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主講人簡介: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1979年至1984年在西北政法學院讀法學哲學。1984年至1985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學院任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員。1985年至今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在中央音樂學院開過的課程有:《哲學原理》、《漢字源流》、《音樂評論寫作》、《老子莊子哲學》、《莎士比亞戲劇賞析》等。趙世民是中央音樂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的人文教師。
內容簡介:100多年前,一撮龍骨中發現了甲骨文,這就是已經發展成熟的三千多年前的漢字。與漢字並稱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聖書字和蘇美爾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紀就已經消亡,唯獨中國漢字生生不息延續至今。漢字傳承了數千年,從古代漢字到現代漢字,在不斷的演變中也實現著其生命的超越。如今,面對我們已經熟悉的漢字究竟有何秘可探?…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6:12pm — No Comments
蔡文姬是生在東漢末年,距王昭君已經過了一二百年了,那麽蔡文姬,她的父親蔡邕是東漢末年一個非常有才的這麽一個文人,蔡文姬通過學琴,琴棋詩書畫都非常強,據說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琴棋書畫這個文才就露出來了,她嫁給了一個當時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一個文人,但是呢,一年之後她這個丈夫就去世了,那麽她就一個人在家,她那時候封建禮教嫁誰就得隨誰,你不能回來,但是她這個人比較有骨氣,就從婆家跑回來了,繼續跟蔡邕學文,那麽在她22歲的時候,匈奴南下,把蔡文姬還有一些人全給擄到匈奴去了,到匈奴之後,盡管她經過長途的跋涉,穿的衣服也非常破了,身上也都是掛滿了塵土,但是匈奴的左賢王還是發現了她的才華和美貌,就把她給納為妃子。…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24pm — No Comments
那麽在歷史上這些戰爭是非常頻繁的,你來我往,但是這些戰爭它帶來的結果是加速了民族的融合,那麽從清軍入關之後,迅速地向漢朝學習,向漢文化學習,吸取中原一些漢文化,以至清朝的幾代的皇帝開始,學習漢代的書法,學習漢代的文字,學習漢代的這些經典,治理國家平定天下,那麽加速了這種民族融合。
這種融合呢,有人概括說以長城為紐帶的這種民族融合,它有時表現為親情,有時表現為戰爭,有時表現是互市,但有時候也伴隨著北方民族,強大的民族、遊牧民族南下的掠奪,那麽這種民族融合有人概括它是情與恨,通婚與戰爭,就是經過這樣的不斷地磨合民族間的磨合,使長城內外各民族以長城為紐帶,不斷地發展和進步,那麽說到這種民族融合,說到這種充滿了情和恨,充滿了通婚與戰爭的,我想從漢朝時候就表現的非常強烈。 …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23pm — No Comments
後来才知道,他說山海關這幾個字不是一般的書法能寫的,寫出來沒氣勢,壓不住,作為關上這個題字那鎮不住,你看我天天掄扁擔,挑水,我那是在練臂力的,如果沒有很好的內力寫不好這幾個字,果然快到期限的時候,一天他一氣呵成,把這個字寫成了。
這是我們看到的“天下第一關”,而且傳說中說寫完之後,這個下的這一點不清楚,遠處看看不清,你們看我們一般點這個點都往下,說他掛起來之後發現,哎呀,這一點寫得不太理想,小了,他把布團團就扔上去了,正好遠處一看字非常地和諧,我們看到這個就像一團糊上去的,不像是寫上的。…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8pm — No Comments
那麽明朝修長城一個特點就是用磚包砌,還有一個就是在山海關到進入北京進入河北,北京山西這一帶境界的時候,這塊都是依據著山勢修得非常堅固也非常險峻,明朝修長城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每個長城的垛口,每個長城的關口都派人把守,建立一整套的防禦制度,這一套防禦制度裏頭,就有傳統的像“烽火報警制度”.
