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va ajatus's Blog (379)

黃銳傑譯〈朗西埃·德勒茲、巴特比與文學句式〉(5)

福樓拜讓思想的分子權能變成了碎石,變成了描寫一根線條(trait)的權能:即陽光下融化中的雪花,不斷飄落在愛瑪的水綢雨傘上這一描寫。【185】被解放的表達線條(trait)的權能構造著每一幕,同時構造著敘述的時刻,構造著作品美好的總體性的轉喻。

因此古典的敘述統一,被真空的權能鞏固和增強。這一真空變成了原子共用的大氣層。讓我們同意說印象主義者的詩學,利用反表象的原子重建了表象的宇宙。這一詩學為無知覺制造出了無知覺的權能。

文學通過自我隱形,通過將情感和自由認知的分子音樂和表象的摩爾級圖示,相結合而被生產出來。最終,風格的文學力量因此變得和亞里士多德的模仿技藝(必須學會在其作品中隱藏自己)相同一。…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7,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黃銳傑譯〈朗西埃·德勒茲、巴特比與文學句式〉(3)

其後,我們必須在表象序列之前,在這一區域內搜尋文學的權能。在這里,其他的在場模式、個性化和聯接在運作著。這正是年輕的福樓拜在第一部《聖安東尼的誘惑》(Tentation de saintAntoine)中探究的。



在此書中,他宣布了文學的絕對性這一本質基礎。沒有這些,此書就只剩下些戲劇性的俏皮話。這就是“誘惑”的要旨所在。安東尼受魔鬼折磨,一個以斯賓諾莎主義者的形象出現的魔鬼,卻是19世紀的模樣——和叔本華同時代的斯賓諾莎。



在與不斷增殖的怪物——有身體而沒有器官的怪物——遭遇之後,這一魔鬼拽著安東尼飛上了天。【182】在太空中,安東尼聽見自身存在的碎片伴隨著淒厲的尖叫,和持續的顫抖一道墜毀。…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4,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黃銳傑譯〈朗西埃·德勒茲、巴特比與文學句式〉(2)

位於這一體系中心的是被表象者具有規範性[normativité]力量這一原則。根據這一原則,被表象的主體控制著其表象的形式、相稱的類型,以及相應的表達模式。【180】根據這一原則,不管表象的是國王還是資產階級,牧羊人還是動物,人們必須選擇屬於不同類型,意味著不同作文法則的詩歌形式。



人們必須采用不同的語言和音調:由悲劇風格的高貴統一(在這里,女僕在其女主人上升的格調中表達了她低賤的想法)到小說繪聲繪色的多樣性(在這里,每個人說著和他自身社會地位一致的話)。…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4,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黃銳傑譯〈朗西埃·德勒茲、巴特比與文學句式〉(1)

德勒茲的最終文本之一題為“巴特比(Bartleby)或文學句式”。[1] 這一標題是他特有閱讀方式的最好總結。與其他神聖文本(texte sacré)傳統不同,他將這一作品描述為句式的開發:實現文本質料性(matérialité)的一項質料操作。“句式”(formule)這一術語置作品的思想於二元對立中。



一方面,句式與故事(histoire)、與亞里士多德的情節(intrigue)相對。另一方面,句式又與象征(symbole)、與意義隱藏在敘述背後這一想法相對。因此,《巴特比》不是一個關於貧困的書記員的古怪與不幸的故事,也不是人類處境的象征。它是一種句式,一場演出(performance)。

 …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4,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10)

新聞專業主義對於中國當下的意義,在於它回應了新聞業矛盾、分裂、充滿對峙、“捕獲”(capture)和“逃逸”(flight)而又實驗不輟的現實,它是一個“鮮活存在本質上又總在消失之中”的否思的情感結構(structures  of  feeling)(雷蒙·威廉斯,2003)。在某個細微之處,某個缺口,行動者尋找逃逸的路線和創造自由空間   的可能。因此,不論面對什麽困境,新聞專業主義會尋找自己的出口和逃逸線。中國新聞專業主義面臨權威像征體系、市場績效以及其他投機意識的對峙和挑戰, 但如巴赫金所強調的那樣,所有的思想意識在本質上都是對話性的,意識的對峙並不尋求透過辯證的發展得到解決,或融合為統一的精神,而是沒有終結的、也不可能完成的過程,它只可能不斷生成。福柯提出的關於社會權力關系的拓撲學…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5,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9)

遊牧空間是開放的、創造性的空間。普利策獎作為新聞專業主義的遊牧空間,

所呈現的功能是復雜的,既是新聞專業主義的想像空間、一個業務技能的學習空間、一個共同體整合空間和身份政治的反思空間,又是一個鏈接社會議題、表達社會抗爭的話語空間。它體現了德勒茲的塊莖思想:異質性、開放性、裂變性以及反譜系性,通過植入其它維度,以模擬、合成、續寫、改寫、拼貼、連綴、戲仿等方式完成新聞專業主義的地方性編碼。正是通過這樣的逃逸、共融和地方性編碼,新聞專業主義成為一個“跨文化旅行”的概念。

