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工哲學's Blog (188)

梁實秋·飲 酒

酒實在很妙。幾杯落肚之後就會覺得飄飄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會綻出笑臉;一向沈默寡言的人,也會議笑風生。再灌下幾杯之後,所有的苦悶煩惱全都忘了,酒酣耳熱,只覺得意氣飛揚,不可一世,若不及時知止,可就難免玉山頹欹,剔吐縱橫,甚至撒瘋罵座,以及種種的酒失酒過全部地呈現出來。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裏的卡力班,那個象征原始人的怪物,初嘗酒味,覺得妙不可言,以為把酒給他喝的那個人是自天而降,以為酒是甘露瓊漿,不是人間所有物。美洲印第安人初與白人接觸,就是被酒所傾倒,往往不惜舉土地畀人以換一些酒漿。印第安人的衰滅,至少一部分是由於他們的荒腆於酒。…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30, 2015 at 4:33am — No Comments

尋味 舌尖上的鄉愁 (5)

一碗好吃的沙茶面,湯頭是其靈魂所在。不同沙茶面的湯頭雖大同小異,

但細微之處的差別還是不小。沙茶醬和花生醬的調配比例是關鍵,恰到好處的比例才能調出濃稠香滑的口感,而沙茶面的極致,正是花生醬香和沙茶醬辣的無間融合,辣中帶香,香中顯鮮。

制作沙茶面,先將沙茶醬入油鍋炒制,再放入花生醬,最後加入大骨湯熬制,大火燒開後加其他調料品,就做成了沙茶面湯底。沙茶面所用的面是閩南獨有也是常見的水面,也只有油亮金黃的水面才有爽滑韌彈的口感。食

客點單後,師傅便會將水面和蔬菜在開水裏汆燙熟後入碗備用。食客可根據個人的口味喜好,自由選擇不同食材,或海鮮或豬雜或素菜加入沙茶面中,再把所選食材放入沙茶湯鍋中燙熟入碗,最後加入鮮香濃郁的沙茶湯,美味的沙茶面就此大功告成。…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30, 2015 at 4:07am — No Comments

尋味 舌尖上的鄉愁 (4)

第三步是包。將醒好的面團劑子取出,用搟面杖檊成長橢圓形皮兒,加入調好的餡料,包成彎彎的月亮形長鍋貼胚。

第四步是煎。需用平底鍋,略抹一層油,再將包好的鍋貼一個挨一個、整整齊齊地擺好。小火略煎片刻,待起硬殼時淋上用面粉和玉米面調和好的面水,淋在鍋貼縫隙處,使之均勻滲入平鍋底部,蓋上鍋蓋。煎烙五分鐘後,待湯水揮發掉,再用油刷淋入少許花生油,煎制片刻。待貼在鍋底一面的鍋貼皮兒呈金黃色,即可扣入鍋中一個圓盤,將鍋側翻,把多余的花生油潷出,油凈後即可翻轉平盤,鍋貼便倒扣於盤中。如此,薄如蟬翼、色澤金黃的鍋貼出鍋啦!

咬一口鍋貼,皮又脆又綿,一股鮮美的湯汁隨著牙齒的咬合部位緩緩流出,蝦仁鮮香脆爽,韭菜段特有的清香氣奔襲而來。蘸著用蒜泥、米醋、醬油調出的料汁,吃一口就讓人回味無窮,快活勝神仙!糖球…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27, 2015 at 8:32am — No Comments

尋味 舌尖上的鄉愁 (3)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地百姓貧困交加,有位精通醫理百草的羅老中醫懷著濟世救人之心,在樂山蘇稽鎮河邊懸鍋烹藥,他的藥不單生津止渴,還能治風寒感冒、胃病等。一次,他看到殺牛大戶人家把牛雜扔到河裏,覺得很浪費,就把牛雜撿回洗凈,依據中醫“以臟補臟”的原理,放進湯鍋和中草藥一起熬煮,結果湯味鮮香,果腹之外,還有防病治病之效。

