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自從1979年正常化以來,中美關系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一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這一重要性引起國內外眾多學者對它的關註與研究,中美關系的任何風吹草動,大到兩國首腦的互訪,小到貿易逆差的統計,都會引發專家們的高談闊論,指點江山。不過,仔細觀察這些評論,便不難發現,他們考慮和評論的切入點都是以政府和政治為中心。在他們眼裏,中美關系不過是一種政府間的關系。但是,如果換個角度,將眼光從政府轉向民間,就會發現另一個中美關系,一個雖然受制於政治關系但卻有著獨立內容和發展趨勢的領域,這就是民間的交往。一位美國的社會學者就認為,“談‘中美關系’還不如談談美國社會的某個部分(比如,美籍華人····)與中國社會的某一階層的關系來得更為貼切····。”1…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32pm — No Comments
土生的理由,也給孫中山先生進入美國從事反清革命的活動提供了可能。盡管孫中山曾經長期旅居後來合並到美國的夏威夷,但依然受制於排華法。為了避開排華法,孫中山專門在夏威夷辦妥了一張證明自己生於夏威夷並在當地行醫的公證文件。但1904年3月底,在美國舊金山入境時,他依然遭到美國海關的扣押。原來,清朝駐舊金山領館官員向美國官員指證,孫的證件有假。在當地華人致公堂律師的幫助下,孫開始向負責海關移民事務的美國商務勞工部上訴,強調他因為提倡革命而被中國領事誣陷。七天後,孫中山被保釋出來;再過三個星期,4月28日,美國商務勞工部承認了孫中山身份證的有效性,允許其在美逗留。就這樣,利用三周前剛剛辦妥的假證,孫中山順利地進入了美國本土,開始了在全美各大華人社區長大8個月的宣傳、籌款等革命活動。…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32pm — No Comments
(五)
遺憾的是,這一極為不公正的惡法,又延續了近四十年,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期間,中美結成抗日同盟。無論從基本道義還是從抗日利益出發,美國政府都再也無法實行可恥的《排華法》。在富蘭克林·羅斯福的要求下,1943年國會廢除了所有的排華法,改正這一“歷史錯誤”(羅斯福語),華人獲得了與其他民族平等的移民權。但是,由於長期排華的結果,美國人口中的華人數量已經從排華法開始時最高峰的10萬多人,減少到了7萬余人。根據1920年代美國移民法基於美國人口構成來源所確定的移民配額,華人只獲得了區區105個移民配額。…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31pm — No Comments
今年四月中旬我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一場翻譯研討會,與會者除了研究翻譯的學者和法文,德文與日文譯者,還有三位國際聞名的作家,以及對中文外譯有興趣的社會大眾和媒體。在這個會上,我發表了一個演講,據說引起不少爭議,主要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對中國當代小說有些批評。之所以有爭議,很可能是講稿被斷章取義,我的演講是用英文發表的,但有鑒於在場的聽眾不是都聽得懂,特地將講稿翻譯成中文,投射在屏幕上,有的記者就用手機拍下他們有興趣的部分,隔日刊登出來,讀者看不到完整的講稿,不知道上下文的思維邏輯,難怪有人會不高興,聽說都傳到台灣去了。因此我回美國後特地修改講稿,借此版面將我的想法仔細陳述,希望能與中國的讀者共同切磋。
一…
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有一天,兩個非常年輕的人——一個姑娘和一個小夥子——坐在一直伸進水裏的湖岬的石板上,湖水汩汩地拍打著他們的雙腳。他們靜靜地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兩人都瞧著西沈的落日,陷入深思。
小夥子想:“我真想吻她。”他擡頭看看她的嘴唇,立刻就使他想到那嘴唇的樣兒就像是意味著要他去吻。當然,他在和別的姑娘戀愛,而且,她也並不是他見過的最漂亮的姑娘。但是像眼前這樣一位姑娘,他確實從來沒有吻過,因為她是一個理想的化身,一顆天上的明星。對一位可望而不可及的女性,又能怎麼辦呢?…
ContinueAdded by 慕課 庫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最近在香港華人身上貼了一個標簽,說他們“粗魯暴躁”。
這份周刊其實是要借“粗魯”的香港人,反襯菲律賓人的可愛。文章說,菲律賓一窮二白,人民紛紛到國外出賣勞力,受盡外地雇主的欺淩,香港雇主便是典型的例子。
西方主流媒體在形容個別族群時是很小心的,特別是自己國內的少數民族。美國傳媒在談論國內黑人時,絕不敢用任何具有種族色彩的字眼。英國報紙在提到國內人數日益壯大印度次大陸移民時,也是十分“政治正確”。
可是,當它們在描繪各地華人時,似乎就沒這麽多的顧慮。其中的原因很多,留美中國異議分子王丹最近在《明報月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也許提供了一點線索。他說,在許多美國人眼裏,國內各大城市的唐人街,代表了整個華人世界。…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27pm — No Comments
內容簡介:荷蘭建築師庫哈斯設計的央視總部方案,從2002年中標開始,就不斷引起爭論。2004年庫氏出版了《Content》一書,並未引起國人太多註意。2009年元宵節央視配樓大火,公眾對央視總部開始重新關註,發現庫哈斯在《Content》中表達的設計“理念”竟是赤裸裸的色情,央視“色情門”事件遂成為網上議論熱點,庫氏被迫發表了自辯聲明,爭論更加激烈,網文數以百計,影響至於國內外媒體,至8月下旬達到高峰,至今持續未休。
