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ENIUM
  • Bangkok
  • Thailand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INGENIUM's Friends

  • Passion for Style
  • Jemaluang 三板頭·
  • Baghdad Janim
  • baku
  • Taklamakan
  • SRESCO
  • Kehtay Dream
  • Scarborough 黃岩
  • 等河水退去
  • Passion for Form
  • 瑪琳娜
  • 楊薇
  • Cheung Po Tsai Cave
  • 水牆 繪
  • 字詞過度

Gifts Received

Gift

INGENIUM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INGENIUM's Page

Latest Activity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APP Iconada:Julia Kristeva's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Julia Kristeva's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ritical theory, psychoanalysis, and literary studies, and its influence can be traced in some of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contemporary glob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 though not always directly or explicitly. Here’s how Kristeva’s ideas intersect with some of the mainstream philosophies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Emphasis o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Challenging Established…See More
Nov 6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爱垦APP: 语言、体验与象征的统一

朱莉娅·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的诗性语言革命,尤其是她关于“符号态”(the semiotic)和“象征态”(the symbolic)理论,确实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将雅各布森的语言结构学与…See More
Oct 23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克里斯蒂瓦读歌德的可能方式

如果克里斯蒂瓦应用她的诗性语言革命理论,来讨论狄尔泰曾讨论过的歌德的诗歌,她可能会从符号态(the semiotic)和象征态(the symbolic)的辩证关系入手,探讨歌德的诗歌如何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超越纯粹的象征性表达,成为深层次人类体验的载体。 换句话说,强调诗歌语言如何在象征态和符号态之间辩证运作,既维持语言的形式秩序,又通过这种秩序传达出超越语言规则的深层次体验。突出诗歌语言的革命性,探讨如何通过语言形式的突破和内在张力,展示出人类情感、心理和无意识的复杂性。通过这样的分析,克里斯蒂瓦可以将狄尔泰对歌德诗歌中认知体验的关注与她自己的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既关注语言形式,又深度挖掘语言背后体验的综合理解。符号态与象征态的互动: 克里斯蒂瓦会关注歌德的诗歌,如何通过象征态的语言形式承载符号态的力量。她可能会指出,歌德的诗歌不仅仅是通过象征性的语言传达理性、逻辑的思想或情感,同时也在语言的表层下暗示或唤起更为原初的、情感的、甚至是无意识的体验。比如,在分析歌德的《漂泊者之夜歌》(“Wandrers…See More
Oct 7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爱垦APP: 狄爾泰《文学描述的本质》(Das Wesen der dichterischen Phantasie)

狄尔泰没有专门写过关于诗歌的系统理论,但他关注了诗歌作为人类生命体验表达的一部分。所以在更广泛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探讨了诗歌体验的相关主题。狄尔泰的哲学强调了历史主义、生命哲学和人类体验的核心地位,而这些主题也使他对艺术和文学作品(包括诗歌)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视角。他的诠释学思想和对体验的强调,为理解诗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通过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所体验的情感和思想。艺术作为生命表达: 在狄尔泰看来,艺术和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是人类生命体验的表达。诗歌通过语言的形式捕捉和传达了诗人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狄尔泰认为,理解一首诗不仅是理解其语言和形式,更是通过这些形式进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所体验的情感和思想。诗歌的诠释学: 狄尔泰的诠释学(Hermeneutik)是关于如何理解人类精神产品(如文本、历史和文化)的理论。狄尔泰认为,理解一首诗需要通过共情进入诗人的体验,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情感和思想。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不仅仅是分析诗歌的形式,而是通过诗歌与诗人建立情感和精神上的联系。文学作品中的体验结构:…See More
Oct 6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 狄尔泰可能这样分析普希金的诗

让狄尔泰来分析普希金的诗歌,他的分析方式将与雅各布森的语言结构分析显著不同,因为狄尔泰更注重诗歌背后的人类体验和历史情境,而非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雅各布森通过对普希金诗歌的细致分析,说明了诗性功能如何通过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来传达和强化意义。这不仅仅是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更是在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建立了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雅各布森的这些分析为他的诗性功能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展示了语言如何通过其内在的组织和形式结构来触发读者的情感和理解。诗歌作为个人体验的表达: 狄尔泰的“认知体验”理论强调诗歌是诗人内在情感和生命体验的直接表达。因此,狄尔泰可能会关注普希金创作这首诗时的个人经历、情感状态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会探讨这首诗如何反映了普希金对生活、爱情、时间和记忆的内在体验。例如,在分析《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时,狄尔泰可能会关注普希金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某个特定瞬间的深刻记忆和情感。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记忆与爱情的关系,狄尔泰可能会解读这些情感体验如何构成了诗歌的核心,并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这些内在的体验来理解自己和世界。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See More
Sep 25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 当符号呼唤象征

