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315)

阿城《哈爾濱人》哈爾濱人的個性之 ABC

這座城市人們的某些生活作風,與自己先祖始終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雍正皇帝曾經這樣評價過這兒的人:

……多有以口腹之故,而鬻房賣產者,即如每

飯必欲食肉,將一月所得錢糧,不過多食肉數次,即

罄盡矣,又將每季米石,不思存貯備用,違背禁令,

以賤價盡行糶賣,沽酒市肉,恣用無餘,以致闔家

匱乏,凍餒交迫,尚自誇張,謂我從前食美物,服

鮮衣,並不悔悟所以致此固窮,乃以美食鮮衣故也。…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anuary 30, 2017 at 8:14pm — No Comments

(美)邁克爾•布魯姆:像導演一樣的思考(23)

可供選擇的方法

每個導演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工作方式。我是利用情節的台詞來引導表演,其他人則把重點放在肢體的形象和動作上。運用後者的方法,理論上,情節和意圖會在對劇中人物肢體方面的探索中浮現,並且需要演員能夠提供必要的內在真實。

有一個以肢體為基礎的方法叫“觀點法”(Viewpoints),創造“觀點法”的人將它定義為一種確認肢體動作的基本原則、產生演出形式和組合方式以及訓練演員的方法。這個方法強調空間、動作和節奏,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建構角色內在真實的工作。在“觀點法”最純粹的形式裏,它假定表演可以完全通過外在方法達成,或者演員會靠自己來創造角色的內在生命。

毫無疑問的,辨識節奏、外形、姿態和空間關系--9…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January 30, 2017 at 8:12pm — No Comments

泰戈爾·移交財產

布林達邦·昆德氣乎乎地對他父親說:“我現在就走!”

他父親久根納特·昆德回答道:“忘恩負義的東西!我從小就供你吃供你穿,在你身上花的錢你是永遠還不清的,你不要逞能!”

久根納特一家用於吃穿方面的開銷並不很大。古代聖賢們在吃穿用度方面是非常節儉的;久根納特的生活表明,在吃穿用度方面他可堪稱是遵循古聖賢節儉遺風的典範。不過,他還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那是因為當今社會存在著某些弊端以及為保護人體自然界還存在某些不合理的成規所致。…

Continue

Added by 寧靜心 on January 30, 2017 at 8:12pm — No Comments

豐子愷·好水好山看不足·錢江看潮記

陰曆八月十八,我客居杭州。這一天恰好是星期日,寓中來了兩位親友,和兩個例假返 寓的兒女。上午,天色陰而不雨,涼而不寒。有一個人說起今天是潮辰,大家興致勃勃起來 ,提議到海寧看潮。但是我左足趾上患著濕毒,行步維艱還在其次;鞋根拔不起來,拖了鞋 子出門,違背新生活運動,將受警察干涉。但為此使眾人掃興,我也不願意。於是大家商議 ,修改辦法:借了一隻大鞋子給我左足穿了,又改變看潮的地點為錢塘江邊,三廊廟。我們 明知道錢塘江邊潮水不及海寧的大,真是「沒啥看頭」的。但凡事輪到自己去做時,無論如 何總要想出它一點好處來,一以鼓勵勇氣,一以安慰人心。就有人說:「今年潮水比往年大 ,錢塘江潮也很可觀。」「今天的報上說,昨天江邊車站的鐵欄都被潮水沖去,二十幾個人 爬在鐵欄上看潮,一時淹沒,幸為房屋所阻,不致與波臣為伍,但有四人頭破血流。」聽了 這樣的話,大家覺得江幹不亞於海寧,此行一定不虛.我就伴了我的兩位親友,帶了我的女 兒和一個小孩子,一行六人,就於上午十時動身赴江邊。我兩腳穿了一大一小的鞋子跟在他…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30, 2017 at 8:11pm — No Comments

心靈雞湯·善行安撫破碎的心

我是惟一。但,我也是一個人。我沒法做所有的事,但總能做些事。就因為我不能做所有事,所以我不會拒絕我能做的事。 ——艾德華·艾佛瑞·海爾

我丈夫,漢諾許,和我合寫了一本書《慈心善行》——如何創造善的革命。這本書在美國各州都擁有不少讀者。這個故事就是在芝加哥的廣播節目中由一位匿名的聽眾提供的。 

“嗨,媽媽!你在做什麼?”蘇西問。 

“我正在為隔壁的史密斯太太烘一盤東西。”她母親說。 

“為什麼?”6歲的蘇西問。 …

Continue

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January 30, 2017 at 8:11pm — No Comments

大江健三郎:同時代的遊戲(46)

第六信·村莊=國家=小宇宙的森林 (六)…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8pm — No Comments