從此,蘇稽碼頭工人、當地民眾絡繹不絕地光顧於此,沒有了座位,很多人幹脆直接坐在門口的臺階上,蹺著二郎腿端碗而食。久而久之,形象的“蹺腳牛肉”就成了這個藥膳的名字,流傳至今。…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23, 2015 at 5:00pm — No Comments

尋味 舌尖上的鄉愁 (6)

家鄉小食譜凍菜涼粉

一、幹石花菜去雜質:

1.碾壓敲打:因為幹石花菜藻上生長著一些小型貝類和石灰素類雜質,可先碾壓或用木棒使勁敲打,將雜質敲打碎,讓其自然脫落;

2.抖動:有時還得用手不停地抖動幹石花菜,才能把它的雜質抖掉,抖不掉的繼續用棍棒敲打;

3.小火慢炒:把幹石花菜放入幹凈的鍋裏用小火慢炒,然後再拿出來敲打一遍;

4.清洗:把敲打完的幹石花菜用清水洗凈,多洗幾遍,洗到幹石花菜發出淡淡的黃白色為好。…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20, 2015 at 9:30pm — No Comments

尋味 舌尖上的鄉愁 (2)

相傳,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面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面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幹,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了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了面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面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

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面條放在沸水裏稍燙,撈起瀝幹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結果在熱氣騰騰中竟然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

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麽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幹面”。…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尋味 舌尖上的鄉愁 (1)

作者:搜狐新聞客戶端吃貨自媒體聯盟/主編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主編簡介:

搜狐新聞客戶端吃貨自媒體聯盟:集結最專業的美食家,搜羅最好吃的美味佳肴,傳播最有味道的飲食文化,凝聚最大群體的美食愛好者!

搜狐新聞客戶端吃貨自媒體聯盟,是中國第一美食自媒體聯盟,覆蓋全國14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1000位專業美食家成員,會長董克平、副會長二毛、總顧問邊疆。…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13, 2015 at 8:02am — No Comments

(美)湯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歷史》第十章·食物戰爭(3)

蘇聯領導人都十分明白依賴其冷戰對手來供應糧食的危險,但他們別無選擇。1985年,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MikhailGorbachev)上臺執政,成為蘇聯的領導人。他開始實施經濟改革,但成效不彰,內部權力鬥爭使國家政權遭到破壞。很快地,蘇聯所有的石油收益都被借貸的利息耗盡;而1989~1990年的全球谷物歉收,更促使價格上揚,尤其是小麥。蘇聯開始無法如期付款給進口糧食的外國供貨商,導致某些貨運被終止。許多食材和消費品越來越難在商店找到;處處可見人們為了購買蔗糖、奶油、米、鹽和其他基本食物而大排長龍。…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6, 2015 at 8:30am — No Comments

(美)湯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歷史》第十章·食物戰爭(2)

一場政府向人民發動的戰爭…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4, 2015 at 9:13am — No Comments

(美)湯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歷史》第九章·戰爭的燃料(3)

軍紀蕩然無存,部隊瓦解成一群混亂無序、但求活命的烏合之眾,他們因饑餓與疾病而衰弱,被迫以狗和馬為食。掉隊的士兵遭到哥薩克騎兵襲擊,被當地農民折磨致死。路上處處可見被拋棄的馬車和大炮。一名法國士兵寫道:“如果我在樹林裏遇見任何人帶著一塊面包,我會強迫他分我一半塊面包,我會強迫他分我一半面包,我會強迫他分我一半—不,我會殺了他,拿走全部的面包。”那年冬天比平常來得晚,11月初,馬匹在覆冰的道路上仆倒,士兵夜晚在野外紮營時凍死。有人認為,俄羅斯的寒冬是造成拿破侖戰敗的主要原因,但它其實只是加速其軍隊的毀滅—這個過程早已發展至最後階段了。為數45萬的拿破侖主力軍隊,只有約25000人最後在1812年12月從俄羅斯撤出。拿破侖被打敗了,他所向無敵的神話也粉碎了。他對軍事後勤的掌控,曾經幫助他成為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但這種本事卻在俄羅斯辜負了他,並且標誌其衰落的起點。

