘法口訣等等。不過,現在我也明白了“有意識的記憶”對於記憶廣域的空間來說,簡直是滄海一粟。我曾經許多“有意識的記憶”現在都已經遺忘,而那些“不重要”的記憶,卻完好無損的留在腦海中。

我小時候不喜歡上幼兒園,原因我不知道(也許不會有人知道),曾經在白菜灣幼兒園上過幾天,後來因為得了一場傳染病而在家待了一陣,不過好景不長,我又去到了母親廠子的幼兒園,一下就上到了入小學的時候。…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anuary 25, 2017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施衛江:政治寓言五則

——寫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際





(一)不代表說




某日,關在動物園籠子裏的豺狼虎豹,毒蛇蠍子們紛紛起來抗議:你們人類就是搞種族歧視,搞政治迫害,不讓我們自由,為什麽我們不能夠如人類那樣自由自在地在籠外活動?難道我們要傷害人類?人類害怕我們其實是出於種族偏見和歧視!把我們視作奴隸!…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anuary 25, 2017 at 10:33am — No Comments

易鵬:誰將成為新絲綢之路的橋頭堡?

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東盟(亞細安)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近再次出訪東盟的文萊、泰國和越南。其行程中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再次構築中國的“新絲綢之路”。其實在之前的9月,習近平去中亞數國訪問時,就首次提出了打造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

絲綢之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溝通海外政治、經濟、文化的通道。有海上和陸地絲綢之路兩條。應該說這兩條絲綢之路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促進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政治的交流、開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了習李主政中國後的今年,中國又重拾建設“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提倡的這條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將立足於政治溝通、道路聯通、貿易聯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這“五通”的建設。…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戴小華·一個冷冷的聲音

那天,當我知道她應新加坡《聯合報》系之邀,將於今年五月底出席第五屆國際華文文藝營時,就撥了個長途電話給她。

電話那頭傳來的是她清脆又略顯焦灼的嗓音:"看顧孩手的保姆剛離開,兩個兒子,一個五歲,一個歲半,如果找不到幫手,我真擔心去不成。"

想不到,這位勇敢又灑脫的女性,和一般女性相同,照樣有她放不下的一面。

時間: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

地點:新加坡

人物:龍應台、戴小華…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5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蘇黎世

聖誕節的前晚,大雪覆蓋了大地,厚厚的一層白雪,像條溫柔的毛毯,無聲地覆蓋。

黑夜裏,雪片漫天漫地地翻滾下來。我突然聽見歌聲。打開門,赤腳站在結冰的陽台上張望:紛紛的大雪中站著四個人,手裏捧著一點燭光,在安靜的街上,唱歌。藉著雪光與燭光,看得出原來是幾個五六十歲的人,胡子上沾滿了雪花。

一首又一首。街邊公寓裏的燈一盞一盞亮起來,不知何處的陽台上有人合唱起來。甜蜜的歌聲裏帶著感恩、帶著祈求,一條街充滿著人間的祥和;燭光在雪地裏閃著。

赤腳站在陽台上聽歌,冰冷的雪花紛紛灑了一身。

※※※…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4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茄萣鄉

一九六五年,在一個滿天星斗的夜晚,坐在一輛塞滿破舊家具的卡車裏,我們來到了海濱的茄萣鄉。道路上有很多坑,從跌跌撞撞的車中望出去,右邊是荒草叢生的墳場,左邊是漾著水光的魚塭。

只有這麽長長的一條街,街上大概還沒有路燈。晚上推著沒有燈的腳踏車出門,感覺到頭上一點暗暗的月光。車輪突然碰到一團軟軟的東西,擋在路中央,原來是頭黑毛母豬,正在呼呼大睡。我牽著車子繞道而過。她當然累了,白天,母豬帶著群小豬到處遊蕩,在陰溝裏攪和一下,渾身臟泥地又晃進衛生所和派出所裏去。

簡陋的木頭造的家就在大路邊,睡在家裏和躺在大馬路上沒有兩樣;街坊鄰居的談笑聲、咒罵聲就在耳邊。黃昏時分,成群結隊的少年家嚼著檳榔,足登日本木展,哢啦哢啦地踩過街頭,往上茄萣去;那兒有鄉裏唯一的戲院,戲院中放著一排一排板凳,角落裏散著刺鼻的尿味。周末的時候,常常有脫衣舞的插放。…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4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傳遞這把火

是的,《野火集》出版成書了。

去年十一月,匆匆寫下《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投給毫無淵源的中國時報;原是不經心擲出的一點星星之火,卻燒出燎原的《野火集》來。

燎原,因為往往文章一出現——譬如《生了梅毒的母親》、《幼稚園大學》、《不會鬧事的一代》——就有大學生拿到布告欄上去張貼,就有讀者剪下個三兩份寄給遠方的朋友,囑咐朋友寄給朋友;中學者師覆印幾十份作為公民課的討論教材,社區團體覆印幾百份四處散發,我的郵箱裏一把一把讀者來信……短短的一年中,這個專欄確實像一縷一縷野火向四方奔竄燃燒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3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行萬里路(3)

希臘



帶著朝聖的心情來到這個充滿荒山石礫的古國。世上有多少民族像古希臘人那樣,一方面一派天真地創造出奇如天馬行空的神話,一方面又深沈睿智地寫下無可奈何的悲劇?

