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求敗
  • Male
  • Malacca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東方求敗's Friends

  • VR
  • Dushanbe 杜善貝
  • Taklamakan
  • KyrGyz
  • Scarborough 黃岩
  • Spratly Island
  • 等河水退去
  • 有格 台
  • Jambatan Tamparuli
  • Gai Lan Fa
  • 水牆 繪
  • Spílaio skiá
  • 心勢 紀
  • 三演 義國
  • 柏圖校友

Gifts Received

Gift

東方求敗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東方求敗's Page

Latest Activity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讀書隨筆》重讀之書

小泉八雲曾勸人不要買那祇讀一遍不能使人重讀的書。這是一句意味很深長的讀書箴言,也是買書箴言。中國古語所謂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在機械生產的今日,一個人即使財力和精力都勝任,恐怕也不能讀盡所有的書,買盡所有的書。因此,我們在不十分閑暇的人生忙迫之中,能忙裏偷閑,將自己所喜愛的讀過的書取出重讀一遍,實是人生中一件愉快的事。讀書本是精神上的探險,盡管他人的介紹與推薦,對於一本書的真實印象如何,總要待自己讀完之後才可決定。有些為一般人所指責的書,自己因了個人的特性或一時的環境關係,竟有特殊的愛好,這正與名勝的景色一樣,臥遊固是樂事,然而親臨其地觀賞,究竟與在遊覽指南之類所得者不同。將讀過的書重讀一遍,正與舊地重臨一樣,同是那景色,同是自己,卻因了心情和環境的不同,會有一種稔熟而又新鮮的感覺。這在人生中,正如與一位多年不見的舊友相逢,你知道他的過去,但是同時又在揣測他目前的遭遇如何。有人說,與其讀一百部好書,不如將五十部重讀一遍,因為仔細的將已經獲得的從新加以咀嚼,有時比生吞活剝更有好處。但可惜的是,人生太短,好書太多,我們遂終於在顧此失彼之中生活,正如可愛的季辛所慨嘆:“唉,那些不能有機…See More
Oct 21, 2023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宗蘭·葉靈鳳《讀書隨筆》葉靈鳳的後半生

葉靈鳳的後半生是在香港度過的。抗日戰爭是前後的分界線。抗戰以前,他主要是在上海,幼年在九江、青年時代在鎮江,然後就到了上海,踏進文壇。“八一三”以後,日軍攻占上海,《救亡日報》南遷廣州,主持其事的是夏衍,他也到廣州參加編輯工作,編的還是新聞版。人在廣州,家在香港,他週末有時去香港看家人,一次去了香港就回不了廣州’日軍跑在他前面進了五羊城。從此他就在香港長住下來,度過了整個的下半生,除了回大陸旅行,幾乎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前半生,江南、上海;後半生,嶺南、香港。這就是他的一生。他到廣州、香港,是一九三八年的事。在香港留下來,不久就參加了《星島日報》,一直到年過七十而退休,他始終是在胡文虎家族星系報業的這一報紙工作。當年的《星島日報》由金仲華主持編輯部,許多進步的文化人都在那裏,副刊《星座》是戴望舒主編的。葉靈鳳什麽時候把《星座》從戴望舒手中接下來,就記不清楚了。從此就和《星座》同命運,他一退休,這個活了一個世代還多的副刊也就被停掉。談起來時,惋惜中他顯得有些淒愴。日軍占領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星島日報》換了一個名字:《香江日報》。而葉靈鳳還在日本軍方辦的“大岡公司”工作,不過,一九八五年七…See More
Oct 18, 2023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沈慰·葉靈鳳《讀書隨筆》鳳兮,鳳兮

