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支公好鶴,住郯東峁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淩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世說新語•言語》
《莊子》有一則寓言說:海邊有一個人喜歡鷗,每天早晨去海邊與鷗嬉戲,鷗在他身邊圍聚數百只之多。後來他父親對他說:“我聽說鷗樂於與你遊戲,你到海邊捉幾只來讓我玩玩。”第二天他再到海邊時,鷗只在空中翔舞而不下來。鷗與海邊人之所以前親後疏,是因為海邊人先以鷗為友,與它們平等親切地遊戲,而後卻想捕獲並占有它們,把它們作為玩弄取樂的對象。海邊人對鷗的前後態度似乎都出於喜愛,但前後的喜愛卻有本質的差異。…
Continue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3, 2018 at 3:24pm — No Comments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群嫗共亂唾之,委頓而返。——《世說新語•容止》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言談中人們對這句俗語的正確性從未置疑,行動上大家對這句俗語從來置之不理。從古代孟老夫子見梁襄王後“望之不似人君”的惡劣印象,到今天男女孩找對象對身高外貌的要求,無一不說明以貌取人是一種生活常態。為了在職場上占有優勢,為了在情場上戰勝情敵,為了在社會上春風得意,青年男女都熱衷整容,正像莎士比亞說的那樣,“上帝給了她一張臉,自己又要再造一張”。連老爺爺老奶奶也想給自己換一張臉或換一張皮,要使自己看起來“今年八十,明年十八”。誰不知道“人不可貌相”?誰又能避免不“以貌取人”?這種“口是心非”的確“古已有之”,今人不過是“變本加厲”而已。…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3, 2018 at 3:24pm — No Comments
司馬景王東征,取上黨李喜,以為從事中郎。因問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為來?”喜對曰:“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 ——《世說新語•言語》
今天千軍萬馬沖向公務員考場,歷史上削尖腦袋往官場鉆者也不少見,從被莊子諷刺舐痔吮膿之徒,到晉朝潘岳“望塵而拜”,再到唐代郭霸為魏元忠品尿獻媚,一直到現在為當官而出賣靈魂,另外還要獻上自己老婆,大可寫一部求官醜態史。
竟然有人做官全因被迫!這則小品可能讓無數讀者困惑。…
Continue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3, 2018 at 3:23pm — No Comments
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本次年會議題圍繞“開放創新的亞洲 繁榮發展的世界”設置了全球化與“一帶一路”建設、開放的亞洲、創新的亞洲、改革再出發等四大板塊。其中,全球化與“一帶一路”板塊廣受關註。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五年來,不僅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抓手,並且融通中國夢與沿線各國夢,成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夢,成為新全球化、新全球治理的抓手。倡導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並與聯合國和平與發展事業對接,使得中國成為新型全球化的旗手。“一帶一路”是對西式全球化的揚棄,正開創開放、包容、平衡、普惠、共贏的新型全球化,其邏輯在於轉-承-起-合:
…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2, 2018 at 9:50pm — No Comments
黨的十九大謀劃了新時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基本方略,對“一帶一路”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目標、新命題和新要求。“一帶一路”文化建設應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不斷推向前進,開創“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局面。
著力提升對外宣傳能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明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立足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即中外文化交流應立足於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著力於提升對外宣傳能力,致力於增強國際輿論話語權,提升我國的軟實力。
…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2, 2018 at 9:48pm — No Comments
從2018年初到現在,有關“一帶一路”負面評價的文章突然多了起來,是“一帶一路”出了問題,還是評價者的心態和角度問題?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2019年將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這一特殊時間節點紮堆出現的負面評價,一方面要引起重視和警惕,另一方面要客觀總結五年實踐,注重細節、完善政策。
最新的一篇文章是英國《金融時報》2018年7月13日發表的《“一帶一路”項目為何大量遇阻?》。該文作者指出,中國在馬來西亞和哥倫比亞的項目相隔了半個地球,但它們遇阻都與對華關系,以及北京方面不透明的發展融資方式所引發的爭議有關。…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2, 2018 at 9:28pm — No Comments
緊緊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目標
打造國際合作的新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但建設“一帶一路”不是我們一家的事。“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要強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堅持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超越舊的全球治理理念,與現有國際合作機制互為助力、相互補充。 …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2, 2018 at 9:12pm — No Comments
薛力:“一帶一路”最大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麽?
