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數據才厲害
  • Male
  • Yerevan
  • Armen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厚數據才厲害's Friends

  • Sindumin
  • Host Workshop
  • Bir Tanem
  • Bayrut Alhabib
  • Eamman Habibatah
  • Chiron人馬
  • Suyuu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Zenkov
  • Qyzylorda
  • 未知 非可怕
  • 等河水退去
  • Jambatan Tamparuli
  • se.gamat

Gifts Received

Gift

厚數據才厲害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厚數據才厲害's Page

Latest Activity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3

錢學森最早定名「靈境技術」(virtual reality 虛擬現實),精准地預測: 在人類的第五次產業革命———信息革命中,靈境技術是一項關鍵性的技術突破。下圖是錢學森繪制的靈境技術將給人類社會帶來震撼的科學和文化變革設計圖。今天,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各國爭先發展的頂尖科技。20世紀60年代,錢學森以「激光」翻譯英文「laser」,他始終關注這一科技前沿,並提出激光束可參與廣場焰火展演,激光器不但光的強度大,而且可以有各種色彩,如果應用於焰火禮花,那將是一個壯麗的場面。他自信地預測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未來: 「激光焰火、電子計算機為制作工具的音樂和電影,這不過是舉幾個例子說明現代科學技術的確能提供文藝表達的新形式,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可能形式等待我們去探討。前景是十分吸引人的。」…See More
Jun 21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2

錢學森對於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有較多涉獵和思考,涉及文學、音樂、美術、書法、電影、電視、舞台、民族傳統藝術、工業設計、新藝術等多個領域。他的關注直達前沿,將藝術與科學的結合作為創新的新高地不斷地展開思考,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領域:(一) 推動「技術美學」研究錢學森晚年極力推動科普文藝,他一方面嚴謹地區分了科學小說與科幻小說,前者必須實事求是地以人類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展開創作,後者則可以超越科學技術的限制,加入創作者主觀臆想:另一方面,他從科學家的視野,倡導藝術創作對於藝術傳統題材的突破。比如他曾呼籲美術工作者拓展現有題材范圍,把文藝的觸角伸展到更微觀和更宏觀的宇宙之中,將科學工作者眼中的葛洲壩建設,宏觀的太陽風磁暴、地幔的層次和色彩,微觀的細胞核的結構、人類的基因等科技現象中的美以視覺或聽覺的藝術形式展現給世人。他多次呼籲藝術家要幫助人們認知豐富多樣的世界,擴展藝術實踐的領域和空間。錢學森的創新思維還展現在自覺地將科學技術前沿融入藝術思考,比如1994年6月21日《光明日報》刊出了一篇報道《立交橋的神話》,文章介紹了我國近些年城市立交橋建設的成果。錢學森讀後批注:…See More
Jun 17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1

摘要:從錢學森留存的豐富文獻中梳理他在藝術與科技結合方面的貢獻: 錢學森站在時代的制高點,關注藝術與科技的結合與創新。他從思維科學的角度,以系統論為指導分析了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意義、方法和策略。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思想對於當代文藝事業的超前預判、探尋人類形象思維的奧秘以及高校交叉人才培養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傑出的戰略家、思想家。在他為人類設計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文藝理論是11個部類中的一個,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是其中重要的內容。關於藝術與科學技術,錢學森認為人類的主觀能力有科學與藝術之分,而實踐中二者又有著密切的聯系,相互依存,「文藝始於對事物的科學認識,然後才是藝術; 而科學始於對事物的形象探索,這需要文藝修養,然後落實到科學的論證。可以說文藝是先科學、後藝術;…See More
Jun 12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喬葉·看云记 下

