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琴·像征資源“褶皺”與“遊牧”的新聞專業主義:一種德勒茲主義的進路(4)

新聞專業主義就是在這種結域與解域的運動之中衍生而成。它的基礎既有符合

歷史文脈的部分,也有呼應現實和實踐要求的部分,也是精神遊牧和思想理念化的結果。正因為它是生成性和逃逸性的,在實踐空間,如既有研究所述,它表現出碎片化、局域化、情境化的特征(陸曄,潘忠黨,2002),其生存必須在權力、體制與話語      的裂縫中尋求空間。

學者潘忠黨在1990年代討論中國新聞體制改造時,把新聞業像征資源分類為權威像征資源和改革型像征資源(潘忠黨,1997)。如果我們今天再盤點中國新聞業的像征資源,可以更細致地進行分類(如表1所示)。


在中國,新聞專業主義“產生”於20世紀末期的新聞改革年代,一般認為是西  方理念引入的結果,但實際上並不簡單如此。新聞專業主義大致包含三個理念層面:獨立自主的立場,客觀真實的新聞操作,以及社會責任倫理。我們可以試著分別闡述。首先,新聞專業主義理念出現的社會基礎建立在1980年代“撥亂反正”, 恢復“黨的優良的新聞傳統”的背景之下,是對過去階級鬥爭年代摒棄新聞規律的  一種反思。重拾新聞的客觀性、真實性符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改革精神,  因而是一種體制性承認的合法行動。其次,1980、1990年代的新聞事業還未受商業      逐利原則的侵蝕,又高揚理想主義大旗,新聞人的黨性原則、知識分子底色或潛在的俠義意識使得新聞業保持嚴肅的面貌,社會責任倫理特別是西方新聞界所面對的那種壟斷、資本化和娛樂化的倫理問題不顯著。再者,市場化改革重構並擴展了新聞操作的社會空間,經濟資源上的充沛和與國家權力的分離,促使新聞從業者及其組織萌發一定的職業意識和自主意識,並激發輿論監督和第四權力的想像。在這些本土情境之上,1990年代後西方新聞與傳播學理念的引入,為中國新聞業提供一個思考的框架和有力的詞匯:新聞專業主義。

像征資源既是一種思想資源,也是新聞從業者賴以思考和表述其從業行為的概

念或詞匯。它們依據主體的意識和實踐需要而被安置在不同的話語序列,有時被推到“前臺”,浮躍出地表,有時隱匿於“後臺”,或沈潛於(個體、組織和社會) 意識的深處,狀如折扇的曲面或風琴的脈絡,因此像征資源不是割裂的、靜止的, 而是動態的。在其內部,知識、權力與主體實踐之間存在著張力的關系,使像征資源呈現出差異的競爭的和交融的動態變幻。

像征資源是開放的文本,它們通過主體的活動而顯現、隱匿或躍出,依情境和需求而變異,不斷孽生、繁衍和更新。德勒茲指出褶皺的創生性在於“激活互文邏輯,展示開放性的多元結構,其內部充滿自律與互動性,可以進行開放式的思想遊牧”,像征資源內部存在著磨合與沖突,而有時又相互援引,相互註釋,同時使用   (潘忠黨,1997)。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