克里斯蒂瓦的“符号态”(the semiotic)与“象征态”(the symbolic)确实可以被理解为处于一种“呼唤性”(vocativity)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动态互动与相互影响。这种“呼唤性”强调符号态和象征态之间的相互召唤、回应与转化。二者之间的呼唤与回应构成了她诗性语言革命的核心。通过这种呼唤性关系,克里斯蒂瓦展示了语言如何在表现理性秩序的同时,捕捉和表达深层次的情感、无意识和原始体验。符号态与象征态的辩证关系:…See More
Sep 24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10

個人的自我創造,歸根到底是要創造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即要追求和形成自己的「善」。「價值」與「自由」、「創造」是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的。在「個體我在」中,「價值」不是一個「實體性」的概念,而是一個「形式性」概念,也就是說,不可能為所有不同的個體生命提供一個普適性的、在內容上完全相同、一致的、「本質性」的「價值觀」或「價值原則」,對個體生命在在其個人私人生活領域適用的唯一「價值規則」是:讓每一個人「自由」地「選擇」和「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或者干脆說,適用於個體生命的乃是一種「沒有原則的價值論」。在由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所支配的價值哲學的角度看來,「沒有原則的價值論」是一個沒有提供任何實質信息的同義反復。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相信,存在而且必然存在著一種「唯一正確」的「善」,從這種「善」出發,將「合乎邏輯」的引伸出一整套對所有人都有效的「絕對命令」,它規定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告誡每個人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也就是說,它能提供一種規范生活、教人如何「做人」的價值准則。與之不同,「沒有原則的價值論」包含如下兩層基本意蘊。其一,它指不存在一個無條件的、對…See More
Aug 7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9

再次,創造不是多次性的「復制」和「仿造」,而是每一生命個體對自身「獨特性」的「創作」。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都面臨和經歷著其特殊的時間和機緣,這與其他生命個體都絕不相同,他必須學會不斷地去編織屬於自己的生命之網,「一張向後延伸到過去、向前延伸到未來的網,來取代一個已經成形的、統一的、當下的、自我完中的實體,一個可以被視為固定不移和完滿一體的東西」[7],從而創造出自己的人生。當我們用「自我」來稱呼一個生命個體時,實際上已經包含著每個人所具有的「獨特性」的期待,運用「實踐智慧」,在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自我」,從而讓自己成為一部「只一回」、「只適用於一人」的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從上述三個基本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對個體生命來說,「創造」的核心就是努力成就獨立的「自我人格」,而不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所要求的那樣成就「普遍性」。它告訴我們:個人生命的自我創造具有「詩」的性質,而非「科學」的性質。「詩」的本性在於「創造」,在於獨一無二的「個性」的「張揚」,在於「流動的節奏和意蘊」,「科學」的本性在於「發現」,在於找到一般性的普遍法則和秩序,在於與現成「…See More
Jul 24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8

在固守「個體我在」邊界的前提下,個體生命的自由還表現在其對自己所認為是「善」的生活方式的選擇權,「選擇權」是個體生命自由的另一重要含義。「選擇」意味著在生命個體前面,存在多種「生活的可能性」,有多扇「大門」向他敞開,它可以在多種選擇中去追求和創造自己的「可能生活」而不是在外在壓制下進行非此即彼的「決定」。因此,個體生命的「消極自由」「並不僅僅是包含挫折之不在(這可以通過消滅欲望來獲得),而且包含可能的選擇與活動的阻礙之不存在」。「消極自由」之「消極」,並不是象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一種否定一切,什麼都不幹的空洞狀態,而是反對人為地關閉個體生命選擇的大門,壓制個體生命的自我決定。這種自由觀念相信,人之有別於動物,最首要之處在於「不在於它擁有理性,也不在於發明了工具與方法,而在於能選擇,人在選擇時而不是被選擇時才最成為自己;人是騎士而非馬匹;人是目的的尋求者(而不僅僅是手段),並以他自己的方式追求目的;可想而知,追求的方式越多,人的生活就變得越豐滿;個體間相互影響的領域越廣,新的和預料之外的機會就越多;他沿著新鮮而未被探索的方向改變其自身性格的可能性越多,展示在每一個個體面前的道路也就越多,…See More
Jul 12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7