關於雲的消息常常來自《北京日報》。我有些懷疑是不是報社裏有一份專門看雲的工作,若果真如此,我簡直都有些想要應聘了。除了跟蹤報道雲,還有配套文章介紹雲的相關知識。如近日的雲是什麽雲,為什麽會這麽美之類的。時不時地,就會看到有位名叫張明英的氣象專家被記者采訪,我一直以為是位女士,查了資料才知道是位男士。以張老師的說法,北京夏季最常見的這種雲叫對流雲。如果低層的空氣溫度明顯高於高層的空氣溫度時,大氣就處在一種不穩定狀態,低層暖空氣會做上升運動,從而形成對流。上升運動的暖空氣溫度不斷降低,當達到凝結高度後,水汽就會凝結形成雲,這就是對流雲。一般來說,對流雲根據對流強度分三個階段,初期形成的是淡積雲,這樣的雲特點是雲體較松散,雲頂向上凸起,底部又相對平坦,看上去很蓬松,好似朵朵棉花糖在天空中飄浮。如果對流不那麽強烈,這種雲朵出現時就是晴天,在蔚藍天空的映襯下,看上去更加潔白無瑕。對流旺盛時的對流雲就是濃積雲和積雨雲,雲體如山似塔地層疊在一起,此時就預示著雷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要來。從張老師這裏我還知道了「東北冷渦」,來自東北地區高空冷渦天氣系統,被簡稱為「東北冷渦」,它會使高空大氣溫度明顯變低,…See More
Oct 28,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喬葉·看云记 上

頻頻看雲是近年來的事。自到了北京,自然而然地就經常看起了雲。在這之前,我是不怎麽看雲的。因看雲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也就入鄉隨了俗。看雲是閑事。閑事也是事。我漸漸發現,這閑事居然還是件經常能上新聞的事。順手翻一下關於雲的新聞,隔三岔五,比比皆是。僅今年四月到六月間,我刷到的就有這麽些條——四月二十九日:「五一」假期第一天,北京晴空萬裏。午後,天空出現一抹七彩雲帶,畫面十分美好。五月二十七日:震撼!北京出現大片乳狀雲。六月十日的題目是:北京的雲彩好似潑墨畫,天空如畫布,美翻了。這天的雲實在是有些美翻了的意思,我目睹為證。這天是周六,我和朋友們在通州宋莊約聚,先是在一家書店喝咖啡閑聊,我聊天聊得心不在焉,只因一直在留意著雲。這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墻,巨大的雲在窗框裏,如畫一般。——形容漂亮的實景,就說美得像畫一樣;誇畫的時候又說,看這畫得像真的一樣。我們是不是總是這般講套話?坐著坐著,我就坐不住了,想要到這雲下。就走了出去。藍天做底,這雲美得很不真實。——雲總是不真實的,美夢一般的不真實。想要這不真實趨近於真實,就只有去盡力地靠近真實。在真實的雲下,我拍了好些照片,後來再翻看,也還是覺得不真…See More
Oct 24,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Sivaa Tangai Raju:‘Songket’ added to Unesco’s 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2019; is the world's highest recognition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songket’ is the world's highest recognition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Picture via Facebook/Hajah Nancy Haji ShukriKUALA LUMPUR, Dec 16 ― Malaysian culture has received recognition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sation (Unesco) for the sixth time after songket was added to the 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See More
May 14,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海南渔歌哩哩美(下)

临高“哩哩美”渔歌经久不衰,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临高县,有着一群执着的文艺人,从事着渔歌的挖掘整理工作。临高的男女老少,更是以“哩哩美”为骄傲,提起“哩哩美”,要么唱上几段,要么说上几句。而当地每次举行的渔歌比赛,场面都不亚于近年来最火的“超女”、“快男”。在一次全县渔歌大赛中,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只有9岁。此次大赛还评出了全县的“歌王”和“歌后”。可惜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只见到了歌王戴志勇,由于歌后戴慧仙无暇分身,我们原本期待的歌王歌后现场对擂的场面未能看到,多少有些遗憾。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符策超,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哩哩美”渔歌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他说,“哩哩美”是我省渔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渔民的生产生活习惯,记载着渔民的生产历史,是渔歌中典型的代表,其音乐基本结构独具一格,韵律欢快活泼,是海南珍贵的渔民文化的体现。歌曲特点编辑播报“哩哩美”渔歌善于比兴,演唱时见景生情地自由抒发,双关比喻尤为突出艺术韵味。副歌歌词起比喻、助兴、衬托作用,歌词中的迭字和衬词占整首歌的二分之一,衬词“哩哩美”、“乃马里”、“美雷嗳”烘托歌词,增添全曲艺术色彩。“哩哩美”…See More
May 12,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海南渔歌哩哩美(上)

