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n for Form's Blog (258)

吳曉東:文學史家的“通識”與“情懷” 上

陳平原教授剛剛付梓的《作為學科的文學史——文學教育的方法、途徑及境界》(增訂本),[i]是現代文學史研究領域以及文學教育領域一部意義非凡的著作。對於一直從事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以及文學史的研究與教學,尤其是這些年來在大學教育領域傾註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的陳平原教授來說,此書的問世既是長期思考和累積的學術成果,也是對陳平原教授自身的相關研究領域具有集大成意味的一次總結。而本書探討的那些兼具歷史性和現實性的學術話題,則集中地呈現了作者對中國近現代乃至當代文學史學科的歷史反思性,並將持續地在當代文學教育和學科建設進程中,啟示我們思考何為理想的文學教育,從而事關中國學院教育未來的遠景。

為文學史學科構建“元語言”…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anuary 9, 2017 at 5:53am — No Comments

譚其驤:中國文化的時代差異和地區差異 上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December 28, 2016 at 9:09pm — No Comments

譚其驤:中國文化的時代差異和地區差異 下

6.是宋儒所創立的新儒學。自宋以後,這種新儒學對社會上層分子的思想意識確是長期起了相當深巨的支配作用。但理學雖以繼承孔孟的道統自居,其體系實建立在佛教禪宗和道教《參同契》的基礎之上,以儒為表,以釋道為裏,冶三教於一爐,所以無論是程朱還是陸王,宋明的理學絕不能與孔孟的學說等同起來。宋以後儒者主張排斥二氏者盡管代有其人,那是極個別的所謂“醇儒”,多數士大夫則都是既讀聖賢書,同時又出入甚至篤信佛道。綱常名教這一套固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人們所畢生追求的卻是功名利祿,他們所頂禮膜拜、崇信敬畏的不是儒教中的先聖先賢,而是佛、菩薩、玉皇大帝、十殿閻王以及各色神仙鬼怪。

明代理學之盛不亞於宋,且看謝肇瀏所撰《五雜俎》所描述的明代士大夫精神面貌:…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December 28, 2016 at 9:08pm — No Comments

項賢明:教育是怎麼把孩子變成留聲機的

我們為什麼培養不出創新人才?如果不是學得太多太難了,那麼是不是我們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出了問題?讓我們看看學生們是如何學習的。

在我們的學校裏,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們幾乎都在辛辛苦苦地做三件事情:記—練—考。

所謂“記”,主要包括記筆記和記誦,我們的學生在課堂記筆記和課外記誦上表現出的勤奮常常令英美等國來訪的教師感動。在學習過程中,記憶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問題在於記什麼和如何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原本應當記住的是知識和原理,而我們的學生記在本上和暫時記在腦子裏的卻往往是考試時需要覆述的字句,考試時能將其準確覆述出來就是成功,至於那些字句背後的知識和原理反倒沒有字句本身重要。因為如果你用的字句與教材上或老師所說的不同,即便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也還是存在被扣分的危險。…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December 16, 2016 at 4:50pm — No Comments

王輝耀:一切為了創新

——解讀“十三五”規劃綱要第九章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

2016年3月,全國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我國“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本次“十三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首次加入了“創新驅動”,並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提出“人才優先發展戰略”。

 我國各個時期人才工作布局,均是基於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判斷作出規劃。20世紀初期,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急需培養集聚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我國“十五”時期的人才工作以人才總量的增加作為主要目標。經過10年發展,我國人才工作按照人才強國戰略的增總量、調結構、培養各類人才隊伍的方向持續推進。“十二五”時期,我國出台《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將人才工作推向新的歷史高度。…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December 2, 2016 at 11:13pm — No Comments

蕭功秦:傳統文化可以給我們什麽精神資源

H君:你好!