本文對整個事件過程作了比較詳盡的記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26pm — No Comments
前記:1993年,我曾應印度外交部國際文化交流中心(ICCR)之邀赴印作建築歷史考察,到過不少地方,對印度產生了濃厚興趣,多年來,又零星讀到一些有關印度的文章,認識更加廣泛了。關於專業方面的收獲,筆者在三聯已出版了《天竺建築行紀》,而對於在印的生動見聞和一點感受,卻很少與朋友共享,有時不免信筆由之,以當時的錄音日記為基礎,閑雲野鶴般寫了下來,似亦可聊供網友談助。
可以說,以國家之大,人口之眾,在發展中國家中,印度算得上與中國的情況最具有共通性與可比性的國家,印度的命運,與中國的前途也可能更多著一重參考價值,寫出這些,大概還是有些意義的。
劄記共四篇,從印度的“自由民主”政治、印度的“社會主義”經濟、印度的貧困、印度的民族與宗教等方面略加整理綴成。…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16pm — No Comments
上文已經提到,在印度新德裏、博帕爾和孟買,我都遇到過工人的遊行示威,有的打著紅旗,有的打鐮刀斧頭旗,或大標語的後面畫著鐮刀斧頭圖案,說明這些活動即使不一定是共產黨主要組織的,至少也是參加者。
這些示威的主要訴求是“反對改革開放”,重點在抗議“減員增效”和拍賣國企。…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13pm — No Comments
到了以後我才知道,總稱新德裏(NewDelhi)的印度首都原來分成兩大區,北部是老區,嚴格地說,“新德裏”只指南部的新區。ICCR總部就在新區,使館區離這裏不太遠,涉外機構幾乎都在附近。街道安靜,建築密度很低,也不高大,大多只是兩三層,院墻也很低,不到一人高。綠化很好,草地和綠樹很多。後來到了中央邦首府博帕爾(Popal),也分成南北兩區,中間有一條狹長的湖把城市隔開。北半是舊城,較大,建築密集;南部新城建築較疏,空地和綠地很多,房屋質量也好。我們就下榻於南區湖邊的一座高級賓館湖濱飯店。自然,這種兩區式的城市,貧富對比就更加鮮明了。富人都住在新區,有許多帶車庫的兩三層獨立別墅式小樓。…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13pm — No Comments
時間處得稍久,我也問過辛格一些他大概不大會主動給我說的事兒,比如女孩子的嫁妝費特高,否則嫁不出去,以至出現溺殺女嬰現象,還有聽說過的妻子要為丈夫殉葬的事。他說可能在個別特別落後的地方還留有這種惡俗。到後來,我和辛格先生之間只有一個誰也沒有提到的默契,就是從來不談兩國的邊界爭端。
在印度,只有受過高等教育才可望成為“上等人”,而只有有錢人家才付得起大學的高昂學費。印度和中國,同樣沒有安排好屬於弱勢群體的有志之士進身之道的問題。…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13pm — No Comments
通常的印象是,典型的印度人皮膚較黑,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眼珠和頭發都是黑的,挺拔的鼻梁,較寬的鼻翼。但我在印度卻也見到過不少金發碧眼膚色較白幾乎與歐洲人一樣的白種人,北印度更多,也有與中國人幾乎分不出來的黃種人,還有少數皮膚更加黝黑接近黑人的印度人,南方更多。我問過辛格先生,他說印度素有世界人種博物館之稱,他還說,在印度的一些小島上還有一些純粹的黑人(尼格羅人),過著原始生活,拒絕外人登島,發生災害時,政府只能給他們空投糧食和藥品救濟。印度畢集了世界三大人種,細分起來,主要有印度斯坦族、泰魯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總數超過百種。…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11pm — No Comments
在南方考察印度教神廟時,辛格多次提醒我,一定要註意不要隨便走進教徒們認為最神聖的地方聖所裏去。他說一般不是印度教徒的人都不能進去,他這個伊斯蘭信徒也輕易不敢進去,女人則不管是不是教徒,大概也是禁止入內的。又說,在南印度他完全聽不懂當地人的話,惹了禍可不好辦!我當然是分外小心了,再說在聖所前經常有好幾位婆羅門守衛著,一個個膀大腰圓,赤裸上身,額上用白粉和紅色畫著印度教標記,我更是不敢輕舉妄動。在馬都拉考察米娜克西神廟,我就沒敢進到聖所裏去,只在門外張望。但在孔達拉神廟我卻受到了極大優待,大概是看出來我是“老外”,這些婆羅門竟特別關照,居然是他們主動與我打招呼,看我猶豫,示意我可以進去。見辛格先生不在,我便作虔誠萬分狀恭身合十而入,裏面全無光線,只燃著一盞小燈,的確神秘得很。出來又向他們合十致意,他們竟將供奉在“林迦”(被尊奉在聖所核心的兩性生殖器雕刻)前的一個新鮮花環套在了我的脖子上,令我大出意外,真是受寵若驚了。…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11pm — No Comments
敦煌給我的最初印象來自一部電影。
20多年前,正是中日友好的蜜月期,我還是一個學生,看過一部日本電影——《敦煌》,這算是我看過的第一部“外國大片”了。據說佐藤純彌為了拍這部電影,耗資2700多萬人民幣,專門建了一座敦煌古城,並在電影結束部分付之一炬。
沒想到很多年後,我竟然得以親眼見到這座敦煌城。
敦煌遠比我想象得遙遠。即使乘坐飛機,來回轉機,也用去了一天時間。在接下來的4天中,去莫高窟、爬鳴沙山、看月牙泉、去陽關和玉門關、參觀博物館、逛夜市,只能算是走馬觀花了。雖然只是一個人口10多萬的縣級市,敦煌的方方面面絲毫不遜色於一些所謂的大城市。…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02pm — No Comments