临高渔歌“哩哩美”,它旋律优美流畅,曲调婉转动听,地方色彩鲜明,这种渔歌起源于南宋绍兴年间,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富有浓郁的本地相同气息的“哩哩美”,在2011年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高渔歌“哩哩妹”又称“哩哩美”是临高渔歌,最早起源于新盈、调楼一带渔姑卖鱼的叫卖声(临高方言):“卖鱼(雷),大家来卖鱼(雷)……”。渔姑的叫卖声就是“哩哩美”渔歌的最初旋律。后来,渔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如在赶海、织网、婚嫁等的时候,逐步以该旋律为口头创作并不断伸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渔歌《哩哩美》。“哩哩妹”又称“哩哩美”是临高渔歌,最早起源于新盈、调楼一带渔姑卖鱼的叫卖声(临高方言):“卖鱼(雷),大家来卖鱼(雷)……”。渔姑的叫卖声就是“哩哩美”渔歌的最初旋律。后来,渔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如在赶海、织网、婚嫁等的时候,逐步以该旋律为口头创作并不断伸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渔歌《哩哩美》。 中文名哩哩妹别名哩哩美 类型临高渔歌起源新盈、调楼 至今,已经传唱了近1000年之久的渔歌《哩哩美》副歌(临高方言)仍有“浪响后‘珠咪’、沙白前‘九圩’”的唱句。“珠咪”即是新盈港以北…See More
May 11,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馬來歌謠Dondang Sayang列世界非物質文遺

(馬六甲30日訊)馬六甲馬來傳統歌謠Dondang Sayang申報成功,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24個締約國組成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於本月26日至12月1日在毛裏求斯首都斯瓦米·維韋卡南達國際會議中心(SVICC)召開的第13屆會議,並於昨日宣布Dondang Sayang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甲州文化表演Dondang…See More
May 10,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劉奇·鄉村治理「三原色」:識人識物識勢(4)

風向指哪,市場需求就在哪,三農發展的出路也就在哪,否則誤判局勢,就會如同紅極一時的諾基亞手機、柯達膠卷一樣,問題由量變積累到質變, 最終被淘汰出局。因此應敢於突破創新,不斷打破常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近幾年因城鄉建設需要, 風景樹價格日益走高,有的地方嗅到了商機,在沒有交通、人口、土地等優勢區位條件的情況下,利用貧瘠的土地栽種風景樹,變劣勢為優勢,風景樹產業讓一些地方迅速發展。二應用好地勢。「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推進鄉村治理,要充分考慮地理區位、格局方位。如果區位條件不同,缺乏地理優勢,強行效仿,就會水土不服甚至適得其反。因地制宜是發展的前置條件。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僅有4% 左右的村適於發展鄉村旅遊,有的地方不具備條件,生搬硬套,造出的景點生意慘淡,投資人笑著進去,卻哭著出來。即使適於發展旅遊的地方, 也應分清適合哪種路線。如城市近郊適合發展農家樂、采摘、垂釣等休閑農業,而遠離城市、山清水秀的地方則適宜發展旅遊觀光、養生養老、民宿等產業。…See More
Jan 24,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劉奇·鄉村治理「三原色」:識人識物識勢(3)

