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叁季, 第叁季屬於簫與豎笛
那比丘尼總愛在葡萄架下
數她的念珠串子
紫色的喃喃, 叩我的窗子
太陽哪, 太陽是遲起的報童
扔不進什麼金色的新聞
我也不能把憂郁
扔一只六足昆蟲的遺骸那樣…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 2018 at 11:33am — No Comments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沈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恒, 剎那, 剎那, 永恒
等你, 在時間之? 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恒…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 2018 at 11:32am — No Comments
大哉此鏡 看我立其湄
竟無水仙之倒影
想花已不黏身 光已暢行
比丘尼 如果青鐘銅扣起
聽一些年代滑落蒼苔
自盤得的圓顱
塔頂是印度的雲 塔頂是母親
啟古灰匣 可窺我的臍帶
聯系的一切…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 2018 at 11:32am — No Comments
—— 問我樂不思蜀嗎?不,我思蜀而不樂
十八根竹骨旋開成一把素扇
那清瘦的蜀人用渾圓的字體
為我錄一闋〈臨江仙〉,金人所填
輾轉托海外的朋友代贈
說供我“聊拂殘暑”,看落款
日期是寅年的立秋,而今
曆書說,白露都開始降了…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 2018 at 11:31am — No Comments
陳平原:許子東說他的小說史越寫越沒有信心,我覺得最佳例證,是我們的《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從八十年代中期起,我和嚴家炎、錢理群、吳福輝、洪子誠、黃子平等先生,合作撰寫《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一九八九年出版,現在已經是二OO 六年了,第二卷還沒完成。(笑聲) 我也不知道,這套書什麽時候能寫完。之所以遲遲沒能完工,很大原因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獨立,主體性很強,很難做成像許子東所嘲笑的那樣,有一個人牽頭,其他人跟著走。
並非彼此之間關系不好,而是每個人都有很強的主體性,這樣,合在一起工作,寫同一本書,很難很難。今天,我只能講一點自己的體會。不知諸位注意到沒有,作為新紅學的創始人胡適曾經說,他讀了很多遍《水滸傳》,但沒讀完,讀到中間就岔開去了,因為,又發現了考證的好題目。晚年胡適甚至說,他研究了一輩子《紅樓夢》,發現《紅樓夢》在技巧上還不如《海上花列傳》和《老殘遊記》。為什麽?…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3, 2018 at 9:56am — No Comments
我其實在想寫“文革”小說的時候,這幾種寫法我都想過,後來我都放棄了。(笑聲) 挖一片地、挖一個“文革”小說,我數了數,有三千部作品,你怎麽論,怎麽寫? 你要跳出來找幾個代表作品,怎麽找法?不行。所以後來我想了一個方法,我的方法是什麽呢? 我是基本上是折中的,我的方法是以他人的標準到花園里去選一部分花,然後我來評論這些花。我借鑒普羅普的方法,普羅普他搞一百部神話,那一百部神話是別的院士選的,不是他選的,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樣做可以避免“以論帶史”。從一百部神話里面,普羅普總結出三十一個功能,搞出那麽大一套規則,而這套規則,後來我的學生把它拿來套金庸,全部套得進去,一模一樣。你假如拿來套中國的革命歷史小說或愛情小說也套得進去。所以我把“文革”小說也這樣改造了一下。這有點像我切餅你來挑,或者你切餅我來挑,有點像民主的三權分立,你立法,我執行。材料你找,我來評論,材料的來源我不負責任,這樣我的評論才有價值。我舉個例子,我在五十部作品里發現一個現象,十幾部都寫自殺。可是呢,再一分析發現“,…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3, 2018 at 9:56am — No Comments
事實上我以為正是因為我們要開拓小說史研究的視野,這類方法是可以推動的。除此以外像“魂兮歸來”的問題,叩問到了二十世紀末,我們怎樣用“招魂”論述來看待一個世紀的小說,從魯迅到張愛玲,從早年的鬼魅陰柔的敘事,包括鴛鴦蝴蝶派的作品,一直到余華、蘇童筆下陰魂不散的故事,又怎麽樣來刺激我們對於世紀末的“還魂”想象。林林總總的,我先提到這里,作為大家的參考,也許作為未來提問的依據。