三、「詩」的而非「科學」的:個體生活目的的自我理解個體生命不是為了與某個在它之上的某個「更偉大的東西」而生活,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目的,自由地創造「自我」的個性和人格,追求每一個人屬於自己的價值,這就是個體生命不可能不能還原為「共同生活」的生活目的。在這里,有三個內在聯系的關鍵詞,一是「自由」,二是「創造」,三是「價值」,以這三個關鍵詞為核心,形成「不受強制的自由」、「以偶然性為前提的創造」、「無原則的價值論」,,三者構成理解個體生活目的自我理解的核心概念。「自由」在這里指的是「個體生命」那種不能被歸結為公共生活、被公共生活所消解和替代的「私人自由。它不是指「人類的全體自由」或「社會的或共同體的自由」,而是有著其具體的限定條件的「個體私人自由」。「個體私人自由」意味著生命個體在一個不受干涉的領域內,「被容許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為他願意成為的人」[1],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它意指生命個體擁有一個「不受干預的領域「,或者說它有一個屬於個體自我的獨立於任何外在力量的「自留地」,在此領域或「自留地」之內,生命個體擁有免於強制的自由,即「在雖變動不居但永遠清晰可辨的疆界內不受干涉」[2]…See More
Jul 10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6

在海德格爾這里,「時間性」不是此在的「本質屬性」,或者說不是此在的「共相」,而是此在通達其本真的個體性和私人性的源始境域,「時間性」意味著此在的「有限性」,意味著此在通過對這種「有限性」的領悟中擺脫形而上學的共相的專制而使「個人」真正成為「個人」,海德格爾曾這樣說:「本真的時間就是從當前、曾在和將來而來的、統一著其三重澄明著到達在場的切近。它已經如此這般地通達了人本身,以至於只有當人站在三維的達到之內,並且忍受那個規定著此種到達的拒絕著-扣留著的切近,人才能是人」[31]。…See More
Jul 4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5

海德格爾把「時間性」作為此在領悟自身存在得以可能的境域,通過對此在「有限性」的揭示,從根本上解構了了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對個體生命的遮蔽,為生命個體徹底擺脫抽象「人的共相」或「人的本性」的專制,回歸不可剝奪的「私人性」和「個別性」,開辟了一條極為重要的道路。如前所述,此在的本性就是「生存」,而「生存」意味著「可能性」,意味著此在「能夠在其最本己的可能性中來到自身,並在這樣讓自身來到自身之際把可能性作為可能性保持住」,[20]而「保持住別具一格的可能性並在這種可能性中讓自身來到自身,這就是將來的源始現象」[21],在海德格爾那里,這種「將來的源始現象」就是「時間」:「源始而本真的時間性的首要現象是將來」[22],在此意義上,「時間性問題」就是此在本源意義的生存可能性問題,生存於世的此在,其存在意義上在根本上是「時間性」的。在海德格爾看來,「時間性」並非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家們所理解的「永恆性」,恰恰相反,形而上學的「時間觀」恰恰是以抹殺和遺忘真正的「時間性」為代價的。真正的「時間性」乃是「有限性」,它意味著:此在的生存有一被給予的終結,這就是「死亡」,這是此在超越尋常的生存可能性,…See More
Jul 1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4

海德格爾指出,人的「實存」或人的此在區別於人的「范疇存在」,在於它具有如下特性:(1)此在不是一種「現成」的存在,其根本特性在於其「生存」,「此在無論如何總要以某種方式與之相關的那個存在,我們稱之為生存」,[9]「此在的『本質』根基於它的生存」,[10]「人的『實體』不是作為靈肉綜合的精神,而是生存」[11],正是這一點,使得此在區別於其它存在者而具有特殊的存在方式;(2)所謂「生存」,是指此在所具有的「可能性」,「此在一向是它所能是者;此在如何是其可能性,它就如何存在」[12],「此在是委托給它自身的可能之在,是徹頭徹尾被拋的可能性。…See More
Jun 29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3

