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默:印度劄記(之四)—— 印度的民族與宗教 下

在南方考察印度教神廟時,辛格多次提醒我,一定要註意不要隨便走進教徒們認為最神聖的地方聖所裏去。他說一般不是印度教徒的人都不能進去,他這個伊斯蘭信徒也輕易不敢進去,女人則不管是不是教徒,大概也是禁止入內的。又說,在南印度他完全聽不懂當地人的話,惹了禍可不好辦!我當然是分外小心了,再說在聖所前經常有好幾位婆羅門守衛著,一個個膀大腰圓,赤裸上身,額上用白粉和紅色畫著印度教標記,我更是不敢輕舉妄動。在馬都拉考察米娜克西神廟,我就沒敢進到聖所裏去,只在門外張望。但在孔達拉神廟我卻受到了極大優待,大概是看出來我是“老外”,這些婆羅門竟特別關照,居然是他們主動與我打招呼,看我猶豫,示意我可以進去。見辛格先生不在,我便作虔誠萬分狀恭身合十而入,裏面全無光線,只燃著一盞小燈,的確神秘得很。出來又向他們合十致意,他們竟將供奉在“林迦”(被尊奉在聖所核心的兩性生殖器雕刻)前的一個新鮮花環套在了我的脖子上,令我大出意外,真是受寵若驚了。

印度教徒很崇拜牛,年老退休以後的牛更被保護,稱為神牛,整天“壓馬路”,誰也不敢招惹。司機必須精力高度集中,時不時地要猛踩剎車,等著它們慢騰騰地踱過。

伊斯蘭教原本雖然是一種外來文化,但對印度的窮人如“賤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更加倡導平等和苦行的蘇菲派的傳教更見成功,獲得了下層人民的歡迎。窮人和“賤民”們進入城市,改宗伊斯蘭教,有了新的工作,可以與所有的人相處共住。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都很難被對方同化,印度各地信仰印度教的各土邦王的勢力也並未完全消失,兩種文化的隔閡,一直持續到現在。

從13世紀初伊斯蘭文化開始進入印度,直到19世紀中葉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為止,印度尤其是北印度、中印度的統治者大都信奉伊斯蘭教,經過600多年的傳播,伊斯蘭教在印度有很大影響。但這些影響多半只及於各伊斯蘭王朝直接統治區的城市,廣大的由土邦王統治的地區和農村仍主要是印度教的天下,加以印度獨立時,原印度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獨立出去(以後,東巴基斯坦又成為孟加拉國),原居住在現印度共和國的不少伊斯蘭教徒遷居巴基坦和孟加拉,所以現印度共和國領域內的穆斯林只是印度的少數民族。但因印度人口已超過十億,穆斯林的絕對人數還是很可觀的,比阿拉伯國家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比巴基斯坦就更多了,僅次於印度尼西亞。

錫克人人高馬大,頭上戴著大頭巾,軍隊裏人數很多,信仰錫克教,現任印度總理辛格也是錫克教徒。錫克人大都住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中央政府曾花了很大力氣扶持其發展,現在旁遮普邦發達程度較高,因為政府投過資,應交的稅也較多,錫克人於是不滿,經常出事。1984年,為爭取在旁遮普邦建立一個獨立的“哈利斯坦國”的錫克教武裝分子,以阿姆利則金廟為據點,同印度軍隊交戰,引起全國局勢緊張。事件平息後,英迪拉•甘地總理卻被自己的兩名錫克教衛兵刺殺身亡了。旁遮普邦與印度教徒較多的鄰邦渣格拉合邦原來是一個邦,但兩個邦共用一個城市為首府,有時在一座辦公樓裏就有兩個邦的政府部門。錫克人要求渣格拉合邦政府遷走,沒合適的地方可去,也產生矛盾。旁遮普邦又常與同用一條河的下遊邦發生爭水糾紛。