鄭永年:最大的優點就是發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缺少發展動力,中國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問題,西方也自顧不暇。1980年代開始,西方為世界經濟提供發展動力,中國也加入它們。但一旦西方出現問題,那麽就會缺乏動力。“一帶一路”提供了新的機遇,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十分重要。
最大的不足是沒考慮好如何利用基礎設施引發其他經濟活動,即有了基礎設施我們應該拿來做什麽。僅僅有基礎設施建設不僅不可持續,很難獲利,而且民眾也沒有獲得好處。對民眾而言,大規模基礎設施需要與民生經濟結合。中國不一樣,中國自身的基礎設施與制造業和工業化結合,但海外的基礎設施沒有和其他產業相結合。…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2, 2018 at 9:00pm — No Comments
薛力 註: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到2018年9月將滿五周歲。“一帶一路”是世紀工程,五年只能算開了個頭。但五年的時間也不算短,以此為一個小周期對“一帶一路”建設進行評估、改進,大有必要。…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2, 2018 at 8:56pm — No Comments
吉鳥失蹤久久之後,徐獻懷著不少的惆悵勉強回到屋里。踱回桌邊,他突然念頭一起,開始在方志里一冊冊地查著鳥蹤。沒有,影兒都沒有。他放心了,他高興了,這的確是郁州史上的空前喜事,非得好好記下,否則不就辜負了吉鳥千里報喜之心?
徐獻即刻提筆寫道:青宗泰興三年歲次庚辰,四月初三,吉鳥飛臨郁州。羽色金黃,喙子酡紅,尾帶寶藍,鳴聲清脆婉囀,盤空三匝,久久不去。是年郁州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民生樂利,為百年奇跡。
擱了筆,徐獻反復念了幾遍,又覺得不足,於是補了一句:...盤空三匝,停足南莊,久久不去。
南莊,他住的地方。…
ContinueAdded by Chiron人馬 on August 2, 2018 at 6:33pm — No Comments
第三章:結果·距離
戲台在前方,台上的人物永遠在距離之外。不管是走,是飛,是憤世,他都是個遠方的人物,被想象的情緒所折磨。沒那個距離,他,就變成了,我。戲沒了,悲痛化為烏有,美感也消失了。
自那年中秋夜,踽踽的冷漠成了玉臨侯心中的一把尺。他常用它來丈量周身事物的深度。結果,他不斷加長話與話間的距離,從此說得越來越少;他要遠觀人們,所以沒人能近他的身。他厭惡稠密的音聲,因此所有俗世的樂音都被禁絕;他更痛恨規矩,那些把他和祖宗緊緊拴住、讓他走脫不得的東西。…
ContinueAdded by Chiron人馬 on August 2, 2018 at 6:33pm — No Comments
就此而言,我覺得,他就像加菲爾德——我是說加菲貓[1]。他的存在或缺席對文本其他部分沒有任何影響,但他覺得他有正當的理由待在裏面,什麽都不做,就是浪費點空間。所以,恩克上校就是文學中的一只加菲貓。不過,真正的加菲貓盡管沒什麽用處,不再時興,卻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好,能發布命令,扮演上校,並能因為這項特權獲得厚報。
所以,“真正的”上校恩克為什麽不能活下來?