罐頭食品的發明…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December 1, 2015 at 4:56am — No Comments

(美)湯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歷史》第九章·戰爭的燃料(1)

外行人談戰術,但專家談的是後勤學。——無名氏

歐洲的命運與所有更進一步的算計,都決定於糧食問題。要是我有足夠的面包,擊敗俄國人將如兒戲一般簡單。——拿破侖

“比刀劍還要兇殘”

在戰爭史上,什麽武器最具毀滅性與戰鬥力?答案並不是刀劍、機關槍、坦克或原子彈。另一種武器曾殺人更多,而且決定了無數沖突的結果。它如此明顯,以至於很容易被忽視:那便是食物。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於食物供應的控制。自從遠古時代以來,食物作為武器的力量便已得到認可。公元世紀的羅馬軍事作家維吉提烏斯(Vegetius)指出:“挨餓比戰役更易摧毀一支軍隊,而饑餓比刀劍還要兇殘。”他也引述一句軍事格言:“任何不提供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人,都將不戰而敗。”…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30, 201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美)湯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歷史》第九章·戰爭的燃料(2)

1795年10月5日清晨,一位前程似錦、名叫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Bonaparte)的炮隊軍官,受命指揮護衛法國政府(即國民公會,NationalConvention)的軍隊。在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政體之後,國民公會於1792年通過選舉而產生,但國內還有許多同情保王黨的人士。此刻,一支由3萬名保王黨員組成的軍隊,正向巴黎的杜伊勒裏宮(TuileriesPalace)前進—那是國民公會成員的避難所。拿破侖立刻派遣一名騎兵軍官,運來40座大炮及炮手,到了破曉時分,他已經仔細而周密地將它們部署在宮殿周圍的街道上,並已填裝葡萄彈。他的護衛軍人數只有敵軍的1/6,而且在他指揮部隊時戰馬一度被敵人從下方射中。當保王黨的縱隊發動主要攻擊時,護衛軍設法將他們導引向部署在教堂前方的主力槍炮排。拿破侖下令開火,炮彈的強大威力使保王黨士兵傷亡慘重,生還者紛紛轉身逃命。之後,拿破侖寫信給他的兄弟約瑟夫(Joseph)說:“一如往常,我毫發未損。我高興極了。”結果證明,這場戰役是他軍旅生涯的轉折點。…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28, 2015 at 5:55pm — No Comments

(美)湯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歷史》第九章·戰爭的燃料(4)

1864年,尤裏西斯·格蘭特將軍(UlyssesS.Grant)受命擔任所有聯邦軍隊的統帥。此時,南軍已經承受了好幾場影響重大的敗仗,封鎖也造成嚴重的糧食短缺。格蘭特想出一個雙管齊下的計劃,以結束這場戰爭:他派出一支龐大的聯邦部隊,與羅伯特·李將軍(RobertE.Lee)所指揮的南軍主力對陣,同時,規模較小的聯邦部隊則攻擊農業地區,截斷鐵路,使短缺的情況更加惡化,借以打擊南軍士氣。於是,北軍依照計劃,攻擊農產豐饒的雪南多亞河谷(ShenandoahValley,那是南軍的重要物資來源),並發動焦土戰爭,摧毀農作物、谷倉和磨坊。然而,威廉·謝爾曼將軍(WilliamSherman)在佐治亞州、谷倉和磨坊。然而,威廉·謝爾曼將軍(WilliamSherman)在佐治亞州及南、北卡羅來納州所進行的軍事行動,真正凸顯了軍事後勤領域的改變程度凸顯了軍事後勤領域的改變程度了軍事後勤領域的改變程度以及沒有改變的程度。…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27, 2015 at 2:00pm — No Comments