 

五、結論與討論…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4,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2)

一、德勒茲的思想、概念及分析路徑

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是當代最著名的後結構主義哲學家之一, 其影響力與福柯、德里達並駕齊驅。德勒茲的著作《差異與重復》、《褶子——萊布尼茨與巴羅克風格》,以及與瓜塔里(Felix Guattari)合寫的《反俄狄浦斯》、《千高原》等是後結構主義哲學經典著作,在政治、經濟、管理、美學、建築、藝術、心理學等各個…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5, 2019 at 1:12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1)

摘要



自新聞專業主義理念引入國內以來,就處於“可欲與可得”的困境之中。本文以德勒茲主義為思想路徑,從後結構主義和文化研究的視角,來重新理解和闡述中國語境中新聞專業主義的產生與變化的軌跡。中國的新聞專業主義是像征資源“褶皺”運動的衍生 物,“生成”、“遊牧”與否思性是其基本特征,即一種自由精神的實驗與實踐。德勒茲主義的路徑提示,新聞專業主義的重要性不是再現或者規範,而是激發人們對當下的不同思考,督促人們不斷進行新型實踐,以發現、鏈接和開創不同的逃逸路線和可能性空間。

從1990年代開始,在新聞實踐領域,新聞專業主義理念、技能和操作方式逐漸得到許多新聞人的認知與認同,並形成一套新型的邊緣突破性的實踐話語。(陸曄,…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5, 2019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8)

正如凝視、閾限理論往往都引向“身份政治”的批評實踐一樣,中國新聞闡述社群的“凝視”也不可避免地指向了自身。討論普利策新聞獎,常常引發對現有新  聞生產秩序和新聞評獎制度的批判話語,並拓展至對新聞體制的討論。當這種批判和討論延伸及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其結果是建構出一個反思性空間,並孵化一套以“普利策獎”為中心符號的抗爭話語腳本。

由於現代傳播的視覺化特征,普利策獎的新聞圖片是傳播力最強、關註度最高、最具文化超越性的部分。人們在此基礎上展開了模仿與像征性再創作,他們關註社會問題,在網絡空間帖出一些極富沖擊力的攝影照片或圖片,生成一套諸如“這張照片應該得到普利策獎!”的話語語法。這些照片有如下特征:第一,極具  現場感和情感沖擊力;第二,主題集中在底層疾苦、城管暴力、征地拆遷、自然災害、環境汙染等等;第三,語言諷喻性和語義雙關性,以“普利策獎”為話語必備 …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10:36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7)

許多研究者意圖彌合這種多元現實的分歧,建構一種調和性的路徑,並意圖嫁接出一個中國式新聞專業主義。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新聞專業主義與中國情境結合起來,使之實現邏輯自洽。有學者主張拆解新聞專業主義的要件,取其適合國情的部分,建設體制內的新聞專業主義(樊昌誌,童兵,2009);有學者主張將新聞  專業主義鏈接“文人論政”傳統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將媒體依導向主義和專業 主義的標準分類運作(支庭榮,2014);有學者主張在文人知識分子的“底色”中尋求  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替代資源(芮必峰,2010);有的主張循序漸進,制定逐步實現新聞專業主義的步驟;有的在狹義新聞專業主義範圍內展開討論,精進操作技藝, 推進實踐性新聞專業主義,以謀求拓展微小空間(李紅濤,黃順銘,2014);有的主張  依據國情,在新聞專業主義的基礎上發明新概念,如“發展新聞專業主義”(楊保 軍,2013)。無論這些路徑、步驟和問題建構指向何處,它們都意味著變異和差異產   生的可能性,意味著“新”的醞釀。…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10:35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6)

隨著市場化改革、新聞視野的開放和範式的轉向,新聞像征資源在實踐領域內形成了多種範式的競爭和博弈,業內新聞評價標準、價值理念和闡述框架出現分化和破碎化。從德勒茲的“眼睛”看來,多樣化、分化和破碎化即是生命主體的“逃     逸”(nomad),在其裂縫中劃出逃逸線(flight    lines)。逃逸線存在於像征資源褶皺的深處,生發於一些“點”、碎片或者塊莖,這些點可以是人物、形像、事件,  也可以是儀式或話語,可以固化為文本,也可以流動於實踐之中,群星閃爍,燦若星河。那些“另類”的中西方著名新聞工作者、新聞媒體以及經典的新聞作品、新  聞事件(如法拉奇、克朗凱特、丹·拉瑟、華萊士、彼得·阿內特、“60分鐘”、《紐約時報》、“水門事件”、“五角大樓文件案”、“掏糞運動”、普利策新聞…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10:26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5)