二、 不能被普遍共相穿透的空間:「個體我在」的正當性「實存性」這一概念來源於拉丁文「existential」,與「共相」、「一般」、「普遍」相對照,其最基本的含義是「個別性」、「實際性」與「此在性」。它意味著存在者的「如此存在」(to hoti…See More
Jun 28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 2

這種理解方式最根本的後果便是:個體生命的生存活動失去了屬於「自我」的獨立的「游戲規則」而被迫服從「同一性」的、「普遍化」的「游戲規則」,一句話,生命個體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其本己的「自律性」和「私人性,它使人的個體生命所呈現出的是如下這樣一幅形象:(1)人的生命的「個體性」是先驗的普遍實在的「外化」物,人的「一般」優先於人的「個別」,人的「個別」是人的「一般」的構成物。眾所周知,在柏拉圖那里,「個體性」只有通過「分有」普遍性的「共相」,才能獲得其存在的根據,這一點在黑格爾那里得到了最集中的表達,在《邏輯學》中,黑格爾在討論「個別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係時,一方面批判哲學史上其它形而上學家的普遍性是抽象的普遍性,它不能容納個性和特殊性,他認為自已的普遍性概念區別於抽象的普遍性概念,是一種「具體的普遍性」,它可以將個體性與特殊性統攝並涵蓋於自身之內,另一方面,他又強調,與個別性和特殊性相比,普遍性才是「真理」本身,「普遍性」具有真正的「實體性」,「個體性」和「特殊性」是「普遍性」自我區別的、能動活動的產物,是「普遍性」的表現和外化,因此,在囊括了特殊性和個體性於自身之內的普遍性…See More
Jun 20
INGENIUM posted a blog post
Jun 15

INGENIUM's Blog

APP Iconada:Julia Kristeva's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Posted on October 10, 2024 at 9:00am 0 Comments

Julia Kristeva's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ritical theory, psychoanalysis, and literary studies, and its influence can be traced in some of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contemporary glob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 though not always directly or explicitly. Here’s how Kristeva’s ideas intersect with some of the mainstream philosophies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

Emphasis o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Continue

爱垦APP: 语言、体验与象征的统一

Posted on September 10, 2024 at 4:00pm 0 Comments

朱莉娅·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的诗性语言革命,尤其是她关于“符号态”(the semiotic)和“象征态”(the symbolic)理论,确实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将…

Continue

爱垦APP: 狄爾泰《文学描述的本质》(Das Wesen der dichterischen Phantasie)

Posted on September 5, 2024 at 1:00am 0 Comments

狄尔泰没有专门写过关于诗歌的系统理论,但他关注了诗歌作为人类生命体验表达的一部分。所以在更广泛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探讨了诗歌体验的相关主题。狄尔泰的哲学强调了历史主义、生命哲学和人类体验的核心地位,而这些主题也使他对艺术和文学作品(包括诗歌)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视角。他的诠释学思想和对体验的强调,为理解诗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通过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所体验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作为生命表达: 在狄尔泰看来,艺术和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是人类生命体验的表达。诗歌通过语言的形式捕捉和传达了诗人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狄尔泰认为,理解一首诗不仅是理解其语言和形式,更是通过这些形式进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所体验的情感和思想。…

Continue

愛墾APP:克里斯蒂瓦读歌德的可能方式

Posted on August 11, 2024 at 5:00pm 0 Comments

如果克里斯蒂瓦应用她的诗性语言革命理论,来讨论狄尔泰曾讨论过的歌德的诗歌,她可能会从符号态(the semiotic)和象征态(the symbolic)的辩证关系入手,探讨歌德的诗歌如何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超越纯粹的象征性表达,成为深层次人类体验的载体。



换句话说,
强调诗歌语言如何在象征态和符号态之间辩证运作,既维持语言的形式秩序,又通过这种秩序传达出超越语言规则的深层次体验。突出诗歌语言的革命性,探讨如何通过语言形式的突破和内在张力,展示出人类情感、心理和无意识的复杂性。通过这样的分析,克里斯蒂瓦可以将狄尔泰对歌德诗歌中认知体验的关注与她自己的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既关注语言形式,又深度挖掘语言背后体验的综合理解。…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