(美)湯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歷史》第十章·食物戰爭(1)

食物是一種武器。——馬克西姆·李維諾夫(MaximLitvinov, 蘇聯外交部長(1930~1939年))

如何對付克里姆林宮裏的老鼠?答案是豎立一面招牌,上頭寫著“集體農場”。如此一來,一半的老鼠會餓死,另一半將逃之夭夭。——蘇維埃時期的笑話,引自本·劉易斯(BenLewis)《鐵錘與胳肢窩》(HammerandTickle)



從天而降的食物…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27, 2015 at 2:00pm — No Comments

朱晨軒·華僑旗幟今何在?

在華社打滾的人,應該都不會對「山頭主義」四字感到陌生。



幾年前,有一位中國籍旅新學者到訪大馬,走之前留下一句話—「馬來西亞的華社是一個分裂的社會」。筆者當時不以為意,但隨著時代腳步的遞進,見證了華團從未休止過的爭吵,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外鬥以及組織中的內鬥。



大馬華社的政、經、文、教,由馬華公會、中華總商會、華總、董總各據一個山頭,分而治之。各個山頭之下還有許多名堂與性質相同的小山頭。誰也不服誰。董總動亂…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une 23, 2015 at 2:30pm — No Comments

海洋文化遺產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觀點認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的重大戰略,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

伴隨著兩大戰略的實施,海上絲綢之路與海洋文化遺產的研究引起學界重視,我國歷史上存在哪些海洋文化遺產?海洋文化遺產與海上絲綢之路存在何種關係?圍繞海洋 文化遺產的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une 8, 2015 at 5:22pm — No Comments

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發展

(一)、先秦南和越國時期:爲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先秦南和越國時期嶺南地區海上交往爲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嶺南先民已經利用獨木舟在近海活動。

距今5000~3000年期間,東江北岸近百公裏的惠陽平原,已經形成以陶瓷爲紐帶的貿易交往圈,並通過水路將其影響擴大到沿海和海外島嶼。…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12, 2015 at 10:22pm — No Comments

廣州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地位

從3世紀30年代起,廣州已成爲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廣州成爲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元代時,廣州的中國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廣州仍然是中國第二大港。在海上絲綢之路2000多年的曆史中,相對其他沿海港口,廣州被認爲是唯一長期不衰的港口。



明初、清初海禁,廣州長時間處于“一口通商”局面。明清時期,以廣州爲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有3條航線。1784年,美國“中國皇後”號訪粵,標志著美國直達廣州的航線開通。…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11, 2015 at 5:30pm — 1 Comment

陳章炎·論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

陳章炎·論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



中國絲綢譽滿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海、陸兩路向外傳播。中外學者對陸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還沒有系統地研究中國絲綢通過海路外傳,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和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其實,中國的絲綢由海路外傳,比陸路持續的時間更長,到達的地區更廣,在曆史上的影響也更大。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和研究。我在就個人的初步研究,談些以下不成熟的看法。

一、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時期—唐代(618-907)以前中國絲綢的外傳及其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6, 2015 at 5:00pm — No Comments

翟崑:中國“一帶一路”開啟全球互聯互通史的新篇章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一系列的周邊外交活動中,提出了加強經濟合作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並一步步付諸實施,與我國“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相呼應,可謂實踐與理念並行,正在開闢中國周邊外交的新模式。

“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全球互聯互通戰略。絲綢之路是個容易被全球接受的好概念。耿昇先生說,“‘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經濟、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條大動脈。”而“絲綢之路”的提法,最早是外國人的發明,後來被中國學者認同和採納,現已成為一個國際通用的學術名詞,遠遠超越了“路”的地理學範疇。因此,從古至今,從東到西,絲綢之路本身就是一部全球互聯互通史。全球互聯互通是全球化時代的根本特徵。…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anuary 30, 201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