葉靈鳳,當一般認識他的人叫他“先生”時,有些不認識他的人卻稱他為“女士”。在他工作的地方,不時可以收到寄給“葉靈鳳女士”的信件或請柬。這是他晚年常常帶著微笑,向人說的。這當然是可笑的誤會。還有不可笑的、更大的誤會。二十年代他就寫小說,三十年代他在上海辦刊物,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到廣州,後到香港,一住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離開這個世界,都一直沒有離開香港(短期的旅行不算)。就是日軍占領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中,他也沒有離開過。因此,就不免有了一些流言。和他一樣,那個時候並沒有離開香港的還有詩人戴望舒,不同的只是戴望舒坐過日本軍隊的牢房,而他沒有。就在那樣的日子,是他和戴望舒作伴,一起到淺水灣畔,對病死在香港的《生死場》作者、女作家蕭紅的墳墓,默默憑吊。在這以前,這以後,直到五十年代戴望舒從香港回歸北京後,他們一直是好朋友。人們不知道戰爭年月更多的事實,但舉一可以反三。有所為也就往往是有所不為。說到蕭紅墓,人們記得,當一九五七年這一孤墳有被鏟平而湮沒的危險時,正是他帶頭和文化界的一些朋友一起,取出骨灰,送去廣州,安葬在銀河公墓。在上海和他一起辦過《幻洲》,後來長期擔負對敵鬥爭秘密工作和…See More
Oct 15, 2023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絲韋·葉靈鳳《讀書隨筆》前記

葉靈鳳是畫家、作家、也是藏書家。他是從美術學校出來的,似乎還沒有登上畫壇就轉入了文壇,還來不及真正做一個畫家就已經成為作家,老的說法,是畫名為文名所掩了。三十年代後期他就不再畫畫。許多認識他的人都沒有見過他的畫,除了早年的一二封面設計,他手頭也許還藏有當年的一二作品,卻總是秘不示人,雖然他這樣做並不是“悔其少作”。作為作家,他很早就寫小說,但後來,至少是進入四十年代以後,也就幾乎不再寫小說,卻不是擱筆不寫文章,不僅寫,還寫得很勤,寫的多是散文、隨筆,而其中絕大多數是讀書隨筆。這因為他首先是一位“真正的愛書家和藏書家”,喜歡書也喜歡讀書;又因為更是一位作家,這就註定要有大量的讀書隨筆生產出來了。愛書家,這一般很少聽到的稱呼在他筆底下卻常常可以看到,猜想他更願意被人稱為愛書家而不是藏書家。他早年在上海雖藏書萬卷,抗日戰爭中都散失了。定居香港後他又從無到有地買書、藏書,估計不應該少於上海這個“上卷”之數,但他身後家人把藏書送給香港中文大學,整理後說是六千多冊,這個“下卷”的數字倒是有些出人意外的。論時間,這“下卷”的時間是長多了。遺書未上萬,遺文卻過百萬。在他一九七五年離開人世的時候,僅僅是…See More
Oct 10, 2023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江南的野菜

清明前後,趁著掃墓踏青之便,從前江南的小兒女有一種很有趣的野外活動,稱為「挑野菜」。這個「挑」字用得很有意思,因為有許多野菜都是生得扁平的貼在地上,要從土中將它們連根挑起,抖去泥土,放入帶來的小竹籃或是手巾包內。這是江南暮春天氣最富有吸引力的活動,因為既可以玩,事後又有得吃。雖然有些野菜在市上也可以買得到,但是自己勞動得來的果實,雖是一勺微,吃起來也是別有滋味的。在這類野菜之中,滋味最好的是馬蘭頭,最不容易找到的也是這種野菜。這是一種葉上有一層細毛,像蒲公英一樣的小植物。採回來後,放在開水裡燙熟,切碎,用醬油麻油醋拌了來吃,再加上一點切成碎粒的茶乾,彷彿像拌茼蒿一樣,另有一種清香。這是除了在野外採集,幾乎很少有機會能在街上買得到的一種野菜。同時由於價錢便宜,所以菜園裡也沒有人種。《本草綱目》有「馬蘭」之名:說它「湖澤卑濕處甚多,二月生苗,赤莖白根,長葉有刻齒狀,南人多采汋曬乾,為蔬及饅餡。入夏高二三尺,開紫花」云云。所說頗似馬蘭頭,但說它高二三尺,則又有點不似。不知是否我們在春天所摘的是嫩苗,到了夏天會長得那麼高,還是另一種植物。較容易找得到的是薺菜。這東西現在顯然已有人種植了,因為在…See More
Feb 28, 2021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美人肝」與「胰子白」