李曉東·一個死文明的覆活 下

那麼丹儂也由此成了巴黎盧浮宮的第一任館長,他是外交官,同時又是畫家。那個時候繪畫對於埃及學來說非常重要,你要想研究埃及嗎?你首先必須會畫,你不會畫畫的話,你就很難研究埃及,因為去了之后,看到那麼多美妙的東西,那麼多的壁畫,那麼多的象形文字怎麼辦?現在我們學習象形文字,學習古埃及語言,我們可以寫埃及象形文字,是寫,而不是畫埃及象形文字,但那個時候人們不知道埃及象形文字究竟怎麼寫,因為對這種文字太陌生了,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就得畫,不畫是沒辦法的,所以那個時候必須是畫家才能夠,只有畫家研究埃及學。…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6pm — No Comments

方爾加·儒道之爭 (四)

這個宗什麽意思?我覺得如果儒家之宗也可以,為什麽呢?因為他可以說是儒家進入操作,為統治者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地為統治者解決問題進行操作,他是一個開端,所以漢高祖劉邦特別高興,從此知道儒家的優越性,知道儒家的優點,當時還重賞了叔孫通,那麽叔孫通的學生也都受到了獎勵,給官做,給了賞,所以這件事是儒家操作這方面取得的一個非常大的進展。…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5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17)

美國電影的興盛(上)

(1908-1918)



  1908年以後,愛迪生和比沃格拉夫的電影托拉斯似乎已取得勝利。性情急躁的肯尼迪此時除了一些無足輕重的舊貨商、馬戲團丑角、假寶石商、魚販或兔皮商以及一些無業遊民所經營的電影業以外,已沒有什麼敵手。這些人幾乎都是新來美國的移民,其中包括:威廉·福斯、卡爾·萊默爾、L.B.梅育、巴拉本、卡茲、凱賽爾、包曼、華納兄弟、阿道爾夫·楚柯爾、塞繆爾·高德費許等人。…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4pm — No Comments

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20)

第二十章·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仔細談過關於就同一個主題閱讀兩三本書的問題。我們在前面提到過,在討論某個特定的主題時,牽涉到的往往不只是一本書。我們也一再非正式地提醒過,甚至其他領域中相關的作者與書籍,都與這個特定的主題有關。在作主題閱讀時,第一個要求就是知道:對一個特定的問題來說,所牽涉的絕對不是一本書而已。第二個要求則是:要知道就總的來說,應該讀的是哪些書?第二個要求比第一個要求還難做到。



我們在檢驗這個句子:“與同一個主題相關兩本以上的書”時,困難就出現了。我們所說的“同一個主題”是什麼意思?如果這個主題是單一的歷史時期或事件,就很清楚了,但是在其他的領域中,就很難作這樣清楚的區分。《飄》與《戰爭與和平》都是關於偉大戰爭的小說—但是,兩者相似之處也止於此了。司湯達的《帕瑪修道院》(The…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3pm — No Comments

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19)

第十九·章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的觀念與術語幾乎滲透了所有我們今天在閱讀的作品中。

譬如像現代的新聞記者,不再限定自己只報導事實。只有在報紙頭版出現,簡短的“誰—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發生—何時何地發生”新聞提要,才是以事實為主。一般來說,記者都會將事實加上詮釋、評論、分析,再成為新聞報導。這些詮釋與評論都是來自社會科學的觀念與術語。



這些觀念與術語也影響到當代許多書籍與文章,甚至可以用社會評論來作一個歸類。我們也看到許多文學作品是以這類的主題來寫作的:種族問題、犯罪、執法、貧窮、教育、福利、戰爭與和平、好政府與壞政府。這類文學作品便是向社會科學借用了思想意識與語言。…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馮驥才·記韋君宜

我不知道為什麼,對一個人深入的回憶,非要到他逝去之後。難道回憶是被痛苦帶來的嗎?

1977年春天我認識了韋君宜。我真幸運,那時我剛剛把一只腳怯生生踏在文學之路上。我對自己毫無把握。我想,如果我沒有遇到韋君宜,我以後的文學可能完全是另一個樣子。我認識她幾乎是一種命運。

但是這之前的十年"文革"把我和她的歷史全然隔開。我第一次見到她時,並不清楚她是誰,這便使我相當尷尬。…

Continue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周瘦鵑:觀蓮拙政園

也許是因為我家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堂名是愛蓮堂的原故,因此對於我家老祖宗《愛蓮說》作者周鐮溪先生所歌頌的蓮花,自有一種特殊的好感。倒並不是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實在是愛它的高花大葉,香遠益清,在眾香國裏,真可說是獨有千古的。年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舊時相傳為蓮花生日,又稱觀蓮節,我那小園子裏的池蓮缸蓮都開好了,可我看了還覺得不過癮,總要趕到拙政園去觀賞蓮花,也算是歡度觀蓮節哩。

可不是嗎?拙政園的水面,占全園面積的五分之三,池水淪漣,正可作為蓮花之家,何況中部的堂啊,亭啊,軒啊,都是配合著蓮花而命名的,因此拙政園實在是一個觀蓮的好去處。例如遠香堂、荷風四面亭、倚玉軒,還有那船肪形的小軒“香洲”,以至西部的留聽閣,都是與蓮花有連帶關系,而可以給你坐在那裏觀賞的。…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小鵬《我們為什麼旅行》面孔集