好,謝謝大家! (掌聲)
陳平原:下面請許子東先生發言。…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3, 2018 at 9:56am — No Comments
說起來話就長了,但也不太長。
那是在抗日戰爭的前夕,我入學塾讀書。塾師一手授於我文房四寶:紙、墨、筆、硯。一手授於我一本《百家姓》,趙錢孫李。小孩子入學,文具代替了玩具,大多數的文具都是玩壞了的。我也把那些文具左盤右弄,覺得那塊小小的墨很特別,上面有三個金色的字“金不換”。後來才知道,所謂的金不換就是那墨的名稱,意思是這墨好得不得了,拿金子也不換。繼而發現,不對,那些大同學的墨比我的大,上面也有四個金色的字,叫《黃山松煙》。大同學告訴我,《黃山松煙》才是最好的墨,那個《金不換》是個最最起碼的東西。《黃山松煙》是用黃山上的松枝燒出煙灰,再把煙灰捏在糯米里做成的,你聞聞,多香,還可以吃。所以我在十歲時便知道世界上有座黃山,便想到黃山上去看看,看那松枝是怎樣燒出煙來,再怎樣制成墨的。…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January 3, 2018 at 9:52am — No Comments
中國人吃青菜是出了名的,特別是蘇州人,好象是沒有青菜就不能過日子。我小時候曾經讀過一首白話詩:“晚霞飛,西窗外,窗外家家種青菜;天上紅,地下綠,夕陽透過黃茅屋………”
這首詩是描寫秋天的傍晚農家都在種菜,種的都是青菜,不是大白菜也不是花椰菜,說明青菜之普及。在菜蔬之中,青菜是一種當家菜,四季都可種,一年吃到頭。蘇州小巷里常有農婦挑著擔子在叫喊:“阿要買青?……”那聲音尖脆而悠揚,不像是叫賣,簡直是唱歌,唱的是吳歌。特別是在有細雨的清晨,你在朦朧中聽到:“阿要買青菜……”時,頭腦就會立刻清醒,就會想見那青菜的碧綠生青,鮮嫩水靈。不過,這時候老太太買青菜要壓枰,說是菜里有水分。
青菜雖然如此重要,可卻被人看不起,賣不起價錢,因為它太多,太普遍。這也和人一樣,人太多了那勞動力也就不值錢,物稀為貴,人少為貴。…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January 3, 2018 at 9:52am — No Comments
我到蘇州半個世紀了,人在一個城市里不能蹲得太長,太長了就會滾得一身毛,好像什麽事情都和自己有點連系,而且還要憂心忡忡,擔心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會遭受什麽不測。傳說中有一個淪為乞丐的文人,大雪紛飛時凍得無處藏身,只得鉆進農家的草木灰堆里,把討飯瓢當作帽子扣在頭頂上,稍稍暖和了之後就詩曰:“身焐灰堆頭頂瓢,不知窮人怎樣熬?叫聲老天歇歇風,救救窮人在難中!”
文化大革命期間我被下放到黃海之濱,冬天凍得縮在墻角里,忽然聽說蘇劇團和著名的蘇劇演員莊再春,導演易楓也被下放到鄰近的一個公社來了,頓時產生了那種“不知窮人怎麽熬”的心里。我看過莊再春演蘇劇《醉歸》,那簡直和詩一樣的美麗!那麽美的戲和人,怎麽經受得起海灘上的風雪?…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January 3, 2018 at 9:51am — No Comments
蘇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麽優美、柔和、文靜、高雅;姑娘們則被譽為小家碧玉、大家閨秀,還有那夠不上“碧玉”的也被呼之為“阿姐”。
蘇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認為其誘因是語言,是那要命的吳儂軟語。吳儂軟語出自文靜、高雅的女士之口,確實是優美柔和,婉轉動聽。我曾陪一位美國作家參觀蘇州剌繡廠,由刺繡名家朱鳳女士講解。朱鳳女士生得優美高雅,講一口地道的吳儂軟語,那位美國作家不要翻譯了,專門聽她講話。我有點奇怪,問道,你聽得懂?他笑了,說他不是在聽介紹,而是在聽音樂,說朱鳳女士的講話likemusic,像美妙的樂章。…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January 3, 2018 at 9:51am — No Comments
在蘇州當一個廚師很不容易,當一個有名的廚師更困難,因為蘇州人懂吃,吃得精,吃得細,四時八節不同,家常小烹也是決不馬虎的。那些街頭巷尾的阿嫂,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其中不乏烹飪高手,都是會做幾只拿手菜的。蘇州人在談論自己的母親、祖母、外婆的時候,常常要談起這些偉大母性的菜藝,總是有那麽幾只菜是使自己終身難忘的。在這樣一個吃的水平很高的社會里當一個廚師,當一個有名的廚師,那是談何容易!…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January 3, 2018 at 9:51am — No Comments