2015年,蘄春縣立足資源稟賦,提出把發展艾草產業作為全縣產業轉型升級的支點, 經過四五年發展,目前,全縣艾草種植面積近20萬畝,相關企業2000多家,從頭到腳,吃的用的,蘄艾產品 已經實現全覆蓋,產值達50億元。 如今,蘄春艾草已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並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常聽一些基層幹部說,我們那里窮山惡水,沒有特色物產。 青茅和艾草的故事說明,特色是可以創造的,關鍵在於有沒有慧眼去發現特色、打造特色。挖掘具有獨特價值的傳統技藝。五千年文明薪火相傳,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名字的農業著作就有600多部,可以讀到原著的也有300多部, 里面有大量的對傳統技藝的記述,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浩如煙海的傳統技藝大都散落在民間,通過一代一代的傳承被保存延續下來。深入挖掘他們的價值對於推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 發展有著奇妙的效果。 僅以美食為例,沙縣小吃已經在全國開店8萬多家;青海化隆縣的蘭州拉面不僅在全國開了3萬多家門店,還在海外開有100多家分店;山東一個村專賣饅頭,一年就有一個多億的產值。河南省西華縣逍遙鎮有5萬多人,其中有2萬多人在全國各地賣胡辣湯。鎮里…See More
Jan 13,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劉奇·鄉村治理「三原色」:識人識物識勢(2)

這其中都有一個最先令人仿效 的標桿引領,他們以「潤物無聲」 的示範效應形成正能量,改造了鄉 民、影響了鄉風、凈化了物欲橫流的 鄉村,他們就是真正的社會賢達。用這些典型事例引領鄉風最生動、最有力。當前一些地方把本地或從本地 「走出去」那些品德好、威望高、 能力強的新鄉賢組織起來,由他們 牽頭或參與修訂鄉規民約、培育家風家教、打造誠信社會,很有成效。還有的組織鄉村「五老」人員成立村調解理事會、鄉賢理事會、 道德理事會、村民議事會,把紅白喜事簡辦或不辦、不鋪張浪費等納入村規民約,「五老」人員率先垂 範並監督檢查,群眾自覺性逐步增強,鄉村風氣也為之一新。 四是選用「和事能人」化解社 會矛盾。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的鄉村 治理體系,其中群眾自治是主體。 中國鄉村世世代代、聚族而居,大家低頭不見擡頭見。屋里屋外,街坊鄰舍,家長里短,難免紛爭不斷。每日 每時都可能發生的巨量紛爭,通常是鄉村德高望重的「和事能人」出面擺 平化解。法是規範人們行為的底線, 生活中大量的是不觸及法律底線的日常糾紛,也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說的…See More
Jan 8,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劉奇·鄉村治理「三原色」:識人識物識勢(1)

鄉村治理歷來是一個又老、又大、又難的問題。鄉村基層幹部形容自己是常年累月在「五加二、白加黑、夢加醒、夜總會(總是在夜里開會)」中忙碌,不僅身心俱疲,而且難見成效。如何跳出這種惡性循環,從雜亂無章忙得暈頭轉向中解脫出來,關鍵在於抓綱舉目,著力提升自身「慧眼三識」的能力,善於識人、識物、識勢。「三識」是鄉村治理的「三原色」,不論形勢多複雜,工作多繁重,做好「三識」,事半功倍。識人。在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組織力越來越強的情勢下,善於識人選人用人是鄉村治理的首要問題。一是選用產業能人帶領農民致富。中國農業一家一戶分散經營,…See More
Jan 5,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劉奇·九園之鄉:中國鄉村的未來 (5)

中央提倡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結合,把自治放在首位, 就是對鄉村這一傳統治理精神的發揚光大。有學者指出,新鄉賢通過調解民間糾紛、評判是非獲得權威,通過參與村莊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產品獲得聲望,通過維護村莊共同利益獲得地位,在村莊治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正是當下需要挖掘培育的鄉村治理新動能。「鄉村落後,需要按照城市文明的思維加以改造」,這是西方人的邏輯,是一種野蠻文明,在中國水土不服。地相近,人相親,心相通,情相牽,鄰里和睦,鄉風文明,才是鄉土中國的特色,才是治理有效的社會生態。九是累積家園紅利的福園。中國鄉村是一個熟人社會,「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在長期相處中建立起彼此信任、互幫互助的緊密關係,這是鄉土中國的寶貴資源,它像是一座無形的「村莊銀行」,誠信就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存款」。在這個熟人環境里只要講承諾守信用,嚴格用熟人社會的遊戲規則約束自己,就會積累成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社會福利,即…See More
Jan 3,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劉奇·九園之鄉:中國鄉村的未來 (4)

