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Zola's Blog (568)

Media 4.0: Using AI to Meet Viewers’ Preferences By Tom Butts(2/2)

TEN YEARS BEHIND

This use of AI has helped the music industry and IP-based video services like YouTube and Netflix to leapfrog 10 years ahead of broadcast, according to Shen, who believes that current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methods are bogged down by the human-driven assembly-like process that can be changed to an automated process by using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with the unlocked power of metadata. To overcome these hurdles, TVU introduced its MediaMind cloud…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29,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Media 4.0: Using AI to Meet Viewers’ Preferences By Tom Butts(1/2)

One of the more intriguing storylines of this year’s NAB Show was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 biggest impact that automated intelligence will have on the television industry is that AI will allow production to change its focus from a program-centric process to a story-centric process where content is automatically produced,targeted and distributed to the viewer. In short,using AI will allow broadcasters to identify and tailor video content to individual tastes,and moreso,allow content producers to…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26,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8)

在一定意義上,觸碰也可以造就出一種新鮮感,並藉助於彼此的觸碰而去不斷地要求保持和發揮這種新鮮感,而且,更爲重要的一點便是,這種新鮮感往往是社會與文化創新的動力來源。可以去設想一下,對於當代中國而言,如果沒能有1978年所開啟的改革開放,沒有因此對於西方,特別是歐美發達世界科學與技術進步的新鮮事物的全面了解,中國人在改革開放之後的40餘年的動力又從何處而來呢?…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21, 2023 at 1:39pm — No Comments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7)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鄉村自身生活的大改變,它使得鄉村在日益可以接納城市之人的凝視和體驗。很顯然,今日的鄉村已經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窮鄉僻壤的鄉野了,它自身的面貌和生活的物質基礎也必然處在不斷的改變之中,即上文所説的一種農軸自身的轉動。特別是它的一些基礎設施,包括道路、網絡、電力、煤氣、電視、電話、無線信號系統、上下水以及廁所衝刷系統的增加等,在這些設施滿足了城市裡鄉村旅遊需求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改變着當地人的口味、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這是城鄉相互影響之下而實現的一種鄉村自身社會與文化的改變,是鄉村之人逐漸適應一種由外來人在場的自我選擇的結果,生活方式因此而改變了,與此同時,價值觀念自然也會隨之發生一種轉變。…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4,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6)

第三則是一種鄉土空間的廣闊、自然以及原生態,這恐怕也是城鄉之擺中的城市能夠向鄉村去擺動的根由或最大的吸引力之所在。如果説城市是一處擁擠狹隘之地,那鄉村正好是與之相反的,有寬闊的居室庭院,綠油油的田野,還有新鮮的空氣,所謂“青山綠水”,都是城市之人因此而能夠獲得的一種文化差異性的存在感,也可以算作是一塊真正可以“在草地上撒點野”之地,城市之人因此過電一般地觸碰到了自然萬物,從日常玻璃窗所隔離開的生活中無法真正接觸到的動物、植物和自然,一下子真正觸碰到了一種真實自然的存在,人們因此暫時性地不再麻木而無感覺地生活在週遭佈滿鋼筋水泥的物質生活世界之中。相比於城市之人所建造出來的那些鋼筋水泥構築的高樓大廈,對城市之人而言,鄉村必然屬於一種自然的存在狀態,是到處都可以看到青山綠水和原始土地存在的地方。這必然會吸引到那些已經日益厭倦都市生活的人們到這裡來駐足觀光,由此而獲得一種心靈生活上的真正洗禮和生活自覺。…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3,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5)

三、鄉土旅遊與基於現代世界的文化轉型

伴隨着一種世界性的遊客旅遊偏好的向着一種新的文化消費業的轉向,如下這樣一些情形在使得鄉土生活真正觸碰到了一種現代的旅遊業,鄉土旅遊也因此自然成了現代人生活的一種新選擇。而這種新選擇在激發了鄉土中國和旅遊中國的相互觸碰時,也在激發着一種在中國和世界之間越來越易於辨識出來的受當下世界影響並轉而去影響當下世界的文化轉型。…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y 30,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4)

而在這種工軸自身的大扭轉之中,有一個影響世界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副産品是真正需要人們特別去予以注意的,那便是作爲“無菸工業”的旅遊業的興起。對旅遊業本身而言,理解它可能不僅是一般人所説的“無菸工業”那樣的簡單,更多還是要從一種文化的維度去做一種理解。從最初的對人人而言作爲稀缺性資源的旅遊,到今天作爲大衆消費之一種的旅遊,背後則是承載了無數的文化內涵和密碼,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加以挖掘和解密。也許這是關注於旅遊文化內涵的研究者最應當努力去追尋的。但或許更爲重要的是,在這裡必然首先要去予以探索的便是鄉土生活和旅遊工業之間的各種形式的觸碰、關聯和交叉,它們是分別並接在了農軸和工軸上的一種交叉、關聯和觸碰。…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y 27, 2023 at 10:37pm — No Comments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2)