收到你發給我的信,不知道你的名字,只能這樣稱呼你了。



你的信很有意思,你說:“'中庸'、'忠恕'、'修身齊家'、東方神秘文化,不論好壞,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體現。然而,中國的文化當中,缺少西方文化中嚴謹的邏輯、社會契約、科學理性的研究方法這樣一些東西。所以,我們要引進西方的契約精神,引進制度,引進科學理性。”



你的結論是,“現代化本身,就是一種必然的傳統文化丟失過程。我們越先進,越努力地活得更好,在活得更好這條路上的成功越大,我們的儒家文化就丟失得越大,最終為類似於科學主義的東西所取代。”你還說,你是一個文化民族主義者,但又不得不是一個文化悲觀主義者。…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22, 2016 at 5:30pm — No Comments

吳恭瑞 ·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9)

五、 結論

面對急速變化的時代,人性結構將遭逢難以預料的變化,科技的強勢介入,對人性所造成的挑戰,似乎人類將是無法迴避的課題。電腦、手機是不是全面調整、改變了我們的人際關係?M型的社會結構?未來的基因複製?可以預知未來的變動似乎只會越來越快,而藝術創造的呈現方式是否會更多元?

阿諾德.豪澤爾則提到:「每一個社會有多少種藝術,有多少支持這些藝術品種的社會階層;…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13, 2016 at 11:07pm — No Comments

吳恭瑞 ·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8)

(二)質疑

「有勇氣相信、又有勇氣承認懷疑的人,就可進可退,隨時向著新知開放。」89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圖 11〉認為:「藝術總是一種追問,……作為一種對命運的追問,作為一種了解自己的嘗試,藝術是人類意識中最後的語言。」90 容格(Carl G. Jung)更指出:「問題的名字就叫懷疑,懷疑在哪裏占據著支…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10, 2016 at 11:29am — No Comments

吳恭瑞 ·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7)

(七)實踐與創作



每一次創造的遭遇都是一次「新的」事件;每一次都需要勇氣去再
度肯定。……而遭遇「經驗、真實的狀態」當然是一切創造力的基礎。75



塔皮埃斯〈圖 9〉(Antoni Tapies,1923- ):「面對著白色的畫布,是絕對孤立無援的。他所面臨的是藝術特有的問題。藝術有它特殊的規律。……為了給他孤獨的…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10, 2016 at 11:29am — No Comments

吳恭瑞 ·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6)

(六) 環境

前文較偏向討論創作者本身在創作過程裡,幾個主要心理現象的分析,然而我們知道藝術活動的構成條件有三:「創作者」、「作品」、「鑑賞者」67。所以在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創造力》中有提及:「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並非取決於他的個人特質,而要看他們生產的新奇事物有沒有被接受,進而納進領域。這可能是機遇、毅力,或是適時適所的結果、因為創造力是由領域、學門或個人互動所共同造成的。」「如果創造力不僅是個人的洞識,而是由領域學門及個人所共…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5, 2016 at 7:45am — No Comments

吳恭瑞 ·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5)

(三) 自由與移情



此處所談的自由有兩個面向:一、外在環境的氛圍。二、創作者的內心。
當然我們不禁要思索,人為何需要自由?朱光潛於《文藝心理學》提及:人類要求自由的活動,也是一件耐人玩味的事實。人是有生氣的。「生氣」的定義可以說就是「自由的活動」。……亞理斯多德在「倫理學」裏說,人生的最後目的在求幸福,而幸福就是「不受阻撓的活動」。38…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30, 2016 at 12:16pm — No Comments

吳恭瑞 ·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4)

(二) 注意力

我們在平日生活經驗中,很容易忽略了視覺與意識上有多麼密切的連結,肉眼所見經常是吾人之心智所關注的。塞莫‧薩基(Semir Zeki)曾提到:「視覺是一種主動的過程,頭腦必須從不斷變化的現象中,篩選出分類物體所需要的資訊。……視覺是一種主動功能,而不是我們長久以來認為的被動功能。……馬蒂斯說:『視覺是一種創造的過程,需要精心努力才得以達成。』……藝術也是一種主動的作用,一種對本質的探索;…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18, 2016 at 8:07pm — No Comments