六是農耕文化傳承的故園。鄉村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載體。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See More
Jan 1, 2023
厚數據才厲害 posted a blog post

劉奇·九園之鄉:中國鄉村的未來 (3)

四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樂園。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始於工業革命。工業文明理念追求「人定勝天」,篤信人是自然的主宰,人可以改造自然;而生態文明認為「人是自然中的一員」,應與自然和諧共處。未來鄉村建設要從根本上解決人與自然不和諧的問題,就必須破除「駕馭規律」「人定勝天」的舊理念,樹立遵循規律、天人合一的新思維。規律只能被認識而不能被打破,只有尊重規律,才不會被規律懲罰。我們現在面臨的水、土、空氣汙染等問題,就是不尊重規律的後果。工業革命超越限度,即成危害,塑料問世曾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發明,今天已經成為最嚴重的公害,科學家研究表明, 我們每人每天都在吃塑料微粒,每人每周平均要吃進5克,相當於一張信用卡,這對人體會造成多大危害尚不得而知。塑料殘留在土壤里會改變土壤性狀和土壤結構,導致農作物減產。更嚴重的是,土壤里的塑料,可能幾百年都降解不了。水多、水少、水髒,…See More
Dec 31, 2022

厚數據才厲害's Blog

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3

Posted on May 14, 2024 at 12:30am 0 Comments

錢學森最早定名「靈境技術」(virtual reality 虛擬現實),精准地預測: 在人類的第五次產業革命———信息革命中,靈境技術是一項關鍵性的技術突破。下圖是錢學森繪制的靈境技術將給人類社會帶來震撼的科學和文化變革設計圖。今天,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各國爭先發展的頂尖科技。



20世紀60年代,錢學森以「激光」翻譯英文…

Continue

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2

Posted on May 13, 2024 at 5:30pm 0 Comments

錢學森對於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有較多涉獵和思考,涉及文學、音樂、美術、書法、電影、電視、舞台、民族傳統藝術、工業設計、新藝術等多個領域。他的關注直達前沿,將藝術與科學的結合作為創新的新高地不斷地展開思考,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領域:

(一) 推動「技術美學」研究…

Continue

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1

Posted on May 13, 2024 at 9:30am 0 Comments

摘要:從錢學森留存的豐富文獻中梳理他在藝術與科技結合方面的貢獻: 錢學森站在時代的制高點,關注藝術與科技的結合與創新。他從思維科學的角度,以系統論為指導分析了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意義、方法和策略。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思想對於當代文藝事業的超前預判、探尋人類形象思維的奧秘以及高校交叉人才培養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傑出的戰略家、思想家。在他為人類設計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文藝理論是11個部類中的一個,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是其中重要的內容。

關於藝術與科學技術,錢學森認為人類的主觀能力有科學與藝術之分,而實踐中二者又有著密切的聯系,相互依存,「文藝始於對事物的科學認識,然後才是藝術; 而科學始於對事物的形象探索,這需要文藝修養,然後落實到科學的論證。可以說文藝是先科學、後藝術;…

Continue

喬葉·看云记 下

Posted on October 17, 2023 at 12:30am 0 Comments

關於雲的消息常常來自《北京日報》。我有些懷疑是不是報社裏有一份專門看雲的工作,若果真如此,我簡直都有些想要應聘了。除了跟蹤報道雲,還有配套文章介紹雲的相關知識。如近日的雲是什麽雲,為什麽會這麽美之類的。時不時地,就會看到有位名叫張明英的氣象專家被記者采訪,我一直以為是位女士,查了資料才知道是位男士。…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