我寫過一些關於吃喝的文章。對於大吃大喝,小吃小喝,沒吃沒喝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弄到後來,我覺得許多人在吃喝的方面都忽略了一樁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研究美酒佳肴,卻忽略了吃喝時的那種境界,或稱為環境、處境、心境等等。此種虛詞不在酒菜之列,菜單上當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對於一個有文化的食客來講,虛的往往影響著實的,特別決定著對某種食品久遠、美好的記憶。
五十年代,我在江南的一個小鎮上采訪,時近中午,飯館都已經封爐打烊,大餅油條也都是涼的了。忽逢一家小飯館,說是飯也沒有了,菜也賣光了,只有一條桂魚養在河里,可以做個魚湯聊以充饑。我覺得這是上策,便進入了那家小飯店。…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January 3, 2018 at 9:50am — No Comments
二、觀光消費娛樂景
近年來,芬蘭的鄉村地景和荒野漸漸成為娛樂和旅遊的環境。尤其對年輕世代,傳統消費活動(如採苺、釣魚和狩獵)的重要性已經降低,反而是自然體驗的運動活動,如登山和健行則越來越受歡迎。此外,受到都市價值觀的影響,傳統生活活動的意義也變得更富娛樂性。雖然現今的小木屋文化所強調傳統消費活動,而與傳統的小木屋生活之鄉村式意象相呼應,娛樂性的價值在北歐小木屋文化中越來越明顯。在芬蘭,Vuori(1968)認為,早在1960 年代,帶有娛樂傾向的第二個家的旅遊動機中,刺激、比賽、以及極端體驗的追求的重要性早已提升(引自Vepsäläinen & Pitkänen, 2009)。芬蘭的鄉村也因娛樂性活動獲得再現。但是,如Pouta…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anuary 3, 2018 at 1:50am — No Comments
而芬蘭獨立後的意象和文學中重現了農業型態的社區理念,並藉土地改革而得以擴展;土地改革是為平息無土地的人們而實行的,而土地改革使得這些人都成了小農。此時期的鄉村想像比較不在鄉村社會日常生活活動與人際關係的細節,而將注意力擺在農民身上,特別指農民的健康形象和在地人的範例。這個時期的鄉村想像結合教導歷史意象衰退和軍國主義意象的提升,構成了或可稱為戰前的「農業的民族主義」。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二次大戰後,芬蘭國家地景中的鄉村意象又經歷了另一次改變。由於芬蘭在戰後國家的復原和重建意象,以及伴隨的芬蘭都市化過程的結果,逐漸使得芬蘭鄉村轉變成為懷舊鄉愁的客體。1950 至1960…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anuary 3, 2018 at 1:30am — No Comments
正當他們被逼得無可奈何想奔回故鄉去的這時候,卻來了一個他們的後輩霍斯敬。斯敬的家里,一貧如洗。這一回,他自東京回國來過暑假。半月前暑假期滿出來再赴日本的時候,他把家里所有的財產全部賣了,只得了六十塊錢作東渡的旅費。一個賣不了的年老的寡母,他把她寄在親戚家里。偏是窮苦的人運氣不好,斯敬到上海——他是於質夫的同鄉——染了感冒,變成了肺尖加答兒。他的六十塊錢的旅費,不消幾日,就用完了,曾、鄺、於與他同病相憐,四、五日前因他在醫院里用費浩大,所以就請他上那間一樓一底的屋里去同住。
然而曾、鄺、於三人,為自家的生命計,都決定一同離開上海,動身已經有日期了。所以依他們為活,而又無家可歸的霍斯敬,在他們啟行之前,便不得不上別處去找一間房子來養病。
三…
Added by 朋豐 婆鳳 on January 2, 2018 at 10:52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baku on January 2, 2018 at 10:46pm — No Comments
引言:遇見“化石”
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了百回本《西遊記》的標準文本,作為中國小說的“四大名著”之一,絕大多數國人在中學階段已經完成對它的閱讀,並對其中所述的故事了然於胸。所以,沒有特殊的需要,一般人不會再重新審視這個文本。筆者相信,閱讀時知識儲備的不足,使絕大多數國人失去了充分領略《西遊記》妙處的機會。
比如,第六回講到太上老君要幫助二郎神擒拿孫悟空,與觀音菩薩有一段對話(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第3版,第72頁):…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January 2, 2018 at 10:45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