吳恭瑞 ·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3)

羅洛.梅以為:「想像是心智的延伸。它是個人接受有意識的心智衝擊之能耐,伴隨此一心智而來的是觀念、衝動、意象……想像是擺脫停泊的繩索,冒險航向開闊的未來,而不能確知將會找到新的停泊碼頭。」20勇於面對渾沌不明的心理狀態、精神上無所依靠的懸浮感,有著直接面對的耐力與勇氣。他們往往不思考整個過程有何實質的回饋或任何形式的肯定,它所憑藉的是無止境的自覺自省,可謂人類精神意識領域的冒險家。希望從以下幾點探討,能有助於對藝術創造活動的了解。…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2, 2016 at 7:19pm — No Comments

吳恭瑞 ·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2)

二、 創造的定義

恩田彰在《創造性心理學》中提到:「創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重新組合,產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創造就是把已知的經驗重新結合,產生具有新價值的東西。也就是說新的思想觀點,是從已知的經驗中產的。……筆者認為,感性認識的資訊作為開放的資訊,具有廣延性,而理性認識的資訊作的閉合的資訊,受到一定文化的制約。」5



這就意味著創造行為的發生,是與創造者的旺盛生命力…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30, 2016 at 10:38pm — No Comments

吳恭瑞 ·藝術的創造力初探 (1)

摘要

對於藝術創作歷程,為了有更深入的了解,故摘錄心理學、精神分析之相關資料與東方繪畫思想做了幾點比對,欲藉由現代西方學理的研究,進行相互引證、思辨,以釐清創作意識所容易產生的盲點,故本文著重於以下幾點方向:



一、探求深邃幽微的心靈線索,而予以關注、連結、醞釀,以蓄積創造力。




二、以精神分析、心理學之角度,重新審視人們習以為常的觀點,期待能有
不同的思維面向。…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4, 2016 at 7:00pm — No Comments

羅洛梅《創造的勇氣》筆記



藝術作品中所呈現的那種控制得宜又予以超越的張力,正是藝術家成功地與限制搏鬥的結果。

赫拉克利圖說:「衝突是萬物之王,也是萬物之父」衝突預設了限制,而與限制搏鬥實際上就是創造事物的源頭。

文明的起源是我們人類在形體的限制,或即阿德勒所謂的自卑。若是以牙對牙,以爪對爪,人類不是野獸的對手。人類為了求生存而與這些限制搏鬥時,就演進他們的智力。

我們固然能在某一程度上跨過家庭背景與歷史處境所帶來的限制,但是只有一開始就接受自身限制這個事實的人,才可能完成這種超越之舉。…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7, 2016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羅洛梅·定義創造力

羅洛.梅這麼解釋創造力:

創造力:韋氏大辭典說:創造力在基本上是「製作及帶入存在」之歷程。他將它細分為三點:



一,它是一種遭遇(encounter)。




藝術家遭遇他們有意要描繪的風景,他們用心審視,從不同角度觀察它。他們可以說是沉浸其中了。(……)畫作、畫布與別的材料,在此成為這種遭遇之次要的部分;它們是這種遭遇之語言,或者可以恰當地稱之為「媒介」。

他認為從這個地方可以見到一項重要的區分:…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虞孝成·羅洛梅的《創造的勇氣 The Courage to Create》

心理學家想要探討「創造力」 心理學家想要探討「創造力」是什麼?

• The Courage to Be ! 

--- 存在的勇氣



• The Courage to Create ! 


--- 創造的勇氣

--- 我們以創造來展現我們的存在 我們以創造來展現我們的存在,創造何以需要勇氣 創造何以需要勇氣?…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 2016 at 9:38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