什麽叫“烽火報警制度”?大家研究歷史都知道,古時候有一個烽火戲諸侯,是說周天子,拿烽火開玩笑,點燃烽火各個諸侯都來救他了,其實沒有敵情,是為了博得王妃的一笑,那麽明朝繼承這個觀點,在長城沿線建立了很多烽火台,這個烽火台也有人稱叫做就是專門來傳遞軍情,報警的,那麽在烽火台上擱一些易燃的這些火藥啊,一些易燃的東西,當外敵入侵的時候把它點起來,點起來當中像有些地方它就點的是狼糞,所以有時候說戰爭當中狼煙四起,這個狼糞燒起來煙往上冒,直,所以你看到西北他們有詩,叫做“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說煙是直著起來的報警。…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7pm — No Comments
那麽明代的萬里長城我們看一下這張圖,它是東起遼東,那麽西到了嘉峪關,現在我們有一種說法說長城東頭是在老龍頭就是山海關,那麽西到嘉峪關,實際上這個長城明代這個長城還有一段就是從遼東的鴨綠江畔,就是現在我們有個丹東市。
最近我看一個報道,丹東市在修他們的虎山長城,那個地名叫虎山,從這地方修長城。這里的長城到山海關,然後從山海關又到嘉峪關,這是明代的萬里長城,明代萬里長城我們說它是最後一次修,也是修得水平最高的一次,明代長城它有很多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剛才我們講,從鴨綠江西岸,一直修到山海關這一線長城,我們一般稱叫“柳條邊”,為什麽叫“柳條邊”?和我們現在看的長城不一樣,它底下是用磚石壘砌,上面插上柳條,所以這塊長城它損壞也比較厲害,從明代到現在好幾百年了,再看這段長城的遺跡也很少了,所以現在人們老認為從山海關開始,那麽從山海關到嘉峪關這一帶的長城,因為它穿山越嶺,又要過大河,還要過沙漠,所以這一帶的長城修建就非常地堅固,大部分都是磚石包砌的。…
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7pm — No Comments
主講人簡介: 李建平,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研究員,兼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北京歷史文化研究。發表學術文章《北京街巷與歷史風雲》、《北京城市景觀與古都文脈》、《帝都文化——北京舊城中軸線》、《北京的城墻與城門》等二十餘篇;編撰《北京傳統文化便覽》、《北京百科詞典社會科學卷》、《北京經濟史資料》等著作。
在我國北方,有一道連綿起伏長達六千多公里的古代城墻,它的遺址西起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河北省的山海關,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宏偉的防禦建築工程,被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和中華民族的象征,在我國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長城的故事,其中流傳最廣的,恐怕就是“秦始皇修長城”和“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了,其實秦始皇不是最早修長城的君王,而且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長城也不是秦朝的長城了。…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6pm — No Comments
洪秀全鑒於封王兄引起的風波,宣布天朝永遠不再封王,在原來的侯之前,增設義、安、福、燕、豫,共六等爵位。天京之圍解除後,陳玉成因功被封為成天豫,李秀成被封為合天侯。同時恢復前期的五軍主將制,以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其他各個人等也有不同的封賞。不久,陳玉成再次破格被封為成天義,再封為英王。…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6pm — No Comments
太平軍的殺戮也過於嚴重。洪秀全本人為人暴虐,還未當天王時,就經常將妻子打得半死。在天王的帶領下,太平軍殺人如割草,只看太平軍如何除“妖人”的就可見一斑。
清朝官員、滿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醫生、店員、藝人,都被太平軍視為妖人。太平軍辨別妖人的方法極是荒謬:掌心紅潤,十指無重繭者,都被指作妖,或一見即殺,或問答後殺,或有些人不堪刑訊自認是妖被殺,還有一些人乾脆自殺。對於滿族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殺光。不少漢族大小官員、紳士、讀書人,逃不掉又不願死在太平軍手裏的,全家便一同自殺。 …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5pm — No Comments
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天京諸王豪貴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爭奢賽富,大講排場。如輿馬定制,最底層的管轄二十五人的“兩司馬”就可以乘四人擡的黑轎,以上官員的規格層層加大,到東王楊秀清時,每次出行要乘四十八人擡的大黃轎,夏日乘轎下設玻璃器皿注水養金魚的水轎,每次出行時前後儀仗長達數里。而天王洪秀全自從進京後再不踏出宮門,但宮內有美女牽的金車,宮外常備六十四人擡龍鳳黃輿。為了配合豪華的排場,宮內專設典天輿一千人、典天馬一百人,還有典天鑼、典天樂……等等,奢侈至極。