像征資源的存在是差異共處、回還叠合的,無論它們之間是繼承、互文、揚棄的關系,還是轉折、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關系,都始終處於歷史“綿延”過程之 中。新聞專業主義是這個“綿延”體中的衍生物,它來源於市場的、改革的、歷史  的、西方的和民間(浪漫化)的像征資源的相互作用。也即,新聞專業主義是一種衍生型像征資源。一方面,它不是制度設計的結果,也不是一個體制預期的目標, 因此它與其他資源類型存在著或強或弱的張力關系。另一方面,它一旦生成又是“新”的資源,與其他像征資源差異並存於新聞體制的內外空間。換言之,新聞專  業主義有它的自在性和生成性。 

中國新聞人的專業價值觀,或者說在中國話語空間運作的新聞專業主義已經不再是西方式的專業主義觀念,而是一種新的“生成物”,融合西方觀念、黨派主…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10:24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4)

新聞專業主義就是在這種結域與解域的運動之中衍生而成。它的基礎既有符合

歷史文脈的部分,也有呼應現實和實踐要求的部分,也是精神遊牧和思想理念化的結果。正因為它是生成性和逃逸性的,在實踐空間,如既有研究所述,它表現出碎片化、局域化、情境化的特征(陸曄,潘忠黨,2002),其生存必須在權力、體制與話語      的裂縫中尋求空間。

學者潘忠黨在1990年代討論中國新聞體制改造時,把新聞業像征資源分類為權威像征資源和改革型像征資源(潘忠黨,1997)。如果我們今天再盤點中國新聞業的像征資源,可以更細致地進行分類(如表1所示)。





在中國,新聞專業主義“產生”於20世紀末期的新聞改革年代,一般認為是西 …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9:51pm — No Comments

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3)

(三)塊莖(rhizome)                                                                                                       “塊莖”是德勒茲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其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的標識,也是

他所采用的重要論證方法之一。“塊莖”是一種植物,但不是像樹一樣向下紮根的  根狀植物。塊莖沒有基礎,不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地點。塊莖在地表下蔓延,紮下臨時的而非永久的根,並借此生成新的塊莖。如同馬鈴薯或黑刺莓樹一樣,一旦砍去地表的秧苗,剩下的就只有“球狀塊莖”了。一個球狀塊莖就是一個“點”,點     的鏈接就是這種生長的結果,這個生長的過程也就是德勒茲所說的“生成”(汪民…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3, 2019 at 9:47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院士·在地文創競爭力,核心何在?

創意不能脫離文化,文化不能脫離文學,文學不能脫離在地敘事元素。在不同意見紛呈互撞、感受千變萬化的年代,有效的領導更顯重要;根據霍華德·加納教授的說法,領導最重要的媒介,是故事。我要畫蛇添足一句:地方領導需要在地敘事。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50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5)

領導人定義

我所謂的領導人定義如下:一個人若以其言論與(或)個人典範,對相當多的其他人的行為、、思想與(或)感覺構成相當影響,則這個人就是領導人。領導人的聲音影響他們的世界,最後也影響到我們的世界。(同下,15頁)

(圖:尚·莫內 Jean Monnet…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1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4)

敘述並具體體現故事

領導人主要經由他們敘述的故事而達成他們的效率。我在這裡使用“敘述”(relate)而不是用“說”,故事,是因為用語言來表達一個故事,不過是溝通的一種方式而已。藝術領域的領導人,能夠以他們選定的藝術表達媒介來影響他人,這種藝術表達媒介或是奏鳴曲的樂章,或是一段舞蹈的姿勢;科學家透過其專業領域贊同的符號系統的巧妙操作進行領導,這些符號系統或是理論物理學家的數學方式或是神經生理學的解剖學模式。除了將他們的故事與人溝通以外,領導人還要將這些故事具體化。這就是說,他們不必然需用許多文字或用一連串選定的符號來敘述他們的故事。像馬歇爾這樣的領導人可以透過他們本身的生活方式,透過他們自身的典範來表達他們的故事,設法影響他們的信眾。(同下,17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1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3)

領袖的敘事創意

霍華德·加納(同下,18頁)將領導人說故事時所發揮的創意,分類成三個等級:

1.一般領袖:只是可能有效地敘述他或她的團體的傳統故事;不會設法延伸其當代聽眾的意識。我們可以檢討最常見的、一般的領導人的言行與生活方式而得知一個群體的普通故事,但我們經由這種方式不大可能預知這個群體未來的走向。…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6)

二戰三巨頭德黑蘭會議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底,二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蘇聯總理史大林三(下圖由右至左)人首次共聚與伊朗首都德黑蘭,商討關於如何擊敗德國、意大利與日本,戰後如何重建國際秩序等重大的軍事與外交問題。經過這四天的會議後,三巨頭之間更加了解彼此,鞏固了盟國之間的合作,對二戰後的世界影響巨大。此會議被稱為“歐利加高峰會”(Eureka Summit)。(霍華德·加納著《領導大師風雲錄》,1997年,台灣遠流出版事業,7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8)

故事競爭力…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