近來在報上讀到談南京著名的特產食品「美人肝」的文章,使我不禁有一點感慨。所謂「美人肝」者,乃是鴨腸的一部分。這東西在南京本地人稱為「胰子白」,從來沒有人稱它為「美人肝」的。「美人肝」名稱的由來,是軍閥盤踞南京以後的事。達官貴人飽饜膏粱之餘,垂青到這種小食,並且自命鳳雅,給它題上了「美人肝」這個名稱。這貌似風雅,實在毫不風雅。這正如吃齋的人要吃「素火腿」、「素雞素鵝」一樣,既然不能忘情於火腿和雞鵝,又何必吃齋?如果覺得「胰子白」特別美味,一定要給它另題一個風雅的名字,也未嘗不可,但是何必一定要在「美人」身上打主意?試想,如果喜歡吃鴨腸的人,就稱之為「美人肝」,萬一另有人覺得鴨腿特別美味的,就稱之為「美人腿」,以此類推下去,這成何體統?可知「美人肝」者,這名稱貌似風雅,其實毫不風雅。不僅不鳳雅,簡直還傖俗。我就從來不叫這東西為「美人肝」。前幾年路過家鄉,晚上抽暇到新街口閒逛,世界翻新,連東南西北都分不出了,但是鄉音未改,記憶猶新,我隨便走進一家鴨子店,向他們買了一包板鴨,又問他們有沒有胰子白。老闆說鹵鴨腸就有,純粹的胰子白可沒有,我說我本來就是要買鴨腸,不過叫得好聽一點罷了。這位老闆比我的…See More
Feb 25, 2021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采芝齋的熏青豆

從大華國貨公司買了幾包熏青豆回來。這是蘇州采芝齋的出品,每一包的份量雖然不多,但是價錢真是太便宜了,每包三毫。這本是很冷僻的小吃。不喜歡吃的不屑一顧,以為這不過是普通的豆類食品,至多是孩子們嗜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說到「了不起」,熏青豆當然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這是一種季節性很濃的食品,像楊花蘿蔔一樣,轉眼即逝,並非一年四季常備的。熏青豆的原料,並非普通所說的「青豆」,而是上海人所說的毛豆,並且要選用極嫩的毛豆。目前毛豆尚未上市,我不懂采芝齋何以會有這樣大量的熏青豆應市?也許這是去年的存貨,或是現在內地的毛豆的成熟,已經不受季節的限制了。我不大懂得熏青豆的製作過程,看來是用微鹽將剝出來的新鮮嫩毛豆煮熟後,然後隔火烘乾,使得它完全沒有水分,粒粒如綠寶石,如細碎的翡翠,這樣就成了熏青豆。可以久藏不變。這是一種滋味很淡泊的小吃,可以用來送茶,也可以用來吃粥,大約送紹興酒也不錯。抓一小撮放在口中,嚼幾嚼,起先彷彿淡而無味,漸漸的就有一種清香微鹹而甘。嚐著這種滋味,簡直可以令你忘去了人世的名與利之爭似的。從前,在春光老去初夏蒞臨之際,上海稻香村、老大房一類的茶食店,就有應時的新鮮熏青豆上市。他們用…See More
Feb 18, 2021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談鎮江的餚

