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要歌頌一個罕見的典範,全世界聽了都會感到驚奇。
人人都錯了,人們卻相信:天下夫妻哪對不吵架扯皮?
我見過一對夫妻中典範的典範,他倆寧靜得像最寧靜的夏夜。
呵!沒有誰見過了他們,會罵我是在胡扯瞎編!
雖說妻子不是什麼於使,還有丈夫也並非聖者,各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並沒誰身上全是美德。
要是有個俏皮鬼問我,怎麼會出現這種奇跡?
那就讓我回答他吧:丈夫是聾子,妻子是瞎子。
Added by LiDi Za on March 16, 2017 at 7:04pm — No Comments
漢斯去見神父,向他懺悔他的罪孽。漢斯既年,又無名,是個呆頭傻腦的年輕人。
神父留神聽著,漢斯懺悔的不多。他又有什麼好懺悔呢?他不知什麼罪孽,倒挺會玩樂。玩樂無傷大雅,用不著懺悔。
“喏,就這點兒麼?”神父問。
“難道你再想不起什麼要說?”
“神父大人,別的一點……”
“再沒有一點別的什麼?”
“真的沒有,以我的名譽擔保!”…
ContinueAdded by LiDi Za on March 16, 2017 at 7:04pm — No Comments
媽媽,我將來要當救火員!
您可知道他們年薪一萬九千左右,
九天工作四天,
還兼差當運肉卡車司機
辭職,說真的,他們不會辭職!
老人有時走進
救火站看看,
說他們曾住在這裡,
這地址。他們注視良久…
ContinueAdded by 摘星 on March 15, 2017 at 11:45pm — No Comments
倦怠社會及其不滿
關於《倦怠社會》的這四篇文章,我的目的並不是要抬舉或推廣這本書,而是要練習「如何閱讀一本書」,作為舉辦線上讀書會的暖身。我選擇這本書的理由是:它既有相當不錯的論點,也有非常致命的盲點。也就是說,它是一本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書,一本既有理論但也算淺白的書。
我的前面三篇都是幫《倦怠社會》推陳它的重點,我是站在本書作者的角度,幫他把論點加以整理、釐清、延伸、深化。但這一篇,我要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做一個完全的批評者。
一、問題焦點錯誤:倦怠者vs被排除者…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15, 2017 at 11:43pm — No Comments
新舊圖式之間:是斷裂跳躍?還是連續加乘?
1.拋掉舊隱喻,重建新圖式
《倦怠社會》還告訴我們,不同現象背後有個主導性的隱喻或圖式,它支撐了我們思維的方向與方式。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拋掉舊的隱喻或圖式,重建新的隱喻或圖式。作者建立了兩組隱喻或圖式,第一章使用的是病理學的隱喻,第二章則採用了社會學的圖式。
第一章運用病理學隱喻,區分了「免疫學時代」(上個世紀)和「後免疫學時代」(這個世紀)。…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15, 2017 at 11:41pm — No Comments
對功績社會的解答:用倦怠來克服倦怠。
《倦怠社會》一書,是本難度中等程度的讀本,它可以作為媒介,來討論幾個主題。這是第一篇。
1.繽紛的單調
在功績社會下,人們越來越疲憊。因為我們主動積極,所以我們不敢休息,因為我們自我要求,所以我們不願意休息。我們把自己訓練成「多工作業」的超人好手,同時可以進行數項工作,同時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作者用了一個想像的神話場景來描述這樣的「自我剝削」:普羅米修斯每日被老鷹啄食他的肝臟,隔日又長出新的肝臟,以及再度被啄食,如此日復一日。(p.85)…
Continue從哲學角度切入,探討現代社會憂鬱癥、過動癥、專業枯竭和過勞充斥的「疲倦」現象,與進入自我肯定性無限擴張的時代有關,過度積極的人生發動了自己對自己的戰爭,最終導向一種社會現象,韓炳哲稱之為「倦怠社會」。
.作者:韓炳哲
.譯者:莊雅慈、管中琪
.分類:社會人文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5/04/01
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15, 2017 at 11:30pm — No Comments
你累了嗎?小心!別掉入「成長」的陷阱。在這個「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社會,我們不斷被鼓勵追求自我,但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卻逐漸喪失追逐的意義,不知道自己是誰;人生到底要的是什麼?是身價上億?還是擁有全世界?追求的自由,竟變成了毒藥,你變成了倉鼠,在滾輪上跑跑跑,卻迷失在自己裡。
是誰,讓我們變成了滾輪上的倉鼠?為什麼我們愈工作愈累,愈努力愈倦怠?