而從鄉土生活去看城市生活,那只是一種並非勞作於農田之上的人們閒居消費之地,他們的根還是植入在各自所歸屬的鄉土之中的,因爲有這樣的一種“根”的意識,這個文化裡就會不遺餘力地塑造出一種不斷要去固化“落葉歸根”景況的那種回歸鄉土社會生活的美好想象,由此而保証了一種“生於斯,長於斯”,最後又能夠“回歸於斯”的生命循環。因此,應該清楚的是,城鄉之間並不是相互分離開的,而是相互可以依賴和關聯在一起的。…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y 23,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趙旭東:鄉土如何觸碰旅遊——一種文化轉型視角下鄉村振興人類學的新發展(1)

內容提要:從文化轉型的視角來看,基於鄉土社會的開放性而非封閉性,城鄉互動呈現出依循着“城—鄉—城”與“鄉—城—鄉”兩種模式的鐘擺運動,這兩種擺動之中的農軸和工軸相互交叉,便成了一種紡錘體模式的交互作用的圖形,兩個軸向各自形態運行的結果就可能會出現二者之間種種接觸或觸碰。基於旅遊消費業而有的一種文化轉型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發生,成爲鄉土旅遊發展的新場域。鄉土和旅遊這兩個有着其各自存在和發生背景的社會文化要素,在此一點上發生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觸碰。只有通過這種城鄉之間的直接觸碰,且這種觸碰的原理基於城鄉之擺的擺動而發揮出一種接觸的效應,城和鄉、新和舊、鋼筋水泥和青山綠水之間才能發生一種新的交叉,創造和轉化出一種新鮮感,鄉土和旅遊這兩個社會文化的要素才能有所溝通以及各自都有所創造性的轉化。…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y 21,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老區文旅的文創玩法(下)

「新鄉人」劉巧娟:復活一片窯,致富一方人

面盆、茶壺、水缸、米缸……這些土窯製品,曾是家家戶戶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信陽市商城縣雙椿鋪鎮郭窯村的支柱產業。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燒窯廠漸趨衰落,甚至消失。

隨著「新鄉人」劉巧娟的到來,延續數百年的古窯重燃,通過改進工藝、重新包裝,廢棄的大缸成了生活中的藝術品,連片的陶土生出鄉村振興的精彩「窯變」。

 

被17個電話催來的「新鄉人」…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y 15,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老區文旅的文創玩法(中)

「歸鄉人」黎傑:打造山水間的詩意棲居

這個春天,在羅山縣鐵鋪鎮何家沖村初心路的「有稻山房」民宿,三三兩兩遊客圍坐一起,圍爐煮茶,與友閑話。民宿主理人黎傑正沖泡著今春的新茶,茶芽朵朵,氤氳著這座古香古色的小院。

35歲的黎傑是何家沖人,他入過川、出過關、下過江南,最終輾轉回到了故鄉,從一個一心想要在大城市的茶行業里大展拳腳的「茶藝人」逐步成了山村里的「民宿主」,書寫著文旅促進鄉村振興的青年答卷。

 

出走和歸來…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y 14,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老區文旅的文創玩法(上)

春到大別山,綠意盎然,茶香四溢。大別山革命老區正在文旅融合、交旅融合發展中實現蝶變,而青年群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如這個時節處處透著的新綠,生機盎然,也如剛冒頭的茶芽尖,奮力向上。

這里既有學成歸來的「留鄉人」,也有闖蕩「回巢」的「歸鄉人」,還有被好山好水好政策吸引而來的「新鄉人」。如今,在信陽大別山區的廣闊天地中,一批年輕人文旅融合賽道上奮力奔跑。

 

「留鄉人」肖珺景:茶鄉女孩重新「識茶」…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y 2,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夏瑩:無主體的主體性:當代法國哲學中的主體政治系譜學(9)

由此,我們可以對情境綜合做這樣一種理解:它調和著引力與斥力,並在其中產生了一種剩餘的能量,這種能量意味著一種強度,它可以人格化,也可以完全不被人格化,但這從未弱化它固有的強度,德勒茲特別強調,這個被剩餘的「強度自身總是肯定性的,它從強度=0之處出發,而正是這一等式規定了無器官的平滑身體。強度依據它們自身複雜的關係與處於因果關係中引力與斥力之間的比例構築了其自身相對的下降與上升。簡言之,引力與斥力之間的對立產生了一系列富有強度的要素,所有這些要素都是肯定性的,它們從不表達某個體系最終的平衡,相反,它們所表達的是諸多非限定的穩定狀態,亞穩定狀態,借助於此狀態,主體得以轉換。」[1]25-26…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April 6,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夏瑩:無主體的主體性:當代法國哲學中的主體政治系譜學(8)