天朝各官員的奢侈腐敗還表現在穿戴裝飾上,普通官員的一頂王冠,一件衣袍就可抵一個中產之家的全部財產。而天王洪秀全的金紐扣和八斤重的金冠,更是無價之寶。…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4pm — No Comments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場農民革命運動,這場運動建立了能與清政府分庭抗禮的政權。然而,這場聲勢浩大的革命從起事到覆滅僅僅維持了十一年的時間。這其中的教訓實在太多,比如沒有明確的綱領,領導集團決策失誤,沒有長遠眼光,領袖沒有足夠的凝聚力和決斷力、領導層爾虞我詐、貪腐、好色、好殺戮等等,然而,導致這個政權迅速瓦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腐敗。
太平天國官員的腐敗是前所未有的。
大興土木,窮奢極欲
…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February 17, 2019 at 5:13pm — No Comments
深度旅遊在國外稱為“In-depth travel”,西方旅遊業者把這種一次外出只選擇一個地方、而不是在一個相對有限的時段內跑數個景點的旅遊,叫深度旅遊。
深度旅遊,也稱深度遊,與觀光遊、印象遊相對而言,它不是走馬觀花,也不是留影到此一遊。
當然,深度旅遊不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是指遊覽者在做了大量的調查後,通過旅遊去觸碰文化、感悟歷史、探尋神秘、增長閱歷、調養性情、提升境界,有機會自覺、自主地與當地社會和民眾進行接觸和交流。
旅遊者可以細細品味旅遊地的歷史及風情,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涉獵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日常生活,體驗到當地的人文特色、生活習俗。旅遊者在深度旅遊中,不僅能放松心情,還有新的觀察、新的體驗。…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17, 2019 at 3:59pm — No Comments
這被撕裂的天空對於你是太低了,
這些樹侵入了你的血的空間。
這樣,阿卡桑德拉,別的軍隊已經來了,
沒有什麽能延續它們的動亂。
一個花壇裝飾著門口。他回來了,
微笑著靠著它的大理石面。
這樣,在這叫做樹園的地方白晝降落了,…
ContinueAdded by 文學 庫 on February 17, 2019 at 2:13pm — No Comments
在山頂公園玩久了,孩子渾身是汗,鼻子和兩邊面頰曬得紅紅的。過了馬路,大人帶他從一道斜坡走下去。
兩旁都是樹,前面靜靜的,孩子害怕了,說:「前面會不會有危險?」
大人們保證不會,他們說:「這裏也沒有汽車,最安全了。你看,整條馬路只有我們在走。」
轉了彎,可以看見山下的水塘,大人就說:「你看,看見水塘了,我們就是要到那兒去。」回望山上。看見山上。看見山頂的路,就說:「我們剛才就是在那兒呀!」可是孩子看不見水塘也看不見山頂的路,他只是望著前面的路,好像很勇敢的樣子,一步一步走下去。…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16, 2019 at 11:26pm — No Comments
農曆新年和春節,各地都有許多特殊的應時食品。這些食品都是小食糖果糕餅居多。香港人和廣州人一樣,過年所必備的各種小吃,是煎堆、芋蝦、油角、馬蹄糕、蘿蔔糕及各種蜜餞糖果之類。
煎堆、芋蝦、油角之類,在店裡有現成的可買,現在通街都是,但是舊家大族或是講究「骨子」的家庭,多數喜歡自己動手制,這是家庭主婦準備過年的一件重要工作,她們稱這工作為「開油鑊」。迷信的人,在開始「開油鑊」炸物之始,絕對不能說「弊咯」、「衰咯」一類的話,以免有不好的兆頭。她們為了提防將油角炸破了或是有其他不吉利的現象起見,在正式炸物之前,先隨便將一些麵粉搓成條放進油鑊裡去炸,任它炸成什麼古怪的形狀,並依據那些形狀說出許多吉利話,然後就正式開始炸油角、芋蝦等物。這時即使有炸歪了或濃了的。也就不再忌諱了。…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February 16, 2019 at 11:26pm — No Comments
唐玄宗開元年間,天下太平,四海無事。玄宗做皇帝已多年,漸漸厭倦了朝政,不再夜以繼日地處理國事,把朝中的大小事務,都開始交給丞相去處理。他自己經常深居內宮遊戲宴飲,用音樂和美色使自己快樂。在此之前,元獻皇后和武淑妃都受過玄宗的寵幸,她們相繼去世後,宮中雖有上等人家女兒成千上萬,卻沒有一個看得上眼的,皇上整天悶悶不樂。當時每年十月,皇帝都要帶著車馬去華清宮,宮內外有封號的命婦都穿著鮮明光耀奪目的衣服,像影子一樣跟隨著皇帝的車隊。皇帝洗過澡後,就賞賜命婦們也在御用溫泉中洗浴。春風吹拂著華清池水,命婦們自由自在地沐浴在水中,皇上不禁有些心旌搖盪,期望能遇到一個可心的女子。可是他看看前後左右的嬪妃,卻覺得一個個面色如土,毫無光彩。於是下令,叫高力士暗地裡到宮外搜尋美人。…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February 16, 2019 at 11:25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