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摘 要:近年來,高職教育在規模、層次、質量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從外延式轉向內涵式發展,高職教育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高職辦學理念已深入人心。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表明進行校企合作、建立科學合理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為解決校企人才供需矛盾,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並在本校實踐教學,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
0 引言
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多數是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強調系統和完整。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是以分析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為基礎,有針對性地確定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和教學計劃,以應用為主旨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 要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高職教育教學的新模式, 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實現以教師的教為主向以學生的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根本轉變。在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對於職業教育的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範圍已經十分的深入,總結出了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例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北美的CBE、英國的BTEC等等。都是他們在攝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的既有他們本國特色,又可供其他國家學習的典型模式。
1 以就業為導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經過閱讀大量文獻,對已有模式的研究和多年來一線教學的經驗,本人認為一個完整的、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涉及"課程設置"、"教材制定"、"教學組織"、"師資培訓"和"關鍵技術"五個方面。"課程設置"的正確合理是培養模式成功的前提,十分重要,要定期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改變進行適當調整。"教材制定"是對"課程設置"的執行,教材要根據課程來選定,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必要時可以自行編寫教材。"教學組織"關系到學生的知識面能否得到擴展、能力是否能夠提高,是培養模式是否成功的關鍵。"教學組織"涉及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細節問題,是整個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師資培訓"是培養模式是否成功的重要保證,無論是課程、教材還是組織教學,都是要教師來執行完成的,教師首先要對教學目標、課程、教材有深入的了解,有教強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為適應對學生培養目標的不斷變化和新技術的不斷產生,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到其他高校和企業進行培訓、交流。
近年來學校的就業率較低,一些就業學生專業不對口,為尋求原因本人進行了多家企業的走訪。經過調查發現這些企業是有不少空崗的,甚至急需人才引進,出現了企業一邊招不到人,學校學生無法就業的現象,認為學生的一些專業知識沒有很好的和企業對接,動手能力有待加強。這種現象現在比較普遍,也得到了教育部門的重視,國家現已投入了大筆資金,鼓勵進行校企合作。
該模式是以就業為導向,為確保就業率,首先要進行市場調查,到企事業單位走訪,了解他們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及數量。對當前各高校的專業、課程也要進行了解,對各類人才需求進行數據分析並進行預測,為本校制定培養目標提供數據支撐,使其更加合理科學。整個人才培養分為校內和校外兩個部分,校內部分是指學生在學校內的學習,一般為大一、大二及大三的上半年,校外部分指學生在學校外的實習,一般為大三的下半年。整個培養過程中,學校和企業都要進行合作,學校根據培養目標制定課程,分為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其中專業課程可以根據部分企業的要求進行調整。大一學生學習基礎課程,對學生的進行基礎教育,避免一味學習企業要求的課程使得就業面窄,基礎不紮實,影響以後的繼續深造。大二學習專業課程,在學習專業課時可以與企業合作共同編寫教材,加入這些企業做過的成功案例,讓學生能夠在校園內就接觸到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正在使用的技術、研究的領域。需要強調的是,和學校簽約合作的企業、事業單位一定要經過考察,確保其正規,一方面能夠保證學生的就業,另一方面使其在學校指定的課程、教材、提供的技術支持都能有較高的水準。大三上半年在學校進行實訓,集中做一些企業的經典項目,采用教師去企業培訓後回來教授和請企業技術人員指導相結合,模擬項目開發。大三的下半年學生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真正的接觸實際項目的開發,適應工作環境,使得畢業後能夠很快的上手,確保公司的利益和自身的發展。
2 結論
文中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在本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多年以來,通過與以往該專業的課程成績、實訓成績、實習成績、能力測試、企業評價、就業率等多方面數據對比分析,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專業認識程度逐年提高;學習目標逐年明確;動手能力逐年提高;就業情況逐年上升穩定;企業對畢業生好評率逐年上升。本文提出的模式由於條件限制還沒能在更廣泛的範圍進行應用,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驗證。相信全體教育者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努力完善下,我國高職教育將越辦越好。
參考文獻:[1]燕曉飛.非正規就業勞動力的教育培訓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08.
基金項目:2015年秦皇島市科技計劃項目"基於雲計算的雲課堂教學管理平台的搭建與應用研究"成果。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