沃曼不同意。恩克必須得受懲罰。他必須得在保密會設伏的那棟公寓的地下室中慘遭殺害,然後被塞進袋子,扔到河裏。他的屍體被湍急的水流沖到威廉港…
ContinueAdded by Bir Tanem on August 2, 2018 at 6:30pm — No Comments
三、“微觀的”歷史敘事
從宏觀到中觀,再下來自然就是微觀。微觀的歷史敘事在這里主要是指關於視覺文化甚至更加具體的特定視覺文化領域的歷史敘事,比如藝術史或電影史或工藝史等。微觀的歷史敘事著眼於視覺文化內部的發展,著重於解析其內部各種視覺要素的歷史轉變。諸如藝術史的路徑。
顯然,藝術史討論的是各類造型藝術(繪畫、雕塑、建築等)的歷史發展,不同的藝術家、藝術品及其相應的風格類型的歷史發展和差異。顯然,藝術史模式與視覺文化研究關係更為密切。
藝術史家夏皮羅(Meyer…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8 at 6:30pm — No Comments
記錄影像以鏡頭為工具,以影像為媒介,以人性化的視角觸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活,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通過影像與教育的“話語”相互——12佐證、交叉闡述,還原一個又一個中國教育的現場。因此,我們在探究過去和現在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目的的同時,也給未來的教育提供樣本和啟迪。更重要的是通過影像這一媒介,刻畫出在時代進程中人們對教育的理解以及教育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因而,教育影像的研究,具有以下獨特的學術價值。…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18 at 6:28pm — No Comments
(1990年代的臺灣新民謠)我比較悲觀。民謠歌手的派別性太強了,他們太註重自己的格調、路線而不肯做些改變。但畢竟要走進商業、最終要走進唱片行或出版商那裏去,主流畢竟是第一路線。因為兩難,所以悲觀。我們不能去罵觀眾不懂音樂、不去關註音樂的深刻內涵;我們也不能去罵那些"杠子頭":難道為了商業改變一下、化個妝什麽的會死嗎?!--音樂人陳升
作家譚石(王浩威)曾將臺灣1990年代以來的新臺語民謠風視為第二次民歌運動,並從兩者分析出如下相同之處:專輯皆由創作歌手主導;消費對象多為知識分子與大學生;隨後皆為主流音樂所吸納;兩次民歌運動都衍生自民族主義的思潮。…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ugust 2, 2018 at 6:27pm — No Comments
且說猿猴從樹上下到地面以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用由於勞動所發展了的雙手,在勞動的過程當中,創造了工具。當然,開初的工具是很簡陋的,只是一根木棒,或是一塊石頭。但是有了這些簡陋的工具,就可以獵得比較大的野獸,或者敲碎果子的硬殼。這時,它們就不再是猿猴,而成為原始的人類了。原始時代所用的石器工具前面已說過是簡陋的,不加琢磨的。後來用磨過的石器。再後才會用銅做工具。會用鐵造器具已經很遲了。不磨過的石器叫舊石器,磨過的叫新石器。
促使猿猴變成人的,還有一個條件就是集體生活。
猿猴本來成群地居住在森林裡,但因為生活在樹上,彼此還有點隔離。一到地上,就都聯繫到一起了,就能夠集體出去打獵,用木棒和石頭獵捕比較大的動物,大家一起來吃。…
ContinueAdded by KyrGyz on August 2, 2018 at 6:24pm — No Comments
女高音在春天即將過去的時候,被一場致命的疾病擊倒。她整日臥病在床,回憶自己剛剛綻放的青春年華和藝術生命,猶如窗外天幕上一閃即逝的流星,心里充滿了憂傷。在那些日子,她不止一次地支撐著虛弱的身體走到鋼琴邊,但她的手指已經無力掀開琴蓋。她只能任憑往昔的音樂在腦子里發出空洞的回響,然而又無可挽回地彌散,消失,徹底地歸於冥寂……而小偷將在這個故事里不可避免地出現。小偷的出現顯然帶有極大的偶然性。
由於故事本身的邏輯,他拿著一束塑料玫瑰花,在一個細雨朦朦的黃昏敲開了一扇關閉多日的門。而在此之前,這個手拿玫瑰的小偷已經走遍了這座城市的大部分私人住宅區,並且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偷竊。他作案的主要伎倆是當確信室內空無一人時,便毫不猶豫地撬門而入;而倘若門不幸被敲開,他便捧著那束玫瑰花彬彬有禮地問:請問您要花嗎?小偷敲開故事中的那扇門時,看到的是一雙美麗得令人心悸的瀕死者的眼睛。…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uly 28, 2018 at 7:07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