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文旅的文創玩法(上)

春到大別山,綠意盎然,茶香四溢。大別山革命老區正在文旅融合、交旅融合發展中實現蝶變,而青年群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如這個時節處處透著的新綠,生機盎然,也如剛冒頭的茶芽尖,奮力向上。

這里既有學成歸來的「留鄉人」,也有闖蕩「回巢」的「歸鄉人」,還有被好山好水好政策吸引而來的「新鄉人」。如今,在信陽大別山區的廣闊天地中,一批年輕人文旅融合賽道上奮力奔跑。

 

「留鄉人」肖珺景:茶鄉女孩重新「識茶」

4月的信陽一層層茶樹、一抹抹綠意鋪疊,在四溢的茶香中,信陽毛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肖珺景忙著打理茶園、給客戶打包發貨。26歲的肖珺景從小在茶鄉長大,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傳承推廣信陽毛尖非遺手工炒製技藝。當傳統碰上新潮,當青春邂逅鄉野,肖珺景正帶著新想法、新品牌、新「農具」成為新茶人,書寫信陽「以茶促旅,茶旅融合」的新故事。

 

闖蕩還是留鄉

肖珺景出生在信陽毛尖核心產區信陽浉河區,家里世代製茶。姥爺周祖宏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信陽毛尖茶采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父親也是製茶高手。

父母相識也源於「茶」。「炒茶是個體力活,姥爺三個孩子都是女兒,父親成了姥爺的大徒弟,按他的話說,學炒茶才能跟媽媽有話聊。」肖珺景說,在家人熏陶下,她從小就對茶感興趣,學習之余,經常幫家里采茶。

2019年,即將大學畢業的肖珺景面臨一個重要抉擇:去大城市闖蕩,還是回到故鄉傳承茶業。肖珺景苦思良久。那段時間,肖珺景不停地回想起從小陪她長大的茶園。最終,在更加深入了解浉河區「以茶促旅,茶旅融合」的發展思路後,她決定回到家鄉,接手「茶人世家」的非遺傳承大旗。

 

茶鄉女孩重新「識茶」

 

很快,肖珺景發現,對自以為了解的茶,她還有很多知識盲區。

「我從小比較了解信陽毛尖,但也僅僅懂這一類茶和它的基本工藝,對於茶園管理及不同茶種的分類、生產技藝、沖泡知識等並不清楚。」肖珺景說,剛回鄉時,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補課」。

2019年8月,肖珺景考取了茶藝師資格證和評茶員資格證,同時開始對家鄉茶樹及生長情況進行記錄,並堅持閱讀與茶相關的書籍。那段時間,肖珺景手機里的所有搜索都與「茶」有關。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問題:當地農民幾乎戶戶種茶,但由於管理粗放和生產存儲方式簡陋,導致茶葉產量低、質量差、價格上不去。「想讓信陽茶真正走出去,必須提高標準,創品牌推文化。」肖珺景想。

隨後,她創立了「珺景與茶」品牌,並去各地參加展覽活動,推廣信陽茶。為了提升茶葉產量和質量,肖珺景一改傳統作坊式生產模式,率先在譚家河鄉土門村建起了標準化生產廠房,並不斷改進製茶工藝。

 

不拿茶把拿手機,在互聯網做新茶人

還是那片山,也做那杯茶,肖珺景的思路與祖輩不同。

見證了父輩們通宵炒茶忙碌的樣子,返鄉之初,肖珺景的願景就是幫茶農把茶葉賣出去。「都知道春茶最好,采茶季茶農基本每天只休息一小時,茶毫在空氣中飛著,粘在頭上像是白了發。」肖珺景說,那時候我盼望下雨,爸媽盼著晴天,我想趁下雨讓他們休息一下,他們想乘著晴天多炒點茶葉出來。


只有被看見,才能被熱愛。

2020年,肖珺景開始「網絡直播帶貨」的探索,結合當地風土人情,拍攝了一系列信陽毛尖茶的視頻,並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科普茶功效、推廣茶文化,目前她在短視頻平臺已收獲了2萬多粉絲。 

「不拿茶把拿手機,能行嗎?」起初,對於肖珺景的「走紅」,家人心存懷疑。如今,網絡平臺上不斷攀升的茶葉銷量、陸續前來購置茶葉的「網友」,不僅讓家人打消了念頭,也吸引附近不少茶農加入「直播大軍」。 

如今,她是學成歸來的茶鄉女孩,也是新一代互聯網達人。座座茶山、片片茶園,在守正創新中,一批像肖珺景一樣的新茶人正在賦予傳統產業新的「內涵」,也進一步讓茶文化成為信陽文旅的一張金名片。(原题:留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河南大别山区文旅蝶变的青春密码;原载: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桂娟、双瑞、史林静)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