鎮江著名的「餚」,近年也有外銷的,甚至有製成罐頭的。這種用豬腿肉醃漬成的食品,一般人稱為「餚肉」,但在鎮江本地人口中,則簡單的只稱為「餚」。外地人也許不大相信,鎮江著名的「餚」,在當地並非當作菜餚,而是當作點心,當作小吃來賣的。因此,賣「餚」的地方,並不是酒樓飯店,而是喝茶吃點心的茶樓。當然,酒樓也會有餚供應,作為冷盤之一,但是最好的餚,只有在茶樓麵館裡才可以吃得到,在酒樓裡是吃不到的,並且只有上午有。過了中午,多數大茶館都收市,以便堂倌休息,應付第二天黎明就要開市的早市。年輕時候在鎮江唸書,家裡就住在有名的大茶樓「朝陽樓」附近。放假回家的時候,早上有機會上朝陽樓去喫茶,實在是一件大樂事。所謂「喫茶」,不只是吃點心,主要的就是吃「餚」吃麵。最有名的面是白湯的,澆頭是雞火。點心包括湯包、菜包、燒賣和大肉包,燒餅有蟹殼黃和酥油燒餅,此外,還有千層油糕。但是最精彩的節目是來一碗白湯的雞火面,再來幾塊「餚」。「餚」是論件吃的,吃一件算一件。老茶客要「餚」的時候,總要向堂倌叮囑一句:「多來幾件眼鏡兒」!這是腿肉的肉眼部分,即廣東人所說的「老鼠肉」,切成件後恰好是兩個圓圈,看來像是眼鏡,因此稱為「…See More
Feb 11, 2021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筍脯豆的滋味

現在已經是農曆三月,在江南正是竹筍上市的季節。粗大的毛竹筍,已經沒有纖纖的春筍和嫩竹筍那麼名貴。但它的好處是產量多,市價相宜,可以切成大塊來燜肉。這就是蘇東坡所說的「若要不瘦又不俗,頓頓還他筍燒肉」了。除了燒肉之外,還可以「燒」了曬乾,成為筍乾。若是與黃豆同煮,就成為有名的「筍脯豆」了。「熏青豆」是用嫩毛豆製成的。「筍脯豆」的原料則是黃豆,也就是老了的毛豆,略加筍片,用適量的醬油和糖同煮,經過烘乾或是曬乾的手續,就成了「筍脯豆」了。這種「筍脯豆」,近年這裡的國貨公司也有供應,是上海的產品,味道好,而且吃起來不像「熏青豆」那麼硬,細細的咀嚼起來,頗有本地人所說的「和味」之妙。此外另有一種福建的出品,稱為「五香豆」,豆質就硬得多了。(上海人的「五香豆」,是用蠶豆制的,這裡所說的福建「五香豆」,卻是用黃豆制的。)從前江浙一般人家,在春末夏初,毛筍最便宜的時候,總是大量的燒筍乾制筍脯豆,曬好烘乾以後,用瓷壇貯藏起來,可以歷久不壞,有親戚人家的孩子來了,就裝一碟出來給孩子們吃。這種筍脯豆,也是送粥下酒的妙品,因為它的味道不鹹,而且耐咀嚼,又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一壺紹興酒,兩個人對酌,呷一口酒,隨…See More
Jan 22, 2021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蠶豆食譜

新蠶豆上市的很多,又新鮮又便宜。這是江南的時蔬,在這又是蠶忙又是農忙的四五月間,江南家家戶戶的三餐佐膳,總是少不了它。在這裡見了可慰鄉思,試作蠶豆食譜。蠶豆最嫩時,剝開那兩片小小的豆瓣,碧綠如翡翠,用來作羹,配以火腿蓉雞蓉,這是席上珍。每人用匙羹吃一兩羹,代價可能貴過一隻雞。這是豪華的吃法,吃的是「時新」,並不是吃蠶豆,這是我所不取的。真正能夠享受新蠶豆滋味的,該是鄉下人自己。將新摘下來的初熟蠶豆,剝去外層大殼,就這麼鋪在剛收水的飯鍋上,什麼佐料也不用,飯熟了蠶豆也熟了,清香軟糯,最能保持蠶豆的真正滋味,我覺得這才是最好的吃蠶豆的方法。不過,這個食譜,只有江南的鄉下人才可以享受,更只有孩子們才有機會享受。有時,將這些新鮮蠶豆,事先用小竹籤穿成一串串,再放到飯鍋上去蒸,熟了就可以拿著竹籤一顆一顆的吃,最有意思。新蠶豆上市,到了城裡,除了剝殼作小炒以外,最簡單的吃法,是連殼用油鹽來炒。吃時可以連皮吃下去,也可以吐皮。我是折中派,殼嫩的就一起吃下去,殼韌一點的就吐出來。昨晚在晚餐桌上,就實行了這方法。我們家鄉有一種吃法,將稍老的蠶豆,剝了殼與豬肉紅燒,作蠶豆櫻桃肉。所謂櫻桃肉,是將五花豬肉,…See More
Nov 22, 2020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蔞蒿