對於德勒茲來說,主體是一個剩餘:「依據術語『過程』(processus)的意義,記錄將訴諸生產,但記錄的生產自身是由生產的生產所生產出來的。同樣,消費追隨著記錄,而消費的生產是通過記錄的生產,並在記錄的生產之中被生產出來的。這是因為某些東西能夠以主體的秩序被定位於銘刻的表面(la surface d'inscription)。這是一個奇特的主體,它沒有固定的身份,在無器官身體之上遊蕩,總是在欲望機器的旁邊,通過它自身的產物的一部分來界定自身,到處收集著由生成以及生成的化身所帶來的回報,它生於其所消費的各個階段,同時又在每個階段中再生。『這就是我,因此這屬於我。』」[1]22-23「這也就是說,主體是在欲望機器旁作為某種剩餘被生產出來的……消費的情境綜合就存在於所謂的『原來如此!』(C'était donc…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31,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夏瑩:無主體的主體性:當代法國哲學中的主體政治系譜學(7)

三、剩餘主體

最後,當我們以主體政治為理論背景,從馬基雅維利那裏遊歷到阿爾都塞,我們藉此來反觀德勒茲的主體理論,其獨特性便獲得了一個新的闡釋平臺。在這一平臺上,我們看到的是後-阿爾都塞主體政治的新動態。

在《反-俄狄浦斯》與《千高原》中,德勒茲不斷提到精神分裂者與遊牧民族,他們所隱喻的思想指向帶有拓撲學的色彩,換言之,即具有異質同構性。兩類帶有人格特性的概念是否是德勒茲頭腦中反抗資本主義之主體政治中的主體?這個問題或許並沒有如同這兩個概念所表現的那樣顯而易見。…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29,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夏瑩:無主體的主體性:當代法國哲學中的主體政治系譜學(6)

政治的可能性空間同時也就是馬基雅維利式的主體行動的空間。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在情境中行動的主體也只有在行動才有可能被「生產」出來。除去這種情境,它沒有任何實在性,它是一個「空」。這一點,或許馬基雅維利並沒有如阿爾都塞一般如此清晰的自覺,但不管怎樣,阿爾都塞卻依照其思考的邏輯將其直接闡發出來:

 …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27,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夏瑩:無主體的主體性:當代法國哲學中的主體政治系譜學(5)

葛蘭西所討論的「現代君主」是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他們構築了一個文化領導權(hegemony)從根本上打破了無產階級作為革命主體的本質主義規定。因為政黨領導權的重要意義在於整合各種可能革命的力量,構築一個隨著歷史變遷而不斷變遷的革命主體,其中不僅無產階級,農民、知識分子以及資產階級都有可能成為革命的主體,這一點與經典馬克思理論中徹底而清晰的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較量相差很遠,它的產生基於更為複雜而多變的革命主體與革命形式。嚴格說來,基於被規定下來的、靜止的主體而構築的政治理論不是真正的主體政治。因為被規定的主體只能構造出被規定的政治秩序,而一旦一種秩序成為一種永恒的理念,就會變成為社會發展新的桎梏。從馬基雅維利以來構築的主體政治從來都是充滿著非確定性的,因此充滿著多種可能性的政治策略。



他圍繞君主討論政治,所凸顯的正是這種非確定性,因為君主是一個生活在特定歷史時期,在特定社會關係中存在的現實的人,正因如此,它的創製活動之所以能夠產生所需要的是作為主觀條件的能力…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12,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夏瑩:無主體的主體性:當代法國哲學中的主體政治系譜學(4)

然而對於這一問題最為敏感的是當代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們。馬克思主義思想中激進性維度要求一種主體性原則,其思想在本質上是一種強烈的主體政治。但由於晚年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科學研究留下了一個問題:即晚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探尋的鐵的自然規律與早期馬克思的激進的主體政治立場是否存在矛盾?換言之,如果笛卡爾式的純粹思維的主體哲學被瓦解之後,我們該如何處理歷史規律與人的能動性之間的協調關係。當馬克思讓哲學從天國降到人間,關註現實的人的時候,歷史究竟是被人構造的,還是歷史構造了人?當我們在要麽肯定主體性原則,要麽否定主體性原則的思維框架下,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只能得到一個非此即彼的回答。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同時是一個事關社會變遷是否還需要革命,以及如何革命,怎麽革命等問題。這一問題是一個事關全局性的問題,這對於馬克思思想而言是如此,對於所有試圖揚棄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理論家來說也是如此。…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11,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