楊:2009年第5版《現代漢語辭典》對文化的解釋是: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世界上對文化的定義有100多種。您是怎麽理解的?…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9:36pm — No Comments
楊:您怎麽理解生命?
蕭默:生命是很珍貴的,很寶貴的,很有價值的,很神聖的。生命是非常神聖的,人不能沒有生命,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
楊:一個音樂家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說,生命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是生活是有意思的。您認為他的話有意思嗎?
蕭默:生活?你沒有生命哪來的生活,生命和生活不應該絕對分開吧,我想是這樣子的。他說生命是沒有意義的?…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15, 2016 at 9:30pm — No Comments
金龍園位處山丘,是金寶市內其中一個占盡地理環境優勢的住宅區,也曾是錫礦盛產期的高級住宅區,最著名的余仁生第二代繼承人兼礦家余東璇的豪華別墅就在此處。當時,該別墅中英架勢的建築結構之壯觀,是當地之最,更是許多妙齡少女少男相見約會與拍照的景點。唯物換星移,如今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依山勢而建的房屋。
在該園山腳下,有家古樸民宿“臥龍居”,由蔡慧沁一手打造。2010年自台灣深造回國後,隨著在拉曼大學工作的丈夫定居在金寶。當時,他們倆就住在老店屋的樓上,樓下住著蘇德雨與孔成英老夫婦。
“這一排店屋是金龍園最早期的房宅,始建於1968年間,後來全充作住家。我們在樓上住了5年,而樓下的蘇氏夫婦養育著5個孩子,住了46年。2015年,我們為了孩子而搬到有地排屋,恰好蘇老太太也搬到首都與孩子同住,才依依不捨脫售給我們。”…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15, 2016 at 8:45pm — No Comments
第一次乘夜航船,從紹興府橋到西興渡口。
紹興到西興本有汽油船。我因急於來杭,又因年來逐逐於火車輪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裏,領略先代生活的異樣的趣味;所以不顧親戚們的堅留和勸說(他們說航船裏是很苦的),毅然決然的於下午六時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質文明”的汽油船,卻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們徘徊其間,左右顧而樂之,真是二十世紀中國人的幸福了!…
Continue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November 15, 2016 at 8:45pm — No Comments
摘 要:近年來,高職教育在規模、層次、質量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從外延式轉向內涵式發展,高職教育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高職辦學理念已深入人心。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表明進行校企合作、建立科學合理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為解決校企人才供需矛盾,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並在本校實踐教學,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
0 引言
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多數是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強調系統和完整。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是以分析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為基礎,有針對性地確定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和教學計劃,以應用為主旨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 要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高職教育教學的新模式,…
Continue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November 15, 2016 at 8:44pm — No Comments
“5·12”後不久,美麗的羌繡便在成都的寬窄巷子縱情綻放。不經意路過寬巷子24號的羌繡實體店,人們往往也會多看一眼,乃至留連忘返。那些繁覆的挑花和刺繡裏,粉、藍、紅、白、綠的亮色,肆意盛開的花瓣,黃色嬌嫩的花蕊,把一個民族最爛漫的美感,最蓬勃的生命力,最神秘的人文歷史,都凝固在一針一線之間。這樣的美感源自何處?這樣的技藝怎樣流傳?這刺繡背後濃烈的情懷,究竟蘊藏了怎樣的故事?多想離她再近一點,了解再多一點,回望她的前世,看到她的今生,展望她的未來。
一本《羌族服飾文化圖志》恰好滿足了讀者的期待,沈醉在《圖志》簡約的文字、多彩的圖片裏,是一場美的感官享受,更是一場文化的盛筵。
緣起…
Added by Place Link on November 15, 2016 at 8:43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