江南三月,鶯飛草長,竹筍的時節已過,正是各種野菜當令的時候,在我們家鄉,這時正有一種新鮮的野蔬上市,稱為「蔞蒿」。蒿是塘蒿菜之蒿,這是可以肯定的,我不知這個「蔞」字應該寫作「蘆」還是「蔞」,我見到秀水詞人朱竹垞的《鴛鴦湖棹歌》有句云:「聽說河豚新入市,蔞蒿獲筍急須拈」,荻筍不知何物,蔞蒿怕就是我們家鄉所產的那種,姑且借來一用。蔞蒿是水濱的產物,賣的人用蒲包盛了,像賣菱角荸薺那樣,總是灑得水淋淋的。這是一種細小得像蘆根一樣的植物,可吃的只是它的嫩梗,像豆芽菜那樣粗細,作深綠色,摘成一段一段的,就這麼炒來吃。它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比芹菜的滋味更好。可是這東西也並非每一個人都愛吃的,有些人就嫌它那一種「蒿味」,不喜歡吃。蔞蒿是一種很價廉的野蔬,只是出產的時間不多,要在這春末夏初的季節才有,稍遲就老了不堪吃,所以上市的時間很短。江寧沿江一帶多洲渚,這就是蔞蒿的產地。這一帶的江邊又盛產蘆葦,我們家鄉普通人家的主要燃料就是「蘆柴」,因此,我又懷疑這個「蔞」應作「蘆」。「蔞蒿」可以炒臘肉,又可以先用開水的熟了,用醬麻油涼拌吃。若是與「白肉」一同吃,稱為「蔞蒿白板肉」,更是暮春時節的名菜。白板肉就是將豬…See More
Nov 19, 2020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蔬食和涼拌

夏天到了,更加容易有機會領略蔬食的滋味。有幾種適合熱天吃的家庭素菜,製作起來都十分簡單,而且所費也不會多,如香椿頭拌豆腐,即是其中之一。這一樣菜,就是最近游黃山的朋友們,在山頂上所吃的那一味「香椿芽拌豆腐」,不過這裡不是用嫩的新鮮椿芽,而是用鹽漬過的一般嫩椿葉,即所謂香椿頭而已。結伴遊黃山,而且還在山上吃到鮮美的蔬食,這一份清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只好退而求其次,試一碟香椿頭拌豆腐,也就可以不虛此日了。香椿頭就是椿樹的嫩葉。椿樹有兩種,有一種臭椿,那是不能吃的,能吃的稱為香椿,葉是對生的,初生時作紫紅色,有一點像嶺南吊鐘樹的嫩葉,群聚在樹頂上,作輪狀,採摘起來很不容易,只能用長竹竿去打,或者在竿上縛了鐵鉤去鈞。這些嫩芽,就是他們在黃山上所吃的,在暮春三月的江南,在村市上也有用小筐盛了求售的,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野蔬。至於在南貨店裡出售的香椿頭,則是用整簇的嫩葉用鹽醃漬而成。這裡面也有新舊之分,春末夏初新上市的,還略帶綠色,洗去鹽未,切碎了拌豆腐,滋味與新鮮的相差不遠。若是既陳又老的,那就失去了香椿的那一種清香,但仍不失是很好的一種「鹹菜」。香椿頭拌豆腐,豆腐不必切碎,但要用滾水燙過,…See More
Nov 13, 2020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碧玉一般的萵苣