「Yes, We Can !」讓整個社會就像嗑藥一樣,追求好還要更好、知其不可而為之,演變成「興奮劑社會」,而監控、教條式的規訓社會退下後,換過度強調肯定和個人能力的功績社會上場,更讓功利主義盛行。…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15, 2017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沒有看見對的現象,就無法問出對的問題。
我認為《倦怠社會》這本書提醒我們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你的視線,決定了你的思維。也就是說:沒有看見對的現象,就無法問出對的問題。
基於觀察角度的不同,所描述的現象會不同,因此提出的問題與解答當然也就會不同。作者對比於之前舊的觀察角度,對於當代社會中的主體採取了另一種新的觀察角度,並提出新的問題。
1.舊的觀察角度:否定性暴力
…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15, 2017 at 11:30pm — No Comments
作者韓炳哲本身是個很傳奇的人,他在德國讀書前在韓國讀冶金術,初到德國時一句德文也不會說,30年後他卻成為了德國最負盛名的亞裔哲學家。事實上,能在德國大學的哲學系拿到永久教授職位的亞裔哲學家幾乎是零(特別是教歐洲哲學,起碼在歐洲我從沒有聽聞過)。雖然韓炳哲任教的柏林藝術大學是藝術學校,但能在德國「階級森嚴」的學術界爬到這個位置,實在得來不易。
如果我們仔細留意一下韓炳哲的著作,便會發現一個有趣的「轉型」:一個本來在弗萊堡唸傳統德國哲學的學者,突然變成一個面向大眾的文化理論/研究學者。他在德國廣為人知的著作,並不是早期關於海德格以及黑格爾的作品如《Heideggers Herz. Zum Begriff…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15, 2017 at 11:19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March 15, 2017 at 3:02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March 15, 2017 at 3:02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March 15, 2017 at 3: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March 15, 2017 at 3:00pm — No Comments
在強調中國文化(或"中國文明"、"中國知識")自主性這一話題下,同樣值得關註的,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趙汀陽提出的"天下體系"。在《沒有世界觀的世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和《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這兩部論著中,趙汀陽從政治哲學與文化哲學的角度,提出古代中國的"天下體系",與西方的民族國家體系,以及羅馬帝國、大英帝國與"全球化帝國主義"等模式相比,包含著"飽滿的或完備的世界概念",可以成為實踐全球化時代新的世界觀的"烏托邦"形態。對西方民族國家模式的批判與對傳統中國天下體系合理性的論證,構成了趙汀陽闡釋的基點。這一從政治哲學高度對傳統中國政治制度的合理化論述,不僅被論述者視為經濟崛起背景下從"知識生產"角度將中國構造為"一個新型大國"的環節,同時也是"以世界責任為己任,創造世界新理念和世界制度"的普世性思想實踐。…
Added by Ashgabat on March 15, 2017 at 2:45pm — No Comments
在"全球化"的覆雜格局中,在社會認同發生激烈分化的情形下,如何敘述中國必然是不同政治與文化力量介入的場域。本文集中分析國內知識界的一種敘述形態,即在"文化自覺"這一基本訴求下展開的中國敘述。…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March 15, 2017 at 2:40pm — No Comments
——讀柳紅《八0年代: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
去年12月,陽光衛視約我和柳紅女士,圍繞她的新書《八0年代: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做談話節目,使我有機會從頭到尾閱讀了她這本新書。我知道,此書的內容在報紙上連載的時候就引起了許多讀者熱烈的反響,在網上也讀過其中若幹篇章。和柳紅當面溝通,進一步了解了她寫作的初衷和內心的追求。
讓記憶復原歷史…
Added by Ashgabat on March 15, 2017 at 2:32pm — No Comments
這是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個館得了20世紀80年代優秀作品的第二名,這個在南京是頗有影響,但是這個投資到現在為止一千萬還不到。
我的父親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在拉貝手下工作的,去搶救,他差一點給日本鬼子刺殺掉,而且我親眼看到日本鬼子用皮鞭抽我們中國的老百姓。所以我最近在開始寫我的回憶錄。第一段我就寫我是一個愛哭的孩子,生到世界上來,總是看到事情要掉眼淚;第二段就寫了,爸爸走在腳手架架上,從小就看到父親就這樣在腳手架上。寫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就說我就看到日本人的皮鞭,我坐輪船快要下船的時候,我看到父親來接我了,接我們兄弟兩個,我說一邊聽到的是皮鞭的聲音,一邊是兩個孩子在喊爸爸,所以說,把這個幾乎每天都在寫自己的一些回憶。…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March 15, 2017 at 1:55pm — No Comments
齊康,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經主持包括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紀念館、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懷安周恩來紀念館等百余項工程的設計工作。齊教授在建築設計中重視國情、運用中西方建築的傳統手法,探討中國現代建築風格做了不懈的努力。他的作品曾經獲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2項、銀質獎2項、銅質獎2項。出版《城市建築》等專著20余部,公開發表論文近百篇,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1997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March 15, 2017 at 1:23pm — No Comments
下面,這個是南京做的一個國稅大廈,國稅大廈,我們再放一放,這裏是高層了。
那麽來到淮安的周恩來紀念館,這裏也有很多故事。原來這是一個不毛之地,那麽這個島也做了很多方案,最後說決定就在水上做島,這個島全部是填出來的,底下打了33米的樁,打完樁以後,再做。我們考慮到,總理如果健在的話,他不會要求做這麽一個館的,所以我們盡量的節約,投資還是省的。
那麽這裏做了一個他們說是“人”,是一個辦公區,這是一個紀念館。紀念館我想不要做成像林肯這樣一些偉人的,四面都是透的…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March 15, 2017 at 1:21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