到雅典、奧林匹克、斯巴達緬懷膜拜之余,最想看的還是二十世紀的希臘。和中國一樣,它有光榮的過去;和中國一樣,它也有歷史的包袱。跋涉萬裏,我想知道:現代的希臘臟嗎?亂嗎?人民有氣質嗎?文化精致嗎?…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2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行萬里路(2)

意大利



出了德國南境,我們開進奧地利。奧國的邊境守衛永遠是最和善可親的;與世無爭的國家,誰來都歡迎。

車子在阿爾卑斯山中蜿蜒而行,順著淙淙的泉水。出了奧國,進入意大利。

意國北角其實是德語區,一次大戰前仍屬奧地利,戰後卻被"送"給意大利,種下禍根。這些奧人不與意人認同,激進分子更采取暴力行動與意政府作對。許多男人胸前系著藍布褂,外人看起來,還以為滿街都是屠夫菜販,其實那塊藍布是抗議的標志。

我們的車子被一隊全副武裝、神情兇狠緊張的警察攔了下來,檢查護照。華德告訴我:"他們在搜恐怖分子。"…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2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行萬里路(1)

出國十年後,在紐約辭了職,賣了家當回台灣,朋友驚訝地問:真的回去?為什麽?

我知道為什麽。不是為了愛台灣愛人民,也不為什麽服務鄉梓,造福社會;一個文學教授有多大能耐我沒有把握,熱情的高調唱來也不好意思。回台灣,只是很溫情主義地想念夏日裏恍惚飄漾的茉莉花香。

為了采集印象,我們決定繞個大圈子回家:以台北做最後一站。從紐約出發,德國,是第一站。



巴伐利亞



在西德,我是常客了。每一回從美國飛來——不管是從平野遼闊的中西部或十裏紅塵的紐約市——一離開法蘭克福機場,進入郊區。就沖動地想說:哎,德國怎麽這麽漂亮?!…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22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讀者來信(16)

一把野火

龍應台,該者對"野火"專欄的反應你滿意嗎?

我收到的來信的確很多。從《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在去年十一月刊出以來,我幾乎還是平均一天收一封信的樣子。來信中百分之九十五表示支持、有百分之五卻采取一種自衡的態度,把我對台灣的批評看作攻擊。我說台灣臟亂,他就說:怎麽樣?外國月亮圓是不是?!我說我們的教育要改革,他就說:怎麽,外國就沒有問題是不是?!

這一類人非常感情用事,沒有自剖自省的勇氣與理性,常使我覺得沮喪。所幸這是少數。我們的年輕人卻很有自我批評的精神,很有希望。…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19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何不生氣》讀者來信(15)

何懷碩《野火集》與社會批評的回顧



大概在六十年代,有一位留華美國學生寫了一篇《人情味與公德心》,引起了以青年學生為中心的一個知恥知病,要求改革不良社會風氣的社會運動。整個社會被激起自覺自新的熱情,一時間風生雲起,好不生動。然而,後來余波漸息,社會風氣還是舊態依然。

一九七二年四月,《中央日報》副刊連續六天發表了署名"孤影"的《一個小市民的心聲》,以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提倡茍安現狀,反對革新,並為貪汙的官吏與斂財的奸商巧言辯飾。一時固然麻痹了大多數蒙昧的群眾,但也立即引發了一班深思明辨的知識分子強烈的批判與反擊。…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17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何不生氣》讀者來信(14)

龍應台的野火



《野火集》這本書好厲害,真像野火燒在台灣民間的心靈草叢裏。《野火集》不是黨外的資源,也不是國民黨的資源。它是台灣社會結構裏整體的新資源,所以,它又可以說是黨外的,又可以說是國民黨的,更傳神地說它是"超黨"的。

其實,如果我們若真正站在這塊土地裏,要繼續生活下去,現在應該重視所謂"超黨的力量"。這個"超黨的力量",固然與十年前"以黨掛帥"、以"政治地盤重新分配"的黨內外對立的民主運動有關。可是,由於歷史前進的腳步,以"黨內/黨外"來分析台灣社會的現況,以"獨立/統一"來辯論台灣社會的前途;以"左派/右派"來唯心唯物大戰一番,以"現代/鄉土"來唇槍舌劍的熱烈場面,恐怕都逐漸過去了。…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17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何不生氣》讀者來信(13)

張旺台·誰來點燃野火

——從阿多諾的省思到龍應台的野火

我是一個想做平民知識分子的人,然而,在這一篇文章個用了一些菁英知識人的理論內容,這樣取用多了違背了一些我個人的原則,也使讀者初看時覺得生硬。

不過,請大家(特別是讀過龍應台《野火集》的讀者)耐心點,因為,阿多諾的思想和龍應台的野火好像是可以連在一起的。

阿多諾其人…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16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何不生氣》讀者來信(12)

演講現場

龍小姐:

今天下班後,抽空前往耕莘6:45PM就已經站滿人潮,有幾個位置被書本壓著,要是以前,我就會把書本丟到一旁去。

站在後排,人愈來愈擠,從正立變成側肩時,我開始懷疑有必要再等五○分鐘嗎?於是我把註意力放在周圍的面孔上,想從他們的眼神中,去找出他們來聽你演講的動機,但是愈看愈茫然,因為,我以為我是在一場演唱會上。…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15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