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賢明:教育是怎麼把孩子變成留聲機的

我們為什麼培養不出創新人才?如果不是學得太多太難了,那麼是不是我們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出了問題?讓我們看看學生們是如何學習的。

在我們的學校裏,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們幾乎都在辛辛苦苦地做三件事情:記—練—考。

所謂“記”,主要包括記筆記和記誦,我們的學生在課堂記筆記和課外記誦上表現出的勤奮常常令英美等國來訪的教師感動。在學習過程中,記憶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問題在於記什麼和如何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原本應當記住的是知識和原理,而我們的學生記在本上和暫時記在腦子裏的卻往往是考試時需要覆述的字句,考試時能將其準確覆述出來就是成功,至於那些字句背後的知識和原理反倒沒有字句本身重要。因為如果你用的字句與教材上或老師所說的不同,即便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也還是存在被扣分的危險。

 所謂“練”,就是練習,其原意是要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和深化對知識和原理的理解,而我們的學生實際練習的卻多是一些應對各種不同試題的能力,通過練習掌握的其實是一堆審題和解題的技巧。在訓練應試技巧方面,我們的教育已經幾乎達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極的境界,以至於有時甚至能讓學生在聽不懂英語聽力題的情況下,只要掌握了某些技巧,就仍然能在英語聽力考試中獲得高分。

 所謂“考”,當然就是幾乎被我們看成檢驗教育成敗唯一標準的生死攸關的考試。實際上,教育的成敗最終要看它是否為社會培養出了各類優秀的人才,特別是要看它是否培養出了能在社會生產、文藝創作、科學探索和技術進步過程中表現出創新能力的傑出人才。然而,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悠久考試歷史的社會裏,自古以來考試本身就能改變人的命運,崇拜考試的文化幾乎已經積澱成為我們的集體無意識,因而考試本身也被人們當成了檢驗教育成敗的試金石,學校、學生、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皆莫不以為分數即是衡量教育水平和人才質量的唯一準繩。於是,教師和學生都迷戀於那些考試中需覆述的字句和考試中要用到的技巧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記—練—考,把這幾項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教育,除了培養出一流的“錄音機”,我們還能指望什麼?

 我們是如何讓學生形成了這種錄音機式的學習方式呢?這就要看看我們是如何教導學生的了。

從上小學開始,“認真聽講”就被當作一種道德規訓而應用於對我們學生的教導和評價之中。不僅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講,期末時班主任還會在學生成績單的操行評語欄中頻繁用到這個其實和道德沒有多大關系的詞。與此相配合,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還有“表現”這樣一類莫名的概念。哪怕你在課堂上根本聽不懂老師講課了,只要“表現”得“認真聽講”,就能給老師留下好的道德印象,盡管這種“表現”本身其實是偽君子的品性。

經此長期教導,我們的學生直到大學甚至研究生階段也恪守“認真聽講”的規訓,聽課拼命記筆記,課後即便在圖書館占上座位也是翻開教材反覆記誦老師劃的重點內容,頂多也就翻閱一些所謂的“覆習資料”,以期考試時可以“高質量”地把錄下來的字句“播放”給老師。我們大家似乎都堅信:課堂講授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知識來源。

再看西方的學校,他們從小學起就開設圖書館課和參觀博物館課,課堂一開始就只是一個探討知識的場所。老師布置作業一般都會要求學生查閱很多資料,教材中常常也有很多用斜體字編排的內容,這些內容一般不必講授,而是為學生提供背景知識和擴展閱讀線索的。

除了教導學生“認真聽講”外,我們還常常教導學生“積極發言”。表面看來,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參與課堂討論,當然是有利於理解和掌握知識並形成創造力的。然而,問題在於這“積極發言”是“發”的什麼“言”,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還是只說老師喜歡聽的或老師認為正確的話?

很不幸,在我們的課堂上你能看到的大多是後一種情形。於是,我們看到的往往不是孩子們自己真實的看法,不是對知識的熱烈討論,而是鸚鵡學舌,爭著說些能得到老師表揚的話。這樣的積極發言,我看不僅妨礙了我們孩子們創造力的形成,甚至影響了他們品格的發展,進而也影響了我們社會的進步。

此外,我們還諄諄教誨學生們要“尊敬師長”。我們有尊敬長輩和尊師重教的文化傳統,老師和長輩當然也是應該尊敬的。我們的學校教學是一種集體學習活動,教師需要有一定的權威來維持秩序從而有效地組織教學。問題在於教師的這種權威到底該有多大,或者說這種權威該不該有一個邊界?實際上,既然教師權威的合法性基礎就是維持教學秩序,那麼這種權威的有效性也就應該限定於維持教學秩序的範圍內。

可嘆的是,在我們課堂上,教師的權威實際上早就越出了這個邊界。與“認真聽講”之類的教導相結合,教師的權威已經滲透到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道德發展過程等諸方面。孩子們從小就明白,老師講的就是對的,老師不允許的就是不該做的,不照老師說的方式答題就可能被扣分,甚至老師可以當眾以考試成績等來羞辱一個學生,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學生不合學校要求的頭發強行剪去。

再看西方的學校,不要說他們的教師普遍采用的探討的教學態度,也不必說他們把學生學業成績當作個人隱私加以尊重,即便是課桌椅的擺放方式這樣的細節,也能反映他們給學生的是與我們不同的另外一種教導。

在我們的教室裏,課桌椅大多采用“秧田式”的排列,學生都面向老師,老師是這個空間中唯一的權力中心。美國課堂的課桌椅排列可以說五花八門,小學課堂就常常出現學生圍坐一圈進行討論的情形,大學裏更是在歷史上早就形成了“席明納”這樣一種以研討為主的教學形式。從很多方面都能看出,在西方的家庭和學校中,他們教給孩子們的是作為一種修養的尊重與自重,這是建立在個人平等基礎之上的一種品格。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經過多年辛勤的教導,我們的孩子終於被塑造成一個個優質的錄音機。這時我們又期望他們展現出非凡的創造力,希望這些錄音機播放的聲音要比他們錄下的更加美妙,這豈非強人所難?(收藏自2015-01-29愛思想網站)

Views: 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