在一家飯店上吃到了新上市的萵苣,自己到市上去買卻買不到。吃到這種春蔬,就不僅意味到已是春天,在這裡簡直覺得初夏也快到了。本地出產的罐頭醬菜裡,也有用萵苣作原料的,稱為「筍菜心」。除了這樣醃製作醬菜以外,不見有其他用途,而且提出了「萵苣」之名,好像誰也不知道。甚至有人認為這是較老的生菜心。它可能與生菜是同宗,但是萵苣自是萵苣,決不是生菜心。我的家鄉是盛產萵苣的,而且特別肥大,有時可以長至一尺多二尺,通稱萵筍。有一種稱為「萵筍圓」的食品,是將萵苣用鹽醃漬後曬乾,使它成了像扁尖筍那樣瘦長的一條,然後將它捲起來,由粗到細,捲成一個扁平的小圓餅,這樣就成了「萵筍圓」。這是我們家鄉獨有的特產,是送粥的妙品,同時也是一種可以送酒的小吃。這不是醬園的製品,而是像熏青豆和筍脯豆等等小吃一樣,是屬於食店的出品。製成了的「萵筍圓」,還保持茶青色,遠看起來像綠豆糕一樣。他們還喜歡在中心放一片曬乾了的玫瑰花瓣,看起來特別精緻。這是在春末夏初,萵苣大量上市的時候才有的應時小吃。過時就沒有了。上海人在春夏之交所愛吃的「醃篤鮮」,有時除了鮮筍之外,也用萵苣筍作配料。但我認為最理想的吃法,是涼拌生吃。將萵苣斜切成薄片,…See More
Nov 11, 2020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老菱

對於這裡的孩子們,見了菱角能認得出的已經不多,曾經吃過菱角的更少。就是我自己,也怕有十多二十年不曾見過這小果物了。前些時候游鑽石山,見到路邊果攤上有賣菱角的,是那種雙角的大烏菱,看來像是一對水牛角,又像是烏木的雕製品,兩毛錢就買了一大堆。聽說這還是供應七巧節的貨尾,大約我不買就沒有第二個顧客買了,因此兩毛錢就買了這許多。這種雙角的大烏菱,我們俗稱老菱,這與一般的紅菱刺菱不同,是不能生吃,只能煮熟了吃的。這是我們兒時的恩物,到了這樣的秋天,街上從早到晚都有賣「老菱」的小販,好像現在賣良鄉栗子的那樣,背上背了一隻小木桶,上面蓋了厚厚的棉花墊。有交易的,不論一個銅板兩個銅板,總是隨手抓一把,從來不用稱。熱騰騰的,就像吃良鄉栗子一樣,先用嘴咬破,然後再用手剝了殼吃。煮熟了的老菱,粉而甘香,咬成了兩半後,用手執著一個菱角尖,往嘴裡一倒,半顆「菱角米」就可以倒到口中。若是有殘餘留在殼內,只須將菱角殼在牙齒上輕輕的一叩,碎了的菱角米就可以趁勢落在口中。若是菱角肉煮熟後不能這麼隨手脫出的,一定是「生水」菱角,吃起來會索索有聲,有一種氣味,不是好菱角。在鑽石山買來的這種烏菱,不知是哪裡的出產。固然不能生…See More
Sep 13, 2020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鎮江醬菜

鎮江的醬菜,一向是有名的。種類有醬黃瓜,醬生薑,蘿蔔頭,什錦醬菜,都是當地傳統著名的特產。最近有一批這樣的醬菜運到這裡來發售。除了沒有醬生薑之外,其餘三種都有。都是用玻璃瓶裝的,鐵蓋。美中不足的是,鐵蓋撬開後,就不能再用,一隻質地非常好的玻璃瓶,就變成沒有蓋的了。以前曾來過一批,是用有螺旋的鐵蓋的,不知現在為什麼又改了裝。但這總比早幾年用玻璃杯的鐵蓋裝設計好得多了。以前那一隻盛醬菜的玻璃杯,用意原來很好,吃完了醬菜還可以有一隻玻璃杯可用,可惜那鐵蓋蓋得非常緊,很難撬得開,往往要撬破了玻璃杯的邊緣,深以為可惜。…See More
Aug 19, 2020
東方求敗 posted a blog post