印度西北的克什米爾問題更大也更長久。印巴分治時聯合國決議規定是加入印度還是加入巴基斯坦由各邦自主決定,克什米爾邦王信仰印度教,決定加入印度,但居民大都是伊斯蘭教徒,要求加入巴基斯坦,不能解決,印巴兩國訴諸武力,最後由聯合國出面劃定停火線,但歸屬問題始終未定,兩國經常發生糾紛,極大影響了風景優美的克什米爾的旅遊業。在博帕爾我遇到一群台灣遊客,他們說在克個米爾上飛機前行李被打開檢查竟達八遍,臨登機還被打開檢查了兩遍。

印度最東北的阿薩姆地區好些居民是黃種人,原來是一個邦,互相不容,現在分成了七個邦。

泰米爾人是南方東部泰米爾納都邦的主要居民,信奉印度教。泰米爾納都邦是一個大邦,他們主要是在語言文字上與中央對立,拒絕采用印地文和印地語,其中有些就跑到鄰國斯裏蘭卡去了。去了又沒土地,在斯裏蘭卡北部鬧獨立,搞了個猛虎組織,武裝鬥爭,鬧得挺厲害。拉吉夫•甘地原是支持這部分泰米爾人的,為的是爭取泰米爾拉都邦的選票,但也不願意他們在斯裏蘭卡的獨立運動成功,擔心對泰米爾拉都邦起連鎖反應,又為了和斯裏蘭卡搞好關系,便於在國際紅茶市場上合作,派兵到斯裏蘭卡,希望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沒有成功,連拉吉夫本人都被泰米爾人暗殺了。泰米爾人很歷害,學習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打遊擊戰,不怕死,都帶著自殺藥。暗殺拉吉夫的幾十個兇手和嫌疑犯都抓到了,但他們全都自殺,以致至今也破不了案。

辛格說印度有這麽多問題,報紙上天天都有各地的動亂,但誰也不著急,因為誰也解決不了,急也沒有辦法。我問這樣下去怎麽辦呢,他說大概將來經濟發展了,人民教育水平和人的素質提高了,才有可能解決吧!

但印度也有一個優勢,就是雖然沒有一個像中國漢族那樣在人數上占居民90%以上居於絕對優勢的民族,但基本上以各族雜居為主,聚居為輔,各族都難於出現有規模的離心勢力。這種離心勢力不但在中國有,在許多國家如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英國的北愛爾蘭、比利時的法語區和荷語區、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俄國的車臣、土耳其的庫爾德地區等都存在,經常會釀成各種矛盾。

我在德裏參觀了一座美麗的建築巴哈依廟,風格別致,既不同於印度教神廟,也不同於伊斯蘭禮拜寺,外貌酷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得名蓮花廟。巴哈依廟建成於1986年,是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巴哈依教的教廟。巴哈依教是1844年在伊斯蘭教巴布教派的基礎上創立的,鼻祖是一位名叫巴哈奧拉的伊朗人。巴哈依教有崇拜的神,但不崇拜偶像,不需要教士,也沒有覆雜的祭祀儀式。據此教自稱,它的宗教理想是融合各種族、國家和宗教,組成一個人類大家庭,建立世界持久和平,掃除各種迷信和偏見,強調科學的作用,主張解放婦女,向往世界大同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倒很符合中國原初儒學的大同觀念和現代精神。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影響已遍及世界各地,現有教徒一千多萬人。巴哈依教創立30年後傳入印度,到20世紀90年代,在印度已有200多萬教徒。

參觀時,一位在這裏義務服務的姓塗的馬來西亞華人姑娘主動要為我免費介紹這個宗教,我感謝她的好意,但我主要是要考察建築藝術,太陽又快下去了,要拍照,時間不多,表示謝絕。她說她可以陪我一面走一面談,不耽誤我的事。從她那裏知道了很多知識。她說孔子教導人們要愛惜自己的品德,釋迦牟尼教人愛自己的靈魂,耶穌教人要愛自己的鄰居,穆罕默德教人愛自己的國家,這些教導原都是不錯的,所以他們都是聖人和先知,但這些還都只是初級的善行,因為當時人類還很愚鈍,只能教導人們這些。而巴哈依教則教導人們要愛全世界,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參觀結束時,塗姑娘帶我去到一個房間,拿出一冊專門給中國人留言的簽名簿,我寫下了一句:“一次心靈的凈化”。

(轉載自2010-05-16愛思想網站

Views: 4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