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APP:情動學理框架下的地方感性與五行關係 上

情動學(Affect Studies) 強調情感(Emotion)與情動(Affect)之間的關係,關注人與環境的感知、體驗和身體化(embodiment)互動。而地方感性(Topophilia, Place Sentiment),如段義孚(Yi-Fu Tuan)所提出的概念,強調人與地方的情感聯系,以及地方如何塑造人的心理認同。

當我們將五行(Wood木, Fire火, Earth土, Metal金, Water水)引入這一框架時,可以發現五行不僅僅是物理、自然或社會的分類系統,也可以被視為地方感性與情動的五大向度,每個元素都影響著地方的情感氛圍,以及人對地方的感知、記憶和依戀方式。

五行與情動:地方感知的五種向度

五行不僅僅是物質世界的像徵,也可以看作是影響地方情感體驗的五種動力機制:


| 五行 | 情動特質                  | 地方感性表達                     | 情感/感知體驗          |

| (生長) | 向上、擴展、希望 | 植被豐富、成長中、文化復興區 | 好奇、探索、希望、自豪 |
| 激情) | 活力、溫暖、變革 | 祭典場所、革命遺址、夜市、藝術區 | 激情、歸屬感、狂歡 |
| (穩定) | 根基、安全、歷史感 | 鄉村、祖屋、廟宇、祖先祭祀地 | 歸屬感、安定、懷舊    |
| (精致) | 秩序、凝練、制度     | 城市中心、政府機構、商業區    | 效率、敬畏、尊嚴        |
| (流動) | 適應、變遷、記憶     | 河流、港口、碼頭、移民社區  | 離愁、懷舊、漂泊感      |

地方感性如何「呼喚」五行?

在情動學(Affect Theory)視角下,地方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而且是一個情感被編碼、再現和感知的場所。五行系統本身可以被看作一種「呼喚性架構」(Evocative Structure),不同地方因其歷史、環境、社會文化氛圍,展現出不同的五行特質,從而喚起人們不同的情感體驗。

(1)木:地方的生長力與希望

例:新興文創園區、城市綠化帶、再生社區 —「木」的地方情動特征:希望、開放、朝氣、探索;體驗:人在這些地方會感到未來的可能性,激發創造力,如北京的798藝術區、上海的田子坊,給人一種「文化生長」的情動。

(2)火:地方的激情與聚集

例:廟會、夜市、音樂節、體育場—「火」的地方情動特征:熱情、集體能量、戲劇性、節奏感;體驗:這些地方往往充滿聲音、光影、互動,形成情感能量的「高峰」(emotional peak),如泰國宋干節(潑水節)、台灣的九天民俗技藝團的演出,營造出強烈的地方感性。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