葉靈鳳《太陽夜記》·茶淘飯

在這夏天的傍晚,肚餓的時候,能夠有機會在家裡赤了雙腳,僅穿汗衫,吃一碗茶淘飯充飢,實在是人生的一種享受。夏天喫茶淘飯,本來是很尋常的,可是在小時候,大人見了總要加以勸止,說是吃多了會黃臉。到了現在,這一點「喫茶淘飯」的自由,總算由自己掌握到了,但是形勢比人強,雖有這自由,卻未必一定有時間和方便,因此,本來可以有機會吃一碗茶淘飯的,卻終於吃了幾塊甜餅乾,一片牛油麵包。 我說能夠有機會在肚餓的時候吃一碗茶淘飯,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不僅不是矯情之談,這裡面甚至還有點慶幸。因為對我來說,這樣的機緣,並不是隨時都有的。譏笑以喫茶淘飯為享受的人,自有他們的庸福,可是每天不得不用茶來淘飯吃的人,也不免有他們的苦楚,唯有可吃可不吃。想吃而無法吃,一旦有機會能順遂了這小心願,這才會覺得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不過,吃一碗茶淘飯,也不是簡單的事。…See More
Aug 14, 2020

東方求敗's Blog

葉靈鳳《讀書隨筆》重讀之書

Posted on October 4, 2023 at 1:30am 0 Comments

小泉八雲曾勸人不要買那祇讀一遍不能使人重讀的書。這是一句意味很深長的讀書箴言,也是買書箴言。中國古語所謂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在機械生產的今日,一個人即使財力和精力都勝任,恐怕也不能讀盡所有的書,買盡所有的書。因此,我們在不十分閑暇的人生忙迫之中,能忙裏偷閑,將自己所喜愛的讀過的書取出重讀一遍,實是人生中一件愉快的事。

讀書本是精神上的探險,盡管他人的介紹與推薦,對於一本書的真…

Continue

宗蘭·葉靈鳳《讀書隨筆》葉靈鳳的後半生

Posted on October 2, 2023 at 6:30pm 0 Comments

葉靈鳳的後半生是在香港度過的。

抗日戰爭是前後的分界線。抗戰以前,他主要是在上海,幼年在九江、青年時代在鎮江,然後就到了上海,踏進文壇。“八一三”以後,日軍攻占上海,《救亡日報》南遷廣州,主持其事的是夏衍,他也到廣州參加編輯工作,編的還是新聞版。人在廣州,家在香港,他週末有時去香港看家人,一次去了香港就回不了廣州’日軍跑在他前面進了五羊城。從此他就在香港長住下來,度過了整個的下半生,除了回大陸旅行,…

Continue

沈慰·葉靈鳳《讀書隨筆》鳳兮,鳳兮

Posted on September 30, 2023 at 6:30pm 0 Comments

葉靈鳳,當一般認識他的人叫他“先生”時,有些不認識他的人卻稱他為“女士”。在他工作的地方,不時可以收到寄給“葉靈鳳女士”的信件或請柬。這是他晚年常常帶著微笑,向人說的。

這當然是可笑的誤會。還有不可笑的、更大的誤會。

二十年代他就寫小說,三十年代他在上海辦刊物,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到廣州,後到香港,一住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離開這個世界,都一直沒有離開香港(短期的旅行不算)。就是日軍占領香港…

Continue

絲韋·葉靈鳳《讀書隨筆》前記

Posted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9:30pm 0 Comments

葉靈鳳是畫家、作家、也是藏書家。

他是從美術學校出來的,似乎還沒有登上畫壇就轉入了文壇,還來不及真正做一個畫家就已經成為作家,老的說法,是畫名為文名所掩了。三十年代後期他就不再畫畫。許多認識他的人都沒有見過他的畫,除了早年的一二封面設計,他手頭也許還藏有當年的一二作品,卻總是秘不示人,雖然他這樣做並不是“悔其少作”。

作為作家,他很早就寫小說,但後來,至少是進入四十年代以後,也就幾乎不再寫小說,卻不是擱筆不寫文章,不僅寫,還寫得很勤,寫的多是散文、隨筆,而其中絕大多數是讀書隨筆。…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