總有一些心花怒放的喜悅,一些無動於衷的冷漠,一些強忍不落的淚水,一些面紅耳赤的尷尬,被我們一瞬間想起。然後想起擁有那些表情的面孔,想起擁有那些面孔的人,想起擁有那些人的旅程。

群像1:忙與閑

喜歡打聽別人從哪兒來的人可不止柯圖一個,除了他,印度人喜歡,考納爾也喜歡。考納爾是我在阿拉斯加碰到的一個小男孩,當時我住在他爺爺開的客棧。每次見到我,這個七八歲的孩子都會認真地問一遍,你從哪裏來?慢慢我才發現,原來這是他固定的開場白,就跟“餵”、“你好”、“吃了嗎”一樣。…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1pm — No Comments

陳漱渝·言的訴說——參觀臺北林語堂故居

陳漱渝(1941~),生於重慶,祖籍湖南長沙。著有《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五四文壇鱗爪》、《甘瓜苦蒂集》、《倦眼朦朧集》等。

著名散文家、林語堂先生的老友徐說過:“林語堂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他在文學史上也許是最不容易寫的一章。”林語堂本人撰寫的《八十自敘》一書,開宗明義第一章就叫《一捆矛盾》,矛盾之多,多達一捆,可見其復雜。本文無意於全面評價林語堂一生的是非功過,更不可能在幾千字的篇幅裏理清他那多達一捆的矛盾。我只想忠實記敘1989年9月3日下午參觀臺北林語堂故居的情況,把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報道給沒有機會親臨此地的朋友們。…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1pm — No Comments

約翰扎勒《公共輿論》(22)

即使在精英存在不一致的情況下,即各類民眾機械地跟從他們各自的政治家或者專家的建議時,也不存在精英主導。民眾依然能夠確信,他們越是關注某個主題,他們越可能與具有相同價值觀的專家得出相同的結論。

通過這個寓言,至少可以想象這樣的一些條件:在這些條件下,公共輿論對精英話語中的信息和分析的依賴是很大的,但是在合理的術語定義下,精英對公共輿論的主導卻不可能發生。這些條件是:



正如一個記者所說的:“我們不加工事實,而是加工已歸因的觀點。”(轉引自Gans,1980:p**130)記者根深蒂固地依賴信息來源的一個原因,是記者有一種“入鄉隨俗”的傾向:與信息來源保持一致並力圖提供這個來源的看法。像拉塞爾·貝克(Russell…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黃永武《愛蘆小品》換個角度想

人類一直追求四件東西:金錢、名聲、權力、感情。現代人更期望用最短的時間掠奪到最多,以為這便是幸福。何曾想到掠奪得越多越快,人就越變得冷漠無情。潛意識裏不斷鞭策自己,結果累積了太多的挫折與沮喪,內心便高漲著敵意。

許多心理學家在開處方,為現代人的沮喪與敵意尋找出口,或者建議你培養業余的藝術興趣,古人就說過:“怒氣寫竹、喜氣寫蘭”,一肚子的怒火不妨向畫裏宣泄,把竹竿畫成槍,竹葉畫成劍,用美感的滿足來沖淡敵意。或者建議你,苦悶空虛的時候,先整理你的桌子,辦不好國家大事公司要事,清理一房間臟亂總可以吧?古諺說“貧勤掃地,亦救得一半”,書桌整齊、居室清潔,也可以精神一振,總比自覺毫無出路的懶骨頭要多一分氣象。…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anuary 30, 2017 at 7:58pm — No Comments

周迅·中國地方誌(7)獻身於地方志事業的人們

當我們為祖國地方志事業的累累碩果而自豪的時候,不能不想到古往今來那無數為栽培這些碩果付出了心血的人們。他們之中,包含了像章學誠這樣傑出的方志學家,而更多的是遍布於中國大地的默默耕耘的修志人。…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47pm — No Comments

周迅·中國地方誌(6.3)方志學的發展

清代的章學誠雖然被尊為方志學的開山祖,但是對於他來說,地方志只是史學的一個分支,還不是一個獨立學科。192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東方雜志》第21卷第18期發表了梁啟超的文章《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方志學》(此文為梁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的一章),這才第一次提出了“方志學”這個學科概念。這篇文章對傳統方志學作了系統的總結,論證並確立了章學誠在方志學史上的地位。從此,方志學才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躋身於學術之林。…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32pm — No Comments

周迅·中國地方誌(6.2)方興未艾的新中國修志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古老的地方志和古老的中國一起,重新煥發出青春。

當年,在烽煙滾滾的抗日戰爭年代,在革命聖地延安,中國共產黨中央曾在1941年8月1日頒布的《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中指出:“系統的周密的社會調查是決定政策的基礎。”《決定》將地方志列為調查研究的基本材料之一,要求“收集縣志、府志、省志、家譜,加以研究”。不過,盡管對地方志的價值早已有充分的認識,那時候在戎馬倥傯之中,不可能大規模地組織編寫新方志。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編修新志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32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